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化学知识内容较为松散,知识点多,高三综合复习时,大多数学生感到吃力,学习难度大,因此对零散的知识进行整合,建立合理的知识体系是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关键。
【关键词】高三化学复习 知识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7-0159-01
化学历来在学生心中是一个难度大的学科,原因是化学知识内容较为松散,知识点多,学生认为知识点间的联系小,记忆内容多,知识点间的差异较小,易混淆。特别是高三学生,在复习中更不易区分各知识点。
在高三复习中,有的教师完全丢开课本的知识体系,不在课本的知识点和重点知识上下工夫,而是搞知识的“大覆盖”、“大综合”。眼睛不是盯在课本上,而是盯着往年的高考题。这种做法,不仅背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而且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使大多数学生吃不消、不适应,从而导致高考成绩不理想。
高三化学总复习的目的应该是帮助学生对已基本掌握的零散化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网络化,对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思考、总结、处理,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为扎实、系统、更具有实际应用的本领、更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将学生获得的知识转化成能力。
在高三复习中,我通过横向和纵向两个方法引导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复习。横向指的是每一章节的复习;纵向指的是各章节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下面笔者将通过具体实例分别就两种知识体系的建立进行阐述。
一、横向知识体系的建立
化学课本知识每一章中的知识点相互之间的联系较为明显。例如:元素及化合物知识中,每一种元素都是按其单质、氧化物、酸(或碱)即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盐的顺序讲解。每一种物质又是按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法的顺序编排。因此化学知识复习,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在每种化合物或单质中,化学性质又是重中之重,因此可以通过分析每种元素的化合价之间的关系,将各种物质之间的性质分析出来,而不需要大量的记忆。只需对一些特殊的性质进行对比记忆即可。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学生的记忆量。
二、纵向知识体系的建立
学生在学习中,第一种联系做得往往比较好,只是在各单元间的联系比较欠缺,这也造成了学生大脑中知识分散,无法将已有知识灵活运用。最终导致学生的成绩上不去,而精力又没少花费,学习效率低等问题。
为此,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建立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将各知识点建立最大可能的联系。
1.非金属元素知识
非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是高中化学的一个重点,内容较多,学生背记费力。因此我在复习中引导学生总结各元素性质间的联系。学生发现各元素均按与金属、还原性非金属、水、碱、盐的特性的顺序编排,使学生在记忆过程中有规律可循。
2.金属元素知识
金属的性质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对学生来说只须注意特性即可。
3.元素化合物知识
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习某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的要求,以元素为核心、采用专题的形式构建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如探讨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和防治,将《硫和氮的氧化物》与《氨硝酸 硫酸》联系起来,将硫及其化合物(SO2、H2SO3、H2SO4等)、氮及其化合物(NO、NO2、HNO3等)的相关知识组织起来,构成硫及其化合物转化、氮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图,并能根据给定的转化关系图归纳“硫(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转化条件”。这样,建立以元素为核心、将含有同种元素的物质建立起相互关联的无机物的性质与转化的知识结构,这有利于抓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内在联系,发挥物质的分类及其转化、氧化还原反应等核心知识的迁移价值,构建通过物质类别的相互反应认识物质通性、通过元素价态转变关系认识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新型无机物及其应用的学习模式。
4.各类知识之间的联系
在复习各章节时,学生已经按分类法进行了总结,但综合做题时还是无法做到得心应手。原因是各知识还没有完全联系起来。为此在教学中,随便给学生一种物质,让学生从这种物质出发,尽可能地去联系高中化学三年中所学的知识。
例如:我给学生一种乙烷,然后我和学生一起联想高中化学内容:乙烷取代生成卤代烃,卤代烃消去可得烯烃、水解可得醇,烯加成可得二卤代烃,再消去可得炔烃,醇可与钠反应,由此再联系金属钠的性质……。在此过程中,学生发现可以通过一种物质,将70%以上的化学内容联系起来。再通过每联系一种物质的具体性质、各反应相对应的条件,相当于又复习了一遍高中化学知识。如果学生在某一位置无法将知识联系在一起,就说明在这一内容上学生知识有缺陷,再重新回归教材,这样就杜绝了学生一遍遍看书,但作用不大的弊病,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复习效率。
学生知识体系一旦建立,就会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能够使学生乐于学习化学,使本来对学生来说比较难以做到的、不爱去做的变成学习的动力,更有利于学生在枯燥的高三复习中找到成就感,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
【关键词】高三化学复习 知识体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07-0159-01
化学历来在学生心中是一个难度大的学科,原因是化学知识内容较为松散,知识点多,学生认为知识点间的联系小,记忆内容多,知识点间的差异较小,易混淆。特别是高三学生,在复习中更不易区分各知识点。
在高三复习中,有的教师完全丢开课本的知识体系,不在课本的知识点和重点知识上下工夫,而是搞知识的“大覆盖”、“大综合”。眼睛不是盯在课本上,而是盯着往年的高考题。这种做法,不仅背离了素质教育的轨道,而且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也不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提高。使大多数学生吃不消、不适应,从而导致高考成绩不理想。
高三化学总复习的目的应该是帮助学生对已基本掌握的零散化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网络化,对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思考、总结、处理,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为扎实、系统、更具有实际应用的本领、更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将学生获得的知识转化成能力。
在高三复习中,我通过横向和纵向两个方法引导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复习。横向指的是每一章节的复习;纵向指的是各章节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下面笔者将通过具体实例分别就两种知识体系的建立进行阐述。
一、横向知识体系的建立
化学课本知识每一章中的知识点相互之间的联系较为明显。例如:元素及化合物知识中,每一种元素都是按其单质、氧化物、酸(或碱)即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盐的顺序讲解。每一种物质又是按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法的顺序编排。因此化学知识复习,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在每种化合物或单质中,化学性质又是重中之重,因此可以通过分析每种元素的化合价之间的关系,将各种物质之间的性质分析出来,而不需要大量的记忆。只需对一些特殊的性质进行对比记忆即可。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学生的记忆量。
二、纵向知识体系的建立
学生在学习中,第一种联系做得往往比较好,只是在各单元间的联系比较欠缺,这也造成了学生大脑中知识分散,无法将已有知识灵活运用。最终导致学生的成绩上不去,而精力又没少花费,学习效率低等问题。
为此,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建立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将各知识点建立最大可能的联系。
1.非金属元素知识
非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是高中化学的一个重点,内容较多,学生背记费力。因此我在复习中引导学生总结各元素性质间的联系。学生发现各元素均按与金属、还原性非金属、水、碱、盐的特性的顺序编排,使学生在记忆过程中有规律可循。
2.金属元素知识
金属的性质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对学生来说只须注意特性即可。
3.元素化合物知识
根据《课程标准》提出的“学习某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的要求,以元素为核心、采用专题的形式构建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如探讨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和防治,将《硫和氮的氧化物》与《氨硝酸 硫酸》联系起来,将硫及其化合物(SO2、H2SO3、H2SO4等)、氮及其化合物(NO、NO2、HNO3等)的相关知识组织起来,构成硫及其化合物转化、氮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图,并能根据给定的转化关系图归纳“硫(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转化条件”。这样,建立以元素为核心、将含有同种元素的物质建立起相互关联的无机物的性质与转化的知识结构,这有利于抓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内在联系,发挥物质的分类及其转化、氧化还原反应等核心知识的迁移价值,构建通过物质类别的相互反应认识物质通性、通过元素价态转变关系认识物质氧化性、还原性的新型无机物及其应用的学习模式。
4.各类知识之间的联系
在复习各章节时,学生已经按分类法进行了总结,但综合做题时还是无法做到得心应手。原因是各知识还没有完全联系起来。为此在教学中,随便给学生一种物质,让学生从这种物质出发,尽可能地去联系高中化学三年中所学的知识。
例如:我给学生一种乙烷,然后我和学生一起联想高中化学内容:乙烷取代生成卤代烃,卤代烃消去可得烯烃、水解可得醇,烯加成可得二卤代烃,再消去可得炔烃,醇可与钠反应,由此再联系金属钠的性质……。在此过程中,学生发现可以通过一种物质,将70%以上的化学内容联系起来。再通过每联系一种物质的具体性质、各反应相对应的条件,相当于又复习了一遍高中化学知识。如果学生在某一位置无法将知识联系在一起,就说明在这一内容上学生知识有缺陷,再重新回归教材,这样就杜绝了学生一遍遍看书,但作用不大的弊病,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复习效率。
学生知识体系一旦建立,就会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能够使学生乐于学习化学,使本来对学生来说比较难以做到的、不爱去做的变成学习的动力,更有利于学生在枯燥的高三复习中找到成就感,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