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性心理辅导的思考与探索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nmdm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生正处于性生理发育基本成熟及性心理发展正趋激烈的时期,由于性知识的匮乏、性观念的混乱以及性教育的滞后等因素,会导致一系列性心理困扰和性心理障碍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仅靠目前的性健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除此之外,高校还必须运用心理辅导的理论和技术,开展对大学生的性心理辅导工作。做好这一工作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保障大学生全面健康地成长与成才,适应社会和时代发展对教育的客观要求。本文分析了大学生性心理辅导的特征,并就如何做好大学生的性心理辅导工作进行一些初步探讨。
  
  一、大学生性心理辅导的内涵与特征
  
  大学生性心理辅导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辅导者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辅导的技术和手段,针对大学生在性生理和性心理方面出现的缺陷、困惑以及各种性心理障碍等方面的问题,给予大学生启发、指导和矫正,使大学生有良好的性适应,克服不良的性意识,解除各种性心理困扰,控制好自己的性行为,养成良好的性心理,从而塑造其健康性心理品质的过程。
  大学生性心理辅导具有以下特征:
  
  1.辅导的内容涉及面广
  性心理辅导的内容是非常广泛的,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性健康知识而需要教育和指导,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的性生理、性心理困扰和性心理障碍而要求咨询与治疗。异性交往、婚姻恋爱、性病预防、性保健、性心理调适、性过错和性心理障碍等均为性心理辅导中所要涉及的内容。
  
  2.辅导的过程合作性强
  性心理辅导需要有学校的广大教师、学校领导、班主任、心理学专家、学生社团和家长等多方面互相配合,共同为大学生性心理的健康发展服务。其中,广大的学校教师和班主任是性心理辅导的主力军,他们的任务是从性心理卫生角度教育和辅导学生;学校心理学专家的任务则是从临床心理学角度对学生的性心理问题进行诊断、咨询和干预;其他有关部门和人员应在管理和服务工作方面,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共同营造有利于大学生性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因此,大学生性心理辅导需要全员、全程参与,建立一个有层次、有重点的多维辅导体系,以便更好地为大学生性心理辅导工作和性心理的健康发展服务。
  
  3.以发展性辅导为主
  大学生性心理辅导应以发展性辅导为主,兼顾少数学生性心理障碍的治疗。辅导的重点要放在发展性问题上,辅导的对象是全体学生而不是少数学生。要重视学生的性心理发展规律,注意发挥学生的自主精神,强调依靠学生自我探索来解决面临的问题,最终实现性心理辅导的目标。大学生的性心理问题主要是伴随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发展性问题,诸如,包括性自慰、性梦、性幻想、性冲动等方面的问题,包括恋爱和异性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包括适应性别角色的困惑和性意识困扰问题等等。这些问题本身都属于大学生性心理发展的范畴,是他们正常性心理发展中有可能出现并可以理解的问题。通过发展性心理辅导,能够帮助大学生了解自己在性心理发展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防止并消除其在成长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性心理异常、性行为失范、性道德不良等问题,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使其性心理和性行为能正常适应生活和学习环境的变化并符合社会规范。
  
  4.严格遵循保密性原则
  保密性原则是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中最重要的原则,它是心理辅导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对来访者人格及隐私权的最大尊重。特别是对于性心理辅导者来说,更要强调保密原则。由于传统习俗的影响,许多有性问题的人不愿谈性,不敢谈性,常常忍受着自己的痛苦羞于启齿。因此,心理辅导人员对来访者所谈的一切内容尤其是性方面的内容都要严格保密,更不能向外公开谈话内容和来访者的个人资料,也拒绝任何有关对来访者情况的调查。辅导人员的热情、诚恳、耐心都要以严守来访者的秘密为前提。因为,只有来访者确信辅导者对其谈话内容保密时,才可能谈出未曾向任何人泄露的内心秘密,否则性心理辅导就很难开展。对辅导人员来说,失密就是最大的失职。
  
  二、结合实际,做好大学生性心理辅导工作
  
  在性心理辅导的过程中,重点是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广泛开展性健康教育,根据大学生性心理发展的特点,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指导和帮助;二是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及时解决学生已经发生的性心理困扰和性心理障碍;三是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的活动普及心理知识,开展心理自助实践,形成有利于大学生性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四是开设性心理辅导选修课,指导大学生掌握科学的性知识,形成健康的性观念,促进学生的性心理成熟。
  我国高等学校实施性心理辅导,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的理论,坚持性健康教育、性心理咨询、开展心理社团的活动和开设选修课四结合的路子。
  
  1.开展系统、完整、科学的性健康教育
  高校的教育功能决定了性心理辅导必须以性健康教育为基础。性健康教育的内容应从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侧重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性法律、性保健等方面的知识,重视严谨的科学性和内容的系统性,将性生理、性心理和性道德有机地结合起来。高校要有效地开展性心理辅导,首先要通过各种途径开展性健康教育,让学生用科学的知识武装自己,学会自我保护、自我调节、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据有关调查表明,95%以上的大学生渴望了解性知识,了解“如何和异性交往,性生活知识,性病的防治,性道德和有关性法律的知识。”科学性知识的匮乏,使得健全的性心理在大学生身上尚未完全确立,这是造成大学生性心理困扰和障碍的重要原因。因此,高校始终要把性健康教育作为性心理辅导工作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全面系统的性健康教育,一方面改变大学生对性的愚昧无知,消除对性的神秘感和恐惧感,避免因盲目寻找“性知识”而误入歧途或受不良刺激而作出错事。另一方面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性观念,培养高尚的性道德,形成良好的性教养,帮助大学生掌握正确的自我调适能力和必要的自我保护知识,避免因各种性困扰或性行为失当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2.开展性心理咨询服务
  高校要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需要,通过团体咨询、个别咨询、电话咨询、专栏和网络咨询等形式,向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的性心理健康辅导与咨询服务。
  一是大力开展团体咨询。团体心理咨询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学帮助与指导的重要方式,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自己的观念和行为的过程。团体咨询特别适用于大学生的各种性心理困惑以及在异性交往与恋爱中出现的各种发展性心理问题。例如,针对大学生的性冲动、性梦、性幻想、性自慰等引起的性心理困扰,开展团体讨论、角色扮演、小组训练、团体游戏、演讲会、报告会、参观访问、影视观赏等活动,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提高性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能力,都已被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是积极开展个别咨询。个别咨询比团体咨询更深入,更能针对个人的具体情况。例如,对经常有性幻想、性梦和性想象困扰的当事人进行心理咨询时,主要应针对当事人的非理性观念进行有的放矢的认知调节。通过认真倾听,分析和了解当事人的性心理问题的现状及其原因,并对所了解的性心理问题进行澄清和解释,引导其领悟,帮助其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针对大学生的性冲动、性自慰、性过错等引起的心理困扰问题,咨询者认真倾听,设身处地对来访者的烦恼给予理解,引导他们适度压抑、合理宣泄和积极升华;针对个别学生由于发生了婚前性行为而出现的心理困扰,可以采取支持性心理疗法和认知调节技术,帮助当事人减轻内心的矛盾冲突和自我责备,避免因自我道德谴责而产生的强烈的罪恶感和自卑心理,学会现实和理智地看待婚前性行为。
  三是开展电话咨询、校园网络咨询和专栏咨询等活动。可以利用学生宿舍电话、心理辅导中心的电话以及各院系办公电话的便捷性,在相对固定的时间里回答大学生关于性心理方面的问题。校园网络咨询提供了交流自由和交流安全,上网中的匿名规则让人们可以在几乎没有人际压力的条件下,毫无顾虑地向辅导者倾吐自己的苦衷,使辅导者能够获得真实有效的信息;同时还可以利用校刊、校报、宣传栏等开展专栏咨询,这些都是对团体咨询和个体咨询的有效补充。
  
  3.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的活动
  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的活动有助于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有利于高校校园形成良好的心育环境和心理保健氛围。心理健康协会以宣传普及心理卫生知识,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心理素质,消除心理隐患,挖掘心理潜能为宗旨,积极开展多姿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学生社团的招聘活动中,面向全体学生,定期招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着浓厚兴趣、具备相关素质的学生骨干分子充实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以他们为核心开展一系列活动,以点带面建立学生层面的心理互助机制,在专业心理辅导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广泛的心理互助社团活动。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心理健康协会的自助与互助功能,学会正确对待各种性心理问题,对性形成科学认识,对性冲动进行合理调节,增强性心理健康意识,促进大学生的人格健康发展。
  
  4.开设性心理辅导选修课
  根据国家教育部和卫生部有关性教育的指示精神,普通高校要开设性健康教育的选修课或讲座,不少高校已逐渐将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引进了教育体系的内容。但性心理辅导作为一门专门的课程和教学计划在高校中还极为少见。笔者认为,大学生性心理辅导课是一门其他课程无法替代的具有独特价值的性教育课程,它可以提供更大范围的心理干预,同时让学生掌握性心理卫生知识和自我调节方法,使心理状态调节到最佳效果。大学生性心理辅导选修课应该作为一门专门的课程列入教学计划,供全校学生任意选修。该课程应以性为主线,系统全面地讲解大学生成长中与性有关的问题,其内容应包括一般性生理、性心理发育、婚恋心理、性伦理、性审美心理、性心理困惑、性心理障碍和性变态等多个方面,重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培养正确的性态度,形成健康的性意识,培养大学生对性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能力。
  
  三、开展大学生性心理辅导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性心理辅导是高等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可或缺的环节和内容,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明确目标,认真对待
  大学生性心理辅导的具体目标包括:
  一是指导和帮助大学生了解生育、避孕知识及性病、爱滋病的预防措施,了解什么是性心理健康,什么是健康的和不健康的性心理,启发学生自觉维护生殖健康和性心理健康。
  二是指导和帮助大学生对青春期心理特征、性意识、性行为以及性心理卫生问题有正确的了解和认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性萌动及性欲望,消除对性的神秘感和恐惧心理,解除体象困扰和性疑惑,正视和适应性的成熟,主动调节由于性成熟带来的一系列生理、心理上的变化。
  三是指导和帮助大学生建立积极的性价值体系,培养健康的恋爱观、婚姻观和性价值观,塑造良好的性品德。倡导男女大学生谨守贞操,维护性纯洁,使他们认识到婚前保持性纯洁的价值和意义,帮助他们在性领域建立起健康人格。
  四是指导和帮助大学生掌握必要的性压抑和性冲动的自我调节方式,在符合社会规范和心理卫生原则的前提下疏导和宣泄自己的性能量,引导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和集体活动,将生理上的性欲冲动转化为较高级的精神活动动力。
  五是指导和帮助大学生掌握性心理困扰的调适方法,提高对性心理疾患的预防能力,学会对各种性心理障碍进行初步的诊断和调适,以促进大学生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六是指导和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交往适应性,提高人际交往技能,引导他们参与异性间的正常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以避免因人际关系失调造成的性关系上的挫折和失败。
  七是指导和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性态度,以积极的态度接受自己的性别,形成符合我国社会伦理规范的性别角色行为,摈弃视性为丑恶、肮脏的旧观念和性禁忌,以科学的态度认识和理解自身的性生理、性心理的发展变化。
  此外,要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大学生性心理发展的特点和性心理健康状况,了解家庭和社会对性教育的态度和做法,认真研究大学生性心理发展的规律,归纳适合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性心理辅导途径,探索符合我国高校教育特点的性心理辅导模式。
  
  2.专业培训,深入调研
  大学生性心理辅导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辅导人员的专业化程度决定着性心理辅导的水平和成效。因此,辅导人员必须接受系统的专业培训,掌握人类性心理学基本知识,借鉴国外性心理辅导的成功经验,努力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武装和提高自己。同时,要了解大学生性心理发展的特点和性心理健康状况,了解家庭对性教育的态度和做法,认真研究大学生性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归纳适合大学生心理规律的性心理辅导途径,探索符合我国高校教育特点的性心理辅导模式,提高性心理辅导工作者的理论水平和实际能力。唯此,才能有效地开展性心理辅导。
  
  3.净化环境,营造氛围
  性心理的发展,要受性生理发育状况的制约,也要受社会性文化的影响。大学生健康性心理的塑造,不但有赖于对大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更有赖于整个社会的性文化氛围的营造。首先要净化性文化环境,特别是校园周边的文化环境。既要破除封建的、腐朽的性观念,又要防止黄色淫秽的性污染,谨防新闻媒体及社会对大学生性问题的蓄意炒作和诱导。其次,要重视科学、健康的性文化建设。性文化建设要充分利用各种传媒,最大限度地普及性科学知识,宣传符合时代精神的性道德观,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提供良好的心理卫生服务。
  
  4.高度重视,认真评估
  综上所述,大学生性心理辅导工作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参与是使性心理辅导持之以恒、取得成效的前提,全体教职工的重视和参与是实施性心理辅导的保证。为了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必须认真检查和评估,以促进其健康发展。检查和评估的内容应当包括领导是否重视,师资、经费、设备是否到位,对大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素质提高是否有所促进,绝大多数人是否满意等。只有这样才能保障性心理辅导持续、深入地发展。
  我国高校的大学生性心理辅导工作,严格地讲还未被引起应有的重视,无论是在理论探讨上,还是在经验方法上仍停留在性健康教育的层次,因而也就很难实现性健康教育的真正目标。我们认为,预防和矫治大学生的性心理困扰和性心理障碍仅靠一般的性健康教育是不够的,还必须借助咨询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积极开展大学生性心理辅导工作。
其他文献
近年来,网络的发展速度和运用人数呈几何基数增长,全世界上网用户超过了十亿。而在我国网络用户中大专以上学历者达到了56.8%,大学生已经是网络的最大用户群,也间接说明了高校是网络推广、发展最快和提供技术支撑的地方。西方国家和我国领导层都深刻认识到了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断加大网络影响的力度。那么如何充分发挥网络这一载体的作用,切实贯彻思想政治教育,让新一代的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用正确
目前,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有3.67亿,接近于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不仅对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还为思想道德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当前的未成年人德育在考试的压力和各
当代大学生道德理性的缺失导致了一系列的道德伦理问题,如考试作弊、贷款不还等,因而培养并促进他们的道德理性的发展对当代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和高校道德教育具有关键性意义。根据科尔伯格、皮亚杰等人的道德教育思想,本文从大学生自身、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四个层面提出以下对策。    一、提高大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    1.提高大学生的道德选择和道德判断能力。道德问题归根结底就是道德的选择和判断的问题,道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中强调要对未成年人进行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  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形成了高尚的传统美德。“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极其宝贵的强大凝聚力,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我们在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素质时,要加强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