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数学思维,不仅要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机会和空间,还应建立在有效的课堂提问上。试问没有有效的提问,何来有效的思考?因此,本文从实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方面进行阐述,以此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关键词:课堂提问;有效性;数学素养
在我们现实的课堂提问中,“低效提问”的现象时常出现,往往提出的问题随意、缺乏针对性;或者提出的问题价值不高、缺乏对生成性问题的预设;或者提出的问题不切实际、又偏又难。为此,我就如何实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来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思考。
一、怎样的提问是有效的
真正有效的提问是教师和学生都想探讨的问题,而且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建构知识,进一步深化认知结构,从而生成更有价值的问题。所以,一个好的提问,不能局限于对所学内容的简单回忆和再现,而是应稍微超过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在回答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展开分析或批判性思考。
我们可以把握好三个“度”:①把握好问题的难度。要考虑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以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为基点来设计问题,使问题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②把握好问题的梯度。学习活动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过程。③把握好问题的密度。课堂提问的成功与否,并非看提了多少个问题,而是看提问是否引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是否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怎样建构有效提问
1.抓住提问的“时机”
何时提问,提问什么内容,教师课前可以设计好。若能在恰当的时机提问,就能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保证思维质量、提高教学效果等。这就要求教师要敏于捕捉、准于把握、巧于引发、善于创设。
例如,我在教学六年级“百分数的认识”一课时,先创设了一个学校篮球队比赛的情境,并告诉学生已带来了比赛的视频,要求学生看完视频后能说出哪个同学发挥得最好。带着问题学生开始了观赏,而我只播放了短短30秒就让学生回答,所有的学生都愣在那里瞪大双眼疑惑地看着我,这时我假装很惊讶地说:“怎么回事?一个同学都不知道吗?”学生们马上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老师,我们都没看完!”“老师,这里什么数据都没有,我们没法比较”……学生发现了矛盾根源,于是我接着问:“那你想让老师帮你收集哪些数据才能比较出谁的水平高呢?”学生马上陷入了思考中,有学生觉得只要知道投中的次数就可以比较了,也有的说要知道投篮的总次数,还有的认为这两个条件都要。对于结论的正确与否我没有急于去肯定或否定,而是把评判选择的权利交给了学生。果不其然,学生通过相互交流辩论、举例反驳得到了正确的结论。单就这个问题而言似乎很普通,很多老师也都会问,但在问问题的同时有没有想过该给学生创设怎样的学习情境,在怎样的学习点上出现这个问题,才能使它变成“真问题”,从而促使学生真正思考呢?只有抓住时机的提问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
2.注意提问的“精确”
所谓“精确”是指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科学性、明确性、层次性和针对性。课堂提问还必须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实际情况,找准问题的切入点,要问到关键处,问到点子上,问出精彩,问出实效。因此,我们必须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多做提问设计的思考,并以此作为问题设计的依据,使设计的问题既简明准确,又能突出重难点。
例如,教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两位教师提问如下:
教师1:今天有三位小朋友一起相约去外面野餐,你看到了什么?生1:有三个小朋友在草坪上,还带了好多吃的东西。师:都带了哪些东西?生2:他们带了苹果、矿泉水和蛋糕。师:分别有几个苹果?几瓶矿泉水?几个蛋糕?生3:有6个苹果,3瓶矿泉水和1个蛋糕。师:你觉得他们会怎样分?生4:一样一样地分。上例中“你看到了什么?他们会怎样分?”貌似开放性的提问,但却缺乏明确的目标指向,容易让学生脱离数学思考,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
教师2:周末,有三位小朋友相约去郊外野餐,大家看他们带了哪些好吃的东西?生1:苹果、矿泉水和蛋糕。师:谁能用数学的语言再说一遍?生2:有6个苹果,3瓶矿泉水,1块蛋糕。师:他们开始野餐了,你觉得他们怎样分这些东西比较公平呢?每人得到哪些东西?生3:每人分的东西要一样多才公平,分别是……师这时及时强调“平均分”。
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教学情境,教师2的提问就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而且较好地防止学生出现非数学活动的倾向。这位老师的提问目标指向明确,既有效防止了数学教学活动内容偏离目标的倾向,又较好地培养了学生如何进行数学思考。
在低年级课堂上,一些教师往往会出现教师1的问题,在出示情境图后问:“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原意是想让学生把有关数学的一些信息都说出来,但实际情况是低年级的小朋友大多没有这样的数学意识,都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他所能看到的花花绿绿的物体上,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然后教师再经过一番引导得到想要的答案。所以,我们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注意问题的精确性,找准关键处,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把握提问的“全面”
教师设计的问题应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设计让学生“跳一跳能够着”的问题,使其真正起到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知识的作用。因此,提问一定要立足于学生的整体水平,兼顾班上学习存在困难的弱势群体。
例如,我在上六年级展示课“认识百分数”时,在经过几题的基础练习后我补充了这样一题:有一杯盐水重
(
关键词:课堂提问;有效性;数学素养
在我们现实的课堂提问中,“低效提问”的现象时常出现,往往提出的问题随意、缺乏针对性;或者提出的问题价值不高、缺乏对生成性问题的预设;或者提出的问题不切实际、又偏又难。为此,我就如何实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来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思考。
一、怎样的提问是有效的
真正有效的提问是教师和学生都想探讨的问题,而且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能够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沟通建构知识,进一步深化认知结构,从而生成更有价值的问题。所以,一个好的提问,不能局限于对所学内容的简单回忆和再现,而是应稍微超过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在回答的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展开分析或批判性思考。
我们可以把握好三个“度”:①把握好问题的难度。要考虑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以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为基点来设计问题,使问题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②把握好问题的梯度。学习活动应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过程。③把握好问题的密度。课堂提问的成功与否,并非看提了多少个问题,而是看提问是否引起了学生探索的欲望,是否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怎样建构有效提问
1.抓住提问的“时机”
何时提问,提问什么内容,教师课前可以设计好。若能在恰当的时机提问,就能调动学生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保证思维质量、提高教学效果等。这就要求教师要敏于捕捉、准于把握、巧于引发、善于创设。
例如,我在教学六年级“百分数的认识”一课时,先创设了一个学校篮球队比赛的情境,并告诉学生已带来了比赛的视频,要求学生看完视频后能说出哪个同学发挥得最好。带着问题学生开始了观赏,而我只播放了短短30秒就让学生回答,所有的学生都愣在那里瞪大双眼疑惑地看着我,这时我假装很惊讶地说:“怎么回事?一个同学都不知道吗?”学生们马上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老师,我们都没看完!”“老师,这里什么数据都没有,我们没法比较”……学生发现了矛盾根源,于是我接着问:“那你想让老师帮你收集哪些数据才能比较出谁的水平高呢?”学生马上陷入了思考中,有学生觉得只要知道投中的次数就可以比较了,也有的说要知道投篮的总次数,还有的认为这两个条件都要。对于结论的正确与否我没有急于去肯定或否定,而是把评判选择的权利交给了学生。果不其然,学生通过相互交流辩论、举例反驳得到了正确的结论。单就这个问题而言似乎很普通,很多老师也都会问,但在问问题的同时有没有想过该给学生创设怎样的学习情境,在怎样的学习点上出现这个问题,才能使它变成“真问题”,从而促使学生真正思考呢?只有抓住时机的提问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
2.注意提问的“精确”
所谓“精确”是指教师设计的问题要有科学性、明确性、层次性和针对性。课堂提问还必须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实际情况,找准问题的切入点,要问到关键处,问到点子上,问出精彩,问出实效。因此,我们必须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多做提问设计的思考,并以此作为问题设计的依据,使设计的问题既简明准确,又能突出重难点。
例如,教学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两位教师提问如下:
教师1:今天有三位小朋友一起相约去外面野餐,你看到了什么?生1:有三个小朋友在草坪上,还带了好多吃的东西。师:都带了哪些东西?生2:他们带了苹果、矿泉水和蛋糕。师:分别有几个苹果?几瓶矿泉水?几个蛋糕?生3:有6个苹果,3瓶矿泉水和1个蛋糕。师:你觉得他们会怎样分?生4:一样一样地分。上例中“你看到了什么?他们会怎样分?”貌似开放性的提问,但却缺乏明确的目标指向,容易让学生脱离数学思考,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
教师2:周末,有三位小朋友相约去郊外野餐,大家看他们带了哪些好吃的东西?生1:苹果、矿泉水和蛋糕。师:谁能用数学的语言再说一遍?生2:有6个苹果,3瓶矿泉水,1块蛋糕。师:他们开始野餐了,你觉得他们怎样分这些东西比较公平呢?每人得到哪些东西?生3:每人分的东西要一样多才公平,分别是……师这时及时强调“平均分”。
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教学情境,教师2的提问就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而且较好地防止学生出现非数学活动的倾向。这位老师的提问目标指向明确,既有效防止了数学教学活动内容偏离目标的倾向,又较好地培养了学生如何进行数学思考。
在低年级课堂上,一些教师往往会出现教师1的问题,在出示情境图后问:“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原意是想让学生把有关数学的一些信息都说出来,但实际情况是低年级的小朋友大多没有这样的数学意识,都是把注意力集中在他所能看到的花花绿绿的物体上,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然后教师再经过一番引导得到想要的答案。所以,我们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注意问题的精确性,找准关键处,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3.把握提问的“全面”
教师设计的问题应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设计让学生“跳一跳能够着”的问题,使其真正起到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知识的作用。因此,提问一定要立足于学生的整体水平,兼顾班上学习存在困难的弱势群体。
例如,我在上六年级展示课“认识百分数”时,在经过几题的基础练习后我补充了这样一题:有一杯盐水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