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阶段,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经迈入新的进程,而世界各国间跨国、跨地区、跨民族的联系已经越来越密切,跨文化交际基于此也越来越流行,跨文化交际是融合着文化背景和语言背景差异的交际,伴随着我国近些年对外交流的频繁,跨文化交际也开始进入课堂,本文将从跨文化交际层面出发,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现状。
关键词: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非言语交际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12-0106-02
语言交际和非言语交际是人类沟通的两种主要手段,在人类社会中,两者互相结合才能进行更有效的沟通。非言语交际本身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交际手段,可以通过其表达人与人之间的态度,交流思想,并通过感情的交换继而达到交际的目的,国外关于非言语交际研究较早,且已取得较显著效果,研究学者定义其为不用言词的交际。非言语交际在我国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与国外研究学者不同,中国的研究专家学者们有着独特的范畴、特征界定,但国内外关于非言语交际的看法还是有相同之处的,而应用在课堂上,西方研究学者们更注重课堂上的师生关系,引入到如今的英语课堂上,将西方研究学者的观点借鉴修改,进一步改善师生关系,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效率[1]。
1 非言语交际
1.1 非言语交际的定义
非言语交际最早兴起于上世纪50年代,由美国人类学家伯德威斯特于1952年出书《身势语入门》就为此学科奠定基础,而近些年,国外研究非言语交际的热潮又一次风靡,引起更多专家对其更深层次研究,目前,关于非言语交际的定义,国内外各有不同看法,西方学者更认同Malandroetal的言论,即“非言语交际是不用言词的交际。”国内方面,毕继万曾在其著作《跨文化非语言交际》中提出,将非言语定义为“不用言词表达的,为社会所共知的人的属性和行为,这些属性和行为由发出者有目的地发出或被看成是有目的地发出,由接受者有意识地接受并有可能进行反馈。[2]”更多的人认为,非言语交际具有重复、否定、补充、替代、强调和调节功能。课堂上的非言语交际,大多数研究学者认为,这会通过教师的表情、举止等非语言手段进行,如教师音量高低、节奏、语调、手势、姿势、表情等,都能传递给在座的学生某种信息,继而达到在课堂上交际的作用[3]。
1.2 非言语交际的意义
日常生活中,人们大多都是使用语言交际,而忽略非言语交际的作用,而实际上,在人们面对面的交流中,只有35%的内容是通过语言交际完成的,其余65%其实都是通过非言语交际实现的,比如手势、眼神、表情等等,这也表明,非言语交际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决定着交流双方能否直接明白对方的真实意图,引用一句俗语表示,即“此时无声胜有声”。经济全球化使得跨文化交流越发频繁,但在跨文化交流中,人们常常会更注重语言的准确性,而下意识忽略非言语交际中行为的文化差异和影响,继而引起更多的文化冲突。
英语课堂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信息交流场所,教师使用正确合理的方式将非言语行为应用到英语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能够引起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更加主动积极地去探索英语,另一方面教师也能够通过英语课堂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们在习得丰富的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语言交际教学,也要注重导入非语言交际知识,帮助学生们更全面深入地理解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交际[4]。
2 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非言语交际
非言语交际包括多种类别,比如体态语、副语言、环境语、客体语等,这些在各个国家都是不同的,与个人行为及国家文化差异都有很大差别,在英语课堂上也是如此[5]。在英语教学中,跨文化非言语交际使用较多,相比于传统的外语教学只注重语言本身,过于强调语法和词汇本身,而忽视文化传播的学习过程,跨文化非言语交际的英语课堂,更注重语言文化和思想文化的双重交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非言语行为的含义和文化特征
由于历史文化等种种不同,东西方文化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东方文化更讲究内敛、含蓄,西方文化更为开放,外露,但在两千多年前,我国伟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要注重非言语行为,日常与人交流时,要注意“察言观色”,目光和眼神都是传递非言语的重要途径,俗话说:“眼睛是心灵之窗”,通过眼睛,能够看出一个人心中所想,课堂上也是如此,教师要教会学生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西方国家会将直视对方眼睛交流视为礼貌行为,表达尊重,而东方文化中,为表示尊重和礼貌,会避免直视对方眼睛,同样的行为,不同的含义,教师一定要在实际英语教学中告知学生[6]。
2.2 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改善教学环境
传统的英语课堂大多是使用课本传递知识,部分会使用到磁盘,磁带等,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地更加频繁,音频、图像、动画等先进多媒体产物已经广泛应用于英语教学课堂,学生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通过网络更直观地体会英语母系国家或人员的纯正英语,也能通过视频或图片等更直观地欣赏生动的姿态和表情,便于学生们深入的学习英语[7]。
2.3 通过非言语交际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非言语行为是存在着信息的交换传递意义的,对于信息传递双方都有一定影响。因此,实际教学中,教師要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和价值观念,帮助学生们培养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同时,教师们也应该鼓励学生要在课余时间多参加些跨文化交际活动,在课堂外也要感受英语学习氛围,在实践中感受不同地区的文化,在与不同地区人们交流时,提高自身应变能力和语言转换能力,利用自身学习知识,解决交流中遇到的问题,以此提高自身跨文化交流能力[8]。
3结语
非言语交际本身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意义,外在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应用于英语教学中,一方面于言语交际有机结合,能够加深学生们的英语理解程度,并对英语学习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英语教师要遵循西方英语文化教学英语非言语交际行为,帮助学生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化差异,在学习中分析非言语交际的信息,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英语交际能力[9],以达到英语跨文化非言语交际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段雨笛.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交际行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考试周刊,2014,(67):70-71.
[2]刘莉莎,俸静.跨文化视域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师非言语交际行为探究[J].科教文汇,2018(10):181-182.
[3]李清平.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构建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外语与翻译,2018,25(2):63-69.
[4]周玉娥.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非言语交际[J].现代职业教育,2017(16):134.
[5]朱秀芝,任冰,吕鑫.跨文化视域下英语课堂非言语交际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7(4):222-223.
[6]刘婷,罗春朋.大学英语课堂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5(9):107-111.
[7]贺聪聪.非言语交际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新课程·下旬,2015(6):102.
[8]张睿思.多模态话语框架下的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实践[J].英语教师,2017,17(09):13-16.
[9]彭又新,孙文婷.浅谈大学生跨文化非言语交际能力培养对策[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4(06):128 166.
关键词: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非言语交际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12-0106-02
语言交际和非言语交际是人类沟通的两种主要手段,在人类社会中,两者互相结合才能进行更有效的沟通。非言语交际本身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交际手段,可以通过其表达人与人之间的态度,交流思想,并通过感情的交换继而达到交际的目的,国外关于非言语交际研究较早,且已取得较显著效果,研究学者定义其为不用言词的交际。非言语交际在我国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与国外研究学者不同,中国的研究专家学者们有着独特的范畴、特征界定,但国内外关于非言语交际的看法还是有相同之处的,而应用在课堂上,西方研究学者们更注重课堂上的师生关系,引入到如今的英语课堂上,将西方研究学者的观点借鉴修改,进一步改善师生关系,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效率[1]。
1 非言语交际
1.1 非言语交际的定义
非言语交际最早兴起于上世纪50年代,由美国人类学家伯德威斯特于1952年出书《身势语入门》就为此学科奠定基础,而近些年,国外研究非言语交际的热潮又一次风靡,引起更多专家对其更深层次研究,目前,关于非言语交际的定义,国内外各有不同看法,西方学者更认同Malandroetal的言论,即“非言语交际是不用言词的交际。”国内方面,毕继万曾在其著作《跨文化非语言交际》中提出,将非言语定义为“不用言词表达的,为社会所共知的人的属性和行为,这些属性和行为由发出者有目的地发出或被看成是有目的地发出,由接受者有意识地接受并有可能进行反馈。[2]”更多的人认为,非言语交际具有重复、否定、补充、替代、强调和调节功能。课堂上的非言语交际,大多数研究学者认为,这会通过教师的表情、举止等非语言手段进行,如教师音量高低、节奏、语调、手势、姿势、表情等,都能传递给在座的学生某种信息,继而达到在课堂上交际的作用[3]。
1.2 非言语交际的意义
日常生活中,人们大多都是使用语言交际,而忽略非言语交际的作用,而实际上,在人们面对面的交流中,只有35%的内容是通过语言交际完成的,其余65%其实都是通过非言语交际实现的,比如手势、眼神、表情等等,这也表明,非言语交际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决定着交流双方能否直接明白对方的真实意图,引用一句俗语表示,即“此时无声胜有声”。经济全球化使得跨文化交流越发频繁,但在跨文化交流中,人们常常会更注重语言的准确性,而下意识忽略非言语交际中行为的文化差异和影响,继而引起更多的文化冲突。
英语课堂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信息交流场所,教师使用正确合理的方式将非言语行为应用到英语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能够引起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更加主动积极地去探索英语,另一方面教师也能够通过英语课堂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们在习得丰富的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语言交际教学,也要注重导入非语言交际知识,帮助学生们更全面深入地理解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交际[4]。
2 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非言语交际
非言语交际包括多种类别,比如体态语、副语言、环境语、客体语等,这些在各个国家都是不同的,与个人行为及国家文化差异都有很大差别,在英语课堂上也是如此[5]。在英语教学中,跨文化非言语交际使用较多,相比于传统的外语教学只注重语言本身,过于强调语法和词汇本身,而忽视文化传播的学习过程,跨文化非言语交际的英语课堂,更注重语言文化和思想文化的双重交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非言语行为的含义和文化特征
由于历史文化等种种不同,东西方文化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东方文化更讲究内敛、含蓄,西方文化更为开放,外露,但在两千多年前,我国伟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要注重非言语行为,日常与人交流时,要注意“察言观色”,目光和眼神都是传递非言语的重要途径,俗话说:“眼睛是心灵之窗”,通过眼睛,能够看出一个人心中所想,课堂上也是如此,教师要教会学生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西方国家会将直视对方眼睛交流视为礼貌行为,表达尊重,而东方文化中,为表示尊重和礼貌,会避免直视对方眼睛,同样的行为,不同的含义,教师一定要在实际英语教学中告知学生[6]。
2.2 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改善教学环境
传统的英语课堂大多是使用课本传递知识,部分会使用到磁盘,磁带等,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地更加频繁,音频、图像、动画等先进多媒体产物已经广泛应用于英语教学课堂,学生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通过网络更直观地体会英语母系国家或人员的纯正英语,也能通过视频或图片等更直观地欣赏生动的姿态和表情,便于学生们深入的学习英语[7]。
2.3 通过非言语交际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非言语行为是存在着信息的交换传递意义的,对于信息传递双方都有一定影响。因此,实际教学中,教師要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和价值观念,帮助学生们培养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同时,教师们也应该鼓励学生要在课余时间多参加些跨文化交际活动,在课堂外也要感受英语学习氛围,在实践中感受不同地区的文化,在与不同地区人们交流时,提高自身应变能力和语言转换能力,利用自身学习知识,解决交流中遇到的问题,以此提高自身跨文化交流能力[8]。
3结语
非言语交际本身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意义,外在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应用于英语教学中,一方面于言语交际有机结合,能够加深学生们的英语理解程度,并对英语学习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英语教师要遵循西方英语文化教学英语非言语交际行为,帮助学生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化差异,在学习中分析非言语交际的信息,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英语交际能力[9],以达到英语跨文化非言语交际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段雨笛.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交际行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考试周刊,2014,(67):70-71.
[2]刘莉莎,俸静.跨文化视域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师非言语交际行为探究[J].科教文汇,2018(10):181-182.
[3]李清平.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构建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外语与翻译,2018,25(2):63-69.
[4]周玉娥.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非言语交际[J].现代职业教育,2017(16):134.
[5]朱秀芝,任冰,吕鑫.跨文化视域下英语课堂非言语交际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7(4):222-223.
[6]刘婷,罗春朋.大学英语课堂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5(9):107-111.
[7]贺聪聪.非言语交际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新课程·下旬,2015(6):102.
[8]张睿思.多模态话语框架下的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实践[J].英语教师,2017,17(09):13-16.
[9]彭又新,孙文婷.浅谈大学生跨文化非言语交际能力培养对策[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4(06):128 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