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乡情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各地都有自己的一方水土和优势,有着自己特色的乡土文化。挖掘乡土历史人文资源,让学生去领略地方经济、文化、政治生活的美景,是政治课堂教学中一种有效的资源利用方式。通过教育使今日的孩子——明日的主人“爱己及人、爱家及乡”。对于农村中学生来说,热爱国家总是具体地表现为从热爱家乡开始,只有知家乡的人,才能爱家乡,进而热爱祖国。
【关键词】农村政治课教学;乡土教育;渗透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列宁也曾认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所以说,在现代教学中情感因素虽非智力因素,但客观存在却能转化学习动机,只有感情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动的机体中欢腾地流动时,知识才会成为学生主观世界的一部分。然而在现今的政治课堂教学中,偏重认知的传统教育观,使认知与感情失去平衡,导致了学生的感情饥饿,如何做到情理交融呢?我认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充分重视乡土材料在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乡土是人们永恒的依恋和牵挂,乡土材料值得人们去探索、研究。
1教学依据
1.1新课程教育理念的需要。 新课程教育理论强调:“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不再单纯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不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逻辑性,注重与学生的经验结合在一起,使新知识、新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学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将会有效地改变学生学习生活和现实世界相脱节的状况,,在政治课堂中渗透乡土材料正是切合新课程教育理念的需要,新课程教育的理念需要补充校本课程。
1.2丰富充实教材的需要:与社会发展的形势相比,思想政治课教材的材料往往会显得滞后,同时缺少地方的特色,所以迫切需要师生不断充实与时代同步的教学资源以弥补教材的不足,“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乡土材料具有“最原始的、最基本的、最唯物”的特点,使得学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一下子近了,从而会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学中引入乡土材料以丰富充实教材内容,打破了课堂教学内容的封闭性,意味着书本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成为一个感悟、体验过程,使课堂教学趋于更加开放更富实效。
1.3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的需要:以前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停留在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容易对政治学科造成一种“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的错误观点。传统的德育形式均以老师的说教为主,缺乏创新。学生接受的教育内容具有相同性,缺少了独特的东西,而乡土文化的介入将大大地改变这一传统模式。乡土材料很大一部分是由学生亲身参与而获取的,在获取过程中,可以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可以拓展多样化的教育渠道,比如:鼓励家长带领孩子参观游览家乡的名胜古迹,了解家乡的新变化……只有使学生获得感性的知识和情感体验,才能使乡土文化真正地得以传承。
1.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乡土的情感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与认知相互影响,同时与非智力因素的其它方面,如理想、信念等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情感可以调节和影响这些因素的发展。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古土的情感需要有助于激发学生勤奋求学的激情。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的能力。而乡土文化素材是学校德育活动取之不尽的知识宝库,是课堂上无法学到的文学、艺术、历史、地理、宗教、建筑等方面知识的补充,乡土文化的精髓加强了德育的渗透,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健康人格,从而达到德育无痕化的最高境界。
2应用
2.1创设情境,以境激情:在讲述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请学生列举了本校学生生活中存在的种种不合理、不健康的消费现象。尤其是我校学生吃饭时所造成的浪费现象得到了学生的认同,然后就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一张令人汗颜的罚单》这个故事讲述了一队去德国考察的中国代表团在餐馆就餐后因余下太多而受到罚款的故事,我特意加重语气强调了开罚单的工作人员的话:“需要吃多少,就点多少!钱是你自已的,但资源是全社会的,世界上有很多人还缺少资源,你们不能够也没有理由浪费”这节课就到此结束,学生都陷入了深思中。没有过多的话,只是把学生的消费行为与发达国家人民的消费观念作了一个比较,我相信:“钱是您的,但资源是大家的”将印在一部分人同学的脑中。
2.2突出重点,事实激情。在政治课教学中,能否突出重点关系到上课目的有没有落实,教学任务是否完成。
在讲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基本国策,从最切合学生生活和实际的地方着手,让学生列举本土环境和资源的现状,有的学生列举本地的乡镇企业为了经济利益乱排放污水污物,污染了周边的环境,还有村民在种养殖的过程中过度使用农药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在这过程中我们的学生从中感受到我们所面临的环境资源形势是严峻的,同时这也限制了我们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结合当前为了家乡更美,而进行的一系列“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的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家乡、感悟生活,让学生敢说、有话说,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是任何空头理论所难以达到的。
2.3自主探究,实践激情:政治课的生命力在于学以致用,如果脱离了社会,那么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所以在课后布置调查,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得到新的认识。学生通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挖掘“乡土”典型,关注乡情乡貌,既加深了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热爱家乡、忧国忧民等思想品质。比如学习了保护环境和资源这一知识点后,我布置了一个作业题,请学生调查当前沙岗镇的环境资源现状,并提出一些合理性的建议,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从而培育学生对家庭、家乡的热爱,提升他们的公民素养。
德育的途径虽然有很多,但立足于乡土文化的德育则更具有亲和力和生命力,因为它源于实践、源于真情感知,从而实现从知到行的转化,不仅培养了乡土文化的传承精神和热爱意识,而且构建了美好的精神家园。把乡土资源引入政治课堂,丰富了教学资源,构建了生活化的政治课教学,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时空,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和生活中,与社会相融,真正感受到学习和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获得个体的自由发展,以力求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关键词】农村政治课教学;乡土教育;渗透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列宁也曾认为:“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所以说,在现代教学中情感因素虽非智力因素,但客观存在却能转化学习动机,只有感情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动的机体中欢腾地流动时,知识才会成为学生主观世界的一部分。然而在现今的政治课堂教学中,偏重认知的传统教育观,使认知与感情失去平衡,导致了学生的感情饥饿,如何做到情理交融呢?我认为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充分重视乡土材料在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乡土是人们永恒的依恋和牵挂,乡土材料值得人们去探索、研究。
1教学依据
1.1新课程教育理念的需要。 新课程教育理论强调:“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不再单纯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不再刻意追求学科体系的严密性、完整性、逻辑性,注重与学生的经验结合在一起,使新知识、新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学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将会有效地改变学生学习生活和现实世界相脱节的状况,,在政治课堂中渗透乡土材料正是切合新课程教育理念的需要,新课程教育的理念需要补充校本课程。
1.2丰富充实教材的需要:与社会发展的形势相比,思想政治课教材的材料往往会显得滞后,同时缺少地方的特色,所以迫切需要师生不断充实与时代同步的教学资源以弥补教材的不足,“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乡土材料具有“最原始的、最基本的、最唯物”的特点,使得学生与教材的心理距离一下子近了,从而会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学中引入乡土材料以丰富充实教材内容,打破了课堂教学内容的封闭性,意味着书本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成为一个感悟、体验过程,使课堂教学趋于更加开放更富实效。
1.3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的需要:以前学生对政治课的学习停留在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容易对政治学科造成一种“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的错误观点。传统的德育形式均以老师的说教为主,缺乏创新。学生接受的教育内容具有相同性,缺少了独特的东西,而乡土文化的介入将大大地改变这一传统模式。乡土材料很大一部分是由学生亲身参与而获取的,在获取过程中,可以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可以拓展多样化的教育渠道,比如:鼓励家长带领孩子参观游览家乡的名胜古迹,了解家乡的新变化……只有使学生获得感性的知识和情感体验,才能使乡土文化真正地得以传承。
1.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乡土的情感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与认知相互影响,同时与非智力因素的其它方面,如理想、信念等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情感可以调节和影响这些因素的发展。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古土的情感需要有助于激发学生勤奋求学的激情。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的能力。而乡土文化素材是学校德育活动取之不尽的知识宝库,是课堂上无法学到的文学、艺术、历史、地理、宗教、建筑等方面知识的补充,乡土文化的精髓加强了德育的渗透,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健康人格,从而达到德育无痕化的最高境界。
2应用
2.1创设情境,以境激情:在讲述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请学生列举了本校学生生活中存在的种种不合理、不健康的消费现象。尤其是我校学生吃饭时所造成的浪费现象得到了学生的认同,然后就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一张令人汗颜的罚单》这个故事讲述了一队去德国考察的中国代表团在餐馆就餐后因余下太多而受到罚款的故事,我特意加重语气强调了开罚单的工作人员的话:“需要吃多少,就点多少!钱是你自已的,但资源是全社会的,世界上有很多人还缺少资源,你们不能够也没有理由浪费”这节课就到此结束,学生都陷入了深思中。没有过多的话,只是把学生的消费行为与发达国家人民的消费观念作了一个比较,我相信:“钱是您的,但资源是大家的”将印在一部分人同学的脑中。
2.2突出重点,事实激情。在政治课教学中,能否突出重点关系到上课目的有没有落实,教学任务是否完成。
在讲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基本国策,从最切合学生生活和实际的地方着手,让学生列举本土环境和资源的现状,有的学生列举本地的乡镇企业为了经济利益乱排放污水污物,污染了周边的环境,还有村民在种养殖的过程中过度使用农药也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在这过程中我们的学生从中感受到我们所面临的环境资源形势是严峻的,同时这也限制了我们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结合当前为了家乡更美,而进行的一系列“美丽广西,清洁乡村”的活动,引导学生关注家乡、感悟生活,让学生敢说、有话说,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是任何空头理论所难以达到的。
2.3自主探究,实践激情:政治课的生命力在于学以致用,如果脱离了社会,那么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所以在课后布置调查,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和得到新的认识。学生通过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挖掘“乡土”典型,关注乡情乡貌,既加深了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又培养了热爱家乡、忧国忧民等思想品质。比如学习了保护环境和资源这一知识点后,我布置了一个作业题,请学生调查当前沙岗镇的环境资源现状,并提出一些合理性的建议,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从而培育学生对家庭、家乡的热爱,提升他们的公民素养。
德育的途径虽然有很多,但立足于乡土文化的德育则更具有亲和力和生命力,因为它源于实践、源于真情感知,从而实现从知到行的转化,不仅培养了乡土文化的传承精神和热爱意识,而且构建了美好的精神家园。把乡土资源引入政治课堂,丰富了教学资源,构建了生活化的政治课教学,拓展了课堂教学的时空,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和生活中,与社会相融,真正感受到学习和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获得个体的自由发展,以力求达到新课程改革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