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基础一环,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宜居家园,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同体。基于此,本文简要介绍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对策
引言
作为“三农”问题重要构成,农村发展一直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发展战略,新农村发展理念的实践普惠了广大农村,在新农村发展过程中,农村整体面貌得到很大改善,展现出了新时期农村发展的新气象和新风尚,同时,农村人口集聚所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也相继凸显出来,农村自然生态环境面临巨大挑战。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生态宜居作为乡村振兴的总目标之一,《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更是把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作为重要内容加以具体化。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名片,也是亿万农民美好生活的物质载体和精神归属,打造生活环境整洁优美、生态系统稳定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是科学有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内容。近年来,全国正在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多的美丽城市、美丽小镇、美丽乡村走进人们的视野,并发挥了极大的引导、示范和带动作用,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人们参观学习,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初见成效。
1.美丽乡村建设对环境的要求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得到稳步提升,同时伴随而来的便是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和恶化。美丽乡村建设是在新农村建设发展基础上衍伸而来,美丽乡村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促进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2013年中共中央在“一号文件”当中指出,要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作为新农村建设基础上的升级,美丽乡村建设有着更高标准的环境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要着力改善农村“脏、乱、差”的环境问题,达到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要求;第二要使新农村建设达到“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第三努力打造适居、宜居的农村生态环境,推动农村向清洁生产、绿色生产和循环生产的方向发展。总而言之,建设美丽乡村必须要高度重视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2.农村生态环境景观规划设计要求
首先,从景观层面而言,美丽乡村景观规划不仅需要在促进乡村景观规划成效提升及改善乡村居民生活环境的同时,还应着力提升乡村土地利用率,详细分析当地优势条件,进而营造一个环境优美的乡村景观环境同时,在进行田野滨水及林间小道设计过程中,还需要充分应用生态环保理念,加强环境保护,从而取得美化乡村环境、降低对原生态系统损害的目的;其次,从社会层面来说,进行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不仅要着眼于调整乡村产业结构,壮大产业规模,还应重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村居民之间文化交流和互动,从而营造出良好的乡村文明风尚,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朝着更深层次发展。
3.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对策
3.1大力宣传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我国的农村环境保护意识比较差,为了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必须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艰巨的工程,需要联合我国劳动人民共同努力。因此,加大农村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不断地健全我国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当前我国农村污染程度逐年加重,只有使农民树立正确生态文明理念,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生态文明理念能够有效地指导人们的环境行为,因此,要想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树立农村的生态文明理念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加大对农村人员的环保知识教育,努力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以及环境保护法律意识。
3.2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转变我国农村现有的生产方式,建立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农业有利于我国农村环境的保护,当前我国的经营方式比较单一,基本上以户为单位,土地小而分散,许多农民为了提高单亩农作物产量,不科学的加大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加上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基本上是以产量作为衡量农村发展的基本指标,忽视了农村環境的保护,造成农村环境破坏日益严重,阻碍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也违背了国家“美丽乡村”建设的宗旨,因此,要想打造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转变现有的粗放式的生产经营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2015年2月1日,党中央下发了关于农村发展的《中央一号文件》,其中提出加强农业生态治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不利于我国农业的现代化,不利于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可持续农业,使农业的增产由资源要素投入型向依靠科技、创新型转变,实现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使农业的环境不断优化。用生态文明理念来发展现代农村,建立绿色农业,生态农业,使农业真正达到生产与环境协调发展,使农民养成健康、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通过建立新型的经营方式使农村集体养成保护环境的生态理念,从而推动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的建设,进而达到美丽中国的建设。
3.3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农村环保基础设施的缺乏是我国农村污染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农村的垃圾处理设施,垃圾箱极少。我国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政府投入严重不足,现有的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方式,是农民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热情也不高。再者,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缺乏资金。尤其是2006年国家取消农业税后,村集体无资金建设基础设施,而国家的投资又相当有限,这就导致现在我国农村环保基础设施的严重缺乏。因此,加快中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必须同时增加政府投资,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只有政府与社会力量联合投资农业,使资金不断地向农村流转才能更好加快农村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农业基础实施的建设,使农村的垃圾有回收地,才能避免农村脏乱差现象的出现,才能更好实现“美丽乡村的建设”。因此必须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3.4完善环保法律体系,加强环境规范管理
当前,我国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体制还不完善,许多乡镇企业随意排放污水,废气等污染物质,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虽然我国有很多环境保护的法律,然而关于乡镇企业污染的具体法律还不健全,许多乡镇企业钻法律的空子,因此,我国的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必须做到有法可依,依法治理。
4.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事关农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事关农村和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危及到城市群众的生命健康。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刻不容缓,不容置疑。美丽乡村建设既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前提,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因此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时,需要从思想意识上,景观规划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和法制建设等层面出发,做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更好更快的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程守军.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对策分析[J].科技风,2018(30):77.
[2]段睿雨,王宇.美丽乡村建设下的生态文明建设[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6):143+145.
[3]周美秀.美丽乡村在生态环境绿化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14):212+214.
[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谱写美丽乡村建设新篇章[J].环境保护,2018(7):11.
关键词: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对策
引言
作为“三农”问题重要构成,农村发展一直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发展战略,新农村发展理念的实践普惠了广大农村,在新农村发展过程中,农村整体面貌得到很大改善,展现出了新时期农村发展的新气象和新风尚,同时,农村人口集聚所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也相继凸显出来,农村自然生态环境面临巨大挑战。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生态宜居作为乡村振兴的总目标之一,《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更是把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作为重要内容加以具体化。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名片,也是亿万农民美好生活的物质载体和精神归属,打造生活环境整洁优美、生态系统稳定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是科学有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内容。近年来,全国正在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多的美丽城市、美丽小镇、美丽乡村走进人们的视野,并发挥了极大的引导、示范和带动作用,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人们参观学习,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初见成效。
1.美丽乡村建设对环境的要求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得到稳步提升,同时伴随而来的便是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和恶化。美丽乡村建设是在新农村建设发展基础上衍伸而来,美丽乡村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促进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2013年中共中央在“一号文件”当中指出,要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作为新农村建设基础上的升级,美丽乡村建设有着更高标准的环境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要着力改善农村“脏、乱、差”的环境问题,达到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要求;第二要使新农村建设达到“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第三努力打造适居、宜居的农村生态环境,推动农村向清洁生产、绿色生产和循环生产的方向发展。总而言之,建设美丽乡村必须要高度重视农村生态环境问题。
2.农村生态环境景观规划设计要求
首先,从景观层面而言,美丽乡村景观规划不仅需要在促进乡村景观规划成效提升及改善乡村居民生活环境的同时,还应着力提升乡村土地利用率,详细分析当地优势条件,进而营造一个环境优美的乡村景观环境同时,在进行田野滨水及林间小道设计过程中,还需要充分应用生态环保理念,加强环境保护,从而取得美化乡村环境、降低对原生态系统损害的目的;其次,从社会层面来说,进行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不仅要着眼于调整乡村产业结构,壮大产业规模,还应重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乡村居民之间文化交流和互动,从而营造出良好的乡村文明风尚,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朝着更深层次发展。
3.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对策
3.1大力宣传生态文明理念,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我国的农村环境保护意识比较差,为了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必须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艰巨的工程,需要联合我国劳动人民共同努力。因此,加大农村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不断地健全我国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体系,是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当前我国农村污染程度逐年加重,只有使农民树立正确生态文明理念,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生态文明理念能够有效地指导人们的环境行为,因此,要想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树立农村的生态文明理念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加大对农村人员的环保知识教育,努力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以及环境保护法律意识。
3.2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转变我国农村现有的生产方式,建立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农业有利于我国农村环境的保护,当前我国的经营方式比较单一,基本上以户为单位,土地小而分散,许多农民为了提高单亩农作物产量,不科学的加大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加上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基本上是以产量作为衡量农村发展的基本指标,忽视了农村環境的保护,造成农村环境破坏日益严重,阻碍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也违背了国家“美丽乡村”建设的宗旨,因此,要想打造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转变现有的粗放式的生产经营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2015年2月1日,党中央下发了关于农村发展的《中央一号文件》,其中提出加强农业生态治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不利于我国农业的现代化,不利于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可持续农业,使农业的增产由资源要素投入型向依靠科技、创新型转变,实现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使农业的环境不断优化。用生态文明理念来发展现代农村,建立绿色农业,生态农业,使农业真正达到生产与环境协调发展,使农民养成健康、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通过建立新型的经营方式使农村集体养成保护环境的生态理念,从而推动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的建设,进而达到美丽中国的建设。
3.3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农村环保基础设施的缺乏是我国农村污染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农村的垃圾处理设施,垃圾箱极少。我国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政府投入严重不足,现有的一家一户的生产经营方式,是农民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热情也不高。再者,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缺乏资金。尤其是2006年国家取消农业税后,村集体无资金建设基础设施,而国家的投资又相当有限,这就导致现在我国农村环保基础设施的严重缺乏。因此,加快中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必须同时增加政府投资,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只有政府与社会力量联合投资农业,使资金不断地向农村流转才能更好加快农村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通过农业基础实施的建设,使农村的垃圾有回收地,才能避免农村脏乱差现象的出现,才能更好实现“美丽乡村的建设”。因此必须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
3.4完善环保法律体系,加强环境规范管理
当前,我国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体制还不完善,许多乡镇企业随意排放污水,废气等污染物质,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虽然我国有很多环境保护的法律,然而关于乡镇企业污染的具体法律还不健全,许多乡镇企业钻法律的空子,因此,我国的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必须做到有法可依,依法治理。
4.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事关农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事关农村和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危及到城市群众的生命健康。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刻不容缓,不容置疑。美丽乡村建设既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前提,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因此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时,需要从思想意识上,景观规划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和法制建设等层面出发,做好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更好更快的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程守军.以生态文明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对策分析[J].科技风,2018(30):77.
[2]段睿雨,王宇.美丽乡村建设下的生态文明建设[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6):143+145.
[3]周美秀.美丽乡村在生态环境绿化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14):212+214.
[4]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谱写美丽乡村建设新篇章[J].环境保护,2018(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