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础教育下如何加强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jvi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健康本没有农村与城市之分,但是,在不同的家庭环境、教育环境、生活环境等条件下,孩子们的生长价值观、心理状态会有很大的不同。那么,在新基础教育普遍普及的当下农村,如何有效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几点误区
   当下,有很多老师甚至是学校领导认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学校的一项活动,交给德育处每月组织几次相关的活动、开几节主题班会、搞几次培训便万事大吉了;或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给那些心理不健康的人准备的;再就是很多家长根本不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甚至一点也不了解。其实,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培养一个健康向上的阳光少年绝不是某一个人的努力,应当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共同努力的过程。
   二、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1.不断更新心理健康教育观念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应该拥有先进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而这种理念首先应该在具体的实施者——学校决策层身上体现出来,从而带动老师、家长和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心理健康问题。社会在发展,学生在发展,而且发展的速度很快,现在一些老师、家长的观念与思想却跟不上学生身心发展的脚步。当一种教育理念离开了学生本身的发展以后,再宏伟的计划都将成为泡影。创设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以及社会环境,更新教育理念便显得尤为重要。
   2.创建“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在农村小学中,孩子在家和在校的时间应该差不多各占45%,而社会环境能占到10%,城区可能更多一点。所谓的“三位一体”,即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合力,统一协作。大多数人认为学校教育会更加重要一些,其实,家庭教育在小学阶段孩子心理的成长中显得更为重要。调研显示,很大一部分孩子的家长很少与孩子交流谈心,对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一无所知,基本不过问,只有等到老师找到家长了,才会去解决问题,而解决的方法往往是粗鲁的、无效的。要想孩子拥有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老师、家长、社会需要共同努力,特别是家长和老师,应当不断学习,不断实践,积极实施以校园为主、家庭教育为辅的科学的教育引导;同时要创建社会、学校、家庭的“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使得三者合力,统一协作,从而提高教育效果。
   3.加大心理健康人才队伍的建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想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指導家长,教师自己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专业知识,仅仅老师自己研修、学习似乎是不够的,关键还要由教育行政部门分配相关专业老师,再加上学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取得专业、普及的效果,才能真正对学生、家长有所帮助。另外,在教师培训中,应该定期设置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培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设,从而有效提升教师的教育水平,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
   4.加强心理健康课程建设的实效性
   目前,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谓是“精彩纷呈”,但是真正能起到的作用却是微乎其微。特别是学校应当积极创建并办好心理咨询中心,应该让心理咨询成为学生非常愿意前往的知心场所,而现在却恰恰相反,孩子都不愿意去,其中的原因就很复杂了,但归根结底是学校在这方面的教育做得还不够,学生还没有从心理上接受这种教育。各地小学的地域、经济以及文化发展水平不均衡,导致一些学校缺乏足够的资金、场所以及人员,从而严重阻碍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那就需要我们上级部门的进一步扶持,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三、关注特殊群体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特殊群体的健康教育。目前各个学校都有单亲家庭、留守儿童、残疾、贫困等特殊学生,一些学生因为由于缺乏父母关爱,交流渠道不畅,留守儿童难以向外界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容易形成自闭的心理。此外,贫困、残疾学生等在与同龄人交往的过程中,由于显性与隐性的现实差距,自己的困难不能得到及时的帮助,内心容易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和受挫情绪。这时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专业的心理健康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社会的关爱,老师的引导,同学的和睦相处,家长的理解鼓励,都可以让保持自信、开朗、积极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其他文献
传统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思想文化、观念意识演化而成的,累积了民族智慧与精华,是我国最为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中包含了一些比较精髓的道德意识、人生观、价值观等内容,在教育教学上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小学生在思想意识和道德方面才开始刚刚建立,在德育课堂上渗透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小学生树立良好的意识观念,促进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传递。   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课堂上渗透的意义   一般情况下,小学生的德育
期刊
星期天,我照例7点起床。打开大门,一阵清香扑来,噢,原来是我家门前菜园里的油菜花开了。油菜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把叔叔家的蜜蜂都吸引来了,它们正“嗡嗡嗡”采着花蜜呢!我想:好久没到叔叔家看蜜蜂了,还是去看看蜂箱吧!   来到叔叔家,我先去看第一箱蜜蜂。只见蜜蜂忙忙碌碌,进进出出,只有三只蜜蜂守卫在“家门口”,一只守在“正门”中间当“守门员”,另外两只守在门两旁,一丝不苟地注视着采蜜归来的蜜蜂,它们
期刊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采用较为科学的教学方式,以此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本文列举出了一系列小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希望可以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良好的帮助。   一、采用游戏化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教育所面对的受教群体,是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的孩童,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
期刊
在当下的网络社会,“丧”文化大行其道。精神生活是物质生活的一面镜子,面对“内卷”,每个年轻人都会感到“压力山大”,孤独与焦虑自然带来了“丧”文化的盛行。   但一味地选择“丧”,只会让我们日益消沉、颓废,到最后真正“丧”失活力与精神,成为时代车轮下的一粒微尘。想要跳上时代的列车,与时俱进,只有点燃积极、乐观的态度。   马克思认为:“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向上的态度催人奋起,一味
期刊
对于多数学生而言,写作文是一件“烧脑”的事情,而且费力不讨好。这个学期,我决定从“话题日记”着手,和孩子们一起开拓绿色写作之路。   日记,就是生活随笔。为什么要规定话题呢?话题集中,孩子们才可以互相碰撞,一起成长。话题集中了,教师指导也更有针对性。散着写,固然灵动,但是对于大规模教学而言,无疑增加了指导的难度。话题之外,随笔式日记也是要写的。下面浅谈本学期开学后我集中指导的两次话题日记:运动会
期刊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们完成阅读过程,并在此过程中认识和掌握生词、生字和句子。提升阅读能力,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方面。小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的特点,倘若不能有效锁定学生的注意力并让学生长时间地保持学习的热情和信心,小学语文整体的教学效果将很难得到较大的突破。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有利于让学生在掌握阅读技巧的同时,有效掌握阅读内容中的汉字、词
期刊
假期中第一次读《如何阅读一本书》,对我来说是有很大难度的,但还是通读下来了,就像作者说的:“面对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先通读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检索。”因为有时候,查着查着,畏难情绪就上来了,然后放弃阅读的概率就会增加,从而错过后面更精彩的内容。因为网课和开学的迫在眉睫,很遗憾不能进行更深入的阅读,只能停留在“检视阅读”的层面,在此粗浅地谈一点体会。   系统来看,这本书将阅读
期刊
现有课本所提供的阅读量是有限的,真正的阅读能力,不可能完全通过课堂教学来培养,学生需要补充适合不同阶段认知发展需求和语言发展水平、题材和体裁丰富的读物,特别是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发展各种阅读策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状况和实际情况,加强培养其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鼓励中小学教师“开展阅读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培训,开设必要的阅读课程,开展多种形式的校园阅读活
期刊
一、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的提升意义   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始终处于较高的水平,是提升教学质量和改善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将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的举措展开论述,具体阐述如下。   二、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的具体举措   1.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发掘教材教学潜力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性的提升举措之一,是要让小学语文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反复研读课本教材,并逐步形成系统的教学方法和有效
期刊
阅读了《阅读与家风》这本书,我感触颇深,对阅读和家风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下面我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阅读的意义   阅读是提高公民道德素养,促进家庭文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助推器。每个人的阅读水平共同凝结成了民族的阅读高度,决定着一个民族的精神高度和国家的软实力。阅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一个人的气质、修养、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这个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