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香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古代的文献典籍中都有大量关于“香”的记载,咏香诗文、文学作品不计其数。香文化的在《红楼梦》中更是被体现得淋漓尽致。蕴含在其中的丰富而深厚的香文化知识,为小说增色不少。曹雪芹在小说《红楼梦》的创作中描写到了香文化的方方面面,涉及到了香的种种用途,展示出了香的无穷妙用。
关键词:香的用途;红楼梦;香文化
中图分类号:K892.24;I2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012-02
自古及今,历代的文人墨客、平民百姓、王公贵族皆爱香、用香、敬香。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始终与香为伴。[1]中国数千年香文化的历史中,孕育了种类繁多、用途各异的香。香,渗透于古人生活的诸多方面,衣需香熏,被需香暖,乘车有香,茶中有香,酒中有香,食中有香,药中有香,书中有香,墨中有香,香无处不在。古人用香来驱蚊蝇、逐瘟疫、祛除异味、安神开窍、美容养颜、供奉神灵、以香浴佛、以香香身、以香涂壁、以香汤沐浴、以香辟秽、读书焚香、抚琴焚香、会友焚香、宴客焚香、品茗焚香、参禅焚香、论道焚香;考场熏香、闺阁熏香、卧室熏香、客厅熏香、案头熏香、帐中熏香、车轿挂香、随身佩香等不一而足。香在古代用处之多、用途之广是我们难以想象的。《红楼梦》中香的用途也是多种多样,妙用无穷。
一、以香入药,以香入饮食
(一)以香入药。自古“香”、“药”同源。天然香料,不仅香气怡人,沁人心脾,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古代绝大部分香料都可入药。据古代医书典籍记载,很多香料在中医药学中又是药料。如常见的一些香料:藿香、沉香、丁香、檀香、迷迭香、乳香、苏合香、安息香、郁金香、零陵香、麝香、龙脑香、豆蔻、龙涎香等香料也是中医上常用之药材。《红楼梦》里出现不少用于治病的香品。如第七回周瑞家的问薛宝钗得什么病,得知薛宝钗所服“冷香丸”是用来治疗她胎里带来的热毒的。古时候确实也有很多用香料制成的香丸是用来治病的。《红楼梦》中用香丸治病的还有第三十回提到的“香雪润津丹”、第九十一回出现的“十香返魂丹”和“至宝丹”等用来治宝钗的病,没治好,最后还是“冷香丸”起了作用。第二十四回写王熙凤买办端阳节礼时提到“香料药饵”,这里四字并列,可见她是把香料药饵同等看待的。贾府所用香料,很多都是药料,《本草纲目》中均有记载。第九十七回提到用安息香来帮助贾宝玉入睡安神、正魄安魂。《酉阳杂俎》记载:“安息香树出波斯国,波斯呼为辟邪树。”[2]
(二)以香入食。在食物菜肴中加入香料始于何时,目前无资料可考。但将各类芳香植物香料广泛用于食物烹调以调味增香则始于先秦。西周采用的调味香料已十分丰富。后世调味香料逐步增多。贾府作为当时无比富贵之府,其饭食讲究自不必说,自然是加入各种调味香料的。如其中的桂圆汤、桂花糖、桂花糕、藕松桂糖糕、五香腐干(用大茴香、小茴香、花椒、桂皮、丁香等五种香料调为制成)、香油、五香大头菜(用五种香料制成)等均加入了香料。据了解,当今滇东南一带的布依族人民,常以有浓郁香味的蜜檬花和枫香叶制作色、香、味俱全的香花米饭。
(三)以香入茶。古人对香料的利用可以称得上是无所不用其极,连茶也不放过。在茶中加入香料制成“香茶”,在纸中加入香料则制成“香纸”。古人除了在食物中添加香料之外,还将香料添加于茶叶之中,以助其香而成香茶。香茶制作,始盛于宋代。香茶诱人的香味及养生功能是其从宋明盛行至今的魅力所在。《红楼梦》中也多次写到香茶。《红楼梦》中写到的香茶有“千红一窟茶”、“枫露茶”。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姑以“千红一窟茶”招待贾宝玉,此茶香美异常,以各种仙花灵叶上所带之露研制而成。古时采香花香叶香草上的露水制作香品也是有记载的。比如苏轼常采梅花之露而制成梅花香。“千红一窟茶”之创造灵感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第七十七回提到“枫露茶”。有不少学者认为是杜撰,其实这里暗含了一种香叶即“枫香叶”,笔者的家乡盛产枫香,家乡人民常用枫香提取枫香汁浸泡糯米饭从而制成色香味俱全的香饭。第二十二回写到贾母“预备下香茶细果以及各色玩物”[3](P179)。香茶,兼具茶香与花香,茶引花香,花增茶味,令人心怡神旷。
(四)以香入酒。古人还把各种香料加入酒中用来酿制醇美异常的“香酒”。我国制造香酒的历史也可以远溯至夏商时期。商朝时发明了一种香气极为浓郁的贵重香酒,名曰“鬯”。乐府诗中有若干以“登歌酌鬯”为名的郊庙歌辞。明清时期各种各样的香酒种类齐全且丰富。《红楼梦》也有多处关于香酒的描写。第七十八回,贾宝玉祭晴雯所用“桂醑”是古代一种历史悠久,深受人们喜爱与钟情的香酒,即“桂花酒”。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已有桂花酒了。屈原在《九歌·东皇太一》中有“奠桂酒兮椒浆”[4](P50)的记载即可为证,说明在当时人们已用桂花和椒浸制酒浆酿成桂酒、椒酒了。贾宝玉以贵重的桂花酒祭奠晴雯,可见其重情重意的一面。第三十七回,“酒未涤腥还用菊”[3](P323)一句说的就是用菊花酿制的菊花香酒。菊花也是古代酿制香酒常用的香料之一。其色、姿、香、韵,四绝皆备。无论用何种香花、香草、香料来酿造香酒,据说都有极高的保健养生价值。
二、以香养颜,以香香身
(一)以香养颜。古人在养颜、美容、护肤、香身等方面,也广泛利用香料。古人所用之香粉、香膏、香发油、香护肤品等均出自天然。古代女子的日常生活可以说与香密不可分。她们利用香来护肤、润发、沐浴、香口、香身等。香料在古代美容方面应用广泛,各类面脂、口脂、妆粉、胭脂、手膏、香露、护发香油、面香粉、唇脂等美颜护肤化妆品均是加入香料制作的,色香俱全。古代文献中记载了很多美容养颜的香方。宋代,添加香料制作的各类美容化妆护肤品遍及全国各地。据载,南宋都城临安在当时以至后来都是全国有名的芳香脂粉、香料的集散地,香市无比繁荣。《红楼梦》也多处写到女儿们用香粉来护肤养颜。第四十四回,平儿受了委屈,李纨将其拉入大观园中,后宝玉又叫至怡红院,给平儿梳妆,并让平儿擦脂粉,这是一种用紫茉莉花种配以麝香、龙脑香等珍贵香料混合而制成的香粉。不仅色香俱全,且有很好的护肤功效。茉莉本身也是一种香料。 (二)以香香身。“香身”也是中国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女子用各种香料制品来香身以增加无限动人之魅力。早在汉代,香身就已进入宫廷礼制。女子为了娇艳妩媚,就更是利用各种香料来香身了。悬佩之香、服用之香、敷涂之香、洗浴之香、熏燃之香充斥在暖阁香闺中,香肤、香发、香肌、香衣、香身成为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古代香学专著中流传下来很多“体香方”,即“香身方”。《红楼梦》中也多次描写到红楼女儿用香来香身。最典型的莫过于薛宝钗费尽心机人为调制的“冷香丸”,看似这颗丸子紧紧是在治病,实则也是用来香身的。除了“冷香丸”这一经典的香身方之外,红楼女儿日常佩香、熏香、戴香、涂香、擦香等在一定程度上都可获得体香。
三、祭祀用香、节庆用香、宗教用香
《红楼梦》中宁、荣两府、大观园等除了生活用香之外,在祭祀时、节庆中去道观、寺庙时均处处用香。祭祀用香以传达对祖先的缅怀与尊敬之情;传统节日焚香以增加节庆氛围、营造其乐融融的良好气氛;去道观、寺庙以香作为敬奉神灵之供品,并借以传达心中的愿望,以求护佑。
(一)祭祀用香。中国在祭祀中用香是至今都不能缺的,祭礼中焚香是一个极重要之环节。第二十一回,贾府合家祭天祀祖时用香。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时,香烛辉煌,宝玉捧香,贾母拈香下拜。最精彩之处莫过于第四十三回,贾宝玉本想用檀香、芸香、降真香来祭奠金钏儿,后因无卖香之香铺,便取了荷包里的沉速香来焚上,可见其心之诚。沉香那可是香中上品,自古以来被各家奉为至尊之物,香中上品、香中之最,位居古代四大名香“沉檀龙麝”之首,是极珍贵极受推崇欢迎的香料,上好的沉香,贵比黄金。速香虽是次一等的沉香,但也珍贵非常。
(二)节庆用香。每逢喜庆的日子,逢年过节,袅袅香烟在贾宁二府、大观园中是不可或缺的点缀。焚香为节庆营造了美好和乐的氛围。第七十五回,中秋节,“嘉荫堂月台上,焚着斗香”[3](P658)。最典型的节日焚香场景要数第十八回元宵节元妃回家省亲所见焚香之景了,小说中描写到,元春回家时,“园内各处,鼎焚百合之香,瓶插长春之蕊”[3](P144),“又有销金提炉焚着御香”,“只见园中香烟缭绕,花彩缤纷”[3](P145),“但见庭燎烧空,香屑布地”,“鼎飘麝脑之香”[3](P147),好一个豪华奢侈的百年望族,香屑铺地,用香之奢侈让普通家族望尘莫及。元宵节贾府用各种名香接待元妃,既显高贵,又为元宵节增添温暖和乐的气氛。此外还有第三十一回,端阳佳节,“蒲艾簪门”,蒲和艾均为香草,可用来驱虫辟邪。是古时候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一项风俗,第五十三回,除夕夜时,众人随贾母至正室之中,“当地火盆内焚着松柏香、百合草”[3](P453)。元宵夜时。贾母的花厅上摆了十来席,“几上设炉瓶三事,焚着御赐百合宫香”[3](P454),可见贾府在过节过年时必不可少要焚香,而且焚的香都是极贵的,还有皇帝御赐之香。节庆焚香,香烟袅袅,在美好的和乐香氛中欢庆佳节,增添了无穷乐趣。
(三)宗教用香。贾府中人在寺庙、佛堂、道观中进香时也都用香。《红楼梦》中也多处写到宗教活动用香的情景。第十八回,写到贾蔷“忽见山环佛寺,忙另盥手进去焚香拜佛”。第二十一回,写到贾府合家“还愿焚香”。第三十九回,“贾母吓的口内念佛,忙命人去火神跟前烧香”[3](P329)。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夜“各处佛堂前焚香上供”[3](P453)。以上各种焚香场景属佛教用香。佛家认为“香为佛使”,香是神佛的使者。贾府中男女老幼都借着香烟祈求平安、表达心愿、求得护佑。《红楼梦》中还有几处写到了道教用香。第一百零一回,贾蓉请毛半仙给去园中撞到鬼的尤氏占卜时“设香案”。还有第一百零二回,贾珍请道士到大观园内作法事驱妖时,写到“香花灯烛设满一堂”,“三位法官行香取水”,焚香自古及今也是道教各类法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道家认为,香,可以帮助他们降妖除魔,尤其推崇“降真香”。
四、以香做赠礼、以香传情
(一)以香为赠礼。在古人的礼尚往来中,一些名贵的香料常常用来作为礼物赠与亲朋好友。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有了以香草为赠礼的记载了。《诗经·东门之枌》曰:“视尔如荍,贻我握椒。”[5](P138)说的就是以香赠好友。《红楼梦》第二十回写到,贾芸为了在贾府寻得差事,不惜向人借银两到大香铺里买来名贵的龙脑香、麝香赠予王熙凤。第二十八回,蒋玉菡将茜香国女王所贡香汗巾赠予贾宝玉,以示心中情义,后贾宝玉又转赠袭人。第十六回写到,北静王水溶与贾宝玉初次见面,对贾宝玉非常怜爱,喜不自胜,于是将皇上亲赐鹡鸰香念珠作为贺敬之礼赠予贾宝玉。后宝玉又将北静王送他的香念珠转赠黛玉。第七十八回,贾政带贾宝玉出门会友赏花,庆国公送给他一个旃檀香小护身佛,梅翰林等人送给他三串香珠。第十八回,元妃省亲时送给贾母的沉香拐拄、伽楠念珠均以名贵香木沉香制作。第六十六回,薛蟠远行回来给他疼爱的妹妹薛宝钗带回来很多香袋、香珠、香粉等礼物。第二十八回,元春赏给贾宝玉、薛宝钗每人两串红麝香珠、贾母一个香如意。第七十一回,贾母八十大寿,元春又送给贾母一只沉香拐、一串伽楠珠、一盒福寿香。这些以香作赠礼的描写为读者展现了一个“香味十足”的《红楼梦》中的人情世故。
(二)以香传情。《红楼梦》中人除了在生活里充分利用香之妙用外,还用香传情达意,作为定情信物,主要是香囊、香袋等。我国使用香囊的历史非常久远。战国时屈原就常常佩香戴香,“扈江蓠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4](P4)。《红楼梦》中众女儿也常佩戴香囊、香袋。古代女子常常精心缝制香囊送给各自心仪的情郎。这些香馥馥的饰物最能表达情人的心意,《红楼梦》中也多次写到情人间以此物相赠来表达爱慕之情。第七十四回中,王熙凤因秀春囊一事查检大观园后,发现司棋 吧表弟潘又安曾送给司棋两个香袋、一串香珠作为定情信物。第二十一回中,王熙凤让平儿留心贾琏的东西里是否留下香袋儿李磊的东西也说明了香囊在古时确实是情人间彼此传情达意的香物。第十三回中透露,林黛玉给贾宝玉做香囊,已经送给他一个了,还有一个正在做,这一针一线无不凝聚着林黛玉对贾宝玉的爱意,后还因为香囊一事而吵得不可开交,香囊无疑成了贾、林二人之间表达情意的信物。
参考文献:
[1]傅京亮.中国香文化[M].济南:齐鲁书社,2008:2-3.
[2](唐)段成式酉阳杂俎[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32.
[3](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3.
[4](战国)屈原.刘庆华译注.楚辞[M].第3版.广州:广州出版社,2006:41.
[5]陈晓清.陈淑玲译注.诗经[M].第3版.广州:广州出版社,2006:63.
作者简介:李燕清(1990-),女,汉族,云南曲靖人。云南大学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单位:云南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古代文学与民俗文化。
关键词:香的用途;红楼梦;香文化
中图分类号:K892.24;I2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012-02
自古及今,历代的文人墨客、平民百姓、王公贵族皆爱香、用香、敬香。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始终与香为伴。[1]中国数千年香文化的历史中,孕育了种类繁多、用途各异的香。香,渗透于古人生活的诸多方面,衣需香熏,被需香暖,乘车有香,茶中有香,酒中有香,食中有香,药中有香,书中有香,墨中有香,香无处不在。古人用香来驱蚊蝇、逐瘟疫、祛除异味、安神开窍、美容养颜、供奉神灵、以香浴佛、以香香身、以香涂壁、以香汤沐浴、以香辟秽、读书焚香、抚琴焚香、会友焚香、宴客焚香、品茗焚香、参禅焚香、论道焚香;考场熏香、闺阁熏香、卧室熏香、客厅熏香、案头熏香、帐中熏香、车轿挂香、随身佩香等不一而足。香在古代用处之多、用途之广是我们难以想象的。《红楼梦》中香的用途也是多种多样,妙用无穷。
一、以香入药,以香入饮食
(一)以香入药。自古“香”、“药”同源。天然香料,不仅香气怡人,沁人心脾,而且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古代绝大部分香料都可入药。据古代医书典籍记载,很多香料在中医药学中又是药料。如常见的一些香料:藿香、沉香、丁香、檀香、迷迭香、乳香、苏合香、安息香、郁金香、零陵香、麝香、龙脑香、豆蔻、龙涎香等香料也是中医上常用之药材。《红楼梦》里出现不少用于治病的香品。如第七回周瑞家的问薛宝钗得什么病,得知薛宝钗所服“冷香丸”是用来治疗她胎里带来的热毒的。古时候确实也有很多用香料制成的香丸是用来治病的。《红楼梦》中用香丸治病的还有第三十回提到的“香雪润津丹”、第九十一回出现的“十香返魂丹”和“至宝丹”等用来治宝钗的病,没治好,最后还是“冷香丸”起了作用。第二十四回写王熙凤买办端阳节礼时提到“香料药饵”,这里四字并列,可见她是把香料药饵同等看待的。贾府所用香料,很多都是药料,《本草纲目》中均有记载。第九十七回提到用安息香来帮助贾宝玉入睡安神、正魄安魂。《酉阳杂俎》记载:“安息香树出波斯国,波斯呼为辟邪树。”[2]
(二)以香入食。在食物菜肴中加入香料始于何时,目前无资料可考。但将各类芳香植物香料广泛用于食物烹调以调味增香则始于先秦。西周采用的调味香料已十分丰富。后世调味香料逐步增多。贾府作为当时无比富贵之府,其饭食讲究自不必说,自然是加入各种调味香料的。如其中的桂圆汤、桂花糖、桂花糕、藕松桂糖糕、五香腐干(用大茴香、小茴香、花椒、桂皮、丁香等五种香料调为制成)、香油、五香大头菜(用五种香料制成)等均加入了香料。据了解,当今滇东南一带的布依族人民,常以有浓郁香味的蜜檬花和枫香叶制作色、香、味俱全的香花米饭。
(三)以香入茶。古人对香料的利用可以称得上是无所不用其极,连茶也不放过。在茶中加入香料制成“香茶”,在纸中加入香料则制成“香纸”。古人除了在食物中添加香料之外,还将香料添加于茶叶之中,以助其香而成香茶。香茶制作,始盛于宋代。香茶诱人的香味及养生功能是其从宋明盛行至今的魅力所在。《红楼梦》中也多次写到香茶。《红楼梦》中写到的香茶有“千红一窟茶”、“枫露茶”。第五回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时警幻仙姑以“千红一窟茶”招待贾宝玉,此茶香美异常,以各种仙花灵叶上所带之露研制而成。古时采香花香叶香草上的露水制作香品也是有记载的。比如苏轼常采梅花之露而制成梅花香。“千红一窟茶”之创造灵感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第七十七回提到“枫露茶”。有不少学者认为是杜撰,其实这里暗含了一种香叶即“枫香叶”,笔者的家乡盛产枫香,家乡人民常用枫香提取枫香汁浸泡糯米饭从而制成色香味俱全的香饭。第二十二回写到贾母“预备下香茶细果以及各色玩物”[3](P179)。香茶,兼具茶香与花香,茶引花香,花增茶味,令人心怡神旷。
(四)以香入酒。古人还把各种香料加入酒中用来酿制醇美异常的“香酒”。我国制造香酒的历史也可以远溯至夏商时期。商朝时发明了一种香气极为浓郁的贵重香酒,名曰“鬯”。乐府诗中有若干以“登歌酌鬯”为名的郊庙歌辞。明清时期各种各样的香酒种类齐全且丰富。《红楼梦》也有多处关于香酒的描写。第七十八回,贾宝玉祭晴雯所用“桂醑”是古代一种历史悠久,深受人们喜爱与钟情的香酒,即“桂花酒”。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已有桂花酒了。屈原在《九歌·东皇太一》中有“奠桂酒兮椒浆”[4](P50)的记载即可为证,说明在当时人们已用桂花和椒浸制酒浆酿成桂酒、椒酒了。贾宝玉以贵重的桂花酒祭奠晴雯,可见其重情重意的一面。第三十七回,“酒未涤腥还用菊”[3](P323)一句说的就是用菊花酿制的菊花香酒。菊花也是古代酿制香酒常用的香料之一。其色、姿、香、韵,四绝皆备。无论用何种香花、香草、香料来酿造香酒,据说都有极高的保健养生价值。
二、以香养颜,以香香身
(一)以香养颜。古人在养颜、美容、护肤、香身等方面,也广泛利用香料。古人所用之香粉、香膏、香发油、香护肤品等均出自天然。古代女子的日常生活可以说与香密不可分。她们利用香来护肤、润发、沐浴、香口、香身等。香料在古代美容方面应用广泛,各类面脂、口脂、妆粉、胭脂、手膏、香露、护发香油、面香粉、唇脂等美颜护肤化妆品均是加入香料制作的,色香俱全。古代文献中记载了很多美容养颜的香方。宋代,添加香料制作的各类美容化妆护肤品遍及全国各地。据载,南宋都城临安在当时以至后来都是全国有名的芳香脂粉、香料的集散地,香市无比繁荣。《红楼梦》也多处写到女儿们用香粉来护肤养颜。第四十四回,平儿受了委屈,李纨将其拉入大观园中,后宝玉又叫至怡红院,给平儿梳妆,并让平儿擦脂粉,这是一种用紫茉莉花种配以麝香、龙脑香等珍贵香料混合而制成的香粉。不仅色香俱全,且有很好的护肤功效。茉莉本身也是一种香料。 (二)以香香身。“香身”也是中国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女子用各种香料制品来香身以增加无限动人之魅力。早在汉代,香身就已进入宫廷礼制。女子为了娇艳妩媚,就更是利用各种香料来香身了。悬佩之香、服用之香、敷涂之香、洗浴之香、熏燃之香充斥在暖阁香闺中,香肤、香发、香肌、香衣、香身成为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古代香学专著中流传下来很多“体香方”,即“香身方”。《红楼梦》中也多次描写到红楼女儿用香来香身。最典型的莫过于薛宝钗费尽心机人为调制的“冷香丸”,看似这颗丸子紧紧是在治病,实则也是用来香身的。除了“冷香丸”这一经典的香身方之外,红楼女儿日常佩香、熏香、戴香、涂香、擦香等在一定程度上都可获得体香。
三、祭祀用香、节庆用香、宗教用香
《红楼梦》中宁、荣两府、大观园等除了生活用香之外,在祭祀时、节庆中去道观、寺庙时均处处用香。祭祀用香以传达对祖先的缅怀与尊敬之情;传统节日焚香以增加节庆氛围、营造其乐融融的良好气氛;去道观、寺庙以香作为敬奉神灵之供品,并借以传达心中的愿望,以求护佑。
(一)祭祀用香。中国在祭祀中用香是至今都不能缺的,祭礼中焚香是一个极重要之环节。第二十一回,贾府合家祭天祀祖时用香。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时,香烛辉煌,宝玉捧香,贾母拈香下拜。最精彩之处莫过于第四十三回,贾宝玉本想用檀香、芸香、降真香来祭奠金钏儿,后因无卖香之香铺,便取了荷包里的沉速香来焚上,可见其心之诚。沉香那可是香中上品,自古以来被各家奉为至尊之物,香中上品、香中之最,位居古代四大名香“沉檀龙麝”之首,是极珍贵极受推崇欢迎的香料,上好的沉香,贵比黄金。速香虽是次一等的沉香,但也珍贵非常。
(二)节庆用香。每逢喜庆的日子,逢年过节,袅袅香烟在贾宁二府、大观园中是不可或缺的点缀。焚香为节庆营造了美好和乐的氛围。第七十五回,中秋节,“嘉荫堂月台上,焚着斗香”[3](P658)。最典型的节日焚香场景要数第十八回元宵节元妃回家省亲所见焚香之景了,小说中描写到,元春回家时,“园内各处,鼎焚百合之香,瓶插长春之蕊”[3](P144),“又有销金提炉焚着御香”,“只见园中香烟缭绕,花彩缤纷”[3](P145),“但见庭燎烧空,香屑布地”,“鼎飘麝脑之香”[3](P147),好一个豪华奢侈的百年望族,香屑铺地,用香之奢侈让普通家族望尘莫及。元宵节贾府用各种名香接待元妃,既显高贵,又为元宵节增添温暖和乐的气氛。此外还有第三十一回,端阳佳节,“蒲艾簪门”,蒲和艾均为香草,可用来驱虫辟邪。是古时候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一项风俗,第五十三回,除夕夜时,众人随贾母至正室之中,“当地火盆内焚着松柏香、百合草”[3](P453)。元宵夜时。贾母的花厅上摆了十来席,“几上设炉瓶三事,焚着御赐百合宫香”[3](P454),可见贾府在过节过年时必不可少要焚香,而且焚的香都是极贵的,还有皇帝御赐之香。节庆焚香,香烟袅袅,在美好的和乐香氛中欢庆佳节,增添了无穷乐趣。
(三)宗教用香。贾府中人在寺庙、佛堂、道观中进香时也都用香。《红楼梦》中也多处写到宗教活动用香的情景。第十八回,写到贾蔷“忽见山环佛寺,忙另盥手进去焚香拜佛”。第二十一回,写到贾府合家“还愿焚香”。第三十九回,“贾母吓的口内念佛,忙命人去火神跟前烧香”[3](P329)。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夜“各处佛堂前焚香上供”[3](P453)。以上各种焚香场景属佛教用香。佛家认为“香为佛使”,香是神佛的使者。贾府中男女老幼都借着香烟祈求平安、表达心愿、求得护佑。《红楼梦》中还有几处写到了道教用香。第一百零一回,贾蓉请毛半仙给去园中撞到鬼的尤氏占卜时“设香案”。还有第一百零二回,贾珍请道士到大观园内作法事驱妖时,写到“香花灯烛设满一堂”,“三位法官行香取水”,焚香自古及今也是道教各类法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道家认为,香,可以帮助他们降妖除魔,尤其推崇“降真香”。
四、以香做赠礼、以香传情
(一)以香为赠礼。在古人的礼尚往来中,一些名贵的香料常常用来作为礼物赠与亲朋好友。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有了以香草为赠礼的记载了。《诗经·东门之枌》曰:“视尔如荍,贻我握椒。”[5](P138)说的就是以香赠好友。《红楼梦》第二十回写到,贾芸为了在贾府寻得差事,不惜向人借银两到大香铺里买来名贵的龙脑香、麝香赠予王熙凤。第二十八回,蒋玉菡将茜香国女王所贡香汗巾赠予贾宝玉,以示心中情义,后贾宝玉又转赠袭人。第十六回写到,北静王水溶与贾宝玉初次见面,对贾宝玉非常怜爱,喜不自胜,于是将皇上亲赐鹡鸰香念珠作为贺敬之礼赠予贾宝玉。后宝玉又将北静王送他的香念珠转赠黛玉。第七十八回,贾政带贾宝玉出门会友赏花,庆国公送给他一个旃檀香小护身佛,梅翰林等人送给他三串香珠。第十八回,元妃省亲时送给贾母的沉香拐拄、伽楠念珠均以名贵香木沉香制作。第六十六回,薛蟠远行回来给他疼爱的妹妹薛宝钗带回来很多香袋、香珠、香粉等礼物。第二十八回,元春赏给贾宝玉、薛宝钗每人两串红麝香珠、贾母一个香如意。第七十一回,贾母八十大寿,元春又送给贾母一只沉香拐、一串伽楠珠、一盒福寿香。这些以香作赠礼的描写为读者展现了一个“香味十足”的《红楼梦》中的人情世故。
(二)以香传情。《红楼梦》中人除了在生活里充分利用香之妙用外,还用香传情达意,作为定情信物,主要是香囊、香袋等。我国使用香囊的历史非常久远。战国时屈原就常常佩香戴香,“扈江蓠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4](P4)。《红楼梦》中众女儿也常佩戴香囊、香袋。古代女子常常精心缝制香囊送给各自心仪的情郎。这些香馥馥的饰物最能表达情人的心意,《红楼梦》中也多次写到情人间以此物相赠来表达爱慕之情。第七十四回中,王熙凤因秀春囊一事查检大观园后,发现司棋 吧表弟潘又安曾送给司棋两个香袋、一串香珠作为定情信物。第二十一回中,王熙凤让平儿留心贾琏的东西里是否留下香袋儿李磊的东西也说明了香囊在古时确实是情人间彼此传情达意的香物。第十三回中透露,林黛玉给贾宝玉做香囊,已经送给他一个了,还有一个正在做,这一针一线无不凝聚着林黛玉对贾宝玉的爱意,后还因为香囊一事而吵得不可开交,香囊无疑成了贾、林二人之间表达情意的信物。
参考文献:
[1]傅京亮.中国香文化[M].济南:齐鲁书社,2008:2-3.
[2](唐)段成式酉阳杂俎[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132.
[3](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3.
[4](战国)屈原.刘庆华译注.楚辞[M].第3版.广州:广州出版社,2006:41.
[5]陈晓清.陈淑玲译注.诗经[M].第3版.广州:广州出版社,2006:63.
作者简介:李燕清(1990-),女,汉族,云南曲靖人。云南大学古代文学专业研究生。单位:云南大学文学院,研究方向:古代文学与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