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們越来越多的认识到美术教育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目前,义务教育下的美术教育在各种教育方针政策的推动下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美术新课程标准将美术课定义为必修的艺术文化课,因此,美术教育也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教育。在新的教育方针指导下,我们要对九年制义务教育中的美术课程标准进行解读与研究,从而使美术教育更加符合义务教育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浙美版 美术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
针对目前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状况,国家相继出台了《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等各种教育方针及政策,以此来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正确理解和深入研究现代美术教育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它明确要求学校要通过美术教育,使学生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到美对生活以及人的发展具有的特殊贡献,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人的价值观和情感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以及人类社会文明的丰富性,将美术教育与文化教育相结合,以此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美术教育作为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义务教育的重要保证[3]。
因此,笔者通过对九年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解读与分析,结合浙美版美术教材,对美术课程改革以及美术教育的深入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一、 义务教育下美术课程标准的发展现状
2001年,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来启动美术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开始美术新课程的实验。同时,教育部通过近几年的大规模调研积极对美术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在经过对美术课程标准的若干次修订和完善以后,教育部在2011年12月颁布了《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学段的划分以及学科的四个学习领域等方面没有改变,但是根据美术和教育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对美术学科性质的认定以及使美术课程更加适应我国各地经济、文化发展多元和不平衡的现状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另外,新的课程标准中精致化的处理了美术文本的结构和表述[1]。因此,对于九年制义务教育浙美版美术教材来说,教师在使用时要改变传统的美术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对学生的美术教育进行人文色彩的渗透,从而使浙美版美术教材的教学目标与美术新课程标准的思想相符合。
二、 美术课程标准对学生的教育价值
义务教育下的美术课程标准对学生更加注重的是美术的人文教育,因此可以从美术课程的性质和课程的基本理念这两方面对学生的教育价值进行解读与分析。
一方面,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美术课程能够在学生的美术鉴赏与学习中帮助学生提高审美力,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进而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能够加强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与责任感。同时能够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文化的传承与交流中,以此来帮助学生促进其个性的形成和素质的全面发展。
另一方面,义务教学下的美术课程标准更加强化了美术教育的理念。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要对学生学习美术的能力进行发掘和培养,使他们的美术潜质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从而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美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以学生为主,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通过美术课程让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另外,一项重要教学理念的强化就是要加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美术课程是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三、 如何进行美术教育改革
面对九年制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标准,结合浙美版美术教材的使用要对美术教育进行一定的改革,使其更加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1、 改变教学理念
面对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美术教育理念,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正确的美术教育观念是引导教师进行美术教育工作开展的思想保证和行动基础[2]。
2、 进行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兴趣
教师在美术教育中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美术课堂更加活跃。美术学习注重视觉的感受,学生通过多媒体可以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进行美术知识的讲解和作品的欣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3、 加强美术的实践活动,将美术教学与人文教育相联系
美术实践课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具有特殊意义。例如,在浙美版美术教材中,对《自行车的故事》的教学设计,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其构造进行观察,然后再进行自行车的绘画或者利用材料进行自行车模型的制作,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提高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总之,教师要对义务教育下的美术课程标准进行解读与研究,以此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推动美术教育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齐龙腾《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介绍【期刊论文】教育实践与研究
[2]殷敏美术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观念应对【期刊论文】科技创新导报
[3]杨彩霞解读美术新课标创设文化情境教学【期刊论文】魅力中国
【关键词】:浙美版 美术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
针对目前我国美术教育的发展状况,国家相继出台了《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等各种教育方针及政策,以此来为美术教育工作者正确理解和深入研究现代美术教育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它明确要求学校要通过美术教育,使学生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到美对生活以及人的发展具有的特殊贡献,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人的价值观和情感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以及人类社会文明的丰富性,将美术教育与文化教育相结合,以此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美术教育作为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施义务教育的重要保证[3]。
因此,笔者通过对九年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解读与分析,结合浙美版美术教材,对美术课程改革以及美术教育的深入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一、 义务教育下美术课程标准的发展现状
2001年,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来启动美术教育课程改革,在全国开始美术新课程的实验。同时,教育部通过近几年的大规模调研积极对美术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在经过对美术课程标准的若干次修订和完善以后,教育部在2011年12月颁布了《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学段的划分以及学科的四个学习领域等方面没有改变,但是根据美术和教育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对美术学科性质的认定以及使美术课程更加适应我国各地经济、文化发展多元和不平衡的现状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另外,新的课程标准中精致化的处理了美术文本的结构和表述[1]。因此,对于九年制义务教育浙美版美术教材来说,教师在使用时要改变传统的美术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对学生的美术教育进行人文色彩的渗透,从而使浙美版美术教材的教学目标与美术新课程标准的思想相符合。
二、 美术课程标准对学生的教育价值
义务教育下的美术课程标准对学生更加注重的是美术的人文教育,因此可以从美术课程的性质和课程的基本理念这两方面对学生的教育价值进行解读与分析。
一方面,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美术课程能够在学生的美术鉴赏与学习中帮助学生提高审美力,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进而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能够加强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与责任感。同时能够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尊重不同时代和文化的美术作品,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文化的传承与交流中,以此来帮助学生促进其个性的形成和素质的全面发展。
另一方面,义务教学下的美术课程标准更加强化了美术教育的理念。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要对学生学习美术的能力进行发掘和培养,使他们的美术潜质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从而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美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以学生为主,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通过美术课程让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另外,一项重要教学理念的强化就是要加强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美术课程是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三、 如何进行美术教育改革
面对九年制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标准,结合浙美版美术教材的使用要对美术教育进行一定的改革,使其更加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1、 改变教学理念
面对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美术教育理念,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正确的美术教育观念是引导教师进行美术教育工作开展的思想保证和行动基础[2]。
2、 进行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兴趣
教师在美术教育中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美术课堂更加活跃。美术学习注重视觉的感受,学生通过多媒体可以进行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进行美术知识的讲解和作品的欣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培养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3、 加强美术的实践活动,将美术教学与人文教育相联系
美术实践课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具有特殊意义。例如,在浙美版美术教材中,对《自行车的故事》的教学设计,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其构造进行观察,然后再进行自行车的绘画或者利用材料进行自行车模型的制作,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提高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总之,教师要对义务教育下的美术课程标准进行解读与研究,以此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推动美术教育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齐龙腾《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介绍【期刊论文】教育实践与研究
[2]殷敏美术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的观念应对【期刊论文】科技创新导报
[3]杨彩霞解读美术新课标创设文化情境教学【期刊论文】魅力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