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课堂即时评价的几点思考

来源 :教育与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c198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即时评价,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方法、过程、效果等方面进行即兴点评的过程,起着反馈、激励、调控和导向的作用,“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课堂即时评价对调控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等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即时评价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评价观念——重问题,轻学生
  
  表现:语文课堂教学往往会围绕一些问题展开,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过程是一个思考和提高的过程。但有些老师总是把一堂课的焦点放在为文本设计的问题上,把解答问题当做一堂课的终点,把问题解答的“对错”程度作为评价的标准。在这样的教学目标指导下,学生往往会被冷落甚至不断地被否定;而老师为了解决“重要问题”,会百折不挠地“拷问”学生,结果问得自己身心疲惫,问得学生云里雾里。教师在课堂中忙于“拷问”,对于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课堂参与的程度、新颖的学习方法以及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实践和动手能力视若无睹。
  对策:教师应始终“以人为本”,牢记“评价的终极目标”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文本问题的解决。评价只有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才是有“实效”的,否则,评价将是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的。
  
  二、评价方式——重单一,轻多元
  
  表现:语文课堂本身的丰富性和多元性,意味着课堂即时评价的对象、方式和手段也应该是多元化的。而如今,不少课堂即时评价的实际情形却是:以口头评价为主,缺少体态语的有机结合,以致让人感觉“为评价而评价”;以教师单向评价学生为主,生生之间、组群之间的多向立体互动评价明显不足。
  对策:有经验的老师能自然而然地将有声语和体态语有机结合,将预设语和随机语有机结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或突发情况,临时调整原先预设的口语流程,巧妙应对,独特创新地进行评价。尤其是体态语,如果使用得当,能够较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课堂推向高潮。
  特级教师孙建锋在执教《一片美的叶子》时,让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说说对“大树把无数的叶子结为一个整体,无数的叶子在树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这句话的理解。很多学生都谈了自己的感受及对“位置”的独特见解,其中一个孩子发出了这样的心声:“家把爸爸、妈妈、孩子连为一个整体,每个人在家里都要有自己的位置。可是我的爸爸、妈妈离婚了,他们都不愿意要我,我没有自己的位置了,我……我很难过……”面对这突如其来的“事件”,孙老师走近了这个女孩子,把她抱起来,感情那么真挚、执着、轻柔,眼神那么专注、温柔,没有隐藏,也没有炫耀,但却充满了爱,那爱弥漫在整个教室里:“孩子,老师非常喜欢一种小动物,叫珍珠贝。这种贝类,如果有沙或坏的东西跑进里面时,它会把它们包起来——用温柔的态度去包容人生所遭遇的一切波折与困难,这样,我们的内心就会生长出一颗颗璀璨的珍珠!”(全班热烈鼓掌。)孙老师巧妙地把有声语言与体态语言相结合,让即时评价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即时评价,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权,发挥他们的评价作用,调动其参与性。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的主体不仅仅是老师,还有学生;评价关系不仅建立在师生之间,还建立在生生之间、组群之间。这种立体互动的评价关系不仅能够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即时评价的科学性,还能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思辨能力和价值取向。
  
  三、评价语言——重随性,轻巧妙
  
  表现:评价语言单调含糊。不少教师,在评价学生时,不管学生表现得如何,习惯采用“不错!”、“好”、“真好”、“真棒”、“嗯,请坐”等语言。这是由于教师语言单调乏味,评价意识淡薄,有时想对学生评价,但又不知如何去评,致使课堂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对策:要在清晰准确的基础上,再追求形象化、风趣幽默。于永正老师可以说是一位幽默大师。在古诗《草》的复习巩固环节中,于老师扮演了不同的人物角色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一会儿变成妈妈,说“我的女儿真能干,老师刚教完就会背了”;一会儿变成哥哥,说“还是弟弟记性好,谢谢你”;一会儿又变成奶奶,说“看俺孙女多能耐!小小年纪就会背古诗”……把简单的教学环节通过即时评价演绎得曲折有致、情趣盎然,尽显幽默本质。
  教师应有意识地学习即时评价技巧,时刻关注学生,做到“心中有学生”,这样,课堂即时评价就能引来芬芳的春天。
  
  四、评价标准——重优生,轻弱势群体
  
  表现:课堂上,教师即时评价常常无意中就以优等生为中心定势,以优等生的思维水平为标准去衡量班里的每一位学生。对优等生表扬有加,赞赏之情溢于言表;对差生的回答显得焦急,甚至一不小心就流露出失望而对于比较内向、不爱表现的学生,老师很少有评价。
  对策: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相对独立但同等重要的多种智力,他指出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对某项学习任务,有的学生经过努力只能勉强达到要求,而有的学生可以轻而易举地完成任务。对此,不能以整齐划一的标准要求学生毫无差异地达到统一要求,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让优秀的学生有更高的要求和目标,让暂时落后的学生看到希望、树立信心,促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相应的发展,显示“自我”的存在价值。要变“补短评价”为“扬长评价”,以“扬长”促“补短”,从而不断进步。
其他文献
新课标下数学教学有新的课程观:重过程,重创新,重个性,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重合作与交流,重思想教育。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问题。现结合课改实践与探索谈谈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路。    一、营造宽松气氛,让学生快快乐乐学数学    要想让学生喜欢学数学,为学生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是极其
期刊
初中进入高中后,大部分学生不适应高中数学教学,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少数学生甚至对数学学习失去了信心,给教学和管理带来了很多难题。这就给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个性、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成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高一数学学习困难的原因:    1、初中、高中数学教材间跨越度过大。  初中教材是在实数集内的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如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的定义就是如此;很多数学定理没有严格论
期刊
摘要:新课改的今天,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我从以下五个方面做了努力:1、更新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2、充分利用新教材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用“心”转化后进生;5、深入反思,提高教学水平。  关键词:激发兴趣;个体差异;教学反思;教学质量    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强调:
期刊
地理概念是地理基础知识的组成部分,也是理解和掌握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关键。高中地理综合性强、涉及面大,课本中出现的概念多,特别是地理术语和地理名词多,学生学习难度大。笔者认为,对地理概念要重在理解,理解它的内涵和外延,不应死记硬背。本人采用了下列做法:    一、实地观察    一些概念照本宣科很抽象,可带领学生到室外实地考察,先观察地理事物的外部特征,再综合、分析,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形成概
期刊
一、基本解题步骤——四看    1、看清坐标系:搞清纵、横坐标所代表的意义,并与勒沙特列原理挂钩。    2、看变化趋势:搞清正反应方向的反应热(吸热还是放热)、体积变化(增大还是减小、不变)、物质状态(有无固体、纯液体物质参加或生成)。    3、看起点,分清反应物还是生成物,浓度增大还是减小;看终点:分清消耗浓度和增生浓度。    4、看曲线连续还是跳跃:分清“渐变”和“突变”、“大变”和“小
期刊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数学课堂教学的生命。笔者在课堂教学目标定位的准确性、课堂教学与教材体例的同步性、课堂教学练习程序的渐进性和课堂教学练习内容的全面性等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并以此与诸位同行共同商榷。    一、练习与目标定位的准确性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聚焦课堂,提高四十五分钟效益”是我们每位教师关注的重点。“练习导入”教学法,要求紧紧围绕课改新理念,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科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以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大众化、生活化的方式呈现数学内容,使学生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这是对数学与生活关系的精彩描述。新课程教材的编排以来源于生活中的游戏、活动、情境为主,可使教师发挥出更大的想象力和积极性,学生也表现出在传统课堂
期刊
摘要:提问是数学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一把金钥匙。提问内容的深浅与范围的宽窄应贴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跟学生的生活世界有一定的关系,也就是说要把握一定的度。如果把这个度把握好了,从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上提出问题,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索欲望、创造欲望和竞争意识,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幽默风趣的课堂话题更能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它犹如点亮学生兴趣的火花,往往给一节好
期刊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个困惑,那就是很多学生不知道该怎样学习语文、如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甚或认为学不学语文都无所谓。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对语文缺乏兴趣。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也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只有对所学的课程感兴趣时,他才会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最终取得成功。因此,怎样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一要求特别强调了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务必设计一些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把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它们成为一对数学课堂中的“伴侣”,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主动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