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底,IBM首席执行官彭明盛首次抛出“智慧的地球(Smarter Planet)”这一概念,在全球引爆了一颗威力巨大的科技炸弹。近段时间,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总裁钱大群更是频繁在国内政府机关、企业和高校宣扬这一概念,以寻求各方的支持。
一时间,“智慧的地球”以从未有的热度和速度出现在与IT和互联网相关的信息领域,也引起了相关行业的高度重视。“智慧的地球”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它真的能让地球变得更为智慧吗?
又一次科技革命?
根据IBM的介绍,“智慧的地球”战略主要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全球每个角落的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通过普遍连接形成所谓“物联网”;而后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物联网”整合起来,使人类能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从而达到全球的“智慧”状态,最终实现“互联网+物联网=智慧的地球”。
概念的提出只是第一步,IBM真正的意图在于推出其各种“智慧”解决方案,包括智慧能源系统、智慧金融和保险系统、智慧交通系统、智慧零售系统、智慧食品系统、智慧医疗保健系统等。在此基础上,用户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极大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以应对经济危机、能源危机、环境恶化,从而打造一个“智慧的地球”。
IBM提出“构建一个更有智慧的地球”,原因在于IBM已经认识到互联互通的科技将改变这个世界的运行方式。这一系统和流程将有力地推动实体商品的开发、制造、运输和销售,服务于从商品、金钱到石油、水和电子等万事万物的运动乃至数十亿人的工作、自我管理和生活。
而今,如此宏伟的“智慧的地球”战略已被不少美国人认为与1993年克林顿利用互联网把美国带出当时的经济低谷的“信息高速公路”战略有诸多共性。2008年底,IBM提出“智慧的地球”发展战略之后,受到了美国奥巴马政府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目前正值全球金融海啸,“智慧的地球”对于全球经济复苏的意义或许就显得格外引人关注。而由于奥巴马对于数字和信息技术的重视,“智慧的地球”很有可能上升为美国的国家战略,奥巴马政府将有可能利用“智慧的地球”来刺激经济复苏,重演上世纪互联网促进经济飞速发展的那一幕。
概念引发资本涌动弈
IBM“智慧的地球”新战略的推出,正如一颗巨石投入商业的海洋,在业界激起了层层涟漪,很有可能将对各产业链、各层级的IT厂商产生重大影响。而作为一个颇具包容性的战略理念,“智慧的地球”将涉及更多领域的融合与应用,这无疑将使IT的影响溢出现有的边界,与周边领域相融合,构建一个规模更大、层次更高的泛IT产业生态圈。
可以预见,一旦IBM“智慧的地球”战略开始实施,必将刺激并带动整个IT产业链条的全面发展,从底层的信息采集设备到上层的分析决策系统在内的整个产业生态环境都将由此收益匪浅。
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总裁钱大群认为,如果在基础建设的执行中植入“智慧”的理念,不仅能够在短期内有力地刺激经济、促进就业,而且能够在不远的将来为中国打造一个成熟的智慧基础设施平台。
智慧化基础设施的建设,除了能够带动钢铁、水泥、电力、能源等传统行业,还包括消耗芯片、光纤、传感器、嵌入式系统等大量的计算机软硬件产品,从而拉动高科技产业增长,并创造大量的知识型就业岗位。
无论是处于产业转型时期的中国,还是急于寻找增长模式的美国,都把振兴经济政策的重点投向了新能源、智能项目等新兴产业。以“智慧的地球”项目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将可能重演20世纪末期的科技浪潮,无论对实体经济还是资本市场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不少投资专家也指出,“智慧的地球”概念必将成为未来华尔街的领头羊,相关衍生的概念股将成为新对冲基金的博弈标的,相关科技股也将迎来新一次的轮回。
目前国内涉及到“智能的地球”概念的上市公司包括同方股份、泰豪科技、延华智能、长城开发、四川长虹等。同方股份主要集中于公共设施领域,泰豪科技主要集中于智能电气领域,延华智能主要集中于大型数字社区与写字楼等,而涉及电子设备、元器件经营的长城开发在2009年3月也出现了良好的涨势。
2009年1月16日,长虹集团宣布引入IBM成为四川长虹的战略投资股东,IBM成为四川长虹的第二大股东,双方将在信息家电和IT产品、技术开发、IT及咨询服务、灾后重建以及资本运营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此举被看成是IBM在中国推销其“智慧的地球”概念的一个重要棋子。毫无疑问,不管是在国内外的实体经济还是资本市场,“智慧的地球”概念正在逐步兴起。
业界方向或是“乌托邦”?
IBM历来是创造新概念的高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抛出一个新概念。从2004年的“电子商务”到2006年的“随需而动”,再到2008年的“创新”,如今又倡导“智慧的地球”,IBM在概念方面的创新经常让人眼花缭乱。另外,IBM还曾经热炒“网格计算”、“SOA”和“云计算”等概念。可以说,IBM 的战略提议更新频率很快,前一个口号还没有结果就启动下一个,经常令业界应接不暇。
不过,此次“智慧的地球”概念与以往有较大不同,“智慧”和“地球”这两个概念似乎过于庞大和宏伟,同时给人的感觉也有些虚无飘渺,正是因为这样,IBM“智慧的地球”也遭遇到了外部不少质疑和争议—“智慧的地球”是不是“新瓶装旧酒”?这样看上去有些不着边际的概念到底是 IBM自己造出来的噱头还是高度概括、体现大企业风范、真正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前瞻性目标?
有些IT专家指出,IBM“智慧的地球”其实与“电子商务”、“随需应变”、“创新”、“云计算”等概念在核心内容上如出一辙,并没有本质区别。“智慧的地球”概念过分渲染了人文思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定位不切实际,目标定得太高太大太远,脱离了目前行业发展的现实,产业整合难度大,基本上可以认为不具备可操作性;甚至有人感叹道,要等到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后,“智慧的地球”的概念才能扎根结果。同时,目前一些业内人士也认为“智慧的地球”概念只是IBM借炒作概念来掩饰经济危机下的市场颓势,只不过是一个空想出的“乌托邦”,是为了抢食中国4万亿内需投资、美国7870亿美元救市计划的应景之作。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真理往往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伟大的理想只有少数人会理解并为之奋斗实践,最终带领大多数人往胜利的彼岸前进。“智慧的地球”概念将会是引导科技及互联网向泛IT圈进军的号角。
“智慧的地球”战略能否掀起如当年互联网革命一样的科技和经济浪潮、振兴全球?不仅为美国关注,更为世界所关注。
一时间,“智慧的地球”以从未有的热度和速度出现在与IT和互联网相关的信息领域,也引起了相关行业的高度重视。“智慧的地球”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它真的能让地球变得更为智慧吗?
又一次科技革命?
根据IBM的介绍,“智慧的地球”战略主要是把新一代IT技术充分运用在各行各业之中,把感应器嵌入和装备到全球每个角落的电网、铁路、桥梁、隧道、公路、建筑、供水系统、大坝、油气管道等各种物体中,并通过普遍连接形成所谓“物联网”;而后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物联网”整合起来,使人类能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从而达到全球的“智慧”状态,最终实现“互联网+物联网=智慧的地球”。
概念的提出只是第一步,IBM真正的意图在于推出其各种“智慧”解决方案,包括智慧能源系统、智慧金融和保险系统、智慧交通系统、智慧零售系统、智慧食品系统、智慧医疗保健系统等。在此基础上,用户可以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达到“智慧”状态,极大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力水平,以应对经济危机、能源危机、环境恶化,从而打造一个“智慧的地球”。
IBM提出“构建一个更有智慧的地球”,原因在于IBM已经认识到互联互通的科技将改变这个世界的运行方式。这一系统和流程将有力地推动实体商品的开发、制造、运输和销售,服务于从商品、金钱到石油、水和电子等万事万物的运动乃至数十亿人的工作、自我管理和生活。
而今,如此宏伟的“智慧的地球”战略已被不少美国人认为与1993年克林顿利用互联网把美国带出当时的经济低谷的“信息高速公路”战略有诸多共性。2008年底,IBM提出“智慧的地球”发展战略之后,受到了美国奥巴马政府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目前正值全球金融海啸,“智慧的地球”对于全球经济复苏的意义或许就显得格外引人关注。而由于奥巴马对于数字和信息技术的重视,“智慧的地球”很有可能上升为美国的国家战略,奥巴马政府将有可能利用“智慧的地球”来刺激经济复苏,重演上世纪互联网促进经济飞速发展的那一幕。
概念引发资本涌动弈
IBM“智慧的地球”新战略的推出,正如一颗巨石投入商业的海洋,在业界激起了层层涟漪,很有可能将对各产业链、各层级的IT厂商产生重大影响。而作为一个颇具包容性的战略理念,“智慧的地球”将涉及更多领域的融合与应用,这无疑将使IT的影响溢出现有的边界,与周边领域相融合,构建一个规模更大、层次更高的泛IT产业生态圈。
可以预见,一旦IBM“智慧的地球”战略开始实施,必将刺激并带动整个IT产业链条的全面发展,从底层的信息采集设备到上层的分析决策系统在内的整个产业生态环境都将由此收益匪浅。
IBM大中华区首席执行总裁钱大群认为,如果在基础建设的执行中植入“智慧”的理念,不仅能够在短期内有力地刺激经济、促进就业,而且能够在不远的将来为中国打造一个成熟的智慧基础设施平台。
智慧化基础设施的建设,除了能够带动钢铁、水泥、电力、能源等传统行业,还包括消耗芯片、光纤、传感器、嵌入式系统等大量的计算机软硬件产品,从而拉动高科技产业增长,并创造大量的知识型就业岗位。
无论是处于产业转型时期的中国,还是急于寻找增长模式的美国,都把振兴经济政策的重点投向了新能源、智能项目等新兴产业。以“智慧的地球”项目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将可能重演20世纪末期的科技浪潮,无论对实体经济还是资本市场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不少投资专家也指出,“智慧的地球”概念必将成为未来华尔街的领头羊,相关衍生的概念股将成为新对冲基金的博弈标的,相关科技股也将迎来新一次的轮回。
目前国内涉及到“智能的地球”概念的上市公司包括同方股份、泰豪科技、延华智能、长城开发、四川长虹等。同方股份主要集中于公共设施领域,泰豪科技主要集中于智能电气领域,延华智能主要集中于大型数字社区与写字楼等,而涉及电子设备、元器件经营的长城开发在2009年3月也出现了良好的涨势。
2009年1月16日,长虹集团宣布引入IBM成为四川长虹的战略投资股东,IBM成为四川长虹的第二大股东,双方将在信息家电和IT产品、技术开发、IT及咨询服务、灾后重建以及资本运营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此举被看成是IBM在中国推销其“智慧的地球”概念的一个重要棋子。毫无疑问,不管是在国内外的实体经济还是资本市场,“智慧的地球”概念正在逐步兴起。
业界方向或是“乌托邦”?
IBM历来是创造新概念的高手,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抛出一个新概念。从2004年的“电子商务”到2006年的“随需而动”,再到2008年的“创新”,如今又倡导“智慧的地球”,IBM在概念方面的创新经常让人眼花缭乱。另外,IBM还曾经热炒“网格计算”、“SOA”和“云计算”等概念。可以说,IBM 的战略提议更新频率很快,前一个口号还没有结果就启动下一个,经常令业界应接不暇。
不过,此次“智慧的地球”概念与以往有较大不同,“智慧”和“地球”这两个概念似乎过于庞大和宏伟,同时给人的感觉也有些虚无飘渺,正是因为这样,IBM“智慧的地球”也遭遇到了外部不少质疑和争议—“智慧的地球”是不是“新瓶装旧酒”?这样看上去有些不着边际的概念到底是 IBM自己造出来的噱头还是高度概括、体现大企业风范、真正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前瞻性目标?
有些IT专家指出,IBM“智慧的地球”其实与“电子商务”、“随需应变”、“创新”、“云计算”等概念在核心内容上如出一辙,并没有本质区别。“智慧的地球”概念过分渲染了人文思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定位不切实际,目标定得太高太大太远,脱离了目前行业发展的现实,产业整合难度大,基本上可以认为不具备可操作性;甚至有人感叹道,要等到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后,“智慧的地球”的概念才能扎根结果。同时,目前一些业内人士也认为“智慧的地球”概念只是IBM借炒作概念来掩饰经济危机下的市场颓势,只不过是一个空想出的“乌托邦”,是为了抢食中国4万亿内需投资、美国7870亿美元救市计划的应景之作。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真理往往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伟大的理想只有少数人会理解并为之奋斗实践,最终带领大多数人往胜利的彼岸前进。“智慧的地球”概念将会是引导科技及互联网向泛IT圈进军的号角。
“智慧的地球”战略能否掀起如当年互联网革命一样的科技和经济浪潮、振兴全球?不仅为美国关注,更为世界所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