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分析通识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找出目前大学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试着提出通识教育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 全面发展 通识教育
[中图分类号]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4-0255-01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有知识、能力,更注重学生是否具备德行。通识教育是高校开设的一种以培养人全面发展为目的的课程。通识教育“也称普通教育,它是指对所有大学生普遍进行的共同教育,其目的是要将受教育者作为一个具有主体性的、完整的人而施以全面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在人格与学问,身与心各方面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1]。因此,通识教育对于大学生德、智、体等多方面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的通识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完全取得预期的效果,这说明,通识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不断地深化通识教育改革。
一、通识教育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对大学生而言,在学校里,最重要的两件事是学知识和学做人。通识教育,一方面可以帮助大学生获得全面的知识。大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大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素质包括两部分,“即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专业知识主要通过专业教育获得,而相关知识则主要由通识教育课程获得”[2],“大学通过开设通识必修课、选修课开展通识教育,课程涵盖文、史、哲等人文学科,以及物理、化学、数学等自然科学领域,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素养,健全大学生知识结构”[3]。另一方面,通识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大学期间是培养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健全的人格、广阔的社交能力的阶段。通识教育作为一种可以启迪人智慧的教育,对学生知识、技能和德行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二、大学通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0世纪末,很多高校开始开设通识教育,在课程科目选择、师资配备等方面做了尝试,但是,通识教育所取得的成果远远没达到有预期的想法。笔者认为目前大学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
(一)学生从主观上认为通识课不重要
由于通识课一般为选修课,而很多大学生又在头脑中自动将大学所开设的课程划分了主次,“重必修,轻选修”。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学生们上选修的课的状态很随意,多半是将通识课当做一个可以“混”学分的地方,没有认真去对待通识课。
(二)教师从思想上对通识课不重视
大学教师多把自己的精力放在科研和其本专业的教学上,教师很难拿出更多的心思在通识教育上。教师开设通识教育课,多半是迫于学校压力,往往有应付交差的心理,这样就会产生教师拿自己的专业课直接作为通識课开设的现象,这样势必会让很多非专业的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另外,通识教育课远比专业课对教师能力的要求高,它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将专业知识用一种通俗性和趣味性的语言表达出来。那么教师就得有大量的时间去备课,本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已经占去了教师大量的精力,怎么还会有大量的精力去研究如何上好一门通识教育课呢?因此,教师的积极性不高。
三、如何进行通识教育改革
高校通识教育中主要存在学生和教师两方面的问题,那么解决也应该从这两方面入手,其中笔者认为关键在于解决教师的问题。
(一)转变学生对通识教育的认识
通过多种宣传渠道,让学生了解,未来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一定是全面发展、复合型的人才。仅是学好专业课是很难应付未来生活、工作中所出现的所有的纷繁复杂的事情。学校开设通识教育课程的目的就在于拓宽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要让学生能够从根本上认识到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并且愿意以十分的热情投入到通识教育的学习中来。另外,对于学生选修通识课时,一定要严格考查。旷课和课堂表现严格遵循学生手册上的要求。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修”到学分而不是“混”到学分。
(二)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通识课教师教学能力
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可以通过合理的利益引导,如在职称评定上给予优先考虑、要求完成的上课总课时给予减免、开设通识课给予补贴等方法,鼓励更多的教师开设通识课程。
通识课程所面对的学生的背景是很宽泛的,有很多跨专业的学生,这就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很大的要求。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指“教师顺利完成教学活动所需的个体心理特征,是通过实践将个人智力和教学所需知识,技能转化而形成的一种职业素质”[4]。首先,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讲授、小组讨论等,让通识课堂活跃起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将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联系在一起,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的学是为了日后的用。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通识课程的学习中来。
【参考文献】
[1]周奔波,王细芳.大学通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初探[J].高教论坛,2005(02).
[2][3]张宁,张永涛.从就业能力培养谈高校通识教育改革[J].教育实践研究,2012(06).
[4]杨文华.论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培养[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02).
责任编辑:杨柳
[关键词]大学生 全面发展 通识教育
[中图分类号]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4-0255-01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有知识、能力,更注重学生是否具备德行。通识教育是高校开设的一种以培养人全面发展为目的的课程。通识教育“也称普通教育,它是指对所有大学生普遍进行的共同教育,其目的是要将受教育者作为一个具有主体性的、完整的人而施以全面的教育,使受教育者在人格与学问,身与心各方面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1]。因此,通识教育对于大学生德、智、体等多方面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大部分高校的通识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完全取得预期的效果,这说明,通识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不断地深化通识教育改革。
一、通识教育对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对大学生而言,在学校里,最重要的两件事是学知识和学做人。通识教育,一方面可以帮助大学生获得全面的知识。大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大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素质包括两部分,“即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专业知识主要通过专业教育获得,而相关知识则主要由通识教育课程获得”[2],“大学通过开设通识必修课、选修课开展通识教育,课程涵盖文、史、哲等人文学科,以及物理、化学、数学等自然科学领域,全面提升学生的知识素养,健全大学生知识结构”[3]。另一方面,通识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大学期间是培养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健全的人格、广阔的社交能力的阶段。通识教育作为一种可以启迪人智慧的教育,对学生知识、技能和德行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
二、大学通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0世纪末,很多高校开始开设通识教育,在课程科目选择、师资配备等方面做了尝试,但是,通识教育所取得的成果远远没达到有预期的想法。笔者认为目前大学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方面:
(一)学生从主观上认为通识课不重要
由于通识课一般为选修课,而很多大学生又在头脑中自动将大学所开设的课程划分了主次,“重必修,轻选修”。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学生们上选修的课的状态很随意,多半是将通识课当做一个可以“混”学分的地方,没有认真去对待通识课。
(二)教师从思想上对通识课不重视
大学教师多把自己的精力放在科研和其本专业的教学上,教师很难拿出更多的心思在通识教育上。教师开设通识教育课,多半是迫于学校压力,往往有应付交差的心理,这样就会产生教师拿自己的专业课直接作为通識课开设的现象,这样势必会让很多非专业的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另外,通识教育课远比专业课对教师能力的要求高,它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将专业知识用一种通俗性和趣味性的语言表达出来。那么教师就得有大量的时间去备课,本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已经占去了教师大量的精力,怎么还会有大量的精力去研究如何上好一门通识教育课呢?因此,教师的积极性不高。
三、如何进行通识教育改革
高校通识教育中主要存在学生和教师两方面的问题,那么解决也应该从这两方面入手,其中笔者认为关键在于解决教师的问题。
(一)转变学生对通识教育的认识
通过多种宣传渠道,让学生了解,未来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一定是全面发展、复合型的人才。仅是学好专业课是很难应付未来生活、工作中所出现的所有的纷繁复杂的事情。学校开设通识教育课程的目的就在于拓宽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要让学生能够从根本上认识到通识教育的重要性,并且愿意以十分的热情投入到通识教育的学习中来。另外,对于学生选修通识课时,一定要严格考查。旷课和课堂表现严格遵循学生手册上的要求。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修”到学分而不是“混”到学分。
(二)调动教师积极性,提高通识课教师教学能力
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可以通过合理的利益引导,如在职称评定上给予优先考虑、要求完成的上课总课时给予减免、开设通识课给予补贴等方法,鼓励更多的教师开设通识课程。
通识课程所面对的学生的背景是很宽泛的,有很多跨专业的学生,这就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了很大的要求。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指“教师顺利完成教学活动所需的个体心理特征,是通过实践将个人智力和教学所需知识,技能转化而形成的一种职业素质”[4]。首先,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讲授、小组讨论等,让通识课堂活跃起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将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联系在一起,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的学是为了日后的用。这样,才能吸引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通识课程的学习中来。
【参考文献】
[1]周奔波,王细芳.大学通识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初探[J].高教论坛,2005(02).
[2][3]张宁,张永涛.从就业能力培养谈高校通识教育改革[J].教育实践研究,2012(06).
[4]杨文华.论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培养[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02).
责任编辑: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