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从金融危机给中职学生就业造成更大的困难写起,结合工作中接触的中等职业学校的青年学生实际情况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的分析、论述,文章最后就中等职业学生就业难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关键词:就业难;政策建议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的现状
目前中职学生生源的80%来自农村转型的剩余劳动力,城镇学生报考中职学校的积极性也不高,学生及家庭状况多数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近年来中职学校在逐年扩大招生,各校为了争夺生源,甚至出现了零淘汰录取的现象,造成学生生源质量较差;学校实训设施许多学校与学生人数不匹配;课程设置与行业衔接程度不高,造成毕业生整体质量欠佳。
前几年经济危机的冲击逐渐显现,加工制造类企业在减产减员,实习生首先受到了冲击;服务类企业虽然招工不减,但由于一些家长意识问题,造成招生难,分配不愿意去。等到企业生产逐渐恢复,用工量逐渐增多,甚至出现用工荒,企业招不到人,但用工质量普遍不高,多为加工类、制造类、服务类,重复循环工作较多。造成目前制造、加工企业出现天天加班的现象,劳动时间长、强度大造成工人的流失,一些企业已形成了恶性循环,订单多、加班多、劳动强度增大、工人流失渐多(尤其是新毕业的中职学生)、流失多、加班更多、招工更难……
以上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的现状,下面以辽宁省农业经济学校为例,分析当前中职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原因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文化素质不精。据统计,辽宁省农业经济学校学生大多为初中毕业生,有少部分高中毕业生,根据国家对中职学校的规定,学生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学科知识后,再进行就业顶岗实习。虽然完成了学科内容,但总体来讲走向实习工作岗位就有些学生显得文化素质不精,底蕴比较薄。这就造成了外出“找工难”,即使找到了也是一些多为加工类、制造类、服务类,重复循环工作较多,而且还间接地成了影响他们继续参加培训的障碍。
第二,缺乏技术技能。除了外力限制,中职学生就业最大的障碍来源于自身的技能缺乏。实际上,大多数中职学生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基层做起,也就是初级工。另外,还没认识到技能培训和各种职业资格证书的真正作用,大量外出中职学生打工者劳动技能的缺乏,在现今激烈的市场择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第三,中职学生求职选择就业方向单一。初出校门的学生择业方向大多是经济发达地区和沿海开放的城市,这样就加剧了这些地区就业市场的竞争,限制了求职范围。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将自己求职的目标定在了像北京、广州、深圳、及长三角地区等一些经济实力强的城市,这些地区在他们自己感觉用工制度比较完善,工资待遇相对较好,用工需求量较多,这样,从客观上造成了中职学生的就业方向单一,聚堆而增加了就业难度大的问题。
第四,“恋土情结”困扰。辽宁省农业经济学校学生多数来源于农村,农民祖祖辈辈生活在农村,普遍存在吃饱喝足就行的观念,对社会改革的认识比较慢,往往是等等、靠靠、看看,实在不行出来转转。因此,一部分家长对自己的子女也是尽量要求工作的地方不要离家太远,能常回家看看。缺少历史上山西人走西口和当代温州人闯天下的勇气和魄力,不愿意担风险跨出家门、走出村口打工创业。
二、促进中职青年学生就业的对策建议
当前中职青年学生就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既有青年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现行政策法规和制度不健全的原因,还有其他原因。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标本兼治,多管齐下,进行综合治理。具体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加强校企合作,开放职业教育,和企业无缝对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鼓励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对此,就业指导工作的目标更明确,其任务就是为企业培养适合不同企业文化的职业人,使其树立起具有鲜明企业文化的就业观,使受指导的对象对企业具有高度的认同感,并形成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校企合作不是空谈,近年来,随着校企联合办学工作不断推进,定单培养的方式也呈现多元。
第二,要抓好中职青年学生综合素质教育。首先,企业对中职毕业生的要求最好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既懂技术又能操作的高素质劳动者。毕业生必须具备足以保证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毕业生只要做到这一点就能一专多能,触类旁通,使他们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游刃有余。其次,职业技能培训对于提升中职青年学生的综合业务素质,扩大就业范围也发挥了非常重要作用。同时还要加强对青年学生进行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普及和法制观念教育。
第三,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要让应届青年学生将诚信放在重要位置。提醒应届青年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应该注重诚信,不要“脚踏几只船,签一家、谈一家、看一家”;在应聘后要踏实地在工作岗位上谋发展,不要“一山望着另一山高”,频繁跳槽,使企业看到你是一个能够被留住的企业人。
第四,加强中等职业学校青年学生实习工资和用工管理。一是建立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防范和杜绝拖欠工资的现象。二是严格执行并不断完善最低工资制度,推动实习生工资水平合理增长。最低工资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和个人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但不包括加班加点工资、特殊劳动条件下的工资、特殊岗位津贴等。三是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切实加强劳动用工管理。
参考文献:
1、温家宝.关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几个问题[R].
2、唐风主.中国大趋势[M].中国商业出版社,2009.
3、曹勇安.全国金融危机与职业教育[R].2008.
4、陈瑶.高校本身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分析[J].商情,2009(10).
(作者单位:辽宁省农业经济学校)
关键词:就业难;政策建议
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的现状
目前中职学生生源的80%来自农村转型的剩余劳动力,城镇学生报考中职学校的积极性也不高,学生及家庭状况多数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近年来中职学校在逐年扩大招生,各校为了争夺生源,甚至出现了零淘汰录取的现象,造成学生生源质量较差;学校实训设施许多学校与学生人数不匹配;课程设置与行业衔接程度不高,造成毕业生整体质量欠佳。
前几年经济危机的冲击逐渐显现,加工制造类企业在减产减员,实习生首先受到了冲击;服务类企业虽然招工不减,但由于一些家长意识问题,造成招生难,分配不愿意去。等到企业生产逐渐恢复,用工量逐渐增多,甚至出现用工荒,企业招不到人,但用工质量普遍不高,多为加工类、制造类、服务类,重复循环工作较多。造成目前制造、加工企业出现天天加班的现象,劳动时间长、强度大造成工人的流失,一些企业已形成了恶性循环,订单多、加班多、劳动强度增大、工人流失渐多(尤其是新毕业的中职学生)、流失多、加班更多、招工更难……
以上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的现状,下面以辽宁省农业经济学校为例,分析当前中职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主要原因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文化素质不精。据统计,辽宁省农业经济学校学生大多为初中毕业生,有少部分高中毕业生,根据国家对中职学校的规定,学生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学科知识后,再进行就业顶岗实习。虽然完成了学科内容,但总体来讲走向实习工作岗位就有些学生显得文化素质不精,底蕴比较薄。这就造成了外出“找工难”,即使找到了也是一些多为加工类、制造类、服务类,重复循环工作较多,而且还间接地成了影响他们继续参加培训的障碍。
第二,缺乏技术技能。除了外力限制,中职学生就业最大的障碍来源于自身的技能缺乏。实际上,大多数中职学生没有一技之长,只能基层做起,也就是初级工。另外,还没认识到技能培训和各种职业资格证书的真正作用,大量外出中职学生打工者劳动技能的缺乏,在现今激烈的市场择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第三,中职学生求职选择就业方向单一。初出校门的学生择业方向大多是经济发达地区和沿海开放的城市,这样就加剧了这些地区就业市场的竞争,限制了求职范围。因此相当一部分学生将自己求职的目标定在了像北京、广州、深圳、及长三角地区等一些经济实力强的城市,这些地区在他们自己感觉用工制度比较完善,工资待遇相对较好,用工需求量较多,这样,从客观上造成了中职学生的就业方向单一,聚堆而增加了就业难度大的问题。
第四,“恋土情结”困扰。辽宁省农业经济学校学生多数来源于农村,农民祖祖辈辈生活在农村,普遍存在吃饱喝足就行的观念,对社会改革的认识比较慢,往往是等等、靠靠、看看,实在不行出来转转。因此,一部分家长对自己的子女也是尽量要求工作的地方不要离家太远,能常回家看看。缺少历史上山西人走西口和当代温州人闯天下的勇气和魄力,不愿意担风险跨出家门、走出村口打工创业。
二、促进中职青年学生就业的对策建议
当前中职青年学生就业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既有青年学生自身的原因,也有现行政策法规和制度不健全的原因,还有其他原因。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标本兼治,多管齐下,进行综合治理。具体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第一,加强校企合作,开放职业教育,和企业无缝对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鼓励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对此,就业指导工作的目标更明确,其任务就是为企业培养适合不同企业文化的职业人,使其树立起具有鲜明企业文化的就业观,使受指导的对象对企业具有高度的认同感,并形成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校企合作不是空谈,近年来,随着校企联合办学工作不断推进,定单培养的方式也呈现多元。
第二,要抓好中职青年学生综合素质教育。首先,企业对中职毕业生的要求最好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既懂技术又能操作的高素质劳动者。毕业生必须具备足以保证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毕业生只要做到这一点就能一专多能,触类旁通,使他们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游刃有余。其次,职业技能培训对于提升中职青年学生的综合业务素质,扩大就业范围也发挥了非常重要作用。同时还要加强对青年学生进行法律法规知识的宣传普及和法制观念教育。
第三,在就业指导工作中要让应届青年学生将诚信放在重要位置。提醒应届青年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应该注重诚信,不要“脚踏几只船,签一家、谈一家、看一家”;在应聘后要踏实地在工作岗位上谋发展,不要“一山望着另一山高”,频繁跳槽,使企业看到你是一个能够被留住的企业人。
第四,加强中等职业学校青年学生实习工资和用工管理。一是建立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防范和杜绝拖欠工资的现象。二是严格执行并不断完善最低工资制度,推动实习生工资水平合理增长。最低工资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和个人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但不包括加班加点工资、特殊劳动条件下的工资、特殊岗位津贴等。三是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切实加强劳动用工管理。
参考文献:
1、温家宝.关于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几个问题[R].
2、唐风主.中国大趋势[M].中国商业出版社,2009.
3、曹勇安.全国金融危机与职业教育[R].2008.
4、陈瑶.高校本身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分析[J].商情,2009(10).
(作者单位:辽宁省农业经济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