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媒体深度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深度报道作为增强媒体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核心优势,被赋予新的使命,具有重要的价值。“独家责任”作为郑州晚报重点打造的深度报道栏目,其实践经验为深度报道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启示。本文回顾了“独家责任”创办16年来的发展历程、创新经验及面临的挑战,分享融媒体时代郑州晚报加快推进深度报道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深度报道;践行“四力”;主动谋划;讲好故事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1-0166-02
长久以来,“内容为王”是中国媒体发展领域的高频词。伴随媒体融合的不断深入,作为传统媒体的都市报,其良性发展的关键是找准定位、突出特色、形成品牌,以优质内容赢得市场和受众。以“内容为王”为代表的深度报道,一直是都市报的“拳头产品”。郑州晚报自2004年9月1日开创“独家责任”栏目,迄今已坚守16年。16年来,该栏目推出了大量有思想、有深度、有温度的深度报道,打响了“独家责任”品牌,摆脱了媒体同质化,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特色。
当下,置身于媒体转型的现实格局中,面对碎片化、短视频当道的媒体环境及广大受众越来越高的需求,许多都市报对是否仍要坚持深度报道产生了疑问和动摇,不少报社的深度报道部已经撤销或名存实亡。实际上,竞争越是激烈,作为最能代表一家媒体最高水准的深度报道更应坚持,支撑其立于不败之地。
一、深耕内容,壮大主流声音
融媒体时代,各种信息纷繁复杂,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信息碎片化、思维表层化……给传统的内容生产和传播带来了冲击和挑战。时下,浅阅读盛行,信息传播越来越快餐式、碎片化。于传统媒体而言,内容既是安身立命之本,也是核心竞争力。在致力广告、发行、多元化发展时,应认清内容建设仍是关键,是传统媒体基本的生存法则[1]。
大众在选择都市报时,看重的是其作为一种传播主要信息的载体,具有不可忽视的权威高度、思想深度、信息广度,可以聚焦民生民情,借助其了解大千世界。大众关注的通常不是报道数量,而是能否帮助自己进行有效的信息筛选和梳理,让自己能够把握新闻背后的新闻,由此引发“深思考”。
所谓深度报道,就是“深刻和全面揭示事实真相的报道方式”,其特征是内容的深刻性、方法的科学性、题材的重大性、报道方式的多样性[2]。在业内,深度报道是实现差异化竞争的法宝之一,也是媒体增强自身影响力的重要手段,更是都市报实现差异化竞争的必由之路。可以说,深度报道位于新闻作品金字塔的顶端,追寻真相、聚焦民生、记录社会,承载着媒体人的职业理想与价值追求。
在报纸由厚变薄、版面愈发紧张的情况下,郑州晚报编委会明确要求,对深度报道给予重点支持。一般情况下,一篇5000字左右的深度报道,会给出一个通版的规模进行刊发,体现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比如,郑州晚报推出的《“出租孩子”牟利,荒唐父亲被撤销6子女监护权》《26岁硕士轻生之谜》《成名7年,“大衣哥”朱之文的风光与烦恼》《从家庭主妇变成包工头,她替前夫还清120万巨债》等报道,均在A04、A05或者A08、A09通版刊发,契合了受众的关注和需求,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应。
内容是传统媒体发展的基石,也是新媒体发展的基石。郑州晚报坚持以“内容为王”,以深见长、以精出彩,强调“温暖、温情、向上、向善”。一篇篇深度报道也证明了“内容为王”的影响力和价值所在,壮大了主流媒体的声音。可见,一份能够深度阅读、引发深度思考的都市报,才能在浅阅读时代拥有不可撼动的地位。
二、专栏带动,形成特色品牌
作为省会城市的主流媒体,郑州晚报注重品牌意识,精心策划推出了有分量、有特色的深度报道栏目——“独家责任”。栏目关注时事、聚焦民生、紧跟热点、记录时代,通过独特视角和纵深表达,突出独家、独到之声,逐渐形成了颇具郑州晚报鲜明特色的深度报道模式,进一步提升了核心竞争力。
自2004年9月1日创办以来,栏目推出了《唇敲键盘 腦瘫男子16年“吻”出百万字科幻小说》《“豫花”面粉蒙冤全调查》《河南大学生带着捡来的妹妹求学12年》《河南民工救儿童献身引起全国关注》《杀害亲生父母的凶手,他喊了17年的“爸爸”》《26岁寒门硕士之死》《大凉山“悬崖村”的隐忍与重生》等优秀深度报道,收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如今,“独家责任”专栏已经坚持16年。创办并持之以恒地做好这个专栏,培养了一支在业内有影响力的采编队伍,体现了一代代郑州晚报人的职业追求、专业主义和社会责任。实践证明,“独家责任”的探索实践成效显著。“独家责任”已被评为河南新闻名专栏,和新华社的“新华视点”、中国青年报的“冰点周刊”、新京报的“核心报道”等深度报道专栏一样,不仅成功吸引了广大受众,更扩大了报社的影响力。栏目推出的《河南大学生带着捡来的妹妹求学12年》荣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报道主角洪战辉入选当年“感动中国人物”。“独家责任”成为报社的一张烫金名片。
三、践行四力,下基层抓“活鱼”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由此可见,“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已经成为新闻工作者增强本领、提高水平的方法与路径。缺乏脚力,不深入一线;缺乏脑力,不善于思考,就讲不出好故事,也会因为稿件平铺直叙、苍白无力而达不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因此,必须学好用活看家本领,提升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在信息爆炸、热点频发的融媒体时代, 如何让新闻“厚重”起来,找准关键性问题,更有分量、直抵人心?也是每一个新闻人值得深思的问题。聚焦受众关切,专业和深度是传统都市报的最大特色。传统媒体不应漫天撒网,也不应四面出击,而应不忘初心,发挥优势资源,在“最拿手处”发力。专业、深度、厚重感并不等同于长文章,更不是佶屈聱牙。在读者越来越习惯于浅阅读的时代,记者要学会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职业素养,从纷繁复杂的事实中找寻出有价值有意义的碎片,在逻辑的组织下将这些碎片拼接成一幅美丽的图画,从而让读者无论从局部还是整体都能收获阅读的愉悦感[3]。对新闻工作者来说,只有发扬“脚板底下出新闻”的好传统,坚持落实“六分跑、三分思、一分写”的严格要求,才能抓到更多的鲜活素材,才能采写出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作品。
关键词:深度报道;践行“四力”;主动谋划;讲好故事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01-0166-02
长久以来,“内容为王”是中国媒体发展领域的高频词。伴随媒体融合的不断深入,作为传统媒体的都市报,其良性发展的关键是找准定位、突出特色、形成品牌,以优质内容赢得市场和受众。以“内容为王”为代表的深度报道,一直是都市报的“拳头产品”。郑州晚报自2004年9月1日开创“独家责任”栏目,迄今已坚守16年。16年来,该栏目推出了大量有思想、有深度、有温度的深度报道,打响了“独家责任”品牌,摆脱了媒体同质化,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特色。
当下,置身于媒体转型的现实格局中,面对碎片化、短视频当道的媒体环境及广大受众越来越高的需求,许多都市报对是否仍要坚持深度报道产生了疑问和动摇,不少报社的深度报道部已经撤销或名存实亡。实际上,竞争越是激烈,作为最能代表一家媒体最高水准的深度报道更应坚持,支撑其立于不败之地。
一、深耕内容,壮大主流声音
融媒体时代,各种信息纷繁复杂,且处于动态变化之中,信息碎片化、思维表层化……给传统的内容生产和传播带来了冲击和挑战。时下,浅阅读盛行,信息传播越来越快餐式、碎片化。于传统媒体而言,内容既是安身立命之本,也是核心竞争力。在致力广告、发行、多元化发展时,应认清内容建设仍是关键,是传统媒体基本的生存法则[1]。
大众在选择都市报时,看重的是其作为一种传播主要信息的载体,具有不可忽视的权威高度、思想深度、信息广度,可以聚焦民生民情,借助其了解大千世界。大众关注的通常不是报道数量,而是能否帮助自己进行有效的信息筛选和梳理,让自己能够把握新闻背后的新闻,由此引发“深思考”。
所谓深度报道,就是“深刻和全面揭示事实真相的报道方式”,其特征是内容的深刻性、方法的科学性、题材的重大性、报道方式的多样性[2]。在业内,深度报道是实现差异化竞争的法宝之一,也是媒体增强自身影响力的重要手段,更是都市报实现差异化竞争的必由之路。可以说,深度报道位于新闻作品金字塔的顶端,追寻真相、聚焦民生、记录社会,承载着媒体人的职业理想与价值追求。
在报纸由厚变薄、版面愈发紧张的情况下,郑州晚报编委会明确要求,对深度报道给予重点支持。一般情况下,一篇5000字左右的深度报道,会给出一个通版的规模进行刊发,体现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比如,郑州晚报推出的《“出租孩子”牟利,荒唐父亲被撤销6子女监护权》《26岁硕士轻生之谜》《成名7年,“大衣哥”朱之文的风光与烦恼》《从家庭主妇变成包工头,她替前夫还清120万巨债》等报道,均在A04、A05或者A08、A09通版刊发,契合了受众的关注和需求,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应。
内容是传统媒体发展的基石,也是新媒体发展的基石。郑州晚报坚持以“内容为王”,以深见长、以精出彩,强调“温暖、温情、向上、向善”。一篇篇深度报道也证明了“内容为王”的影响力和价值所在,壮大了主流媒体的声音。可见,一份能够深度阅读、引发深度思考的都市报,才能在浅阅读时代拥有不可撼动的地位。
二、专栏带动,形成特色品牌
作为省会城市的主流媒体,郑州晚报注重品牌意识,精心策划推出了有分量、有特色的深度报道栏目——“独家责任”。栏目关注时事、聚焦民生、紧跟热点、记录时代,通过独特视角和纵深表达,突出独家、独到之声,逐渐形成了颇具郑州晚报鲜明特色的深度报道模式,进一步提升了核心竞争力。
自2004年9月1日创办以来,栏目推出了《唇敲键盘 腦瘫男子16年“吻”出百万字科幻小说》《“豫花”面粉蒙冤全调查》《河南大学生带着捡来的妹妹求学12年》《河南民工救儿童献身引起全国关注》《杀害亲生父母的凶手,他喊了17年的“爸爸”》《26岁寒门硕士之死》《大凉山“悬崖村”的隐忍与重生》等优秀深度报道,收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如今,“独家责任”专栏已经坚持16年。创办并持之以恒地做好这个专栏,培养了一支在业内有影响力的采编队伍,体现了一代代郑州晚报人的职业追求、专业主义和社会责任。实践证明,“独家责任”的探索实践成效显著。“独家责任”已被评为河南新闻名专栏,和新华社的“新华视点”、中国青年报的“冰点周刊”、新京报的“核心报道”等深度报道专栏一样,不仅成功吸引了广大受众,更扩大了报社的影响力。栏目推出的《河南大学生带着捡来的妹妹求学12年》荣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报道主角洪战辉入选当年“感动中国人物”。“独家责任”成为报社的一张烫金名片。
三、践行四力,下基层抓“活鱼”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由此可见,“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已经成为新闻工作者增强本领、提高水平的方法与路径。缺乏脚力,不深入一线;缺乏脑力,不善于思考,就讲不出好故事,也会因为稿件平铺直叙、苍白无力而达不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因此,必须学好用活看家本领,提升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在信息爆炸、热点频发的融媒体时代, 如何让新闻“厚重”起来,找准关键性问题,更有分量、直抵人心?也是每一个新闻人值得深思的问题。聚焦受众关切,专业和深度是传统都市报的最大特色。传统媒体不应漫天撒网,也不应四面出击,而应不忘初心,发挥优势资源,在“最拿手处”发力。专业、深度、厚重感并不等同于长文章,更不是佶屈聱牙。在读者越来越习惯于浅阅读的时代,记者要学会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职业素养,从纷繁复杂的事实中找寻出有价值有意义的碎片,在逻辑的组织下将这些碎片拼接成一幅美丽的图画,从而让读者无论从局部还是整体都能收获阅读的愉悦感[3]。对新闻工作者来说,只有发扬“脚板底下出新闻”的好传统,坚持落实“六分跑、三分思、一分写”的严格要求,才能抓到更多的鲜活素材,才能采写出更多“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