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中信息技术不仅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还是一门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功能学科,旨在在学生接受信息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基本的信息技术素养,在熟练应用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受到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计算机教育中还有许多待于提高的部分。如何适应计算机现状和教学变革,使学生能力得到提高是教师首要思考的问题。文章对此问题作探讨。
关键词: 新课程 信息技术 现状 教学策略
一、我国高中计算机教育现状
由于我国信息技术课程普及较晚,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1.信息技术教育意识淡薄。在有些地区,信息技术课程还未纳入高考范围,因此没有引起校方的足够重视,课程设置时间严重不足。2.设施设备落后,大部分学校机房数量无法满足学生需求,且配置较低,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3.教师水平有限,授课形式单一。当前高中计算机老师大都属于中途转岗,没有接受过正规系统的计算机科班培训,因此授课质量参差不齐,授课形式单一枯燥,没有完善的课程设置安排。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还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因此,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二、新课程改革对于当代信息技术教育提出的要求
新课改的实施,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学校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要时刻注意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己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多元化的课堂中提升学生计算机水平,提高综合能力,力求将学生培养为全面型与专业型的人才。
三、强化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举措
立足教育现状,认清出现的问题,明确教学要求,特提出以下四方面的改进举措。
1.提升教师素养,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水平,尤其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表现明显。计算机技术是一门与时俱进、更新换代快的现代化课程,一成不变的专业技能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教师要不断提高电脑操作能力,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并且在授课过程中转变固有的“一支粉笔走遍课堂”教学方法,力求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多元化的课堂结构融合,尤其是计算机课是注重学生上机的课程,学生操作能力直接决定了授课质量。应综合提高授课质量,多种渠道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领悟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文化水平基础。
2.实施分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不高,对于课程接受水平差异较大。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计算机素养实行分层教学、分组教学。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学习信心,而且能在分组学习、相互探讨中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同学之间取长补短。这样都从不同层面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了长期以来学生对计算机课堂枯燥无味的评价。
3.优化课程结构,实行个性化考核。
在教学初,学校、教师要根据学生水平和教学大纲,制定完善的学期授课目标,优化课程结构。我们可以将计算机理解为一个工具,因此对于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不能单纯依靠一次笔试或者一次机试。这样不仅是对于学生创造性的曲解,更是对求知欲的扼杀。教师应将对学生的考核渗透到日常教学中,例如在学习PPT时可以让学生制作自己喜爱课程的课件,在学习Flash时让学生制作小动画。应用这种考核形式,不仅验证了学生的学习成果,更督促了学生的学习。这种对于千篇一律的考试形式的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自己所学的知识中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没有统一标准的答案,没有固定的思维模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是极大的鼓励。
4.理论结合实际,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归根结底还是服务于人类的生产生活的,因此教师要将理论知识渗透于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就在我们身边,计算机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例如许多学生喜欢上机操作,厌烦枯燥的基础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计算机操作中学习基础知识。另外,在学习新的课程之后,教师可以通过贴近生活的作业形式让学生巩固知识。例如可以在圣诞节时让学生制作一个贺卡,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求知的好奇心,更增强了学生创造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最好途径”,这种安排多变的教学方式,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计划,力求让不同层面的学生提高综合能力。
四、结语
新课改的提出对于学校教育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教育关乎国家的发展与民族的未来,如何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并热爱学习,如何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并让学生参与其中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重担。信息技术正渗透式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信息技术教育是让学生与时代接轨的重要课程,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带动学生高效学习,为社会培养全面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千祥.感受新课改[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09).
[2]玄利华.做好充分准备迎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2).
[3]张全军.谈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现状、误区和对策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6).
[4]尹黎力.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策略初探[J].新课程学习(中),2011(01).
关键词: 新课程 信息技术 现状 教学策略
一、我国高中计算机教育现状
由于我国信息技术课程普及较晚,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1.信息技术教育意识淡薄。在有些地区,信息技术课程还未纳入高考范围,因此没有引起校方的足够重视,课程设置时间严重不足。2.设施设备落后,大部分学校机房数量无法满足学生需求,且配置较低,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3.教师水平有限,授课形式单一。当前高中计算机老师大都属于中途转岗,没有接受过正规系统的计算机科班培训,因此授课质量参差不齐,授课形式单一枯燥,没有完善的课程设置安排。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还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因此,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二、新课程改革对于当代信息技术教育提出的要求
新课改的实施,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学校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设备的建设,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师要时刻注意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以提高学生的能力为己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多元化的课堂中提升学生计算机水平,提高综合能力,力求将学生培养为全面型与专业型的人才。
三、强化高信息技术教学效果的举措
立足教育现状,认清出现的问题,明确教学要求,特提出以下四方面的改进举措。
1.提升教师素养,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水平,尤其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表现明显。计算机技术是一门与时俱进、更新换代快的现代化课程,一成不变的专业技能已经完全不能适应时代的需求。教师要不断提高电脑操作能力,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并且在授课过程中转变固有的“一支粉笔走遍课堂”教学方法,力求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多元化的课堂结构融合,尤其是计算机课是注重学生上机的课程,学生操作能力直接决定了授课质量。应综合提高授课质量,多种渠道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领悟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文化水平基础。
2.实施分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不高,对于课程接受水平差异较大。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计算机素养实行分层教学、分组教学。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基础上提升学习信心,而且能在分组学习、相互探讨中提高逻辑思维的能力,同学之间取长补短。这样都从不同层面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了长期以来学生对计算机课堂枯燥无味的评价。
3.优化课程结构,实行个性化考核。
在教学初,学校、教师要根据学生水平和教学大纲,制定完善的学期授课目标,优化课程结构。我们可以将计算机理解为一个工具,因此对于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不能单纯依靠一次笔试或者一次机试。这样不仅是对于学生创造性的曲解,更是对求知欲的扼杀。教师应将对学生的考核渗透到日常教学中,例如在学习PPT时可以让学生制作自己喜爱课程的课件,在学习Flash时让学生制作小动画。应用这种考核形式,不仅验证了学生的学习成果,更督促了学生的学习。这种对于千篇一律的考试形式的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自己所学的知识中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没有统一标准的答案,没有固定的思维模式,对于学生的学习是极大的鼓励。
4.理论结合实际,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归根结底还是服务于人类的生产生活的,因此教师要将理论知识渗透于实际生活中,让学生感受到计算机就在我们身边,计算机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例如许多学生喜欢上机操作,厌烦枯燥的基础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计算机操作中学习基础知识。另外,在学习新的课程之后,教师可以通过贴近生活的作业形式让学生巩固知识。例如可以在圣诞节时让学生制作一个贺卡,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求知的好奇心,更增强了学生创造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最好途径”,这种安排多变的教学方式,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计划,力求让不同层面的学生提高综合能力。
四、结语
新课改的提出对于学校教育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教育关乎国家的发展与民族的未来,如何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并热爱学习,如何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并让学生参与其中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重担。信息技术正渗透式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信息技术教育是让学生与时代接轨的重要课程,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带动学生高效学习,为社会培养全面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千祥.感受新课改[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1(09).
[2]玄利华.做好充分准备迎接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改革[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2).
[3]张全军.谈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现状、误区和对策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6).
[4]尹黎力.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策略初探[J].新课程学习(中),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