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测单侧完全性唇裂Millard术后1、3、6年患儿鼻唇部结构,为术后继发鼻唇畸形分类提供参考数据及后期手术矫正方法和手术时间选择提供参照。
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整形烧伤科和口腔科单侧完全性唇裂Millard法术后1、3及6年患儿鼻唇部结构测量的资料,患儿手术时年龄均为6个月,分别列为术后1年组(12例)、3年组(13例)、6年组(12例);并对应选取1.5、3.5和6.5岁同年龄段颌面部无先天性畸形、无手术史的儿童作对照,分别列为正常1.5岁组(13名)、3.5岁组(12例)、6.5岁组(15名)。各组性别不限。以Farkas头面部测量内容为基础,选择11个测量标记点,15个观察项目(11个线性观察项目,4个角度观察项目)进行测量。
结果与正常1.5岁组比较,术后1年组患儿的鼻小柱宽度、鼻翼基底宽、鼻宽、唇高、唇宽四项、鼻唇角、鼻尖角、患侧鼻翼厚度,以及患侧和健侧的鼻孔宽、鼻孔高、鼻翼长、鼻翼外侧角、鼻前角测量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正常3.5岁组比较,术后3年组患儿的鼻小柱宽度、鼻翼基底宽、鼻宽、唇宽四项、鼻唇角、鼻尖角和健侧的鼻翼外侧角、鼻前角、鼻孔高,以及患侧和健侧的鼻孔宽、鼻翼长测量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与正常6.5岁组比较,术后6年组患儿的健侧鼻孔宽、唇宽四项、鼻唇角、鼻尖角,以及患侧和健侧的鼻孔高、鼻翼厚度、鼻翼外侧角、鼻前角测量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结论单侧完全性唇裂患儿Millard法术后随年龄增长,患儿鼻唇部结构与正常儿童的差异整体趋势逐渐减小,说明唇裂术后鼻唇畸形有自行矫正的趋势;为减少术后出现畸形,健侧鼻孔宽、高和唇宽四项在行Millard法唇裂修复术时应提前给予预防。鼻唇角、鼻尖角、健侧鼻翼外侧角、健侧鼻前角可适时根据畸形程度给予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