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好数学的基础。计算教学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内动力,是学习的基础。在计算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学,乐做。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1、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相对其他教学内容来说,计算是比较枯燥无味的,因此教学时,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将游戏比赛融入课堂教学中,同时要注意题目的灵活性,练习形式的多样性,从而激发小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不仅获得练习计算的机会,形成熟练的计算技能,更培养了?对计算的好奇心与热爱。
2、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3、运用学具、使算理明了化。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运用学具讲清算理,揭示计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使计算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利用小棒、圆片等学具帮助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感知算理,建立正确概念,学生感到既新鲜又有趣。运用多媒体,使计算趣味化。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引发学生的兴趣,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
二、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和提高。大量事实说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1、认真审题的习惯。对于应用题,大多数学生还能认真审题,但 对于计算题,有的学生却提笔就算。加上计算比较单调枯燥,遇上相似或相近的数字、符号,往往出现运算顺序错误。如:在计算 24×5÷24 ×5=25,学生往往错算成24×5÷24 ×5=1,可见在教学中让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是很重要的。
2、细心校对的习惯。计算都要抄题,要求学生凡是抄写的题目都要认真校对,做到不错漏。如果题目都抄错了,计算结果怎能正确呢?但在计算中,学生抄错数字或符号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所以,平时我们要严格要求学生,题抄好后要与原题核对,这样抄错数的现象慢慢就会减少了
三、重视口算的训练
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1、根据式题数据的特点、运算定律和运算符号,找到口算的简便途径,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如:
537-99
=(537+1)-(99+1)
=538-100
=438
减数99接近整100,可以根据差不变的规律,把被减数和减数都加上1,然后再减,比较简便。
2、熟记一些常用数据,这样可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如:
(1).在自然数中10~20每个数平方的结果;
(2.)圆周率近似值3.14与一位数的积及与12、15、16、25几个常见数的积;
(3).分母是2、4、5、8、10、16、20、25的最简分数的小数值,也就是这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坚强的学习信心。计算时要求学生认真细致,碰到数据大,步骤多的题目要冷静分析,逐步计算,课堂上,多让学困生解答一些较简单的题目,课后根据他们知识和技能的缺漏,加强个别辅导,逐步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多表扬、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五、加强错题的整理和分析
要重视学生错题的收集和整理,分析其错误的思想根源。在平时的批改作业中,我准备一本记录本,将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分类记录下来,从中发现共性错误并找出典型错例,便于教学中“对症下药”,特别是找出算理不清、方法不对的典型错例,组织学生剖析根源,找出“病因”,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设计一定数量的练习,有目的的进行“活疗”。同时,也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错题本,要求学生进行“错题整理”,把自己作业本、练习本、试卷里的错误及时记录在错题本里,找出错误原因,并及时订正、归类整理。
总之,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以上各点虽不全面,但相信只要能认真落实,必将能为我们的计算能力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内动力,是学习的基础。在计算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学,乐做。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1、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相对其他教学内容来说,计算是比较枯燥无味的,因此教学时,要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及教学内容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将游戏比赛融入课堂教学中,同时要注意题目的灵活性,练习形式的多样性,从而激发小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不仅获得练习计算的机会,形成熟练的计算技能,更培养了?对计算的好奇心与热爱。
2、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3、运用学具、使算理明了化。在低年级计算教学中,运用学具讲清算理,揭示计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使计算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利用小棒、圆片等学具帮助教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感知算理,建立正确概念,学生感到既新鲜又有趣。运用多媒体,使计算趣味化。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引发学生的兴趣,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枯燥的问题趣味化。
二、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和提高。大量事实说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1、认真审题的习惯。对于应用题,大多数学生还能认真审题,但 对于计算题,有的学生却提笔就算。加上计算比较单调枯燥,遇上相似或相近的数字、符号,往往出现运算顺序错误。如:在计算 24×5÷24 ×5=25,学生往往错算成24×5÷24 ×5=1,可见在教学中让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是很重要的。
2、细心校对的习惯。计算都要抄题,要求学生凡是抄写的题目都要认真校对,做到不错漏。如果题目都抄错了,计算结果怎能正确呢?但在计算中,学生抄错数字或符号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所以,平时我们要严格要求学生,题抄好后要与原题核对,这样抄错数的现象慢慢就会减少了
三、重视口算的训练
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才能加快笔算速度,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1、根据式题数据的特点、运算定律和运算符号,找到口算的简便途径,达到化繁为简的目的。如:
537-99
=(537+1)-(99+1)
=538-100
=438
减数99接近整100,可以根据差不变的规律,把被减数和减数都加上1,然后再减,比较简便。
2、熟记一些常用数据,这样可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如:
(1).在自然数中10~20每个数平方的结果;
(2.)圆周率近似值3.14与一位数的积及与12、15、16、25几个常见数的积;
(3).分母是2、4、5、8、10、16、20、25的最简分数的小数值,也就是这些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坚强的学习信心。计算时要求学生认真细致,碰到数据大,步骤多的题目要冷静分析,逐步计算,课堂上,多让学困生解答一些较简单的题目,课后根据他们知识和技能的缺漏,加强个别辅导,逐步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多表扬、鼓励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五、加强错题的整理和分析
要重视学生错题的收集和整理,分析其错误的思想根源。在平时的批改作业中,我准备一本记录本,将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分类记录下来,从中发现共性错误并找出典型错例,便于教学中“对症下药”,特别是找出算理不清、方法不对的典型错例,组织学生剖析根源,找出“病因”,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设计一定数量的练习,有目的的进行“活疗”。同时,也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本错题本,要求学生进行“错题整理”,把自己作业本、练习本、试卷里的错误及时记录在错题本里,找出错误原因,并及时订正、归类整理。
总之,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以上各点虽不全面,但相信只要能认真落实,必将能为我们的计算能力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