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情的疲劳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o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报纸上的募捐,社会承担起道德责任,逃避了制度性义务
  
  我认为人人,或至少八成的人,都该建立个名单,明白有哪些事是自己做不起的。被撞?可以;撞人?不可以。感冒?可以;非典?不可以。骨坏死?可以;肾衰竭?不可以。青光眼?可以。白血病?绝对不可以。
  1982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日本电视剧《血疑》,从那以后,白血病在中国的名声很大。如果有人统计过白血病在电视剧中的发病率,我相信一定会得到很大的数字。二十年里,剧作家为了动员观众的同情心,用白血病袭击了千百名善良的人,其中多数是女性。这一疾病似乎是美德的代价,从来不会落到坏蛋的头上;致命而又可以治愈,从而带来悬念;高昂的费用,艰难漫长的疗程,足够使苦难主题从第七集延伸到第三十九集。
  不要小看电视剧的力量,它在我们心里建立了模式。白血病让我们想到善良、亲情、苦难,它是人生悲剧的化身,激发同情之心的强大力量。致命而昂贵的疾病有许多,白血病并不是其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但它是在报纸头版上出现最多的一种;在无数得了重病而治不起的人当中,白血病人得到捐助的希望还是最大的。
  这最大的希望有多大呢?在中国,白血病的发病率是十万分之三,即每年新增患者四万多人。从目前的收入线,以及目前的医疗保障状况来看,其中大概有四万人,自己是治不起这病的。治疗白血病的费用少则二三十万,多则近百万;以三四十万元计,这四万人如果都只能靠同情者的捐款来治病,全中国每个人要捐十元钱。
  这个数字大吗?对征税者来说,不算很大;对募捐者来说,就太大了。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幻想过“如果每人给我一块钱……”,或者“假如人人献出一点爱”,我只知道从来没有人得到过。中国十几亿人口,有捐款能力的不到四分之一(儿童也会捐款,但那是他们父母的钱;穷人也会捐款,但他们自己也需要援助)。而其中愿意捐款的人,又有多少呢?后一个问题不妨从另一角度来说:如果有四万病人需要在报纸上募捐来治疗,意味着在每个省,每一天有三个病例出现在报纸上。那么,读者的同情心,会足够强壮吗?
  最近,一个叫刘利的白血病患者想出了刊登“自救广告”这个办法。他的女友联系北京的大小报纸,希望报导此事。有的报纸同意,有的拒绝。拒绝的理由之一是:刘利一事的特性不够。换句话说,他的事情,不足以既能刺激同情心,满足同情心,又能保护同情心。报纸编辑的担心是有道理的,你不能每天拿三次募捐去号召读者,每个月三次都太多。
  何况,白血病只是众多致命而昂贵的疾病中的一种。
  曾有一个白血病人的父亲向我说,儿子的病,使他心里总怀着惭愧。一个白血病例发生后,首先不得不去挤压患者的亲戚,然后是朋友,然后是同事、同里、同学,直到社会。在目前的情况下,每一次发病,都要在社会组织的某一区域里造成激荡,形成一次小的社会动员,涟漪会持续震荡一段时间,以致许多关系因之而调整了。
  这位父亲说,他觉得自己好像做了一件对不起人的事。他说,如果得病的是他自己,他肯定不治了。事实上,多数白血病患者,都放弃了有效的治疗。多数昂贵的疾病的患者,也都放弃了有效的治疗。靠捐款得以治疗的人是很少的。
  许多学校动员小学生购买一种大病保险;在有的学校,想不买都不行。但这种商业性质的大病保险,是不管白血病的,也不管另几种被认为“高发”的昂贵疾病。
  从现状看,依赖商业保险来解决“大病”问题,无论是对保险公司,还是对多数家庭来说,并无可能。全民的医疗保障体系,说了许多年了,但要建立起来,不知会在什么时候。
  在农村,正在试行一种保障体系,或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这个方案的核心内容是中央财政每年为每人出十元,地方财政出十元,农民自己出十元。这是好的尝试,至少,它意味着农民重新被纳入福利体系。现在的问题是,地方财政该出的钱不愿意出,还总琢磨如何克扣上面分下来的钱。而农民,一提到交钱就害怕,不太愿意交那十元钱。至于这种保障体系能否应付白血病这类重病,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在很长时间里,在很大范围里,报纸还将继续是重病患者的救星。通过报纸上的募捐,社会承担起道德责任,逃避了制度性义务。在这交换中,建立可以及远的制度的压力有所缓解,而公众的良心被迫成为代价,每年若干次地接受折磨。看着过多的社会成员束手待死,是人们的同情心受不了的;而依赖同情心来解决这些问题,也是健康的社会受不了的。至少对报纸编辑来说,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
  锻炼身体吧,这可能是最好的办法。
  刀尔登:六十年代生人,中文系出身,做过行政、研究、编辑等几项工作。
其他文献
“日本萩国际大学申请破产、110名中国留学生被困”的消息近来被中日媒体广泛报道。《瞭望东方周刊》记者为此联系了中国驻日本使馆教育处和日本教育部门。  在这个事件的采访中,特别值得注意和反思的是以下一些事实和数字:萩国际大学是一所2000年从专科升为本科的小型大学,位于日本西南的山口县萩市,该市仅有6万多人,在日本是一个小城市,学校目前只有200名学生,中国留学生就占110多人。  而更值得深追的,
期刊
7月中旬,关于阶层的话题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10日在成都市召开的“和谐社会论坛”上,专家强调指出,当代中国已经形成了由十大阶层组成的社会阶层结构。  2001年,当“十大社会阶层”的话题刚被提出时,曾经引起震动,而不久前,新华社全文发表了胡锦涛2月19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在这一背景下,中国社科院与中共成都市委共同举办的这次论坛格外引人注目。    
期刊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然后人毁之,国必自伐,然后人伐之     1940年的豫中乡村。  警备队小队长孙毛旦骑着借来的“东洋车”、挎着借来的盒子枪,回到村里催缴给日军的粮款。他家是村中大户,他本人曾经是副村长。  面对家人对“汉奸”的些微质疑,他很敏感也很愤怒,拍着盒子枪说:  “你们这个也说日本,那个也说日本,好像跟了日本就跟偷了汉子一样!日本是那么好打的?……早晚,中国是人家日本人
期刊
将成人世界缺失正确规则的现实拿到讲坛上跟孩子们说,对于成人来说也是一种考验。  当大多数孩子们还沉浸在暑假的欢乐中,新学期里一项新的日程已经被教育部门紧锣密鼓地部署下来。  7月1日,教育部办公厅向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湖北、陕西,以及太原、南京、广州、深圳教育部门发文表示,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在大中小学开展廉洁教育试点工作。  7月14日,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全国少工委联合下发了
期刊
八月,可以想像,北半球最为炎热的时节。  当大西洋暖流带来的夏日热风开始横扫1914年的欧洲大陆,除了议会的激烈辩论,空气中更夹杂了炮火的气息。但大部分爱好和平的人士仍沉浸在关于经济一体化的和平论调中,并不断试图论证在当时欧洲各国财政经济相互依存的情况下,与他国作战就如同与自己作战,无论胜者或败者,都不能从战争中获利。在理性的人们看来,发动战争的无益性是显而易见的。  然而,当1914年欧洲最先进
期刊
7月18日,宁波大地骄阳似火,尽管“海棠”台风已逐渐逼近闽浙,但微风丝毫不能减弱酷热的淫威。  北仑区春晓镇的滩涂上,不少工人正在一座拔地而起的巨型现代化油气加工厂劳作,挥汗如雨。一位工人说:他心里在计算,还有多少天能回到河南老家。  这座工厂庞大的身躯分外引人注目,方圆几公里内都可以一览无余。  204年10月21日,《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第一次来到该基地时,工地上还只是堆放着一些成套设备, 但大
期刊
在强调继续发展的同时,把公平放到更为突出的位置  2月19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总书记作了一个讲话。  讲话全文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发表。四个多月后的6月26日,新华社才发表于此次讲话的全文。  “2·19讲话”究竟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主任严书翰全程参加了此次研讨班。7月6日,《瞭望东方周刊》就此问题对严书翰进行了专访
期刊
收购面临很大风险    这是一次异常激烈的竞购。  6月23日,中海油向优尼科公司发出现金收购要约,每股67美元,总额高达185亿美元,超过雪佛龙的报价约15亿美元。  到了6月29日,中海油的竞争对手雪佛龙表示,该公司并购优尼科的计划已经得到美国证监会的批准。  不过短短几天,变化就让人应接不暇。中海油董事长傅成玉亲赴美国,进行公关游说。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也就中海油收购问题进行了表态。  7
期刊
“基地”威胁将再袭英美    英国天空电视台8月4日转播了卡塔尔“半岛”电视台新近播放的一段录像。录像中“基地”组织头目本·拉丹的副手扎瓦赫里威胁说,英国首都伦敦将会遭到更多的袭击,英国首相布莱尔应为伦敦爆炸袭击负责,他实施的政策将在伦敦爆炸事件后给这个城市“带来更多的破坏”。他同时警告说,美国人也将面临更多的恐怖袭击。  英国首都伦敦最繁忙的地铁线之一、皮卡迪里地铁线在7月7日伦敦爆炸案后一直关
期刊
国民党主席世代交替后,国共两党能否保持连战“和平之旅”的热度和默契  下周开始,国民党新任党主席马英九就将在台湾各县市展开为期4周的“团结请益之旅”,全台走透透,感谢基层党员支持,调研治党方略。  尽管各方评论都说,两岸政策并非刚从酷烈选战中搏杀出来的马英九最火烧眉毛的问题,他在“只高兴一天”之后,必须即刻面对的是党产、财务的压力,党内恶斗撕裂的伤口和嫌隙。但是,在国民党主席世代交替后,国共两党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