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来源 :七彩语文·中学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c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名著阅读越来越受重视的今天,部分初中学生的名著阅读情况却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不足,阅读方法欠缺。改变这一现状,可从学生、教师、家长三个方面探索解决之道。
  老师与家长要积极采取各种措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明白经典阅读的现实意义和长远价值,以此引导他们主动阅读。专家讲座、多媒体教学、电影观摩、片段鉴赏等,都可作为激发学生名著阅读兴趣的突破口。
  制订名著阅读计划,让学生在不同年级有计划地阅读。如初一年级以看《朝花夕拾》《海底两万里》等篇幅不长、内容情节较为有趣的名著为主,初二年级阅读《水浒传》《西游记》等情节曲折、篇幅较长的著作,初三年级可以涉及较难的外国文学作品或主题较为深刻的作品。制订阅读计划,还要规定好每周阅读的内容与阅读量,慢慢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常态化阅读。另外,教师也要加强名著阅读的示范和引导,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转变名著阅读教学观念
  教师对待名著阅读教学的理念亟待改变。除了对学生每天阅读量有要求之外,对阅读的质量、阅读的方法等也要做指导和规范,强化检查与督促。
  2.指导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读。统编教材对名著阅读有相应的读书方法指导,教师要能够依照教材的编排意图有计划地推进名著阅读教学,并将读书方法的教授贯穿于教学过程。如对于大部头的小说,要指导学生学会将厚书读薄。在阅读《西游记》时,可以结合章回体小说的特点对关键情节精读,一般情节跳读,重点情节细读等。在指导散文类名著《朝花夕拾》时,结合中学教材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長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等文章,将鲁迅先生回忆中的亲人、保姆、邻居、朋友、宠物、民俗等章节内容有机地联通起来,帮助学生对文章进行归纳式阅读。
  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名著阅读教学并非仅仅为了让学生了解名著情节内容,其最终目的还是让学生通过名著阅读,培养自身阅读、理解、思考的能力,提升文学素养。以《骆驼祥子》为例,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用“圈点批注法”探究祥子等人悲惨命运的根源,与文本对话,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形成多元化解读。
  3.借助现代化手段
  学生对《汤姆·索亚历险记》这类国外经典作品的阅读障碍在于外国人名难记,容易混淆,且国外独特的文化传统与语言习惯也是制约学生阅读理解的一个关键。这时可以先让学生看同名电影,在电影情节的吸引之下再来读原著,效果就会好很多。
  如可以假期让学生观看1986版电视剧《西游记》,在观看中比对电视剧与原著的异同,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改动对原著的情感表达是否有影响,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提升文学素养。
  4.开设专题活动
  (1)组织辩论。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学生之间会形成不同的观点,此时可以组织学生辩论,锻炼其思辨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2)配精美插图。可以通过给名著配图插画的形式,帮助学生增加对名著的阅读兴趣。(3)表演情景小品。利用“演”的方式,如表演小品、课本剧等,呈现故事性、趣味性强烈的情节,让学生实现从“要我读”到“我要读”的转变。(4)诵读美文好句。对散文化的名著,教师可以选取文质兼美的章节,让学生通过美文诵读,感知文字语言的韵律美,体会文字背后浸润的深厚情感。(5)开展主题交流。就学生感兴趣的名著确定一条主线,进行深入探讨。如《朝花夕拾》《骆驼祥子》这两本书都涉及民风民俗,教师可以让学生查阅两地风俗异同,进行不同地区文化的对比,以增强学生对作品内涵的理解。
  5.重视评价激励
  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赏识和鼓励,名著阅读也不例外。在教师适时的检查评价和及时的赏识激励之下,学生才有可能保持长久的阅读兴趣,进而产生自觉的阅读行动。教师可以对读书活动进行积分评比,也可由学生组成评价小组进行评分,并与学生语文成绩评定挂钩。学期结束,教师根据学生得分情况评出“阅读之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
  总而言之,加强学生的名著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尽管目前学生名著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但只要重视兴趣培养,转变旧有观念,指导方法恰当,一定能引领学生走进名著阅读的广阔天地!
  (作者单位:江苏省丹阳市麦溪中学)
其他文献
散文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散文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里占有一定的篇幅,如何教好这类文章,提高课堂效率,是语文教师无法回避的话题。面对一篇散文,老师要研究怎么处理才能将散文教学的语言训练和情感熏陶落到实处,要设计怎样的学习活动,学生才乐于参与,勤于思考,学有所得。下面笔者以《紫藤萝瀑布》一文为例,谈谈散文教学的一些尝试与做法。  一、朗读初感与捕捉形象相偕  不管是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还是说理散文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指出:“学校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1]笔者所在学校处于南京市秦淮区,秦淮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秦淮河、老门东、乌衣巷、瞻园、秦淮灯会等等这些鲜活的文化元素,都是不可多得的写作资源。引导学生将秦淮文化与统编语文教材的写作训练相结合,可以帮助学生开掘出写作素材
期刊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语室尤炜老师强调:“抓住教材特点,把握‘不同之处’,有助于确定教学创新、教学研究的生长点和突破口。”教师要“深入研究学习内容,充实、更新自己的学科知识与教学知识。特别是要加强对学习过程的预判、预设能力,不断生成教学智慧”。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关注语言生长。  一、突破定向思维,以陌生化获得新的语言感觉  “自动化语言”是指那种久用成习惯或习惯成自然的缺乏原创性和新鲜感的语言。“
期刊
陶行知先生曾说“教学做合一”,要求“教”和“学”与“做”相结合,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师生通过共同的“学”与“做”,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既促进了学生语言的建构,也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学中我注意让学生从课文用词的变化、句式的变化、语气的变化等比较中,把握课文的语言节奏,体会作者运用语言的特点。比如,《爱莲说》和《陋室铭》中就有很多语言点可以比较。首先,这两篇文章中都有一个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期刊
《人间词话》是学术大师王国维的代表作,如何指导学生阅读这样一部文学评论类书籍,这给教师提出了挑战。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第六十则云:“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这句话是王国维对“诗人”(创作者)提出的要求,同样适合阅读者、鉴赏者、评论者。入乎其内,要透过表层深入文本,体会作者的人生态度和思想情感,潜
期刊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比较的方法,就是将两种或多种文本放在一起对照阅读,这样既可以看到异同,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又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笔者试着以《湖心亭看雪》为例浅谈比较阅读教学法在实践中的运用。  一、还原比较,赏析语言  第一组: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第二组: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邀余同饮。余痛饮三大白而别。  第三组:独往湖心亭看雪。  
期刊
本课例所呈现的“前置性补偿”,有课前调研,据此确立教学的重难点;有导入时,在教师主导下,学生完成比对勾连后的“知识补偿”“心理补偿”;也有在教学过程中,回扣“前置性补偿学习单”,在学习具体知识前的“同伴补偿”“思维补偿”。笔者以统编教材八上第二单元作文指导“学写传记”为例,探寻“前置性补偿”观照下的作文教学。  【前置准备】  一、前置性写作  本次“前置性写作”由两部分组成:其一为“素写”,即学
期刊
观摩了特级教师徐金国老师执教的《卖炭翁》一课,并聆听了徐老师《关注文本内容,更关注文本的语言形式》的讲座,笔者对语文阅读教学应更多关注文本的语言形式有了更深的理解。下面结合课例具体阐述。  一、关注文本的语言形式是一种专业化文本解读  引导学生发现文本中的语言形式,这应当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任务,也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关键。  徐老师的《卖炭翁》,整节课共分为四个板块,设计了有层进关系的四个学
期刊
批判性思维属于理性思维的一种,主要是指在独立思考和自我反思基础上对客观事物进行肯定、质疑或批判。初中生身心发育正处于由幼稚走向成熟的过渡期,在这一时期的语文教学中融入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不仅可以有效落实国家教育改革的要求,丰富语文学习内容,拓展语文学习深度,还可以帮助学生打破思维禁锢,充分锻炼创造能力、探究能力和想象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与学习习惯。  批判性思维培养是对初中语文课程的有益
期刊
周记自由活泼,能展现学生的灵气和才情,是让学生自由表达生活的重要途径。  其實,学生并不是一开始就非常乐意写周记的,初始阶段他们还是觉得非常头痛,主要是没东西可写。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首先要立足教材,鼓励学生走进文本,体验和感悟教材中的精华,从而积极地孕育写作情感与写作的兴趣。如果让学生沉浸在课文浓厚的情感意境中,与作者、文本产生共鸣,他们就会产生浓厚的倾诉欲望。  例如,朱自清《荷塘月色》中,描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