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雅趣课堂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nbyf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素养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诗歌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以诗歌《中国红》教学为例,在雅趣课堂中如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作出了一些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 诗歌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141-02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界热讨话题。小学语文素养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诗歌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培养儿童人文素养的具体措施,而且对于传承我国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新编入苏教版一下教材中——《中国红》这首儿童诗歌,以“中国红”为主要元素,从东升的红日着笔,抒写了朝阳之下火红的影像——绿叶中绽放的红花,妈妈身上醒目的红衣服,从传统文化中追寻中华民族对于红色的独特记忆: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和红色的天安门城楼象征着伟大的祖国,大红灯笼和大红春联象征着喜庆、和谐和团圆。笔者结合学校构建的“雅趣课堂”文化,进行了在儿童诗歌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探究。
  一、精心设计导语,激发学习兴趣
  一场好戏要有好的开头,一堂好课也要有好的开端。好的开端往往能为一堂优质课打下成功的基礎。好的导语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人入胜,诱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导语设计有很多方法,或者讲故事,或者巧设悬念,或者游戏活动,或者唱歌猜谜等等。本节课从听《中国人为什么喜欢红色》故事导入,课的伊始便牢牢地吸引住学生。故事听完后和学生议一议:中国人为什么喜欢红色呢?红色象征着太阳、温暖和希望。红色有这么多的象征意义,这节课学习跟红色有关的诗歌——出示课题《中国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情境氛围就此形成,学生对中国人的红色情结有了初步的认识。
  二、品悟诗歌语言,注重言语实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语文实践主要是语言实践(亦指言语实践),而言语实践应成为新课程背景的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创造,在实践中形成并提升语文素养。教师的教学应该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教师只有抓住课文语言形式的“秘密”,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有意识地安排学生的言语实践,才能引导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受和领悟,引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进行个性化表达。《中国红》这首诗歌的特点是句式相同,结构相似,诗歌全篇诗人用“是红的……是红的……是红的……也是红的”这样句式,精心选择有关“中国红”的意象,带领学生到中国历史和传统的长河中畅游。笔者在设计《中国红》教学时,充分利用诗歌的特点,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学习。初读诗歌时引导学生一边读一边想,找出诗歌中描写的红色事物,出示这些红色事物的图片,读准确红色事物的名称词语,教师小结这些事物的共同特征——都是红色的。相机把整篇诗歌变成“太阳是红的。”这种形式的八个短句子,让学生读一读,谈一谈有什么感受。再读诗歌时通过比较“短句子”和诗歌”长句子”的内容有什么不同,品读诗歌语言的丰富具体,想象诗歌描写的画面,朗读感悟诗歌的情感,了解中国红的象征意义,感受中国红的无处不在以及字里行间流淌出来的浓浓的民族自豪感。在品读感悟过程中随文识字“身”和“安”,用古今文字的演变,揭示出“身”本义。用字源识字的方法学习“安”字的本义,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热情,培养学生对汉字文化的情感。
  三、拓展迁移,学习诗歌的表达方式
  诗是语言的艺术。诗的语言高度凝练,具有一定的表现力。优秀的儿童诗歌不仅能够吸引儿童阅读,而且为儿童学习语言提供优良的条件,让儿童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丰富语汇,提高他们驾驭语言、鉴赏语言的能力,同时得到美的享受。通过多种形式地朗读感悟《中国红》诗歌情感后,引导学生说一说在婚礼上,在春节的时候,或者在其他什么地方,你还记得哪些中国红?这一问题具有开放性,将课堂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在课堂发言时,笔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诗中习得的语言方式表达。鼓励学生仿写创作简单的诗歌,让学生深入体验中国人对红色的喜爱,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总之,笔者在学校“雅趣”课堂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基于一年级孩子的生活经验和兴趣,在儿童诗歌教学过程中让学习充满乐趣的发生,让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让学生真正得到了发展,提升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发布,孩子培养重在这六大素养!搜狐教育.
  [2]汪笑梅主编.《语文教学参考用书》.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自身实践为基础, 结合项目教学法,重点阐述了项目教学法在酒店英语专业海外实习班级的开展情况,研究了项目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 酒店英语 海外实习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098-02  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 旅游院校的学生走出国门,在国际舞台上实习工作已经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如何在这样
期刊
【摘要】中国与吉尔吉斯坦斯坦的交往从古代延续至今,“丝绸之路”延续着双方上千年的贸易和文化联系,随着“一带一路”的提出,中、吉两国的交流越来越频繁,由于中、吉两国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在两国人民交往中,会伴随着文化冲突的产生。本文以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国立大学孔子学院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出现的文化冲突为例,试结合实际情况分析原因及提出解决文化冲突的策略。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 原因及策
期刊
【摘要】独立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栋梁,高校稳则社会稳;高校安则社会安。社会环境对高校的影响越来越大,学校的安全稳定也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新情况、新问题,这就给安全教育课的老师们提出了新课题。如何让学生更好的去接受安全教育常识,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是授课教师应该思索的一个重要课题。  【关键词】独立学院 大学生 安全教育课 互动式 小班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
期刊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的信息技术水平在不断提升,微信社交软件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微信作为将智能手机作为哦主要载体的交流软件,受到了广大大学生的热烈追捧,覆盖面积也在逐渐扩大。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微信作为契机可以有效提升其教育质量。综上所述,本文将以微信为契机,对大学思政教育发展策略展开分析及思考,以期提升大学思政课程的教育水平。  【关键词】微信 大学思政教
期刊
【摘要】阅读和表达是相辅相成的。小学高年级是孩子语言发展的黄金期,借助有“形”的思维图,帮助孩子梳理思想,建立清晰的表达系统,变革思考方式,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形成素养。  【关键词】逻辑思维 系统表达 关键词 创造力  【中图分类号】G5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077-02  语文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遇到一些孩子,脑子里有点子,心里有话,但是
期刊
【摘要】人教版每一单元的“日积月累”本是学生汲取中华优秀文化、丰富语言积累的栏目,但我们教学却是以简单的“读抄背默”草草了事,本文从“主题要紧扣”,“拓展需讲究”,“运用得落实”这几个方面阐述,巧妙运用教材,真正实现语言的软积累,让学生真正学语文、用语文。  【关键词】日积月累 主题紧扣 拓展讲究 运用落实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5-3089(2017)
期刊
【摘要】心理素质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其他素质的发展,它既是思政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回归点。因此高校重点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积极开展相关活动,为的是让学生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把学习搞好,在轻松的氛围中迎接激烈的社会竞争。如何做到强化心理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政工作的时效性,就成了新形势下众多思政工作人员的研究对象。  【关键词】心理健康 调节 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教学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与合作的活动”,课堂教学实质上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自主互助,展示反馈”教学模式极大地提供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交流平台。这对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重学 精教 高效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
期刊
【摘要】言传不如身教,明讲不如暗示。思想政治教育、德育不像自然科学的学习,需要理性地去解析,去记、去背;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是需要触动内心、打动灵魂的教育,进而让其在实践中切实去做。“潜移默化、以情动情”的“润物无声”的情感渗透式和行为导向式德育教学通过视频、图片、故事、案例、典型人物的事迹感染、感化学生,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在调动了学生的情感,打动学生的心灵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交流、去表达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教学背景、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四个方面,详细地介绍了高职营销专业《商务礼仪》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为高职营销专业基于任务为导向,以营销行业典型商务活动为载体展开的情境式教学设计的改革提供教学参考。  【关键词】高职营销专业 信息化教学设计 商务会议接待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4-0145-02  一、教学背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