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分析】
《春》是朱自清先生所写的一篇优美的借景抒情散文,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这篇散文以清新优美的笔调,描绘了缤纷多彩、生机勃勃的春之美景,赞美、歌颂了春的创造力以及她带给人们的无限希望,从而激励人们在美好的春光中辛勤劳作、奋勇向前。
【教学目标】
1.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体会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妙用。
2.领悟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3.掌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耳朵里的春
师:同学们,通过之前的导学案,对《春》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我们要更进一步与它进行一次亲密接触。
师:先请大家闭上眼睛,竖起耳朵,敞开心扉,聆听录音,用心去感受文章。请同学们认真听,听完后请把你的感受说出来。(播放轻音乐相伴的朗读带。)
师:看同学们的表情就知道,同学们已经被妩媚的春天打动了,许多同学正面带笑意呢!(学生们微笑着相互瞧着彼此)我想大家心中肯定有许多感想要说!没关系,老师给同学们三分钟时间整理思绪,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三分钟时间静思。)好,请哪位同学来说一下?
生1:虽然现在是萧瑟的秋天,但是听完朗读带之后,我感觉柔和的春风正温柔地吹在脸上。我特别喜欢写春风那段,感觉身临其境!
师:好!用了一个“身临其境”,词用得非常准确巧妙。再请一位同学谈谈你的感受。
生2:我感受到了春天勃勃的生机。“树叶儿绿的发亮,小草儿也青的逼你的眼”,哎呀,老师,我好像会背一点了呢!(大家笑)我耳畔好像传来了小鸟清脆的叫声,动聽极了!
师:对呀!春天是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因此文中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希望大家把握好自己的人生之春。好,再请这位同学来说说。
生3:我最爱的是迎春图,因为我想到了我老家的爷爷,在每年春耕的时候,他都会挽起裤脚在田里辛勤的劳作,我仿佛看见我的爷爷正在微笑着收割金黄的稻穗!
师:同学们,这位同学讲的好不好?
众生:好一
师:那我们一起为他鼓鼓掌,好不好!(雷鸣般的掌声)这个同学课文联想到了自己爷爷在春天耕种的事情,可见作者描绘的是多么贴切,接下来的学习中要更加仔细地品味句子,学习作者高超的描写技巧。记得一位伟人说过“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想每个同学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的。由于时间关系,就不一一叫大家谈了。不过,大家在下课后可以与同学再交流。(还想举手回答的学生听了后把手陆续放下来了。)
二、舌尖上的春
师:像如此美的文章,如此美的语言,不读岂不是人生一大憾事?请用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如大声朗读、轻声朗读、用心默读体会、反复咀嚼等去寻找文章的美,去感受语言的美,去体会文中的感情。在读的过程中画出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加以品味与玩味,想想精彩之处在哪?好,现在开始读。
(多媒体播放配轻音乐的春景图画,学生边读边不时在书上圈点勾画。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指导。)
三、心灵上的春
师:时间到了。同桌之间先相互交流一下感受,可以相互纠正、补充。(学生同桌两人一组相互交流。)
师:好!现在希望同学们踊跃发言,让更多的同学分享你的成果。
生1:我喜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这句。“偷偷地”体现了春天在不经意间来到了我们身边,“钻”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的力量感,体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师:说得好。分析得非常透彻。是呀,这两个词用得多妙啊!还有同学吗?
生2: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把花竞相开放的情态与花色艳、花色多都写了出来,体现了作者对花朵的喜爱之情。
师:对。一定要指出好的具体“点”。大家明白了吗?(生边点头边做笔录)好的,那我们再继续。
生3:我认为迎春图写得好。因为前面的四幅图画都是写景,后面的写人,把人们对春天的喜爱表现地淋漓尽致,让文章情景交融。
师:嗯。见解独到。好,刚才很多同学都谈了自读后的心得体会,向大家展示了他们在文中发现的美。那么这篇文章为什么这么吸引我们呢?请大家在仔细阅读,看看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四人为一组,开始进行讨论。(生四人一组讨论,师巡视。)
生1:我们这组发现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
师:好,第一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板书)
生2: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不饶口,也没有什么生僻字。
师:好,那么我们将这一特点概括为语言自然、朴素。(板书)
生3:我觉得作者虽然没有一处说“春天,我爱你!”(有生偷笑)但是读完文章,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真的非常地热爱春天。
师:很好,这位同学讲得不错,但是这叫什么呢?(学生们疑惑地看着我,眼睛你充满了询问)。这叫做间接抒情,通过优美的词语将作者自己的感情间接地表达出来,这样地表达效果就是含蓄,希望大家能记住。(板书)根据大家的讨论,综合大家观点,老师把这篇文章在写作方面的特点归纳为以下几点。请大家看大屏幕。
(多媒体显示:1.运用修辞,句子生动优美;2语言朴实、朴素;3间接抒情,感情含蓄、隽永。)
四、笔尖下的春
师:朱自清以生花的妙笔为我们描绘出一个绚丽的春天。朗读它,品味它,不仅会带给我们美的享受,更会令我们对美产生一种追求。俗语说:光说不练假把式。每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美。现在,就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去描绘这个清秋。可以选择秋风、秋雨、秋阳、落叶等秋景中的一个方面来写,把自己观察到的景物和感受用一段不少于三百字的文字表达出来。看谁写得快,写得好。注意在写的过程中学习朱自清先生的写作方法。
(生自由练习写作,师巡视、指导。几分钟以后挑选几个同学所写的当堂朗读,并给予适当评价。)
师:“美是无处不在的,生活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雕塑家罗丹所说的。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了朱自清先生《春》一文中美的所在,感受到了美的魅力,领略到文章语言给我们带来的神奇感受。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与学习中,开启你们的心智,用你们的眼睛去寻找美,用你们的心去感受美,用你们的手去创造美!下课!
【课后反思】
《春》这篇文章已经不是第一次上了,但随着新课标的改革,我意识到了学生在课堂上主体性的重要性。这次教这篇文章,我用新的理念作指导,从课程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注意三方面的融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一、注重学生的心灵体验。让学生的心灵在语文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大展拳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因此在这堂课上,我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去读,去揣摩、品味、欣赏文中的语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各自体验和相互启发之中,兴致十足地领略课文的“美”,使阅读成为一种愉悦而富于教益的精神生活。
三、整合“听说读写”,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语文教学就是要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这在新课标中也是有明确要求的。在这次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的熏陶,把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有机的融合。
《春》是朱自清先生所写的一篇优美的借景抒情散文,是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经典篇目。这篇散文以清新优美的笔调,描绘了缤纷多彩、生机勃勃的春之美景,赞美、歌颂了春的创造力以及她带给人们的无限希望,从而激励人们在美好的春光中辛勤劳作、奋勇向前。
【教学目标】
1.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体会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妙用。
2.领悟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3.掌握文章的写作特色,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耳朵里的春
师:同学们,通过之前的导学案,对《春》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今天我们要更进一步与它进行一次亲密接触。
师:先请大家闭上眼睛,竖起耳朵,敞开心扉,聆听录音,用心去感受文章。请同学们认真听,听完后请把你的感受说出来。(播放轻音乐相伴的朗读带。)
师:看同学们的表情就知道,同学们已经被妩媚的春天打动了,许多同学正面带笑意呢!(学生们微笑着相互瞧着彼此)我想大家心中肯定有许多感想要说!没关系,老师给同学们三分钟时间整理思绪,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三分钟时间静思。)好,请哪位同学来说一下?
生1:虽然现在是萧瑟的秋天,但是听完朗读带之后,我感觉柔和的春风正温柔地吹在脸上。我特别喜欢写春风那段,感觉身临其境!
师:好!用了一个“身临其境”,词用得非常准确巧妙。再请一位同学谈谈你的感受。
生2:我感受到了春天勃勃的生机。“树叶儿绿的发亮,小草儿也青的逼你的眼”,哎呀,老师,我好像会背一点了呢!(大家笑)我耳畔好像传来了小鸟清脆的叫声,动聽极了!
师:对呀!春天是充满活力,充满希望的。因此文中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希望大家把握好自己的人生之春。好,再请这位同学来说说。
生3:我最爱的是迎春图,因为我想到了我老家的爷爷,在每年春耕的时候,他都会挽起裤脚在田里辛勤的劳作,我仿佛看见我的爷爷正在微笑着收割金黄的稻穗!
师:同学们,这位同学讲的好不好?
众生:好一
师:那我们一起为他鼓鼓掌,好不好!(雷鸣般的掌声)这个同学课文联想到了自己爷爷在春天耕种的事情,可见作者描绘的是多么贴切,接下来的学习中要更加仔细地品味句子,学习作者高超的描写技巧。记得一位伟人说过“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想每个同学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的。由于时间关系,就不一一叫大家谈了。不过,大家在下课后可以与同学再交流。(还想举手回答的学生听了后把手陆续放下来了。)
二、舌尖上的春
师:像如此美的文章,如此美的语言,不读岂不是人生一大憾事?请用你喜欢的读书方式,如大声朗读、轻声朗读、用心默读体会、反复咀嚼等去寻找文章的美,去感受语言的美,去体会文中的感情。在读的过程中画出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地方,加以品味与玩味,想想精彩之处在哪?好,现在开始读。
(多媒体播放配轻音乐的春景图画,学生边读边不时在书上圈点勾画。教师在学生中间巡视、指导。)
三、心灵上的春
师:时间到了。同桌之间先相互交流一下感受,可以相互纠正、补充。(学生同桌两人一组相互交流。)
师:好!现在希望同学们踊跃发言,让更多的同学分享你的成果。
生1:我喜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这句。“偷偷地”体现了春天在不经意间来到了我们身边,“钻”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的力量感,体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
师:说得好。分析得非常透彻。是呀,这两个词用得多妙啊!还有同学吗?
生2: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把花竞相开放的情态与花色艳、花色多都写了出来,体现了作者对花朵的喜爱之情。
师:对。一定要指出好的具体“点”。大家明白了吗?(生边点头边做笔录)好的,那我们再继续。
生3:我认为迎春图写得好。因为前面的四幅图画都是写景,后面的写人,把人们对春天的喜爱表现地淋漓尽致,让文章情景交融。
师:嗯。见解独到。好,刚才很多同学都谈了自读后的心得体会,向大家展示了他们在文中发现的美。那么这篇文章为什么这么吸引我们呢?请大家在仔细阅读,看看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四人为一组,开始进行讨论。(生四人一组讨论,师巡视。)
生1:我们这组发现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
师:好,第一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板书)
生2: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不饶口,也没有什么生僻字。
师:好,那么我们将这一特点概括为语言自然、朴素。(板书)
生3:我觉得作者虽然没有一处说“春天,我爱你!”(有生偷笑)但是读完文章,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真的非常地热爱春天。
师:很好,这位同学讲得不错,但是这叫什么呢?(学生们疑惑地看着我,眼睛你充满了询问)。这叫做间接抒情,通过优美的词语将作者自己的感情间接地表达出来,这样地表达效果就是含蓄,希望大家能记住。(板书)根据大家的讨论,综合大家观点,老师把这篇文章在写作方面的特点归纳为以下几点。请大家看大屏幕。
(多媒体显示:1.运用修辞,句子生动优美;2语言朴实、朴素;3间接抒情,感情含蓄、隽永。)
四、笔尖下的春
师:朱自清以生花的妙笔为我们描绘出一个绚丽的春天。朗读它,品味它,不仅会带给我们美的享受,更会令我们对美产生一种追求。俗语说:光说不练假把式。每个季节都有其独特的美。现在,就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去描绘这个清秋。可以选择秋风、秋雨、秋阳、落叶等秋景中的一个方面来写,把自己观察到的景物和感受用一段不少于三百字的文字表达出来。看谁写得快,写得好。注意在写的过程中学习朱自清先生的写作方法。
(生自由练习写作,师巡视、指导。几分钟以后挑选几个同学所写的当堂朗读,并给予适当评价。)
师:“美是无处不在的,生活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这雕塑家罗丹所说的。今天我们共同探讨了朱自清先生《春》一文中美的所在,感受到了美的魅力,领略到文章语言给我们带来的神奇感受。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与学习中,开启你们的心智,用你们的眼睛去寻找美,用你们的心去感受美,用你们的手去创造美!下课!
【课后反思】
《春》这篇文章已经不是第一次上了,但随着新课标的改革,我意识到了学生在课堂上主体性的重要性。这次教这篇文章,我用新的理念作指导,从课程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注意三方面的融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一、注重学生的心灵体验。让学生的心灵在语文的天空中自由翱翔
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情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气氛,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大展拳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因此在这堂课上,我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去读,去揣摩、品味、欣赏文中的语言。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各自体验和相互启发之中,兴致十足地领略课文的“美”,使阅读成为一种愉悦而富于教益的精神生活。
三、整合“听说读写”,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语文教学就是要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这在新课标中也是有明确要求的。在这次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的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的熏陶,把听说读写四种能力有机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