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地位。教师是课堂的指导者,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公,教师的教学要满足学生学习、成长、发展的需求,因此,“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形式应当在课堂中处处体现。小学生语文教师应当从多角度认识学生,关注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围绕学生进行一切教学活动。本文主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动力、启发学生学习思维等三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以生为本;小学语文;教学策略;一年级
在语文学习中,学科学习态度、感悟理解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教师通过灌输无法达到的。在新时期教育背景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融入了教师的心里。与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不同,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形式,在学习氛围、学习态度、学生发展等方面,都有非常大的创新性,通过教师一系列的改进,使得课堂从沉闷变得有活力,从教师主导变为学生主体,有特色,更有价值。一年级學生是接受语文系统教育的初级阶段,教师应当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开展“以生为本”多方面的有效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走入多样、有趣的语文世界。
一、做好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在学生的学习中有重要的分量,有兴趣,学生才有想学习的想法。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具有语文学习兴趣,教师可以从课堂导入入手。导入是一节课的初始环节,是学生从课间放松到进入学习状态的过渡阶段。如果能让学生对本节课内容感兴趣,那么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状态则会更加良好。一年级学生刚刚接受系统性的语文教育,部分学生可能有压力,教师应当注重以课堂导入为学生营造良好氛围,让学生以愉悦的心态进行学习,那么学生的兴趣也能有效被激发。
举例来说,教师教学《比尾巴》一课,一年级的小孩子很喜欢小动物,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有强烈的兴趣。在备课中,教师可以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准备一些可爱的动物卡片,在课堂导入的时候,教师先只展示动物的尾巴,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动物,然后再展示动物的整体。答对的学生可以获得相应的动物卡片,以此激励学生。最后,再顺利引入本课的学习题目。通过此类有趣的形式,让语文课堂更有趣味性,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二、利用信息技术,调动学生学习动力
学习动力是学生开展有效学习活动的加成力量。一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比较短,容易走神,容易错过一些重要知识点的讲解。因而,教师应当运用多种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主动跟随教师的引导来学习。在现代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师的得力帮手,其能呈现有趣多样的画面、声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能化解语文知识的难点。教师应当结合实际,合理将信息技术融入课堂,以达到相应目的。
举例来说,教师教学《江南》一课,为了让学生正确的朗读课文,教师可以用信息技术播放音频,让学生学习。在学习课文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描写去想象江南的景色。同时,用信息技术播放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引导学生深入情景,以画、以声去感受江南的美丽。如此,学生更想去书中探寻江南的世界,学习动力能有效增强。以此关注学生的学习动力来体现学生的学习地位,更利于教师的教与学的学。
三、开展课堂互动,启发学生学习思维
语文学习虽然只是拼音、文字方面的教学,但是其中需要思考的地方非常多,这也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一年级学生的年龄小,好奇心和求知欲非常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结合教学内容,提出有关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探究。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充分活跃起来,教师应当注重以启发的形式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答案,让学生体验到语文学习乐趣的同时,也能得到思维的发展。
举例来说,教师教学《猜字谜》一课,在学生基本掌握本课生字的前提下,教师可以根据本课生字出几个简单字谜,让学生猜一猜,可以相互交流。字谜的形式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能开动脑筋,努力思考。然后,教师可以先跟学生交流,问问学生猜的是哪一个字,对于猜对的学生,教师及时进行表扬,并提供小奖励激励学生。如果班级学生都没有猜对,教师可以为学生仔细分析字谜,引导学生一步步的思考,从而让学生能正确猜出来。如此,多样有趣的语文课堂更受学生青睐,也体现了教师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综上所述,通过对“以生为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的分析,不仅能让学生有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热情,而且使课堂教学更符合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形势。语文是一门学问深、有生命力的学科,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将“以生为本”的理念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让学生能通过发散思维,得到语文知识,获取语文能力,让新时代教育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更有活力,更有意义。
参考文献:
[1]胡旭.以生为本,构建语文活力课堂[J].新课程(综合版),2019(10):163.
[2]刘金艳.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以生为本[J].中华少年,2019(32):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