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以《那 的爱》作文评改为例,对梯度作文评改作具体的阐述。在课堂作文评改活动中,教师以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为依据,遵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教学规律,通过四个教学环节梯度推进:问题分析,确定评改的“梯度”;初改文稿,放大人物描写;再改文稿,增添环境描写;三改文稿,渗透作者情感。学生经过这四个教学环节,真正认识到自己写作的薄弱环节,并养成良好的修改作文的习惯。
【关键词】作文评改;梯度评改;写作能力
“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作文评改,是学生提升习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不少语文教师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如根据作文等级或修改要求进行自我修改或小组互评。笔者认为,基于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其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只能止步于错别字、病句的修改,至于深一层的语言表达、文章构架等方面,学生还是难以把握的。如何进行有效的作文评改?笔者经过实践探索,认为梯度作文评改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一条可行之路。
所谓梯度作文评改,即在学生习作完成后,教师进行作文评改时力避面面俱到,而是选择全班学生作文中较为普遍的一个薄弱点,或者说一个微点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具体、深入的评改,评改时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遵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教学规律,按照“合作——实践——反思——再合作——再实践——再反思”的教学思路,达到小步推进、梯度有序的效果,使学生在循序渐进中一课有一得。
那么如何进行梯度作文评改?下面以《那 的爱》作文评改为例,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问题分析,确定评改的“梯度”
习作批阅后,教师先作总结并确定本次习作出现较为普遍的一个方面,作为作文评改的突破口。为了降低难度,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教师在引导学生评改这个专题时,可分几个步骤,或几个层级进行,可就某一专题进行同一角度反复修改,呈螺旋式上升,也可从不同角度叠加修改,呈平面推进。具体来说,本次习作评改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
1. 学生习作《那 的爱》所呈现的薄弱环节:普遍缺少细节描写,使文中人物形象较为模糊,事件也不够感人,显得文章很空泛,内容不丰富。
2. 评改突破口:细节描写让文章更精彩。
3. 评改方法:
(1)出示学生的典型习作
我匆匆忙忙地跑进餐厅,看见妈妈在厨房里准备早餐,不一会儿,我吃过了早餐,准备上学了。妈妈是多么爱我呀!(《那隐藏在早餐里的爱》)
(2)学生讨论明确
选取妈妈做早餐的小事来体现母爱,选材不错,但是“母爱”并未充分体现出来,内容显得单薄,可适当添加一些细节描写,使内容更具体感人。
(3)确定评改的“梯度”
細节描写要体现在人物描写、环境描写、修辞手法的运用、作者的感受等方面。确定从三个角度(人物描写、环境描写、作者感受)进行修改,呈平面推进。教学思路为“合作——实践——反思——再合作——再实践——再反思”,意在梯度评改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初改文稿,放大人物描写
引导学生掌握写文章时要抓住并放大繁琐小事中对人物的描写,这样才能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一)展示经典文段,删改人物描写前后对比(见表1)
(二)实践演练
要求:1. 确定描写的重点人物为妈妈;2. 应适当添加妈妈做早餐时的外貌、神态、动作描写,以体现母亲对孩子的爱。
(三)交流展示,点评完善
我好不容易从被窝里“挣扎”出来,匆匆忙忙地跑进餐厅,一如既往地坐在椅子上,等着吃早餐。母亲还在厨房里忙碌着,只见她系着围裙,左手拿着碗,右手拿着锅铲,锅里早餐的热气绕在母亲凌乱的头发上,白蒙蒙的,像是小山头盖着层薄雪。我低头吃完早餐,便上学去了。
这一学习环节,是“梯度评改”的第一步。课文是最好的例子,通过经典文段删改人物描写前后对比,教师教学目标指向明确,学生对人物描写方法及其作用加深了印象。实践演练、交流展示,避免整节课以教师为主,注重师生双边活动的进行。
三、再改文稿,增添环境描写
(一)方法点拨
用横线画出下列文段环境描写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
“最后一圈了!”我迈着灌了铅似的双腿一步一步地往前“挪”,终于跑完了,刚到达白色的终点线,便身子一软,倒了下去,“快把她扶起来!”一双有力的臂膀扶着我的肩膀,是我的老师!“小王,你怎么了?”“快!给她点水!”“别怕!别怕!我扶你到操场走走!”“没关系的,一会儿就好了!”是我的同学们!暖流瞬间传遍我的全身,老师、同学们浓浓的爱意赶走了我的疲惫。我抬起头,温暖的阳光洒在碧绿的树叶上,天空是那样的湛蓝,云儿是那样的洁白,我还依稀听到鸟儿的欢唱。是啊,有了老师同学的爱,哪怕是严冬,也让人感觉温暖如春!(《那温暖的爱》)
(二)实践演练
要求:1. 应适当添加妈妈做早餐时的环境描写,以侧面烘托妈妈做早餐的辛劳;2. 试比较在人物描写的基础上增加环境描写后与原稿的不同。
(三)佳作展示,集思广益
时候正是初冬,已经六点多了,窗外还是灰蒙蒙一片,冷风呼呼地刮着,毫不留情地拍打着树枝。
我好不容易从被窝里“挣扎”出来,匆匆忙忙地跑进餐厅,一如既往地坐在椅子上,等着吃早餐。母亲还在厨房里忙碌着,只见她系着围裙,左手拿着碗,右手拿着锅铲,锅里早餐的热气绕在母亲凌乱的头发上,白蒙蒙的,像是小山头盖着层薄雪。我低头吃完早餐,便上学去了。
这一学习环节,是“梯度评改”的第二步。“方法点拨”选段为学生的习作,学生感觉更亲切。采用圈点批注法,引导学生在事情的叙述中穿插适当的环境描写,更好地烘托了“妈妈”在寒冬早起做早餐的辛苦,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四、三改文稿,渗透作者情感
(一)方法点拨
说说下面文段用了哪些修辞?有什么作用?
爱,是世界上最动听的字眼。爱,就如黑暗中的那一束光芒,给予了我无限可能;爱,就像冬天里穿在身上的棉袄,让我无比温暖;爱,就像炎炎夏日迎面吹来的一阵风,让我无比清爽。(《那无声的爱》)
(二)实践演练
要求:1. 明确“那隐藏在早餐里的爱”流露的是幸福、温馨之感;2. 应适当添加对妈妈不嫌劳累给自己做早餐时的感受;3. 适当运用修辞手法。
(三)佳作展示,博采众长
时候正是初冬,已经六点多了,窗外还是灰蒙蒙一片,冷风呼呼地刮着,毫不留情地拍打着树枝。
我好不容易从被窝里“挣扎”出来,匆匆忙忙地跑进餐厅,一如既往地坐在椅子上,等着吃早餐。母亲还在厨房里忙碌着,只见她系着围裙,左手拿着碗,右手拿着锅铲,锅里早餐的热气绕在母亲凌乱的头发上,白蒙蒙的,像是小山头盖着层薄雪。
这时,我看见了母亲的背影,心里一堵:母亲什么时候头发开始白了?这么冷的天!母亲还要起得那么早给我做早餐!我的泪开始在眼眶里打转,都说母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了孩子们的心,说得没错!“趁热吃吧!”母亲已经把早餐端到我跟前,“天冷,穿得够不够?别冻着了!”“嗯!”我噙着泪水,点点头,低头吃完早餐,便上学去了。
这一学习环节,是“梯度评改”的第三步。“方法点拨”选段仍为学生的习作。采用美读感染法,让学生掌握在记叙中穿插抒情议论,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文章也丰满了不少。“梯度评改”的“梯度”可根据学情来确定,目的是不仅要让学生明白自己作文的薄弱环节,而且要让学生掌握修改的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文评改是新教材极为重视的一项内容,也是提升学生习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梯度评改”由学生习作中普遍出现的某一薄弱点切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分为几个步骤,从易到难,每个步骤均结合经典范文、学生习作、教师范文进行,通过比较阅读法、圈点批注法、美读感染法等,让学生真正做到一课一得。
【关键词】作文评改;梯度评改;写作能力
“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作文评改,是学生提升习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不少语文教师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如根据作文等级或修改要求进行自我修改或小组互评。笔者认为,基于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及其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只能止步于错别字、病句的修改,至于深一层的语言表达、文章构架等方面,学生还是难以把握的。如何进行有效的作文评改?笔者经过实践探索,认为梯度作文评改是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一条可行之路。
所谓梯度作文评改,即在学生习作完成后,教师进行作文评改时力避面面俱到,而是选择全班学生作文中较为普遍的一个薄弱点,或者说一个微点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具体、深入的评改,评改时遵循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遵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教学规律,按照“合作——实践——反思——再合作——再实践——再反思”的教学思路,达到小步推进、梯度有序的效果,使学生在循序渐进中一课有一得。
那么如何进行梯度作文评改?下面以《那 的爱》作文评改为例,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问题分析,确定评改的“梯度”
习作批阅后,教师先作总结并确定本次习作出现较为普遍的一个方面,作为作文评改的突破口。为了降低难度,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教师在引导学生评改这个专题时,可分几个步骤,或几个层级进行,可就某一专题进行同一角度反复修改,呈螺旋式上升,也可从不同角度叠加修改,呈平面推进。具体来说,本次习作评改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引导:
1. 学生习作《那 的爱》所呈现的薄弱环节:普遍缺少细节描写,使文中人物形象较为模糊,事件也不够感人,显得文章很空泛,内容不丰富。
2. 评改突破口:细节描写让文章更精彩。
3. 评改方法:
(1)出示学生的典型习作
我匆匆忙忙地跑进餐厅,看见妈妈在厨房里准备早餐,不一会儿,我吃过了早餐,准备上学了。妈妈是多么爱我呀!(《那隐藏在早餐里的爱》)
(2)学生讨论明确
选取妈妈做早餐的小事来体现母爱,选材不错,但是“母爱”并未充分体现出来,内容显得单薄,可适当添加一些细节描写,使内容更具体感人。
(3)确定评改的“梯度”
細节描写要体现在人物描写、环境描写、修辞手法的运用、作者的感受等方面。确定从三个角度(人物描写、环境描写、作者感受)进行修改,呈平面推进。教学思路为“合作——实践——反思——再合作——再实践——再反思”,意在梯度评改中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初改文稿,放大人物描写
引导学生掌握写文章时要抓住并放大繁琐小事中对人物的描写,这样才能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一)展示经典文段,删改人物描写前后对比(见表1)
(二)实践演练
要求:1. 确定描写的重点人物为妈妈;2. 应适当添加妈妈做早餐时的外貌、神态、动作描写,以体现母亲对孩子的爱。
(三)交流展示,点评完善
我好不容易从被窝里“挣扎”出来,匆匆忙忙地跑进餐厅,一如既往地坐在椅子上,等着吃早餐。母亲还在厨房里忙碌着,只见她系着围裙,左手拿着碗,右手拿着锅铲,锅里早餐的热气绕在母亲凌乱的头发上,白蒙蒙的,像是小山头盖着层薄雪。我低头吃完早餐,便上学去了。
这一学习环节,是“梯度评改”的第一步。课文是最好的例子,通过经典文段删改人物描写前后对比,教师教学目标指向明确,学生对人物描写方法及其作用加深了印象。实践演练、交流展示,避免整节课以教师为主,注重师生双边活动的进行。
三、再改文稿,增添环境描写
(一)方法点拨
用横线画出下列文段环境描写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
“最后一圈了!”我迈着灌了铅似的双腿一步一步地往前“挪”,终于跑完了,刚到达白色的终点线,便身子一软,倒了下去,“快把她扶起来!”一双有力的臂膀扶着我的肩膀,是我的老师!“小王,你怎么了?”“快!给她点水!”“别怕!别怕!我扶你到操场走走!”“没关系的,一会儿就好了!”是我的同学们!暖流瞬间传遍我的全身,老师、同学们浓浓的爱意赶走了我的疲惫。我抬起头,温暖的阳光洒在碧绿的树叶上,天空是那样的湛蓝,云儿是那样的洁白,我还依稀听到鸟儿的欢唱。是啊,有了老师同学的爱,哪怕是严冬,也让人感觉温暖如春!(《那温暖的爱》)
(二)实践演练
要求:1. 应适当添加妈妈做早餐时的环境描写,以侧面烘托妈妈做早餐的辛劳;2. 试比较在人物描写的基础上增加环境描写后与原稿的不同。
(三)佳作展示,集思广益
时候正是初冬,已经六点多了,窗外还是灰蒙蒙一片,冷风呼呼地刮着,毫不留情地拍打着树枝。
我好不容易从被窝里“挣扎”出来,匆匆忙忙地跑进餐厅,一如既往地坐在椅子上,等着吃早餐。母亲还在厨房里忙碌着,只见她系着围裙,左手拿着碗,右手拿着锅铲,锅里早餐的热气绕在母亲凌乱的头发上,白蒙蒙的,像是小山头盖着层薄雪。我低头吃完早餐,便上学去了。
这一学习环节,是“梯度评改”的第二步。“方法点拨”选段为学生的习作,学生感觉更亲切。采用圈点批注法,引导学生在事情的叙述中穿插适当的环境描写,更好地烘托了“妈妈”在寒冬早起做早餐的辛苦,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四、三改文稿,渗透作者情感
(一)方法点拨
说说下面文段用了哪些修辞?有什么作用?
爱,是世界上最动听的字眼。爱,就如黑暗中的那一束光芒,给予了我无限可能;爱,就像冬天里穿在身上的棉袄,让我无比温暖;爱,就像炎炎夏日迎面吹来的一阵风,让我无比清爽。(《那无声的爱》)
(二)实践演练
要求:1. 明确“那隐藏在早餐里的爱”流露的是幸福、温馨之感;2. 应适当添加对妈妈不嫌劳累给自己做早餐时的感受;3. 适当运用修辞手法。
(三)佳作展示,博采众长
时候正是初冬,已经六点多了,窗外还是灰蒙蒙一片,冷风呼呼地刮着,毫不留情地拍打着树枝。
我好不容易从被窝里“挣扎”出来,匆匆忙忙地跑进餐厅,一如既往地坐在椅子上,等着吃早餐。母亲还在厨房里忙碌着,只见她系着围裙,左手拿着碗,右手拿着锅铲,锅里早餐的热气绕在母亲凌乱的头发上,白蒙蒙的,像是小山头盖着层薄雪。
这时,我看见了母亲的背影,心里一堵:母亲什么时候头发开始白了?这么冷的天!母亲还要起得那么早给我做早餐!我的泪开始在眼眶里打转,都说母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了孩子们的心,说得没错!“趁热吃吧!”母亲已经把早餐端到我跟前,“天冷,穿得够不够?别冻着了!”“嗯!”我噙着泪水,点点头,低头吃完早餐,便上学去了。
这一学习环节,是“梯度评改”的第三步。“方法点拨”选段仍为学生的习作。采用美读感染法,让学生掌握在记叙中穿插抒情议论,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文章也丰满了不少。“梯度评改”的“梯度”可根据学情来确定,目的是不仅要让学生明白自己作文的薄弱环节,而且要让学生掌握修改的方法,从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文评改是新教材极为重视的一项内容,也是提升学生习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梯度评改”由学生习作中普遍出现的某一薄弱点切入,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分为几个步骤,从易到难,每个步骤均结合经典范文、学生习作、教师范文进行,通过比较阅读法、圈点批注法、美读感染法等,让学生真正做到一课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