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非言语交际

来源 :海外文摘·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709106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阶段,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经迈入新的进程,而世界各国间跨国、跨地区、跨民族的联系已经越来越密切,跨文化交际基于此也越来越流行,跨文化交际是融合着文化背景和语言背景差异的交际,伴随着我国近些年对外交流的频繁,跨文化交际也开始进入课堂,本文将从跨文化交际层面出发,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现状。
  关键词:英语教学;跨文化交际;非言语交际
  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177(2019)12-0106-02
  语言交际和非言语交际是人类沟通的两种主要手段,在人类社会中,两者互相结合才能进行更有效的沟通。非言语交际本身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交际手段,可以通过其表达人与人之间的态度,交流思想,并通过感情的交换继而达到交际的目的,国外关于非言语交际研究较早,且已取得较显著效果,研究学者定义其为不用言词的交际。非言语交际在我国的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与国外研究学者不同,中国的研究专家学者们有着独特的范畴、特征界定,但国内外关于非言语交际的看法还是有相同之处的,而应用在课堂上,西方研究学者们更注重课堂上的师生关系,引入到如今的英语课堂上,将西方研究学者的观点借鉴修改,进一步改善师生关系,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效率[1]。
  1 非言语交际
  1.1 非言语交际的定义
  非言语交际最早兴起于上世纪50年代,由美国人类学家伯德威斯特于1952年出书《身势语入门》就为此学科奠定基础,而近些年,国外研究非言语交际的热潮又一次风靡,引起更多专家对其更深层次研究,目前,关于非言语交际的定义,国内外各有不同看法,西方学者更认同Malandroetal的言论,即“非言语交际是不用言词的交际。”国内方面,毕继万曾在其著作《跨文化非语言交际》中提出,将非言语定义为“不用言词表达的,为社会所共知的人的属性和行为,这些属性和行为由发出者有目的地发出或被看成是有目的地发出,由接受者有意识地接受并有可能进行反馈。[2]”更多的人认为,非言语交际具有重复、否定、补充、替代、强调和调节功能。课堂上的非言语交际,大多数研究学者认为,这会通过教师的表情、举止等非语言手段进行,如教师音量高低、节奏、语调、手势、姿势、表情等,都能传递给在座的学生某种信息,继而达到在课堂上交际的作用[3]。
  1.2 非言语交际的意义
  日常生活中,人们大多都是使用语言交际,而忽略非言语交际的作用,而实际上,在人们面对面的交流中,只有35%的内容是通过语言交际完成的,其余65%其实都是通过非言语交际实现的,比如手势、眼神、表情等等,这也表明,非言语交际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承担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直接决定着交流双方能否直接明白对方的真实意图,引用一句俗语表示,即“此时无声胜有声”。经济全球化使得跨文化交流越发频繁,但在跨文化交流中,人们常常会更注重语言的准确性,而下意识忽略非言语交际中行为的文化差异和影响,继而引起更多的文化冲突。
  英语课堂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信息交流场所,教师使用正确合理的方式将非言语行为应用到英语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能够引起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更加主动积极地去探索英语,另一方面教师也能够通过英语课堂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们在习得丰富的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语言交际教学,也要注重导入非语言交际知识,帮助学生们更全面深入地理解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交际[4]。
  2 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非言语交际
  非言语交际包括多种类别,比如体态语、副语言、环境语、客体语等,这些在各个国家都是不同的,与个人行为及国家文化差异都有很大差别,在英语课堂上也是如此[5]。在英语教学中,跨文化非言语交际使用较多,相比于传统的外语教学只注重语言本身,过于强调语法和词汇本身,而忽视文化传播的学习过程,跨文化非言语交际的英语课堂,更注重语言文化和思想文化的双重交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非言语行为的含义和文化特征
  由于历史文化等种种不同,东西方文化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东方文化更讲究内敛、含蓄,西方文化更为开放,外露,但在两千多年前,我国伟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要注重非言语行为,日常与人交流时,要注意“察言观色”,目光和眼神都是传递非言语的重要途径,俗话说:“眼睛是心灵之窗”,通过眼睛,能够看出一个人心中所想,课堂上也是如此,教师要教会学生理解东西方文化差异,西方国家会将直视对方眼睛交流视为礼貌行为,表达尊重,而东方文化中,为表示尊重和礼貌,会避免直视对方眼睛,同样的行为,不同的含义,教师一定要在实际英语教学中告知学生[6]。
  2.2 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改善教学环境
  传统的英语课堂大多是使用课本传递知识,部分会使用到磁盘,磁带等,但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地更加频繁,音频、图像、动画等先进多媒体产物已经广泛应用于英语教学课堂,学生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通过网络更直观地体会英语母系国家或人员的纯正英语,也能通过视频或图片等更直观地欣赏生动的姿态和表情,便于学生们深入的学习英语[7]。
  2.3 通过非言语交际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非言语行为是存在着信息的交换传递意义的,对于信息传递双方都有一定影响。因此,实际教学中,教師要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和价值观念,帮助学生们培养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同时,教师们也应该鼓励学生要在课余时间多参加些跨文化交际活动,在课堂外也要感受英语学习氛围,在实践中感受不同地区的文化,在与不同地区人们交流时,提高自身应变能力和语言转换能力,利用自身学习知识,解决交流中遇到的问题,以此提高自身跨文化交流能力[8]。
  3结语
  非言语交际本身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意义,外在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应用于英语教学中,一方面于言语交际有机结合,能够加深学生们的英语理解程度,并对英语学习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英语教师要遵循西方英语文化教学英语非言语交际行为,帮助学生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化差异,在学习中分析非言语交际的信息,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英语交际能力[9],以达到英语跨文化非言语交际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段雨笛.跨文化交际中非言语交际行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考试周刊,2014,(67):70-71.
  [2]刘莉莎,俸静.跨文化视域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师非言语交际行为探究[J].科教文汇,2018(10):181-182.
  [3]李清平.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构建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外语与翻译,2018,25(2):63-69.
  [4]周玉娥.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非言语交际[J].现代职业教育,2017(16):134.
  [5]朱秀芝,任冰,吕鑫.跨文化视域下英语课堂非言语交际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7(4):222-223.
  [6]刘婷,罗春朋.大学英语课堂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5(9):107-111.
  [7]贺聪聪.非言语交际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新课程·下旬,2015(6):102.
  [8]张睿思.多模态话语框架下的跨文化交际课程教学实践[J].英语教师,2017,17(09):13-16.
  [9]彭又新,孙文婷.浅谈大学生跨文化非言语交际能力培养对策[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4(06):128 166.
其他文献
令L2[0,T]表示以T为周期的平方可积函数组成的函数族,利用周期样条函数构造L2[0,T]的一族具有解析表达式和任意有限阶正则性的双正交小波基,它包含一族半正交小波基为其特例,并导出了它的小波分
利用2006年5月20日Landsat-5 TM卫星数据对胶州湾的现存水域面积与岸线长度进行了量算,结果给出胶州湾2006年现存总水域面积为353.92 km2,总岸线长度为220.02km。与历史数据
为解决人工饲料育蚕发育不齐问题,就饲料的不同调制方法对桑蚕幼虫发育的影响以及同一蚕品种个体间的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1)在饲料制作上必须进行蒸煮灭菌,微波炉加热灭菌与
贵金属纳米材料具有显著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效应,可有效地将共振光子限域在金属表面.随着多种形貌贵金属纳米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其功能化表面化学技术的日臻成熟,贵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翻译,作为将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必然会涉及对不同语言间文化信息和因素的处理和转换。值得注意的是,翻译对源语中的文化
力图体现"亲水巢湖、此岸如歌"的主题,努力将观水、亲水、戏水、瞰水等人的活动融入设计中,使人亲近巢湖水,并结合地域文化,将渔乡文化、水文化贯穿整个设计中。
农户创业是推进产业兴旺的重要引擎。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金融支持通过缓解创业农户资金约束、分担风险和约束行为、提供便捷安全的资金服务、增强产业连接紧密度等提升农户创
综述了作物抗虫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Bt毒素基因的修饰及其在植物体内的表达上。在室内和田间的实验表明,对靶标害虫的控制取得满意的结果,并有一些转Bt作
本实践报告取材于笔者担任提审翻译的几次经历,在翻译过程中,笔者发现,在提审这一特殊的语境下,会话双方所使用的不同语言手段,对翻译而言是个不小的挑战,这大大激发了笔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