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路上拒绝窥视

来源 :新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feng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网上曝出广东某小学实行正、副班主任“入班办公”制。初看到“入班办公”几个字,我瞬间想到了自己的学生年代。那时候,我的班主任总是在科任教师上课时,悄无声息地站在教室外面,透过窗户往里窥视。学生偶然往外张望,与班主任四目相对,便吓得魂飞魄散,赶紧转过身做正襟危坐状,但心情再也不能平静,紧张不安感席卷而来。多年过去,我回想起那令人恐惧的眼神,依然会感到不寒而栗。如今,这种“窥视”现象并没有销声匿迹,甚至还翻新了,变成了班主任“入班办公”。
其他文献
学案教学法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已经流行多年,但目前流行的大量学案是以试题汇编的形式呈现的。就学案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如学案的性质、学案教学的优缺点等,学界未能很好地解决。学案是印发给学生的,他们可以认真看、反复看、长期看,容不得任何差错。教师应该把学案的设计作为优质的课程资源开发来对待。
罗马的影响在很长时间里超过了希腊,这与其古代的历史有直接关系。罗马作为意大利中部的一个小城邦,凭借调整内部关系、公民权相对开放,击败意大利,征服了整个地中海地区而成为一个庞大的帝国,并以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统治之,如行省制,将其文化输出到行省,让行省接受罗马的文化,此即罗马化。罗马对于西方文明的发展来说,可以当之无愧地和希腊并列为西方文明的两大源头。
在“双新”背景下,高中历史统编新教材的教学要关注教材内容之间的贯通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贯通思维,基本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那么,该如何在选择性必修教材的教学中具体实施贯通策略,本文以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中的第12课“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一课为例,进行了粗浅地尝试。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对知识整合的深度和建构的逻辑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教材内容的整合与建构,要遵循历史知识的特点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内容的整合与建构,必须在核心概念和关键问题的引领下,凸显核心内容的整体框架与逻辑关联,从而体现历史学科的律动和意蕴,才能有效推进学生的认知与理解、体验与感悟、生成与建构等活动。
以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已知地质灾害点为基础信息,利用信息量模型法,从孕灾条件中选取坡度、坡向、坡形、起伏度、高程、断层、岩组和道路等8个因子,计算各因子的I值;划分了地质灾害易发区,同时利用近10 a的降雨资料分析了地质灾害危险性;最后结合承灾体信息,对地质灾害风险性进行评价和区划。
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加速,成为全球新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大国,但与此同时却面临着严峻的来华留学生质量问题,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高等教育国际化进入低潮期,来华留学生教育面临着留学生规模下降、留学生质量问题突出、规模与质量矛盾凸显等多重挑战,但也为中国迎来留学生教育从规模扩大到质量调整的关键窗口期。“十四五”时期,在中国教育财政“过苦日子、紧日子”的总体预期下,来华留学生教育最重要的方向是“保规模”
讲好统编选择性必修教材,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新教材实施以来广受关注的话题。在这一新挑战下,一线教学目前尚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困惑和操作上的误区。本文认为应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和学业质量水平进行综合、提炼和简化,并以选择性必修1“宋朝交子”这一教学内容为例,参照历史解释素养简化层级进行梯度化的探究活动设计。将教学过程的逐层递进与核心素养各层级的要求相统一,有助于加强教学与评价的一体化、提升选择性
在人类文明史上,提问是人类求知的重要工具。学校教育诞生后,提问成为教师授业的手段,而忽视了其求知的功能。在信息时代,教师在发挥提问授业功能的同时,应该更重视提问的求知价值。问题可分为概念性问题、事实性问题、比较性问题、因果性问题、方法性问题、假设性问题、意义性问题、反身性问题八类。教师的提问应始于头脑风暴,以求知者的态度提出各种问题,汇成问题库;终于逻辑建构,以基本问题为主线,择优选出若干问题,形
饮食文化适应是留学生来中国之后必须面对的跨文化适应问题。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依据ABC理论,从认知、认同、践行三方面,分析广州地区来华留学生的饮食文化适应情况,发现:(1)留学生在饮食践行方面采取“整合”的策略,适应得最好,对中国和广州饮食文化的认知有一定了解仍待深入,对中国饮食文化观念则更倾向于中立保守的态度;(2)分地区来看,美国和东欧留学生适应得最好,其次是越南,中东和泰国留学生适应情况最差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而引起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严重威胁人类的身心健康,而中国和东盟地区更是糖尿病高发地区,患病人数居全球第1位。通过查阅《中国-东盟传统药物志》,中国和东盟国家用于治疗糖尿病、消渴症的传统药物有81种,其中在中国和东盟国家中应用较为广泛且研究较为深入的有25种。利用中国知网、维普、Pubmed等数据库系统地查阅和整理国内外关于25种传统药物治疗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