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时代下,生产、流通、生活等各方面出现了很多新的管理经营理念和新的消费模式,这也使得物流及相关企业为适应新时代的变化而对人力、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对物流业在"互联网 + "的背景下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进行分析,以适应时代发展,并对现代物流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对策。从而跟上互联网+的发展步伐,创造机遇。
关键词:互联网+;物流专业;人才培养
前言
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伴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经济结构转型的不斷推进,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作用下,物流信息化得到积极的推进与发展,实现了供应链上各方的有效协调和无缝链接,构造出了高效率、高速度、低成本的物流供应链,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呈现出新的特点,这就对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培养新型的与当前需求匹配的复合型人才。
一、“互联网 + ”时代下对物流人才的要求
物流业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本支撑,既涉及储存、运输、包装、流通加工等核心业务,同时也包括市场调查与预测、原材料采购及订单处理等外延业务,以及物流咨询、物流方案设计及优化、物流资金融通、物流教育培训等物流的扩展服务,是一个覆盖面及其广泛、带动作用十分显著的行业,它的良好运营离不开复合型专业人才。现今操作人员在物流企业中占的比重大,但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不高。近年来大量的国外物流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给我们带来了机遇,更带来了严峻挑战。我们急需培养出具有高专业水平的复合型物流人才,以开拓更开阔的物流市场,紧跟国际物流发展潮流。
二、现代物流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基于“互联网 + ”时代的现代物流已经成为物流领域的一个新的必然趋势,人才的匮乏是一个制约现代物流发展的关键核心瓶颈。 现代物流专业的实践性很强,相关教学存在诸多暨需改革的问题。 高校一直处于边探索边实践的境地,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缺乏协同的教学培养体系
互联网领域融合了信息安全技术、MYSQL 技术、Windows操作技术、数据挖掘与处理技术等。物流专业需要学习计算机技术、经济法、国际贸易、专业英语、仓储与配送、运筹学等众多课程。 不同的物流服务对象又涉及不同的专业领域知识,因此需要建立协同的教学培养体系,授课教师应来自相关的专业岗位,联合授课的方式应不拘一格。
(二) 缺乏实验实训设施与经费
现代物流实验实训软件价格数十万且生命周期较短,相关物流硬件成套设施费用高达百万,数据存储和服务器等设备通常存在不规则的维护成本,一般隔 2 - 3 年就得购买新设备或者对旧版本软件进行升级换代,常常又是一笔不小的经费投入。
三、“互联网 + ” 背景下高校物流人才培养策略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
订单式人才培养指由用人单位和教育机构共同制订人才 培养计划, 设定培养目标, 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与教育机构 的现有资源进行组织教学, 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进入用人单位 入职。 订单式物流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物流人才培养战略主 要形式。物流企业根据自身需求对物流人才进行定向培养, 大大减少了企业因招聘所花费的时间成本和物质成本。时间成本指高校所培养出的物流人才不符合企业需求, 从入职到熟悉工作所花费的时间, 在这个时间段, 从业人员基本上不 能给企业带来利润, 企业反而因为培训和薪酬会有一部分支 出。 物质成本指企业对物流人才所进行的招募与选拔成本, 在招募和选拔过程中支出的广告、 接待、资料、面试以及测 试等各种费用。
(二)开发运用物流交易模拟软件,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高校作为物流专业人 才的培养机构不可能具有物流运输、仓储等物流行 业的高科技设备,但是可以通过开发物流交易模拟软件和专业数据库,让物流专业人才在虚拟的交易环境中熟悉这些智能设备的用途和操作技能,适应不同的角色转变。物流行为交易链比较长,在模拟交易 软件中,可以设定物流专业人才不同的角色,培养他 们的情感认知,增强他们的互联网运用能力和数据 挖掘能力
(三)加强科研水平和基础教育设施
“互联网 + ”时代背景下, 物流产业迅速发展, 物流业 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进行转型。物流管理专业的支撑理论 也需要与时俱进, 应得到及时的更新。 这就需要科研院所和 物流专业老师共同对现代物流理论进行研究, 摒弃过时的理 论内容, 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理论, 构建一个顺应时代潮 流的物流理论体系。 高校应根据自身的物资水平, 提供相应的物流实验室, 物流实验室能够让学生体验真正的物流操作流程, 通过演 示、 实际操作等训练, 让学生了解物流的操作方法, 学习先 进的物流管理理念及运作技巧, 并培养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从而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 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物流 专业人才。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教师大多数是在硕士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任 教, 或者大部分物流专业老师由相关专业调任过来, 缺乏一定的物流管理实践经验和专业素养。 因此, 高校要加大对于物流教育老师的培养。 第一,可以派遣教师进入知名高校进行物流管理专业培训, 加强与其他院校的物流教学交流, 提 高教学水平。第二,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可以进入当地物流企业顶岗挂职, 这样可以弥补教师工作经验缺乏的不足, 深入物流产业内部,了解物流流程的真实状况, 提升对于物理管 理专业的实际认识, 提高教学水平。 第三, 高校应鼓励教师 参加物流管理方面的专业性论坛和交流会, 加强与专业物流人士交流, 把握物流发展的最新动态, 提高教学水平。
四、结论
“互联网+”时代下物流企业已开始了新变革,实现与电商‘金融等行业的跨界融合,高校要做好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提供教育上的软硬支持;高校教师要能紧跟物流行业时代变革,增强提高自身专业新知识、新能力,从知识传授者向教学的引导者和课堂组织者转变,真正让物流专业学生主动去认知、理解和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技能,向物流企业提供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高级物流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东方 张帅帅,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物流人才培养战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8,6
[2]戴军,“互联网+”视域下现代物流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7,2.
[3]王成金 赵静,浅谈“互联网+”时代对高职物流人才的需求[J].中国商论 ,2016,27
作者简介:
盛利芳(1980,8—):女,籍贯:河南郑州,学历:本科,职称: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物流管理教学。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2019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指导性计划2019-ZDJH-246 适应行业大发展的物流专业教学困境审视与实践研究
关键词:互联网+;物流专业;人才培养
前言
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伴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经济结构转型的不斷推进,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作用下,物流信息化得到积极的推进与发展,实现了供应链上各方的有效协调和无缝链接,构造出了高效率、高速度、低成本的物流供应链,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呈现出新的特点,这就对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培养新型的与当前需求匹配的复合型人才。
一、“互联网 + ”时代下对物流人才的要求
物流业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本支撑,既涉及储存、运输、包装、流通加工等核心业务,同时也包括市场调查与预测、原材料采购及订单处理等外延业务,以及物流咨询、物流方案设计及优化、物流资金融通、物流教育培训等物流的扩展服务,是一个覆盖面及其广泛、带动作用十分显著的行业,它的良好运营离不开复合型专业人才。现今操作人员在物流企业中占的比重大,但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不高。近年来大量的国外物流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给我们带来了机遇,更带来了严峻挑战。我们急需培养出具有高专业水平的复合型物流人才,以开拓更开阔的物流市场,紧跟国际物流发展潮流。
二、现代物流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基于“互联网 + ”时代的现代物流已经成为物流领域的一个新的必然趋势,人才的匮乏是一个制约现代物流发展的关键核心瓶颈。 现代物流专业的实践性很强,相关教学存在诸多暨需改革的问题。 高校一直处于边探索边实践的境地,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缺乏协同的教学培养体系
互联网领域融合了信息安全技术、MYSQL 技术、Windows操作技术、数据挖掘与处理技术等。物流专业需要学习计算机技术、经济法、国际贸易、专业英语、仓储与配送、运筹学等众多课程。 不同的物流服务对象又涉及不同的专业领域知识,因此需要建立协同的教学培养体系,授课教师应来自相关的专业岗位,联合授课的方式应不拘一格。
(二) 缺乏实验实训设施与经费
现代物流实验实训软件价格数十万且生命周期较短,相关物流硬件成套设施费用高达百万,数据存储和服务器等设备通常存在不规则的维护成本,一般隔 2 - 3 年就得购买新设备或者对旧版本软件进行升级换代,常常又是一笔不小的经费投入。
三、“互联网 + ” 背景下高校物流人才培养策略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
订单式人才培养指由用人单位和教育机构共同制订人才 培养计划, 设定培养目标, 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与教育机构 的现有资源进行组织教学, 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进入用人单位 入职。 订单式物流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物流人才培养战略主 要形式。物流企业根据自身需求对物流人才进行定向培养, 大大减少了企业因招聘所花费的时间成本和物质成本。时间成本指高校所培养出的物流人才不符合企业需求, 从入职到熟悉工作所花费的时间, 在这个时间段, 从业人员基本上不 能给企业带来利润, 企业反而因为培训和薪酬会有一部分支 出。 物质成本指企业对物流人才所进行的招募与选拔成本, 在招募和选拔过程中支出的广告、 接待、资料、面试以及测 试等各种费用。
(二)开发运用物流交易模拟软件,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高校作为物流专业人 才的培养机构不可能具有物流运输、仓储等物流行 业的高科技设备,但是可以通过开发物流交易模拟软件和专业数据库,让物流专业人才在虚拟的交易环境中熟悉这些智能设备的用途和操作技能,适应不同的角色转变。物流行为交易链比较长,在模拟交易 软件中,可以设定物流专业人才不同的角色,培养他 们的情感认知,增强他们的互联网运用能力和数据 挖掘能力
(三)加强科研水平和基础教育设施
“互联网 + ”时代背景下, 物流产业迅速发展, 物流业 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进行转型。物流管理专业的支撑理论 也需要与时俱进, 应得到及时的更新。 这就需要科研院所和 物流专业老师共同对现代物流理论进行研究, 摒弃过时的理 论内容, 探索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理论, 构建一个顺应时代潮 流的物流理论体系。 高校应根据自身的物资水平, 提供相应的物流实验室, 物流实验室能够让学生体验真正的物流操作流程, 通过演 示、 实际操作等训练, 让学生了解物流的操作方法, 学习先 进的物流管理理念及运作技巧, 并培养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从而提高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 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物流 专业人才。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教师大多数是在硕士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任 教, 或者大部分物流专业老师由相关专业调任过来, 缺乏一定的物流管理实践经验和专业素养。 因此, 高校要加大对于物流教育老师的培养。 第一,可以派遣教师进入知名高校进行物流管理专业培训, 加强与其他院校的物流教学交流, 提 高教学水平。第二,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可以进入当地物流企业顶岗挂职, 这样可以弥补教师工作经验缺乏的不足, 深入物流产业内部,了解物流流程的真实状况, 提升对于物理管 理专业的实际认识, 提高教学水平。 第三, 高校应鼓励教师 参加物流管理方面的专业性论坛和交流会, 加强与专业物流人士交流, 把握物流发展的最新动态, 提高教学水平。
四、结论
“互联网+”时代下物流企业已开始了新变革,实现与电商‘金融等行业的跨界融合,高校要做好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提供教育上的软硬支持;高校教师要能紧跟物流行业时代变革,增强提高自身专业新知识、新能力,从知识传授者向教学的引导者和课堂组织者转变,真正让物流专业学生主动去认知、理解和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技能,向物流企业提供适应“互联网+”时代的高级物流专门人才。
参考文献:
[1]东方 张帅帅,互联网+背景下高校物流人才培养战略研究[J].中国市场,2018,6
[2]戴军,“互联网+”视域下现代物流人才培养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7,2.
[3]王成金 赵静,浅谈“互联网+”时代对高职物流人才的需求[J].中国商论 ,2016,27
作者简介:
盛利芳(1980,8—):女,籍贯:河南郑州,学历:本科,职称: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物流管理教学。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厅2019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指导性计划2019-ZDJH-246 适应行业大发展的物流专业教学困境审视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