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论述了小学美术教学中壮族刺绣图案的实际应用,以期能够对教师美术教学活动的开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壮族;刺绣;小学美术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20-036
引言
小学教学中,美术是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其之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以及创造能力的提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传统的教学中,教学形式单一,十分不利于美术知识的学习,将壮族刺绣图案引入小学美术教学中,由于其具有丰富多彩的图案以及绚丽多彩的颜色,能够在视觉上对学生形成冲击,于学生美术的知识的吸收十分有益。
一、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课程教学相对简单
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的教学用具,一些是学校定制的,也有一些是教师和学生自己准备,但不论何种方式,这些教学用具都过于简单,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十分不利。
(二)教师授课形式过于单调
一些教师深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常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主要针对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小学美术课程自身的实践性,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于学生的思维拓展十分不利。
(三)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过少
一些教师在讲解完成本节内容后,便让学生自行学习,极少和学生沟通,没有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程度。而针对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学生往往会产生一定误解,这样对于学生知识的吸收十分不利。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壮族刺绣图案的实际应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论任何学科的学习,兴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美术教学也同样如此。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驱动力,能够为学生的创造提供动力源泉。然而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同时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十分不利。对此,教师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引入壮族刺绣图案。由于刺绣图案造型丰富,颜色多样,能够对学生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中[1]。例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引入蛙纹刺绣,青蛙是一种两栖动物,生命力旺盛,壮族人们将其当作生育之神,祭拜青蛙,就是希望家族人丁兴旺。另外,青蛙也是他们眼中的“护谷虫”,是能够召唤雨水的一种神秘动物,有了它们,即代表丰收。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对故事性的教学方式毫无“抵抗力”,可以使他们的精力更加集中,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同时这些图案也能够在视觉上对学生产生刺激,学生会对其倍感兴趣,如此便能够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重视教学实践
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学生在实践中,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入,同时也会在其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处于小学时期的学生,天性好动。对于他们而言,只是看或是听,并不能满足他们的“欲望”,而只有亲自动手尝试才能使“欲望”得到满足[2]。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尽量为学生创造可以动手实践的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在实际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之前,可以预先让学生准备相应工具,如针、线、布等。在教学过程中,将壮族刺绣图案引入其中,如梅花、牡丹、莲花等。在壮族先民的观念中,认为人是由化而演变来的,正如壮族神话传说中的“姆六甲”便是从花中诞生的。因此,他们相信自身同花之间存在一种亲缘关系,将花视作民族的保护神。所以他们经常在窗帘、背带及服饰上刺绣花朵。教师可以首先给学生讲解这些背景故事,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花朵的刺绣,尽管学生无法刺绣出美觀大方的花朵图案,但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操作中会对刺绣文化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于美术知识的学习也是十分有益的,不失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
(三)细致观察,感悟艺术
小学教学中开展美术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创造能力。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一些丰富多彩的图案,刺激学生的感官,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乡土文化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加充满趣味性,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艺术,可以将学生带入艺术氛围中,用心去体会文化中的艺术美,从而促使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式学习,获取十分高效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壮族刺绣图案中的蜘蛛纹、鹿纹、孔雀纹等,这些图案在壮族人们的眼中代表着吉祥,寓意多子多福。与此同时,这些图案色彩绚丽,形式多种多样,能够在视觉上对学生形成强烈冲击力,学生对其进行细致观察,并借助相应的文化背景故事,能够对其有更为深入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从而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综上所述,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依然存在众多不足,而将壮族刺绣图案引入小学美术教学中可以弥补这些不足之处,其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加入到知识的学习中,形成对知识的有效吸收,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莉.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 美术教育研究,2015(04):170.
[2]邵建君. 试论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方法[J]. 学周刊,2016(15):159-160.
关键词:壮族;刺绣;小学美术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20-036
引言
小学教学中,美术是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其之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以及创造能力的提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传统的教学中,教学形式单一,十分不利于美术知识的学习,将壮族刺绣图案引入小学美术教学中,由于其具有丰富多彩的图案以及绚丽多彩的颜色,能够在视觉上对学生形成冲击,于学生美术的知识的吸收十分有益。
一、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课程教学相对简单
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的教学用具,一些是学校定制的,也有一些是教师和学生自己准备,但不论何种方式,这些教学用具都过于简单,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十分不利。
(二)教师授课形式过于单调
一些教师深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通常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主要针对于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小学美术课程自身的实践性,同时这种教学方式也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于学生的思维拓展十分不利。
(三)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过少
一些教师在讲解完成本节内容后,便让学生自行学习,极少和学生沟通,没有关注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程度。而针对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学生往往会产生一定误解,这样对于学生知识的吸收十分不利。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壮族刺绣图案的实际应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不论任何学科的学习,兴趣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美术教学也同样如此。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驱动力,能够为学生的创造提供动力源泉。然而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同时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十分不利。对此,教师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引入壮族刺绣图案。由于刺绣图案造型丰富,颜色多样,能够对学生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主动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中[1]。例如,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引入蛙纹刺绣,青蛙是一种两栖动物,生命力旺盛,壮族人们将其当作生育之神,祭拜青蛙,就是希望家族人丁兴旺。另外,青蛙也是他们眼中的“护谷虫”,是能够召唤雨水的一种神秘动物,有了它们,即代表丰收。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对故事性的教学方式毫无“抵抗力”,可以使他们的精力更加集中,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同时这些图案也能够在视觉上对学生产生刺激,学生会对其倍感兴趣,如此便能够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重视教学实践
正所谓“实践出真知”,学生在实践中,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入,同时也会在其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处于小学时期的学生,天性好动。对于他们而言,只是看或是听,并不能满足他们的“欲望”,而只有亲自动手尝试才能使“欲望”得到满足[2]。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尽量为学生创造可以动手实践的教学活动。例如,教师在实际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之前,可以预先让学生准备相应工具,如针、线、布等。在教学过程中,将壮族刺绣图案引入其中,如梅花、牡丹、莲花等。在壮族先民的观念中,认为人是由化而演变来的,正如壮族神话传说中的“姆六甲”便是从花中诞生的。因此,他们相信自身同花之间存在一种亲缘关系,将花视作民族的保护神。所以他们经常在窗帘、背带及服饰上刺绣花朵。教师可以首先给学生讲解这些背景故事,然后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花朵的刺绣,尽管学生无法刺绣出美觀大方的花朵图案,但学生在亲自动手实践操作中会对刺绣文化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于美术知识的学习也是十分有益的,不失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方式。
(三)细致观察,感悟艺术
小学教学中开展美术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创造能力。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一些丰富多彩的图案,刺激学生的感官,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乡土文化能够使课堂教学更加充满趣味性,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艺术,可以将学生带入艺术氛围中,用心去体会文化中的艺术美,从而促使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式学习,获取十分高效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壮族刺绣图案中的蜘蛛纹、鹿纹、孔雀纹等,这些图案在壮族人们的眼中代表着吉祥,寓意多子多福。与此同时,这些图案色彩绚丽,形式多种多样,能够在视觉上对学生形成强烈冲击力,学生对其进行细致观察,并借助相应的文化背景故事,能够对其有更为深入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从而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综上所述,当前小学美术教学中依然存在众多不足,而将壮族刺绣图案引入小学美术教学中可以弥补这些不足之处,其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加入到知识的学习中,形成对知识的有效吸收,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莉.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 美术教育研究,2015(04):170.
[2]邵建君. 试论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方法[J]. 学周刊,2016(15):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