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德育工作新思路探析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88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深入发展,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教育、道德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学校教育强调“以人文本,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培养新一代的综合型人才”,素质教育三令五申:“德育应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那么“如何加强中学生的德育创新,培养身心健全的新型人才”成为教育教学工作者共同深思、探讨的课题。本文立足探析当代中学生德育工作盲点,提出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视青年学生的心灵成长及品德与智慧的培养,切实有效的提高德育工作效率。
  【关键词】德育;心灵成长;品德与智慧
  The high school is virtuous to teach a work new way of thinking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Hu Chun-fang
  【Abstract】Along with socialism market economy of establishment with thorough development, our country politics, economy, culture, education, morals' etc. all occurrence unprecedented of variety, school education emphasize “with humanities origin, respect student character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new generation of comprehensive type talented person”,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three make five shen:“Virtuous teach should put in the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first”.So“how strengthen a high school student of virtuous teach innovation, development mind and body sound new talented person” become education teaching the worker be common think deeply, study of topic.This text have a foothold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contemporary the high school student be virtuous to teach work blind spot and put forward strengthen a high school student mental state health education, value youth student of mind growth and moral qualities and intelligence of development, practical valid of exaltation virtuous teach a work efficiency.
  【Key words】Virtuous teach;Mind growth;Moral qualities and intelligence
  
  1. 现象和现状
  笔者最近在李开复博士开设的“帮助青年学生成长的公益性网站”……“我学网”中了解到:21世纪需要的是积极、乐观、融会贯通、创新与实践相结合、具有良好的沟通与合作能力、高智商、商情商、高灵商的综合性人才。而我们广大的青年学生们,面对纷繁复杂且残酷的社会竞争内心非常迷茫与困惑,不具备客观分析事物的能力,更不善于发现自己内在的潜能,对自己的就业问题缺乏选择的智慧。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不得不在家待业,等着依靠父母的金钱和关系混个差事。我们不得不深思:教育真正的意义在哪里?我们培养的一批批“死读书”的知识分子究竟能给社会创造多少价值?我们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但莘莘学子们从学校和书本里学到的知识技能已远远不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戴尔•卡耐基(Dale Carnegie)说:“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取决于他的专业技能,另外的85%要依靠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中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可是当前,大部分青少年善恶是非观念混淆,不懂做人的基本准则和基本道德;学习目标模糊、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坚持力不够;人际交往问题越来越突出,以及受家庭问题、情感问题的困扰等,因此,加强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心灵成长、培养学生的处世、处事能力便成为中学教育的首要问题。
  目前,我县各校在学生德育方面重视力度还远远不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生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擊、退缩、焦虑、抑郁等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有的学生离家离校出走,有的躲进网吧,甚至还有些高校的学生自杀或打架斗殴。中学生有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在学习生活中遇到一些烦恼、委屈、困惑无处诉说,长久积压形成了叛逆行为,这是一种心理脆弱的表现。在得不到正确引导和正常的理解下开始厌倦学习,自暴自弃,甚至爆发一些极端行为。
  2.问题与成因分析
  2.1 学校、家庭、社会重智育轻德育,忽视青少年的心灵成长和身心和谐。
  2.1.1学校因素:
  从古至今,教育观念都倡导:教育之根本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传道”乃教书育人之首。近年来,我市教育主管部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种种原因,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依然存在。一是教学内容片面化、闭锁化。一些学校和老师过于看重成绩、分数,学生的书包过重、作业太多的情况没有根本扭转。中学生整天被关在教室里,学习任务重,学习内容枯燥乏味,从学习中获得的乐趣不是很多。尤其是学困生,得到的肯定和自我价值的获得就更少。二是一些学校忽视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法制教育,使部分青少年法制观念差,道德水平低下。另外,“教育对象差异化”现象还存在,同一年级分快慢班(实际上是好差班),差的学生受到冷遇甚至鄙视,极易使后进生、双差生和失足学生产生自卑心理,自暴自弃。
  2.1.2 家庭因素:
  调查表明,目前在经济、社会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一般家庭普遍存在父母对子女期望值过高和现实的反差过大的现象。具体地说有这样几种类型:一是家庭残缺型,如: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家庭成员关系失调导致父爱、母爱缺失,心灵受到严重打击;或父母长期在外地的留守学生更是无人管教,放任自流。二是粗暴型,不重视子女的思想品德教育,只关心学习成绩,经常责备打骂,子女与家庭关系疏远,感情隔膜。三是溺爱放纵型: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溺爱和放纵往往“相辅相成”。 有些父母会帮助孩子设计人生规划,但是这通常会使孩子忽视了自己真正的兴趣和选择的能力,形成依赖心理。
  现在我们的家长和老师大多是要求孩子好好学习书本知识、为考大学而读书、而不是鼓励他们“如何做人”比如:学习必要的待人接物的礼仪、处理家务的能力等等。许多学生直至高中毕业基本上还是些只懂得学习和死背应考知识点、自私幼稚而不懂得跟人协作的“大小孩”,难道把做人的培养过程忽略掉,换取上大学的资格,他们就能走好自己的人生吗?答案是否定的,青少年的成长决不是通过单纯地传授“知识”就能完成的,他们在接受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心理健康水平、人际交往能力等因素都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他们最终的努力程度,如:思维敏捷、成绩优良、乐观开朗、活波自信的学生往往得到教师的称赞、学生的拥护,更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而成绩稍差、性格内向、有自卑心理的学生往往在学习上缺乏动力、也没有兴致与老师同学开心交流。事实上没有谁愿意做真正的差生,也许人的智商是有差异的,但是不能因为学生成绩不好我们就全盘否定,他们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关怀。身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单单要传授文化知识,更多的要教育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作为家长我们也应该给孩子营造快乐健康的成长环境,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这样他们走上社会就要少走一些弯路。
  2.1.3 社会因素:
  纵观当今中国社会,一方面是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一方面是许多人精神生活的十分不堪,即抛弃了核心价值观和自我认同的时代,竞争和随竞争而来的敌意、恐惧、孤独感、荒谬感、不安全感等,使人们随时随地处在紧张的焦虑中,似乎不拼命追求财富、权利、名声,人们就不能获得安全感和自信心;在衡量个人成功时采用的是片面而肤浅的一元化的标准,在学校看成绩、进入社会看名利,盲目追随某种社会风潮,并被名利诱惑蒙蔽内心,事实上幸福感并没有随着物质充足、名利双收如约而来,整个人群中充满着抱怨之声,官高的、位卑的、窮的、富的都抱怨,在这抱怨、焦虑和不安之中,暴力因子也在快速增长。如:云南大学生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2000级学生马加爵于即将毕业前几个月由于打牌吵架在宿舍先后杀害四名同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谨分析:真正决定马加爵犯罪的心理问题,是他强烈、压抑的情绪特点,是他扭曲的人生观,还有“自我中心”的性格缺陷,正是人格的不和谐造成的人格平等的激烈冲突,直接导致了“马家爵事件”的发生;社会秩序的稳定、文明礼仪的倡导不能一味地靠行政手段来强制,而我国社会的人们将公共场所视为可以分享的空间,是弱肉强食的舞台,一些人根本就不会排队,在地铁、商店等公共场所毫不顾忌的大声喧哗,有些人会为了占座位这么一点微小的个人利益而争抢;社会的种种浮躁与内心理想的冲撞使广大中国学生在多元社会各种价值观的冲击下逐渐丧失了独立的判断力,并逐渐背离了正确的价值观,解决这样的人生和社会问题要从提高全民的品德和智慧入手,治愚、治贪、治自私,提高人的理智和自觉的道德。
  2.2 教师、家长的不良行为习惯及社会影响导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到位。
  教师和家长们长期处于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和高度紧张的状态中,各种各样的压力导致情绪不稳定,有的打牌、赌钱、抽烟、酗酒,无形中给中学生一个不好的成长环境,中学生毕竟处于十几岁的年龄段,在身心发展时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他们往往“讲的是大人话,行的是小孩事”。因为他们的心理调控能力还不能跟上正常成人的要求。 特别是现在社会上的各种诱惑太多,网络、电视宣扬暴力、色情的信息日益增多。由于受社会消极因素、家庭不良环境、学校教育失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再加上中学生自身固有的各种弱点,使得当今中学生特别是身处升学重压之下的普高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凸现。由于出现心理偏差又不能得到及时疏导而引发的中学生出走、自杀、犯罪等恶性事件屡有发生,引起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高度重视的金华市高中学生杀母碎尸案就是典型案例。更有少数学生由于其心理偏差没有引起老师、家长的足够注意而日益加重,最终导致精神崩溃而不得不终止学业。而更多的学生则带着沉重的心理负荷在学业上苦苦挣扎,但收效甚微。发生在身边的一个又一个残酷的事实,让我们不得不深切地认识到:作为教育工作者,时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尽早发现并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心理问题是多么重要 ;我们又是否能够寻求一条更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之路,已成为德育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3.对策与措施
  针对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学校应确立以“管理育人为主导、教学育人为主轴、活动育人为主角、环境育人为主体、实践育人为主线”的总体德育目标。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3.1 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树立人人都是德育者的观念。学校是德育的主阵地,教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力量。提高教师队伍的德育素质,是搞好学校德育工作和德育改革的基本条件。每个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除了具备法定的教师资格外,还要具备实施德育的素质。首先,学校应加强校园德育环境建设,落实全校教师学习《中小学课程育德指导纲要》,要求人人都把德育工作贯穿课堂教学。其次,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他们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缺乏系统的教育理论,做德育工作往往停留在经验阶段,没有把一些有效的做法总结升华到理论层面。他们往往工作方法比较简单,处理问题停留在表面上,头痛医头,脚疼医脚,并没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走不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在实践中,又常常把一些学生的心理问题当做思想品德问题来对待,所以应有计划地对班主任进行德育方面的培训,完善班主任岗位职责,定期举行班主任例会,不断提高班主任的思想、业务水平。进一步完善《班主任考核方案》,深化德育队伍建设。再次,充分发挥团队工作的作用,扩大班、团干部的影响。团员、班干部在学生中的影响不可低估,要定期对班、团干部进行培训,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榜样力量,带动更多的同学共同进步。
  3.2 落实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关注学生的心路历程。当今学校和家长都竭尽全力地把孩子们培养成“尖子生”和“人上人”,却忽视了教会孩子“怎样做人”和“怎样生活”,很多高学历人才在父母包办的羽翼下成长,走上社会后缺乏一定的交际、沟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学校和家庭应双管齐下加强中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帮助他们初步养成劳动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养成诚实正直、积极向上、自尊自强、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品质;初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及爱国主义情感;了解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和交往基本礼仪,具有一定的民主法治意识、道德观念及分辨是非的能力等。政教处、校团委应开展各种养成活动教育,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加强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礼仪手册》,从思想上促进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充分发挥校园广播、宣传窗的作用,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道德意识;强化教师带头作用,规范教师日常行为举止,让每位教师成为学生德育的榜样;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立“心理咨询室”或“心灵成长室” ,为学生提供一个倾诉与排解烦闷情绪、心理困惑的平台,通过及时疏导,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心态。
  3.3 积极构建科学合理的活动体系,以活动为载体,逐步深入切合实际的体验式德育活动。德育的本质是实践,德育过程是实践活动。德育过程是由知、情、意(信)、行诸环节构成的,只有知识传授,而无情感陶冶、意志磨炼和行为引导不是完整的德育。当代学生易接受和最喜欢的德育形式是课外活动及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各种课外活动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压力下放松头脑、愉悦身心,例如:可设立各类兴趣小组(合唱团、舞蹈队、乐队、武术队、田径队、各类球队)等,培养学生高雅的兴趣爱好,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让学生从网游中解脱出来,彻底消除厌学情绪。另外,要创设富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教育情景,使学生在特设的道德情景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陶冶情操、修养品德。如:完善“第二课堂”、班会,“坚持没有活动就没有德育”的思想,结合教师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开展富有教育意义的德育活动,(如:感恩教育报告会、理想教育座谈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成长。
  3.4 加强同家长的联系,努力构建“家校合一”德育平台,注重品德与智慧的培养。学校应召集教师和家长共同学习:如何培养孩子独立自主选择的能力;具体说来要做到“五要”:一要教孩子“自己想办法”的习惯,让孩子自己去解决自己的事务,让他们明白,任何人都别想推卸责任,让别人替他们收拾残局。不要什么都想帮孩子做,可以帮助分析自省,可以告诉他你会怎么做,帮助增加孩子的判断力;二要把选择权给孩子,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很多家长硬性强求孩子报这个训练班、那个特长班,弄得孩子身心俱疲、苦不堪言。家长最好能尊重孩子的兴趣和意愿由他们自己选择,才会学的快乐而有成效;三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是健全人格的基础,是对事情能敢于负责、主动负责的态度。因此,对孩子采取民主的态度,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允许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有利于孩子形成责任心。娇惯、过度保护孩子,让孩子从小养尊处优、自私自利、为所欲为,孩子成年后就会缺乏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心。让孩子绝对服从的教育方式,也只能培养出唯命是从、毫无主见、不敢负责的人;四要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不要什么都教他们,让他自己去试,失败也没关系,失败是让人进步的学习过程,要鼓励孩子在失败中成长,只有经历亲自实践才会懂得珍惜;五要信任孩子,给孩子一定的自由,让孩子去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让他们自己有一片发挥的天地,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处事的能力。
  人格塑造方面,教师与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比如:诚信教育,独立人格的培养。诚实守信是每个人的立身之本,做人之道,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品质与品德修养。中学生考试作弊、言行不一、欺骗人的现象都是诚信教育不到位的表现,教师与家长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给孩子起到表率作用;培养独立性:要从孩子的生活常规教育开始。也就是对孩子进行生活习惯和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和教育,不要强求他们按家长的意愿去支配自己的行动。父母应给孩子宽松的成长环境,只是在他们碰到困惑时,给以建议,多引导,多沟通,而不是强加给孩子某种愿望。
  3.5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以“人文”为内涵,培育科学、民主、奋进的校园精神,创设文明和谐的教育环境。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建设民主、科学、进取、和谐的制度文化;按照“绿色、清雅、理性、和谐”的原则建设优良的环境文化。如:我县兴东中学高标准、现代化的優美校园,不仅为学生学知识、学技能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也为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品德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学校可根据具体情况,实施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积极引导健康、进取的班级文化,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如:通过宣传板报、名言警句条幅等提升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时时处处提醒自己做个求学上进、不断进取的好学生;利用“国旗下讲话”和校园广播站,积极宣传新人新貌、好人好事;思想政治课上要教育学生:关爱生命、尊重他人,做一个正直、善良、有社会责任感的人,要有廉耻观念;在学习生活中尊敬师长、关心帮助同学,在社会交往中,严格遵守公共秩序,尊老爱幼等。
  3.6 变封闭教育为开放教育,直面现实问题,培养学生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学校德育工作者对社会有一种担忧,甚至有一种恐惧感。为了减少社会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实行“封闭式管理”:不准学生与社会上的人接触,尽量减少学生与校外的联系,严格控制学生放学后回家的时间……近年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安全”为由,把学校的春游活动也取消了!不少学校都喜欢说“封闭式管理,开放式教育”,其实,在封闭的环境中进行“纯而又纯”的教育,不可能有真正开放的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很难有健全的人格、开放的视野和创造的素质。 在课堂上,老师为了减少当今社会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尽量避免将一些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告诉学生,希望让学生生活在一个美好的“真空”社会。殊不知,经济生活的繁荣、社会文化的丰富、生活方式的多彩,网络的便捷,使学生接触到不少的东西,对这些东西也有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认识,但其认识是片面的、模糊不清的,难以区分正确与谬误,健康与不健康,适宜与不适宜,很容易出现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偏差。因此,老师回避社会现实问题,是解决不了学生的思想问题的,反而降低了政治学科的可信度,使学生认为老师在讲假话。对老师讲的大道理,表面不反驳,内心却压根不信,德育的实效性可想而知。所以,老师不应回避社会现实问题,而应积极引导学生辩证的认识当今社会,让学生既看到社会光明面,又要正确对待社会的阴暗面,尤其是我们现在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的诸多问题,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风浪中学会游泳” ,将来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如此一来,老师讲得合情合理,学生才会听其言,信其道。
  总之,中学德育工作,是关系到能否把中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的一项战略任务。学校、家庭、社会应利用多种有效途径,形成强大的统一的教育合力,逐步实现德育工作科学化、序列化、制度化,不断提高德育的整体效果。
   收稿日期:2010-12-01
其他文献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如何有效地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谈了几点看法。  【关键词】阅读教学;素质  Enhance reading teaching, exaltation language character  Wang Ying-lian  【Abstract】The reading teaching is a language teaching of importanc
期刊
在素质教育全面铺开的今天,“情商”教育尤为重要。  过去我们错误的认为,一个人在一生中取得成就主要靠智力水平的高低,即智商越高,取得成就的可能性就越大。事实证明情商水平的高低对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起着主要的作用。  在课堂上,教师如果不注重“情商”教育,课堂教学就会变成一潭死水,教学效率也会降低,也达不到教育的效果。从一定意义上说,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要注意知识的传递和接受,更应注重情感信息的传递
期刊
素质教育的三大要义阐明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并让其主动发展,承担素质教育重任的教师本身更应有良好的素质。对此,笔者试作一些探讨。  1. 品格性情   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不应是一般意义上的的敬业爱岗、家贫乐道,更不是以教书为谋生手段的有教书癖的人。他有为师为范的正直人格力量,不怨天尤人,抑郁卑锁,也不咄咄逼人,孤高自傲。他热心且真诚地关心帮助新教师的成长,乐于接受新物、新观念、新知识,有
期刊
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大多数语文教师非常关注的问题,然而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卻往往存在着重“量”而轻“质”的问题。有些教师盲目地让学生去购买书籍,结果学生消化、吸收了多少呢?我认为,教师在关注课外阅读数量的同时,更要关注课外阅读的质量。  1.制定阅读计划   制定课外阅读计划是进行课外阅读训练的重要环节,教师要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年龄特点指导学生购买课外读物,而后再引导学生制定详细的具有可操
期刊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新的物理课程标准,新的物理实验教科书,都对我们广大物理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物理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和技能,物理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物理经验。通过几年的物理课程改革的实践活动,总结如下:  1.过去的教科书只是知识的载体,而物理课程标准已明确将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期刊
【摘要】当前,随着课改的深入发展,存在许多困惑,出现了不少的难题。课堂提问是教师运用的最广泛的一种语言技能,然而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现状却存在着随意式提问、惩罚式提问等情况,严重影响着语文教学的效率。我在教学实践中针对语文课堂问题的设计进行反思,深刻认识到:如果课堂问题设计得当,提问讲究技巧,不仅可以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教师及时获取教与学的反馈信息,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加
期刊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进入新阶段的标志,又是素质教育内涵的进一步提升,是21世纪教育的核心内容。   实践证明,基础教育阶段是创新教育的最佳时期。实施创新教育,不能只局限于科技活动这一狭小的局面,而应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评价和管理的全过程,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并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品质、习惯作为中学阶段的主要目标,循序渐进地予以落实。但是,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
期刊
【摘要】在新课改情况下既要搞素质,又要成绩,升学依然要得是成绩。社会就业难,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老师又紧抓成绩不放,双方的矛盾越来越明显。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既有教师因素,也有学生因素。  【关键词】教师;学生;矛盾    人们常说:百人百姓百脾气。老师与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老师是成人,他们的思想已经成熟,对问题的认识、态度不是轻易能改变的;学生个性开始显露,他们对周围的人、事有一定的判断能力,但思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已经成为人们的主要追求,利益问题作为一个现实问题,已经引起学生思想的混乱。正视利益,正确解读与分析利益,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利益观”,不但有利于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也有利于提升“两课”和“三观”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利益;利益问题;利益观;利益观教育  The school“two lessons”s should the value
期刊
我们知道,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因此,我们常常通过抓好课堂教学,来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向45分钟要质量”,不是我们的口头说教,而是为了落实课堂教学的目标。  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人人抓课堂,人人重视课堂”的喜人局面。在教师的不断努力下,课堂的有效率也得到提高。但是,我们却忽略了“语文早读”在教学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教学质量。  语文教学的核心 ,就是我们常说的“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