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转化”,让习作教学更有效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g10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化”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把未知化为已知、把复杂化为简单、把抽象化为具体、把非常规化为常规,从而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在习作教学中,教师是否也可以用“转化”,换种思维,让习作教学更简单、更有效呢?
  一、根据学情,化统一为弹性
  1.目标的弹性设置。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在设定目标时,往往只是依据年段目标和年级目标而定,会忽视学生的学习情况。如在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难忘的第一次》的目标设计时,有些教师会依据高段习作教学要求,把目标制定为①能把“第一次”的经历写清楚、写具体;②能根据经历写出经历“第一次”后获得的启示。但是,针对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山区学生的实际,这样统一教学目标是不可取的。因此,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依据学情,化统一目标为弹性目标。(1)根据学情分层设计教学目标。学生之间智力是有差异的,其语言智能也有差异,表现在习作的水平上就参差不齐:对同一件事情,有的学生能抓住事情重点,有详有略地精彩描述;有的学生只能有条理地一般描述;而有的学生只能只言片语地进行描述。面对这样的学情,教师就应分层次设计教学目标,以达到人人能在原有习作水平上有进步。如笔者到一个坝区学校教学《写人们之间相互关爱的事情》(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一课时,在预写中发现该班学生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能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把事情写生动,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只能简单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把事情写清楚,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不会抓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来写。于是,便把习作方法的目标分层设置为:①复习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把事情写具体的方法;②练习加进人物心理活动描写把事情写得更具体;③学习通过环境描写把事情发展变化过程写清楚的方法。很显然,目标①针对的是最后的三分之一的学生,目标②针对的是中间的三分之一学生,目标③针对的则是前三分之一学生。这样设置习作目标,比较科学合理,能照顾到每一个层次的学生。(2)根据学情降低或拔高教学目标。习作教学中会遇到特殊的学情,有些年段班级的学生完全不能达到或者会完全超越语文课程标准所规定的习作水平。面对这样的班级,设置习作教学目标时,要区别对待,不能想当然按常理出牌。如笔者到一所山区小学五年级上写景的习作课,按常理,五年级学生应达到的水平是能抓住景物的特点,适当运用修辞方法把文章写具体。但在了解学情时,笔者发现该班学生在写景时连最基本的把景物写清楚都做不到,于是,笔者果断地把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写具体”降为“写清楚”,把习作教学目标定为:能采用“移步换景法”写清楚自己熟悉的一个地方或是风景名胜,让学生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学有所获。
  2.內容的弹性设置。一般来说,教材的单元习作内容是固定统一的,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设置的内容是读书方面的,就只能写这方面的习作。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内容是写《我的理想》,就只能写“我的理想”这方面的习作。为了更贴近学生学情,让学生乐于表达,教学时可以对习作内容进行弹性设置。(1)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和学情安排内容。阅读是准备,习作才是目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阅读的情况进行习作内容的设置。如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习作是《我的理想》,而这一单元的课文是《为人民服务》《灯光》《十六年前的回忆》《一夜的工作》,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单元习作,加大了习作教学的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本组课文让学生写一写关于革命者的故事或写一写读了本组课文后开展主题阅读的感受和体会,也可以根据学情指导学生写回忆类的文章。(2)习作内容和交习作日期的弹性要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要求学生每学期写8次习作,可以在本学期的任意时间上交,且内容不限。笔者在听了薛法根老师有关习作方面的讲座后,在班上进行实践。学生对弹性内容和交习作日期由自己定极感兴趣,结果,有近80%的学生半个学期就完成了8次习作任务。并在教师的激励下,又非常乐意地超额完成了4~6次习作。
  二、依据生活,化普通为特殊
  1.变普通生活为特殊生活。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在习作教学中,生活即习作。怎样让平淡无奇的生活变成习作的材料呢?教师除了在平时注意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外,还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有意识地“创造”生活,“制造”新鲜感,化一般为特殊,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感知能力,为学生提供有“米”之炊。如开展“读书漂流活动”,让阅读有了任务;开展家长与学生共玩游戏比赛,增加趣味性;开展“我是小小交通员”实践活动,体验责任感等。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后习作,能抒写自己的感受,让习作展示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
  2.变普通评价为特别评价。普通评价指平时教师批改完习作后的一般做法,即说一说本次习作的总体情况,写得好的是哪些同学,念一两篇优秀习作。特别评价指的是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每个人都有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的需要,都渴望成功的心理特点,运用多种评价手段激发学生内心强烈的满足感和愉悦感,增强学生学习内驱力的评价。因此,教师要改变通常习作教学“老师讲,学生写,老师评”的评价模式,缩短学生写作与教师讲评之间的时间与空间,改变评价手段单一的做法,在学生的心理期待期内进行特别的评价。一是教师通过浏览学生的习作,争取在两天内把优秀学生的习作发送到家长的微信朋友圈,让家长阅读点赞,参与进行评价,以增强学生的愉悦感,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二是在三天内利用班级周报刊登中等学生的习作,让学生在阅读班级周报中找到自信;三是从上交习作之日起设置每天的“颁奖时间”,把学生习作在整体上写得不理想但写得好的句段或是选材好的在该时间段隆重地进行表扬,颁发特别习作奖,激励学生写出更好的句段与习作。
  三、针对读者,化单一为多样
  写作是什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既然是交流的重要方式,就需要教师在设计写作学习任务时明确读者是谁。周子房教授说:在写作学习中,往往预想不同的读者,比如同学、教师、父母、老年人、报刊编辑等,预想的读者会影响写作内容的选择和行文方式的变化。而现行人教版语文教材的单元习作,形式比较单一,导致学生没有表达的欲望。因此,教师在进行习作教学设计时,就可以结合读者,化单一为多样。
  1.文体的多样。我国的写作教学,一直以散文的写作为主。正如刘庆锡所言,我国中小学的“作文”“实际上是‘散文’的习作”,“其特点及写作要求大略与‘散文’相同,只是由于它‘文学性’不足,一般很难跨入文学文体中‘散文’的殿堂”。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求教师在进行习作教学设计时,因读者的不同而化单一的文体为形式多样的文体,让学生能根据自己收集的材料有选择地进行写作。如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习作二,教材的提示和要求是:“通过本组的学习,你一定对环境保护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这次习作,就请你写一写这方面的内容。可以把调查了解到的情况写成一篇短文;可以展开想象,写一写几年后家乡的环境;也可以写发生在这次综合性学习中有趣的事情。写完以后,多读几遍,修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教学时,教师可以改变一下文体,让学生写一篇调查报告,或者向当地部门写一封信,也可以写一篇采访稿。通过文体转化变单一为多样,让习作的目的性更强,更具有读者意识。
  2.训练的多样。荣维东教授在《交际语境写作》中说:“多数学生害怕作文,却喜欢发短信、网络聊天,或是类似交流活动。但你是否思考过:二者一个显著区别就在于后者具有鲜明的交流功能和机制?”因此,在习作训练中,教师不妨根据读者情况用多种媒介来进行习作训练。如利用家长微信群,让学生给家长写一封信或是“爸爸妈妈我想对您说”的习作;利用社区平台,写一写给某某部门或是关于社区的管理建议;利用班级博客,写一写关于班上同学的表扬稿或是“猜猜他是谁”的专项训练;也可以在学校、班级或是社区网络平台建立讨论区,针对某个话题,面向明确的读者群以文字形式开展交流活动。这样的训练活动语境真实,目标指向清晰,有明确的、固定的、看得见、摸得着的读者群,学生的习作积极性就会被激发起来,也能在真实的交流中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习作,提高习作能力。
其他文献
古人说:静能生慧。“静”是一种超然物外的宁静,是一种沉心凝思的默然。学习需要动起来,也需要静下去,做到动中有静。圈点批注,精心对话文本,做到品味揣摩;交流互动,倾听他人意见,学会取长补短,鉴赏品评;设计问题,确保“牵一发而动全身”,让教学有深度和高度;课堂动笔,从读到写,能写出心声和真情。  一、圈画批注文本,“静”读  静读,是深思的前提;批注,是静读的延伸。在静读之余,勾画、圈点、注写能让学生
期刊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例3、例4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 通过知识迁移,使学生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进行计算。  2. 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并经过观察、猜测、验证归纳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能熟练计算,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3. 通过对算理、算法的探究培养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归纳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计算。  
期刊
绘本,是图文合奏的图画书。与一般图画书不同的是,绘本更突显图画的叙事作用,简练的文字有时只能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小学低段的绘本教学,应注重教给学生阅读绘本的方法,让学生在阅读绘本时走进绘本,探寻绘本内核,拓展绘本外延。  一、初识——了解绘本构成  绘本,之所以区别于一般图画书,是因为绘本具有独特的构成:(1)封面。绘本的封面通常是一幅画,如《我爸爸》的封面就是从正文中选取的一幅图画,这对于正文内
期刊
当初,校园没有树,他找人、找车去外乡镇拉树移植;没有花草,他动手培植;铺设校园绿化带小路,他自己去捡河卵石……在他带动下,全校师生行动起来,学校节约20多万元建设资金。  学校先后6次租地共120亩,建设3个勤工俭学基地,并把全部收入用于改善学生的生活和办学条件。  学校离家也就10多公里,但他经常周末也回不了家。他幼小的女儿常常懵懵懂懂地说:“爸爸开会去了。”“荣幸的是,在另一所学校当老师的妻子
期刊
什么是儿童语言?笔者在这里想表达两层意思:一是指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形成的与人交往沟通、交流思想、表情达意的表现形式;二是指正在过着童年生活的儿童自己的语言。童心童情引发童言童语,焕发童真童趣。语文阅读教学担负着指导儿童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等责任,发展儿童语言既要遵循语言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要葆有儿童期儿童语言的个性与特点,要小心呵护属于儿童的语言,不要任
期刊
上午,从昆明驱车一路翻山越岭,山水一程风雨再一程,紧赶慢赶来到宁洱镇第一小学时已是下午4点时分。还好,学生没放学,我们终于没有错过陈富春校长带学生进行集体地画创作的壮观场面。  这是一个寻常而又诗意满满的课堂——数百学生聚在空旷操场上美术课。校长是课堂主讲人,陪同辅导地画的四五个美术老师分散开来,带队分块完成不同的主题绘画。以地为纸,三五成群的学生手握五彩粉笔,蹲的蹲坐的坐,还有的趴在操场上,根据
期刊
2016年秋季学期以来,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开始在全国推广使用。细心的语文教师一定会发现,一年级下册教材中选入了几篇别致的新课文:《一个接一个》《树和喜鹊》《怎么都快乐》《夜色》……这些课文无疑丰富了教材选文的内容,同时也给了我们语文教学一个最善意、最及时的提醒——教学必须更加关注学生的内心!  要关注学生的情绪体验。人生在世,喜怒哀惧,负面情绪在所难免。童年并非总是天真无邪、无忧无虑的代名词,童年
期刊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以“领略五彩斑斓的异国风情,感受他乡的美丽风光”为主题编选了四篇展示异国他乡的风情画卷,在《口语交际·习作八》中安排了“聊聊热门话题”的口语交际和自由习作提示,目的是通过“聊聊热门话题”,引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向社会,迈向全国,放眼世界,把自己从电影、电视、书籍、报刊等渠道收集到的风土人情、奇闻逸事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其中自己最想表达的内容写下来。“聊聊
期刊
本文主要在我近六年的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日常在学生中进行调查,以及对学生的易错题的收集和整理,主要针对一、二、三年级的小学生日常作业中出现的易错题的错因、改善方法以及研究意义和成果进行分析和总结。通过对学生作业中常见错例的分析,正视学生出现的问题并加以利用,这也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本文从两个方面阐述了小学数学作业中常出错误的原因以及预防和终止错误的措施,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效果。  一、低段小学生
期刊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76页例3“做一做”及第77~78页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口算:  0.2+6.3=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