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进行创新学习,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已成为新时代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而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教师必须把“爱”带进课堂,爱生、融情、使学生动心,敢于创新。这就要求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强烈的人本意识和敢于让学生质疑的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效率,以开启学生的创新心灵。
1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讲台曾经只是属于老师的舞台:老师在台上手舞足蹈,发号施令,学生们在课堂上正襟危坐,洗耳恭听,静观其变,接受、同化、记忆和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长此以往学生就形成了一群只会听老师讲话,只会看老师表演的观众了。他们没有自己的主见,不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不能获取学习的方法,不能亲自获得表现及成功的快感,也就不能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不用说活学活用,在那种以记忆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中,学生成了“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走一步路”的谦谦君子。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其本质只是知识的复制品.所培养的学生至多是只会踩着别人脚印走路的复制品。随着经济、知识的发展,社会需要的是创新型的人才。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师生感情融洽了,你让学生自信自主了,学生才会敢想、敢说、敢于质疑、敢于创新,从而才能实现培养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教学目标。
2讲究技巧,鼓励学生“敢问、乐问、善问”
2.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问: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古人说:“学能生疑则小进、生中疑则中进、生大疑则大进”,但应试教育下的传统的“严师出高徒”的观念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课堂教学。这种家长专制式的教育观,用标准答案束缚学生的教学方法,只能使学生被动接受消极摩仿唯唯诺诺,哪里还敢质疑提问,更谈不上联想、探索、创造,使学生失去了自我,因此要求教师具亲和力、平等待人、视生如友、师生和谐相处,俗话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你,接近你,信任你,才会喜欢你的课,进而敢于质疑、乐于思考、勤于探索。
2.2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乐问:只有在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中,才能唤醒学生求异的潜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其敢于质疑,乐于提问。当学生提问时,教师要用信任、肯定的目光注视他、赞扬他,勇于提问的精神,然后给以启发、引导,使学生获得成功感和自豪感。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质疑的勇气和兴趣,树立起创新求异的自信进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提问即使简单、幼稚甚至不着边际也绝不可责备,更不能讽刺挖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多方位思考,勇跃提问。教学宽松民主了,学生才敢想,乐思。
2.3巧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善问:敢于提问需要勇气,善于提问则是一种能力。学生能够提出新问题需要从新的角度考虑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这意味着学生有积极探究未知的心理需求,教师应给学生多方提“问”的机会。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们必须改变传统观念,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强化问题意识,借助问题,使学生成为知识和真理的发现者、探索者。
3鼓励大胆想象,诱发学生创新欲望
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是要对眼前不存在的事物进行设想。爱因斯坦对想象力作出了极高的评价: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多年来,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支配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这一原则始终没有落实,学生过于依赖教师和课本,主体意识淡薄。由于缺乏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不敢对教学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因此,我们应改进课堂教学策略。在课堂上,都应放下“架子”,师生合作完成教学。在教学语言上,教师多用“你能行”,“你的想象比老师还丰富”等语言,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在教学形式上,可提倡课堂讨论,提倡标新立异,提倡“优点+鼓励”。由于学生过于依赖课本,主观能动性减弱,创新意识淡薄,束缚在课本有限的知识内,很难展开想象的翅膀。学生只有加强主体意识,探索精神才能进发出来。
4强化实践活动,发展创新能力
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锻炼和培养,只有通过一些实际的社会活动,才能具有实效,才能使他们体验到创新的乐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让他们更多地接触实际,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5引导学生,创造精彩人生
回顾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生比其他任何国家的学生都辛苦,他们小小年纪便要面对繁重的课业负担,背负沉重的心理压力,学校、老师、家长强调知识的灌输,注重记忆力的比拼,看重分数的高低与成绩的排名,所以任何一个孩子一旦步入学校教育系统.就意味着进入了一场残酷的逐角当中。学业的失败使他们不能走向更高的社会阶层,而身无一技之长又让他们的生存就业屡屡受挫,更可怕的是自信心的消亡,勇气的丧失,创新力的泯灭,这是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最大的悲哀。!但作为一个教师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引导学生,即懂得鼓励、启发、又尊重与关怀学生,又从人的发展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设计自己的教育教学措施方法。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学校的温暖,都能活出自信、活出新意、活出精彩,能为自己的前程、生活设计最合适的道路。
总之,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教师必须首先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并从教学方法上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努力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关注人的发展,是教育者的天职。
参考文献
[1]邓兴兰 .创新教育实践例谈.
[2]耿君、动脑 实践 创新,小学实验教学第五期.
1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讲台曾经只是属于老师的舞台:老师在台上手舞足蹈,发号施令,学生们在课堂上正襟危坐,洗耳恭听,静观其变,接受、同化、记忆和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长此以往学生就形成了一群只会听老师讲话,只会看老师表演的观众了。他们没有自己的主见,不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不能获取学习的方法,不能亲自获得表现及成功的快感,也就不能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不用说活学活用,在那种以记忆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中,学生成了“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走一步路”的谦谦君子。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其本质只是知识的复制品.所培养的学生至多是只会踩着别人脚印走路的复制品。随着经济、知识的发展,社会需要的是创新型的人才。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师生感情融洽了,你让学生自信自主了,学生才会敢想、敢说、敢于质疑、敢于创新,从而才能实现培养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教学目标。
2讲究技巧,鼓励学生“敢问、乐问、善问”
2.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问: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古人说:“学能生疑则小进、生中疑则中进、生大疑则大进”,但应试教育下的传统的“严师出高徒”的观念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课堂教学。这种家长专制式的教育观,用标准答案束缚学生的教学方法,只能使学生被动接受消极摩仿唯唯诺诺,哪里还敢质疑提问,更谈不上联想、探索、创造,使学生失去了自我,因此要求教师具亲和力、平等待人、视生如友、师生和谐相处,俗话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你,接近你,信任你,才会喜欢你的课,进而敢于质疑、乐于思考、勤于探索。
2.2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使学生乐问:只有在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中,才能唤醒学生求异的潜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使其敢于质疑,乐于提问。当学生提问时,教师要用信任、肯定的目光注视他、赞扬他,勇于提问的精神,然后给以启发、引导,使学生获得成功感和自豪感。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质疑的勇气和兴趣,树立起创新求异的自信进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提问即使简单、幼稚甚至不着边际也绝不可责备,更不能讽刺挖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多方位思考,勇跃提问。教学宽松民主了,学生才敢想,乐思。
2.3巧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善问:敢于提问需要勇气,善于提问则是一种能力。学生能够提出新问题需要从新的角度考虑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这意味着学生有积极探究未知的心理需求,教师应给学生多方提“问”的机会。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们必须改变传统观念,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强化问题意识,借助问题,使学生成为知识和真理的发现者、探索者。
3鼓励大胆想象,诱发学生创新欲望
想象是形象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是要对眼前不存在的事物进行设想。爱因斯坦对想象力作出了极高的评价:想象力比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多年来,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支配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这一原则始终没有落实,学生过于依赖教师和课本,主体意识淡薄。由于缺乏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不敢对教学内容发表自己的观点。因此,我们应改进课堂教学策略。在课堂上,都应放下“架子”,师生合作完成教学。在教学语言上,教师多用“你能行”,“你的想象比老师还丰富”等语言,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在教学形式上,可提倡课堂讨论,提倡标新立异,提倡“优点+鼓励”。由于学生过于依赖课本,主观能动性减弱,创新意识淡薄,束缚在课本有限的知识内,很难展开想象的翅膀。学生只有加强主体意识,探索精神才能进发出来。
4强化实践活动,发展创新能力
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锻炼和培养,只有通过一些实际的社会活动,才能具有实效,才能使他们体验到创新的乐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让他们更多地接触实际,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5引导学生,创造精彩人生
回顾我们的教育,我们的学生比其他任何国家的学生都辛苦,他们小小年纪便要面对繁重的课业负担,背负沉重的心理压力,学校、老师、家长强调知识的灌输,注重记忆力的比拼,看重分数的高低与成绩的排名,所以任何一个孩子一旦步入学校教育系统.就意味着进入了一场残酷的逐角当中。学业的失败使他们不能走向更高的社会阶层,而身无一技之长又让他们的生存就业屡屡受挫,更可怕的是自信心的消亡,勇气的丧失,创新力的泯灭,这是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最大的悲哀。!但作为一个教师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引导学生,即懂得鼓励、启发、又尊重与关怀学生,又从人的发展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设计自己的教育教学措施方法。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学校的温暖,都能活出自信、活出新意、活出精彩,能为自己的前程、生活设计最合适的道路。
总之,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教师必须首先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并从教学方法上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努力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关注人的发展,是教育者的天职。
参考文献
[1]邓兴兰 .创新教育实践例谈.
[2]耿君、动脑 实践 创新,小学实验教学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