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质量普遍下滑的现象,本文拟探索一种为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微电影,引导学生拍摄制作系列反映爱国主义的微电影,从而在这一过程中增进对爱国人士及其爱国事迹和爱国情怀的了解。微电影是大学生群体喜爱的艺术方式,微电影系列之《中国脊梁》以它自身的优势,较为缓和的化解了大学生自主学习与主动实践困难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教会学生做人的工作,要做到“四个为了做好”“四个坚持不懈”和“四个正确认识”,提出了 “四个重点”和“五个要求”。特别指出了:想要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当前在校大学生的主体多为“90 后”和“00 后”,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普遍达不到标准,也说明了如今青年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需要得到创新。
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承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洪流中,多少先哲先辈凭借自身在文化底蕴上的丰厚学识、在自身精神上的高洁品质以及宁折不屈的奉献精神而备受后人的尊敬和敬仰。他们在历史文化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笔画,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等等伟大的精神,给予后人深远的影响。从 1840 年西方国家以坚船利炮敲碎了我们固步自封的大门, 以鸦片荼毒了我们的精神开始,以强大的东方国家自居的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国家。而 1937 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妄图将整个中国据为己有。在这千钧一发生死存亡之际,大批的仁人志士以“我以我血荐轩辕”这种一往无前的精神站出来了,他们团结在一起,以史书工笔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抗日战歌,这些伟人脊梁的奋斗拼搏是中国建国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建国之后,人们对于“爱国主义”的关注程度似乎有所减退,更加关注起各家各户的生活情况,殊不知在他们的身后,仍有很多“中国脊梁”在负重前行。
二、历史因素导致新时代微电影教育模式的兴起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受西方敌对势力仇视之际,以钱学森、邓稼先等为代表的几代科学家克服各种困难成功试制了“两弹一星”,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曾经凝练过十个字的事业文化:铸国防基石,做民族脊梁。而民族脊梁并不是代表哪一个人或者是哪一段历史, 这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这对于任何一名中国人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祖国人民不能忘记为两弹事业献身的几代人极其所留下的精神财富——“两弹一星”精神,这是堪称民族脊梁的价值观和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的核心就是以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奋斗精神,自建国以来这种精神的存在凝聚了无数名中国人,在沧桑的岁月中早已成为了我们克服各种困难险阻的精神支柱,这种精神是必不可少的,更是可以证明中国实力的最好证据。
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青年们的爱国情怀和历史使命感似乎正在逐年减退。用脊梁精神来武装一代代青年科技工作者和青年大学生便成为了一项意义深远的基本建设,从眼前看去这种精神振奋人心,大幅度地增加了国家的软实力; 长远来看更是是建设完成强军强国梦想的精神长城,是国家文化继续流传下去的重要依据。一个有希望的国家和民族, 必定会有一批又一批的人会选择这种精神,共同成就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项目组在建国七十周年之际,特制作微电影——以“两弹一星”之“民族脊梁”,以求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培育,增强大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同时也是进一步促进学生来提高队伍自身要求,点燃学生对于学习的渴望。
三、大学生拍摄微电影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该微电影的制作团队的学生通过跨院系跨专业分工协作,各自发挥专业特长,形成对于项目的初期策划,这就培养了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等“八大能力”,符合对当代大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
(二)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项目从策划到实施到完成,需要团队成员付出巨大的辛苦和坚持,可以让主持和参与电影拍摄的学生進一步了解到作品完成的来之不易。
(三)增强了观看者的爱国情怀。可以使观看者和学习者学习到平常接触不到的建国以来的脊梁柱,知道岁月静好是因为有这些伟人们的负重前行。
四、现代大学生的质量普遍下滑现象
(一)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占有高比例的大学生出现过迟到早退、甚至是旷课的现象,导致了日常生活的过于懒散,精神状态和物质生活都达不到标准,从而拖泥带水甚至是不想完成学习课程等目标,缺乏时间观念,导致行动上拖拖拉拉,导致没有自学能力,生活习惯差。更严重的同学则表现为不尊重老师,不友爱同学,甚至背上了学校的纪律处分。做事情总是三分钟热度,不能坚持,导致虎头蛇尾。而没有时间观念导致的被动学习的情况,不光是自己的专业没有学精学透,更会导致挂科从而影响学业,在毕业时严重影响到自己的求职情况。
(二)学生缺少爱国情怀和使命感。爱国是每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应有的道德,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爱国也是一个人的价值观内涵。我们现在所处的年代是高度开放的,很大一部分年轻人喜欢外来文化所带来的新鲜感、冲击感。但年轻人,特别是学生群体,由于心理上的不成熟,不具备分辨是非能力,容易造成爱国情怀缺失,崇洋媚外的情形。还有一部分因为历史过于悠久,从而接触不到应被铭记在心的建国的不易和伟人们的艰辛。
五、微电影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颖教育模式的优势
(一)微电影变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校传播方式之一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微电影也逐渐变成了一种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主流形式,这些微电影采取贴和学生日常生活这种平易近人的方式,传播着伟人们值得学习的高贵品质。而学生们通过微电影中对伟人们精彩的诠释,激发了自己内心的憧憬之情,于是开始不自觉的模仿,自发的组织自己的队伍,编写出精彩的剧情,和丰富的表演。这样更能切身的体会到微电影中传达的政治思想的精神所在。同时在结合线上的各种宣传,例如在各个媒体平台发布原创视频,转发点赞等形式,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精髓结合微电影的形式相结合,使得更多的同学通过观看视频这种生动的形式学习到伟人精神和历史知识。 (二)微电影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加鲜活
在大学生思政课的课堂上,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性较强,主要是以文字材料为主的教学方式使生活在互联网+ 时代的大学生觉得单调乏味,教学内容也是略显枯燥。教育新时代的大学生需要通过教育转变和改革,应该以新颖的方式吸引学生的眼球并使他们融入课堂中当。微电影教育模式以真实存在的历史故事为主题,通过一个个小短片将学生代入较为真实的历史环境,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变得鲜活起来, 也增加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使命感。
(三)微电影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多元化
在如今的教育模式下,作为接受教育主体的大学生通常喜欢新鲜感,面对往往是固定不变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授课教师,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无味,学习效率随着时间的迁移逐渐下降,而思政老师也无法及时得到学生及时的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通常是难以知晓的。大多数的微电影通常以网络的形式来传播,学生们可以在课堂上接受知识的同时,也可以通过播放微电影来更深层次地了解历史情节。采取线上线下一并进行的学习方法,学生可以依据自身了解的实际情况进行反馈和评论。教师由此可以根据这些反馈及时调整接下来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从而使教育主体变得丰富多彩,全面增强了教学效果。
(四)通过微电影的教育模式使大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化为主动
在当代全国各高校对于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大学生群体通常处于被动状态来学习知识,站在讲台上认真讲解的老师很难和坐在座位上不耐煩的学生站在同一条线上,从而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听课效率。针对这个问题,微电影教育模式充分利用了自身快捷、方便的优点,通过网络媒介传播的方式,大大增加了大学生对于思政课程的兴趣, 以这样一种新颖的方式使他们乐于融入课堂并且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同时在课后,一些饶有兴致的学生甚至可以主动参与其中,在编写剧本、地点考察、录制拍摄、角色表演、后期剪辑等电影制作环节中更加了解了建国七十周年以来的脊梁柱们的贡献和付出,通过充分思考,大胆设计, 将思想情感积极主动地融入到了微电影之中,成为《中国脊梁》等微电影系列的创作主体之一。(作者单位:西安培华学院)
依托项目:大学生省级创新创业项目(大学生微电影系列之《中国脊梁》—献礼建国七十周年);项目编号: S201911400013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是教会学生做人的工作,要做到“四个为了做好”“四个坚持不懈”和“四个正确认识”,提出了 “四个重点”和“五个要求”。特别指出了:想要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当前在校大学生的主体多为“90 后”和“00 后”,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普遍达不到标准,也说明了如今青年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需要得到创新。
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承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洪流中,多少先哲先辈凭借自身在文化底蕴上的丰厚学识、在自身精神上的高洁品质以及宁折不屈的奉献精神而备受后人的尊敬和敬仰。他们在历史文化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笔画,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等等伟大的精神,给予后人深远的影响。从 1840 年西方国家以坚船利炮敲碎了我们固步自封的大门, 以鸦片荼毒了我们的精神开始,以强大的东方国家自居的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国家。而 1937 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妄图将整个中国据为己有。在这千钧一发生死存亡之际,大批的仁人志士以“我以我血荐轩辕”这种一往无前的精神站出来了,他们团结在一起,以史书工笔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抗日战歌,这些伟人脊梁的奋斗拼搏是中国建国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建国之后,人们对于“爱国主义”的关注程度似乎有所减退,更加关注起各家各户的生活情况,殊不知在他们的身后,仍有很多“中国脊梁”在负重前行。
二、历史因素导致新时代微电影教育模式的兴起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受西方敌对势力仇视之际,以钱学森、邓稼先等为代表的几代科学家克服各种困难成功试制了“两弹一星”,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曾经凝练过十个字的事业文化:铸国防基石,做民族脊梁。而民族脊梁并不是代表哪一个人或者是哪一段历史, 这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这对于任何一名中国人来说都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祖国人民不能忘记为两弹事业献身的几代人极其所留下的精神财富——“两弹一星”精神,这是堪称民族脊梁的价值观和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的核心就是以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奋斗精神,自建国以来这种精神的存在凝聚了无数名中国人,在沧桑的岁月中早已成为了我们克服各种困难险阻的精神支柱,这种精神是必不可少的,更是可以证明中国实力的最好证据。
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今天,青年们的爱国情怀和历史使命感似乎正在逐年减退。用脊梁精神来武装一代代青年科技工作者和青年大学生便成为了一项意义深远的基本建设,从眼前看去这种精神振奋人心,大幅度地增加了国家的软实力; 长远来看更是是建设完成强军强国梦想的精神长城,是国家文化继续流传下去的重要依据。一个有希望的国家和民族, 必定会有一批又一批的人会选择这种精神,共同成就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项目组在建国七十周年之际,特制作微电影——以“两弹一星”之“民族脊梁”,以求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培育,增强大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同时也是进一步促进学生来提高队伍自身要求,点燃学生对于学习的渴望。
三、大学生拍摄微电影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该微电影的制作团队的学生通过跨院系跨专业分工协作,各自发挥专业特长,形成对于项目的初期策划,这就培养了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等“八大能力”,符合对当代大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
(二)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项目从策划到实施到完成,需要团队成员付出巨大的辛苦和坚持,可以让主持和参与电影拍摄的学生進一步了解到作品完成的来之不易。
(三)增强了观看者的爱国情怀。可以使观看者和学习者学习到平常接触不到的建国以来的脊梁柱,知道岁月静好是因为有这些伟人们的负重前行。
四、现代大学生的质量普遍下滑现象
(一)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占有高比例的大学生出现过迟到早退、甚至是旷课的现象,导致了日常生活的过于懒散,精神状态和物质生活都达不到标准,从而拖泥带水甚至是不想完成学习课程等目标,缺乏时间观念,导致行动上拖拖拉拉,导致没有自学能力,生活习惯差。更严重的同学则表现为不尊重老师,不友爱同学,甚至背上了学校的纪律处分。做事情总是三分钟热度,不能坚持,导致虎头蛇尾。而没有时间观念导致的被动学习的情况,不光是自己的专业没有学精学透,更会导致挂科从而影响学业,在毕业时严重影响到自己的求职情况。
(二)学生缺少爱国情怀和使命感。爱国是每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应有的道德,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爱国也是一个人的价值观内涵。我们现在所处的年代是高度开放的,很大一部分年轻人喜欢外来文化所带来的新鲜感、冲击感。但年轻人,特别是学生群体,由于心理上的不成熟,不具备分辨是非能力,容易造成爱国情怀缺失,崇洋媚外的情形。还有一部分因为历史过于悠久,从而接触不到应被铭记在心的建国的不易和伟人们的艰辛。
五、微电影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颖教育模式的优势
(一)微电影变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校传播方式之一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微电影也逐渐变成了一种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主流形式,这些微电影采取贴和学生日常生活这种平易近人的方式,传播着伟人们值得学习的高贵品质。而学生们通过微电影中对伟人们精彩的诠释,激发了自己内心的憧憬之情,于是开始不自觉的模仿,自发的组织自己的队伍,编写出精彩的剧情,和丰富的表演。这样更能切身的体会到微电影中传达的政治思想的精神所在。同时在结合线上的各种宣传,例如在各个媒体平台发布原创视频,转发点赞等形式,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精髓结合微电影的形式相结合,使得更多的同学通过观看视频这种生动的形式学习到伟人精神和历史知识。 (二)微电影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加鲜活
在大学生思政课的课堂上,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性较强,主要是以文字材料为主的教学方式使生活在互联网+ 时代的大学生觉得单调乏味,教学内容也是略显枯燥。教育新时代的大学生需要通过教育转变和改革,应该以新颖的方式吸引学生的眼球并使他们融入课堂中当。微电影教育模式以真实存在的历史故事为主题,通过一个个小短片将学生代入较为真实的历史环境,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变得鲜活起来, 也增加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使命感。
(三)微电影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多元化
在如今的教育模式下,作为接受教育主体的大学生通常喜欢新鲜感,面对往往是固定不变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授课教师,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无味,学习效率随着时间的迁移逐渐下降,而思政老师也无法及时得到学生及时的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通常是难以知晓的。大多数的微电影通常以网络的形式来传播,学生们可以在课堂上接受知识的同时,也可以通过播放微电影来更深层次地了解历史情节。采取线上线下一并进行的学习方法,学生可以依据自身了解的实际情况进行反馈和评论。教师由此可以根据这些反馈及时调整接下来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从而使教育主体变得丰富多彩,全面增强了教学效果。
(四)通过微电影的教育模式使大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化为主动
在当代全国各高校对于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大学生群体通常处于被动状态来学习知识,站在讲台上认真讲解的老师很难和坐在座位上不耐煩的学生站在同一条线上,从而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听课效率。针对这个问题,微电影教育模式充分利用了自身快捷、方便的优点,通过网络媒介传播的方式,大大增加了大学生对于思政课程的兴趣, 以这样一种新颖的方式使他们乐于融入课堂并且愿意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同时在课后,一些饶有兴致的学生甚至可以主动参与其中,在编写剧本、地点考察、录制拍摄、角色表演、后期剪辑等电影制作环节中更加了解了建国七十周年以来的脊梁柱们的贡献和付出,通过充分思考,大胆设计, 将思想情感积极主动地融入到了微电影之中,成为《中国脊梁》等微电影系列的创作主体之一。(作者单位:西安培华学院)
依托项目:大学生省级创新创业项目(大学生微电影系列之《中国脊梁》—献礼建国七十周年);项目编号: S201911400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