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史料指帮助学生认识历史的各种文字、图像、实物资源,诸如原始文献、口述记载、历史遗物、图片与图表及对博物馆、历史遗迹的参观等。课堂教学要体现历史的“学科特点”,既要论从史出,“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也要注重对史料分析的“过程与方法”,离开了史料,历史知识就成了无本之木。史料在教学中的合理运用有助于学生真实地、近距离地感知历史,从而真正理解历史知识的本质。仔细研究今年上海的各区二模考试卷和历史中考卷,不难发现各种各样的史料备受命题者的青睐。为什么各种各样的史料备受命题者重视呢?平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有效进行史料教学?这是摆在初中历史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史料教学也是落实历史核心素养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近年来,随着新课程理念和教材的日益推广,初中历史试题更加突出了对材料处理能力的考查,以各种材料为载体的历史试题不断增加,史料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也越来越普遍,史料运用的有效性也就备受关注。因此,本文以《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为例,谈谈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巧用史料,落实历史的核心素养。
一、文学作品的运用,“以史证诗”“以诗证史”
文学作品是历史的产物,往往带有很多历史的痕迹,陈寅恪先生就曾提出“以史证诗”“以诗证史”的观点,历史教师也可以选择合适的文学作品在课堂中进行运用,增进历史理解。
二、历史图片的选择,“以图见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是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起点,发现问题的路径很多,采用图片让学生发现问题,往往可以带给学生直观的冲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述统一蒙古的必要性时教师可以采用世界上最长的油画——《蒙古历史长卷》节选,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识读图片获取信息,培养学生史料阅读和分析能力,让学生发现问题,引发思考。
三、文献料的运用,增强课堂的“历史味”
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可以增强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开拓他们的眼界,弥补教材内容单一的缺陷。
四、历史人物资料的运用——以小见大,渗透价值观教育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引入相关历史人物,以其为线索组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知欲,以重要人物来点亮整节课,渗透家国情怀的价值观教育。
五、史料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形式要多样
历史史料有多种表现形式,包括文字史料、历史遗迹、文物照片、地图,文学艺术作品甚至历史音像制品。
2.數量要合理
一节课中史料是否真的越多越好?实则不然。由于课堂时间、教学目标和学生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选择的史料数量不能过多。否则只能起到每则史料学生都读到但不能真正理解,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3.针对性要强。选取的史料要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选取的材料最好是集中说明要论述的观点,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及课程标准的要求,选用那些最具典型性和启发性的史料作为素材。
综上所述,运用史料开展课堂教学是最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大量史料的引入使得历史课堂更有“历史味”。史料丰富有助于学生辩证思维的形成,从而巧妙落实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当然,由于相关教学资源和学生能力的制约,史料使用应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表及里,由表象到本质,不断深化,教师在史料的选择上要注意“把好关”。
教学设计: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了解文天祥抗元等基本史实;运用历史地图,学生能够增强时空观念;通过历史图片、文字材料,学生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并学会从中获取相关历史信息,增强史料实证意识和历史解释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课堂上以史料创设情境,以问题探究引发思考,实施分组教学、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有关历史知识的理解,从而学会分析历史事件的正确方法,为以后学好历史打下基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建立蒙古政权作用;元朝统一,促进民族融合及多民族国家统一的必然性;学习文天祥的高尚气节。
教学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元朝的统一
教学难点: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客观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过程:
环节1:出示草原图片,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感受草原的辽阔、美丽及草原人民生活方式。
环节2:学生自学指导,基础链接
设计意图:初步预知学生对本课预习情况,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环节3:出示图片,分析材料,思考统一蒙古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识读图片、材料获取信息,培养学生史料阅读和分析能力。
环节4:铁木真的个人介绍及统一蒙古后采取的措施
设计意图:了解铁木真成长历程,让学生对他的坚强和机敏形成深刻印象,感受铁木真主观因素对他统一蒙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形成对历史人物的正确评价。同时对教材资料进行概括,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环节5:通过图片和材料,思考蒙古扩张的步伐及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认识成吉思汗运用正确战略战术是取胜的法宝,锻炼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历史时空意识,提高读图能力。
环节6:出示图片和材料,介绍元朝的建立、措施及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读材料引导学生认识学汉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对少数民族的影响,体现民族融和的作用。
环节7:介绍南宋抗元事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客观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初步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环节8:出示图片和材料,介绍蒙古人的西征,从不同角度理解蒙古人的西征带来的影响。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不同视角分析问题的能力,渗透史料实证意识,理解蒙古人西征的历史影响。
环节9:出示文字和材料再话英雄
设计意图:通过对英雄人物的再一次分析,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总结提升。
一、文学作品的运用,“以史证诗”“以诗证史”
文学作品是历史的产物,往往带有很多历史的痕迹,陈寅恪先生就曾提出“以史证诗”“以诗证史”的观点,历史教师也可以选择合适的文学作品在课堂中进行运用,增进历史理解。
二、历史图片的选择,“以图见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是学生史料实证素养培养的起点,发现问题的路径很多,采用图片让学生发现问题,往往可以带给学生直观的冲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述统一蒙古的必要性时教师可以采用世界上最长的油画——《蒙古历史长卷》节选,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识读图片获取信息,培养学生史料阅读和分析能力,让学生发现问题,引发思考。
三、文献料的运用,增强课堂的“历史味”
丰富的历史文献资料,可以增强学生对历史的认识,开拓他们的眼界,弥补教材内容单一的缺陷。
四、历史人物资料的运用——以小见大,渗透价值观教育
在初中历史课堂中引入相关历史人物,以其为线索组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知欲,以重要人物来点亮整节课,渗透家国情怀的价值观教育。
五、史料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形式要多样
历史史料有多种表现形式,包括文字史料、历史遗迹、文物照片、地图,文学艺术作品甚至历史音像制品。
2.數量要合理
一节课中史料是否真的越多越好?实则不然。由于课堂时间、教学目标和学生能力等因素的限制,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选择的史料数量不能过多。否则只能起到每则史料学生都读到但不能真正理解,从而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3.针对性要强。选取的史料要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选取的材料最好是集中说明要论述的观点,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及课程标准的要求,选用那些最具典型性和启发性的史料作为素材。
综上所述,运用史料开展课堂教学是最具有历史学科特点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大量史料的引入使得历史课堂更有“历史味”。史料丰富有助于学生辩证思维的形成,从而巧妙落实历史核心素养的形成。当然,由于相关教学资源和学生能力的制约,史料使用应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表及里,由表象到本质,不断深化,教师在史料的选择上要注意“把好关”。
教学设计: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了解文天祥抗元等基本史实;运用历史地图,学生能够增强时空观念;通过历史图片、文字材料,学生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并学会从中获取相关历史信息,增强史料实证意识和历史解释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课堂上以史料创设情境,以问题探究引发思考,实施分组教学、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学生能够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加深对有关历史知识的理解,从而学会分析历史事件的正确方法,为以后学好历史打下基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建立蒙古政权作用;元朝统一,促进民族融合及多民族国家统一的必然性;学习文天祥的高尚气节。
教学重点:蒙古族的兴起;元朝的统一
教学难点: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客观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过程:
环节1:出示草原图片,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感受草原的辽阔、美丽及草原人民生活方式。
环节2:学生自学指导,基础链接
设计意图:初步预知学生对本课预习情况,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环节3:出示图片,分析材料,思考统一蒙古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识读图片、材料获取信息,培养学生史料阅读和分析能力。
环节4:铁木真的个人介绍及统一蒙古后采取的措施
设计意图:了解铁木真成长历程,让学生对他的坚强和机敏形成深刻印象,感受铁木真主观因素对他统一蒙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形成对历史人物的正确评价。同时对教材资料进行概括,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环节5:通过图片和材料,思考蒙古扩张的步伐及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材料认识成吉思汗运用正确战略战术是取胜的法宝,锻炼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历史时空意识,提高读图能力。
环节6:出示图片和材料,介绍元朝的建立、措施及影响
设计意图:通过读材料引导学生认识学汉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对少数民族的影响,体现民族融和的作用。
环节7:介绍南宋抗元事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客观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初步培养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环节8:出示图片和材料,介绍蒙古人的西征,从不同角度理解蒙古人的西征带来的影响。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不同视角分析问题的能力,渗透史料实证意识,理解蒙古人西征的历史影响。
环节9:出示文字和材料再话英雄
设计意图:通过对英雄人物的再一次分析,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总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