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演绎历史“创意课堂”,课前准备把握好“度”、课堂形式关键在“新”、课堂实施重点在“人”,充分准备,形式创新,全面育人,让教学真正活起来。
关键词
历史 “创意课堂” 设计
所谓历史“创意课堂”,意即对课程内容的重组、课堂形式的重构,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变则通,通则久”,教学模式单一,久而久之,学生会听而乏味,学而生厌,无精打采,沉默寡言。教师就是理论功底再深厚,声音再高亢,情绪再激昂,也会显得苍白无力。历史“创意课堂”会打破沉闷与平淡,带来激情与活力,让教学真正活起来。
一、演绎历史“创意课堂”,课前准备把握好“度” 上好历史创意课的前提是挖透教材,深究学情,有的放矢。单纯追求结构的创新,而忽视深化知识的内涵,就好比一副没有血肉的骨架,失去了生命力,没有了灵魂,毫无生机可言。历史“创意课堂”就是要求我们教师不光要雕塑一副新型的骨架,还要在填充血肉的时候把握好度,从而塑造出良好的外形,让课堂由内而外地散发出一种独特的美。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十三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确立与发展》,内容枯涩难懂,但主要以识记为主,所以不必讲深。如果讲深,就“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都可以做一两个小时的讲座;如果讲浅,难免会照本宣科,学生很难弄通,课堂显得沉闷,学习效果不佳。所以,课堂应做到深浅得当、适合学情,做到脉络清晰、重点突出。
笔者认为主要把握好两个“度”。一是把握好单个内容的“度”。比如“中共十二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明确提出”,这个内容只要了解就行,一笔带过,不必深究,如果在这里进行拓展,必然浪费很多时间。“南方谈话”是理论的完善与丰富,需要讲清,要从多渠道、多个侧面来强化“南方谈话”的重要性。二是把握好主次内容的“度”。这个要从整体上来考虑,整个一节课,重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确立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确立要多讲。而在形成与确立这个阶段,又要重点讲清十三大、“南方谈话”的重要性,以及每次大会之间的衔接点。后面继承与发展以人物顺序过一遍,重点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教师在备课时,要通过巧妙的课堂设计,做到既不把知识点讲错,又不把知识点讲深。对错是原则性问题,我们要确保合理不错;深浅是经验性问题,我们要力争合情易懂。
二、演绎历史“创意课堂”,教学形式关键在“新”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结合起来的活动。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形成一定的思想道德。通过历史课堂的创意设计,让教师教得不累,让学生学得不烦,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课堂结构是新颖的。八年级的学生特点:积极面——思想活跃,青春萌动,追求独立,可塑性强;消极面——两极分化,厌学情绪,自控力弱。教师应该引导他们变“好(去声)动”为“好(上声)动”,变厌学为乐学,变任性而为为个性展示。创意课堂通过课堂结构的创新设计,让学生由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用自己的方式来学习知识,知识就很容易变成自己的。
我在设计时,用一首歌《走进新时代》将本节课串联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确立使中国走进了新时代,后来经过江泽民、胡锦涛的继承与发展,最后重点突出当今,习近平总书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走进了新时代。两个“新时代”将知识点串联了,盘活了。音乐是时代的印记,通过听“第一个新时代”,唱“第二个新时代”,同一首歌却给学生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大家投入真情实感,知识内化了,情感升华了。
二是课堂互动是常态的。教师应该善于利用资源,包括同事资源、网络资源、学生资源等。
在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是对学生资源最好的运用。课堂前5分钟,我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案,并没有急着让他们回答,而是一分钟朗读背诵,强化读记,为后面的脱稿表演做准备,然后用“记者报道”的形式让学生演绎十二大,用“新闻发布会”的形式让学生演绎十三大,用“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南方谈话”,用“齐唱歌曲”的形式让学生感受两个“新时代”。学生通过讲历史、演历史,彻底打开了思维,释放了潜力。
“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娱”,形式的创新是为了更好地诠释内容,这样做让听课的学生耳目一新。他们在感兴趣的同时,既对别人的参与啧啧称叹,也对自己的参与充满期待。用学生来教育学生,让课堂永远处于生生互动的动态之下,让学生觉得,原来他们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自始至终都让学生参与其中,立在课堂的中央,创意课堂永远是针对学生的创意。
三、演绎历史“创意课堂”,教学实施重点在“人”
课堂需要创意,但创意的课堂絕不是花架子,应该有血有肉有灵魂。历史“创意课堂”是培养人的课堂,演绎好关键看人,演绎好才能发展人。“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好剧本需要由好演员来诠释,这不是说让演员按照固定的模式来发挥,而是让演员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诠释内涵。教师的学科素养、语言表达、表情动作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能力、表达能力都能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提升和彰显。
教材内容的处理、教学结构的重组、课堂节奏的把控都尽量适合学生的学情。“两个新时代”结构的重设有利于学生整体上把握脉络;每次会议以创新的方式呈现和讲解,有利于学生深化阅读、实践体验,在参与中提高学习兴趣,促进知识内化,促进素养提升,促进人的发展。
历史“创意课堂”要助力学生夯实基础、主动参与、实践体验,培养有人文底蕴、家国情怀的学生。教师要能够处理好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让彼此在课堂上擦出火花,让师生都能绽放风采,正如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历史教研员、江苏省中学历史特级教师陈国兵所说,“上好历史课,绕不开三个问题,即如何与学生形成合作,如何让学生有效思考,如何让学生积极分享;绕不过三个认识,即如何认识学生,如何认识课堂,如何认识自己”。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板桥初级中学)
演绎历史“创意课堂”,课前准备把握好“度”、课堂形式关键在“新”、课堂实施重点在“人”,充分准备,形式创新,全面育人,让教学真正活起来。
关键词
历史 “创意课堂” 设计
所谓历史“创意课堂”,意即对课程内容的重组、课堂形式的重构,从而达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变则通,通则久”,教学模式单一,久而久之,学生会听而乏味,学而生厌,无精打采,沉默寡言。教师就是理论功底再深厚,声音再高亢,情绪再激昂,也会显得苍白无力。历史“创意课堂”会打破沉闷与平淡,带来激情与活力,让教学真正活起来。
一、演绎历史“创意课堂”,课前准备把握好“度” 上好历史创意课的前提是挖透教材,深究学情,有的放矢。单纯追求结构的创新,而忽视深化知识的内涵,就好比一副没有血肉的骨架,失去了生命力,没有了灵魂,毫无生机可言。历史“创意课堂”就是要求我们教师不光要雕塑一副新型的骨架,还要在填充血肉的时候把握好度,从而塑造出良好的外形,让课堂由内而外地散发出一种独特的美。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十三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确立与发展》,内容枯涩难懂,但主要以识记为主,所以不必讲深。如果讲深,就“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都可以做一两个小时的讲座;如果讲浅,难免会照本宣科,学生很难弄通,课堂显得沉闷,学习效果不佳。所以,课堂应做到深浅得当、适合学情,做到脉络清晰、重点突出。
笔者认为主要把握好两个“度”。一是把握好单个内容的“度”。比如“中共十二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明确提出”,这个内容只要了解就行,一笔带过,不必深究,如果在这里进行拓展,必然浪费很多时间。“南方谈话”是理论的完善与丰富,需要讲清,要从多渠道、多个侧面来强化“南方谈话”的重要性。二是把握好主次内容的“度”。这个要从整体上来考虑,整个一节课,重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确立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确立要多讲。而在形成与确立这个阶段,又要重点讲清十三大、“南方谈话”的重要性,以及每次大会之间的衔接点。后面继承与发展以人物顺序过一遍,重点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教师在备课时,要通过巧妙的课堂设计,做到既不把知识点讲错,又不把知识点讲深。对错是原则性问题,我们要确保合理不错;深浅是经验性问题,我们要力争合情易懂。
二、演绎历史“创意课堂”,教学形式关键在“新”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结合起来的活动。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形成一定的思想道德。通过历史课堂的创意设计,让教师教得不累,让学生学得不烦,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课堂结构是新颖的。八年级的学生特点:积极面——思想活跃,青春萌动,追求独立,可塑性强;消极面——两极分化,厌学情绪,自控力弱。教师应该引导他们变“好(去声)动”为“好(上声)动”,变厌学为乐学,变任性而为为个性展示。创意课堂通过课堂结构的创新设计,让学生由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用自己的方式来学习知识,知识就很容易变成自己的。
我在设计时,用一首歌《走进新时代》将本节课串联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与确立使中国走进了新时代,后来经过江泽民、胡锦涛的继承与发展,最后重点突出当今,习近平总书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走进了新时代。两个“新时代”将知识点串联了,盘活了。音乐是时代的印记,通过听“第一个新时代”,唱“第二个新时代”,同一首歌却给学生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大家投入真情实感,知识内化了,情感升华了。
二是课堂互动是常态的。教师应该善于利用资源,包括同事资源、网络资源、学生资源等。
在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是对学生资源最好的运用。课堂前5分钟,我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学案,并没有急着让他们回答,而是一分钟朗读背诵,强化读记,为后面的脱稿表演做准备,然后用“记者报道”的形式让学生演绎十二大,用“新闻发布会”的形式让学生演绎十三大,用“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南方谈话”,用“齐唱歌曲”的形式让学生感受两个“新时代”。学生通过讲历史、演历史,彻底打开了思维,释放了潜力。
“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娱”,形式的创新是为了更好地诠释内容,这样做让听课的学生耳目一新。他们在感兴趣的同时,既对别人的参与啧啧称叹,也对自己的参与充满期待。用学生来教育学生,让课堂永远处于生生互动的动态之下,让学生觉得,原来他们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自始至终都让学生参与其中,立在课堂的中央,创意课堂永远是针对学生的创意。
三、演绎历史“创意课堂”,教学实施重点在“人”
课堂需要创意,但创意的课堂絕不是花架子,应该有血有肉有灵魂。历史“创意课堂”是培养人的课堂,演绎好关键看人,演绎好才能发展人。“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好剧本需要由好演员来诠释,这不是说让演员按照固定的模式来发挥,而是让演员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诠释内涵。教师的学科素养、语言表达、表情动作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能力、表达能力都能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提升和彰显。
教材内容的处理、教学结构的重组、课堂节奏的把控都尽量适合学生的学情。“两个新时代”结构的重设有利于学生整体上把握脉络;每次会议以创新的方式呈现和讲解,有利于学生深化阅读、实践体验,在参与中提高学习兴趣,促进知识内化,促进素养提升,促进人的发展。
历史“创意课堂”要助力学生夯实基础、主动参与、实践体验,培养有人文底蕴、家国情怀的学生。教师要能够处理好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让彼此在课堂上擦出火花,让师生都能绽放风采,正如扬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历史教研员、江苏省中学历史特级教师陈国兵所说,“上好历史课,绕不开三个问题,即如何与学生形成合作,如何让学生有效思考,如何让学生积极分享;绕不过三个认识,即如何认识学生,如何认识课堂,如何认识自己”。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板桥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