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的古诗词教学,要注意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分段施教,教学中适当介绍诗词的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同时激发学生的诵读欲望,体会意境,品出古诗词的语文味 。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115-01
古诗词,以其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意境,生动形象、含蓄凝练、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的语言,成为人类精神营养丰富的滋补品。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认识中国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足以说明对古诗词这一民族文化的璀璨明珠空前重视,并在各学段目标中提出专门的教学要求。基于此,深化古诗词教学研究,使之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发挥更重要作用,已成为现实的迫切需要。
在近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古诗词教学,我尝试了一下几种方法:
一、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分段施教
小学低年级古诗的教学重点放在读读背背上,为后期古诗词的学习积累材料,夯实基础。从三年级开始,在古诗词教学中,采用这样六个教学目标:1、知道作者;2、知道朝代;3、会说诗句的意思;4、知道写的景或事;5、知道抒发的情感;6、会背、会写。在教学中对于景、情理解体会,不拘泥、不苛求,能说多少,就说多少。注重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和理解。由于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分设不同的教学目标,学生学起来轻松自如,游刃有余。
二、适当介绍诗词的写作背景
诗词是作者思想感情的真情流露,而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遭遇关系密切,可以说,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经历遭遇决定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所以,在进行小学高年级诗歌教学时,如果能让学生对诗词的创作背景有所了解,例如诗中人物的活动,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诗人的生平和思想变化等,这些对古诗词的理解都会有帮助。但如果过全过细的介绍作者与时代背景,一是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二是遥远的历史知识会增加学生感知的难度,使学生难以自拔。我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常把它放在了最后一个环节上,这样,在前边充分了解诗词的意思、感受诗词的韵味之后,一个小小的、简单的介绍反而引发了学生对古诗词的浓厚兴趣。
三、注意激发学生的诵读欲望
我国传统的语文教育非常重视诵读。古诗词特有的音韵之美,决定了古诗词特别适合诵读的特点,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正说明了诵读的功效。诵读可以使鉴赏者感知诗词的音调美和诗词中特定的意境,吟诵得多了,还可能引发鉴赏者的想像、联想、体验和感受,潜心品味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如鱼之游于江海之中,自有无穷乐趣。对于初学者,这是最有效的审美手段。
激发学生诵读兴趣的方法很多,如表演读,配乐读,想象画面读等,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运用。为了让学生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我经常采用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那就是让学生打着节拍来读。当那种悦耳顺畅的音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和着拍子从学生们的口中流溢出来时,你一定会被深深地感染的。这种诵读法,跟让他们正襟危坐、面目严肃地“念经”比起来,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四、注重古诗词教学的语文味
诗词本是有情物。友情、亲情、爱情,爱国之情、民族之情、山水之情,都融入了千古传诵的佳句名篇中。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要认真揣摩语言,体会意境,以诗传情,品诗悟情。
例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是一首送别诗,前两句叙事,说明友人孟浩然赴行的地点时间。后两句写景,是一幅由船帆、晴空和长江水组成的景物画面。四句诗组合成为一个整体,表现友人辞别黄鹤楼,乘坐孤帆一叶,沿江东去的情景。这是诗中直接描绘的实境。在这幅送别的实境里,我们见到了客人,没见到主人;读到别离的行动,没有读到一个字眼直述离恨别绪。但是,只要细细吟咏,张开灵魂的眼睛去看,这孤帆、碧空、这楼台、江水,是景语,又都是情语。如何让学生通过这些意象去体会诗人的情思呢?可以通过“孤帆”来品析:出示帆船点点的长江画面后诘问,在浩瀚辽阔的长江上只有一条船吗? 那在李白的眼里为什么只有一条船?于是学生明白了:诗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情感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在他眼里,茫茫长江上没有其他的船,只有朋友乘坐的这一只帆船。 孤帆,一只孤零零的船,让我们看到了呆立在江边的诗人,看到了他那怅惘的凝滞的眼神,看到了他郁郁难平的心潮。这个诗人的形象,是作品实境中所没有的,但又确实存在于诗句之中,存在于可见的实境之中的。如果不加以咀嚼,学生们怎能体会到离别的忧愁,远行的孤独呢?
五、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一言一行都可能给学生古诗词的学习与理解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教师应不断充实与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知识与经验,做到不但自己能充分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和意境,把握古诗词的情感,而且能在课堂上将自己所想到的古诗词的意境与情感展现出来,让学生充分理解古诗词,以便背诵、记忆。另外,教师要练好诗歌朗诵的基本功,通过范读,以声感染学生,用情打动学生。
总而言之,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导学生加强诵读,发挥想象,体会意境、品味语言,用自己对诗词的感情去感染学生,才会使学生真正喜欢上古诗词,让中华传统文化得到传承。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浅探[OL].小学专区-人教论坛-人教网;2013
[2]葸宝.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J].中学英语之友(教育研究与实践版);2009
[3]周岚岚.小学古诗文教学之我见[J].课外语文;2015
[4]薛鸿丽.小学古诗教学之我见[C].2015第一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2015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115-01
古诗词,以其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意境,生动形象、含蓄凝练、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的语言,成为人类精神营养丰富的滋补品。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认识中国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足以说明对古诗词这一民族文化的璀璨明珠空前重视,并在各学段目标中提出专门的教学要求。基于此,深化古诗词教学研究,使之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发挥更重要作用,已成为现实的迫切需要。
在近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古诗词教学,我尝试了一下几种方法:
一、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分段施教
小学低年级古诗的教学重点放在读读背背上,为后期古诗词的学习积累材料,夯实基础。从三年级开始,在古诗词教学中,采用这样六个教学目标:1、知道作者;2、知道朝代;3、会说诗句的意思;4、知道写的景或事;5、知道抒发的情感;6、会背、会写。在教学中对于景、情理解体会,不拘泥、不苛求,能说多少,就说多少。注重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和理解。由于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分设不同的教学目标,学生学起来轻松自如,游刃有余。
二、适当介绍诗词的写作背景
诗词是作者思想感情的真情流露,而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遭遇关系密切,可以说,时代背景和诗人的经历遭遇决定了诗人的思想感情。所以,在进行小学高年级诗歌教学时,如果能让学生对诗词的创作背景有所了解,例如诗中人物的活动,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诗人的生平和思想变化等,这些对古诗词的理解都会有帮助。但如果过全过细的介绍作者与时代背景,一是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二是遥远的历史知识会增加学生感知的难度,使学生难以自拔。我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常把它放在了最后一个环节上,这样,在前边充分了解诗词的意思、感受诗词的韵味之后,一个小小的、简单的介绍反而引发了学生对古诗词的浓厚兴趣。
三、注意激发学生的诵读欲望
我国传统的语文教育非常重视诵读。古诗词特有的音韵之美,决定了古诗词特别适合诵读的特点,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正说明了诵读的功效。诵读可以使鉴赏者感知诗词的音调美和诗词中特定的意境,吟诵得多了,还可能引发鉴赏者的想像、联想、体验和感受,潜心品味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如鱼之游于江海之中,自有无穷乐趣。对于初学者,这是最有效的审美手段。
激发学生诵读兴趣的方法很多,如表演读,配乐读,想象画面读等,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运用。为了让学生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我经常采用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那就是让学生打着节拍来读。当那种悦耳顺畅的音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和着拍子从学生们的口中流溢出来时,你一定会被深深地感染的。这种诵读法,跟让他们正襟危坐、面目严肃地“念经”比起来,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四、注重古诗词教学的语文味
诗词本是有情物。友情、亲情、爱情,爱国之情、民族之情、山水之情,都融入了千古传诵的佳句名篇中。因此,在古诗词教学中,要认真揣摩语言,体会意境,以诗传情,品诗悟情。
例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是一首送别诗,前两句叙事,说明友人孟浩然赴行的地点时间。后两句写景,是一幅由船帆、晴空和长江水组成的景物画面。四句诗组合成为一个整体,表现友人辞别黄鹤楼,乘坐孤帆一叶,沿江东去的情景。这是诗中直接描绘的实境。在这幅送别的实境里,我们见到了客人,没见到主人;读到别离的行动,没有读到一个字眼直述离恨别绪。但是,只要细细吟咏,张开灵魂的眼睛去看,这孤帆、碧空、这楼台、江水,是景语,又都是情语。如何让学生通过这些意象去体会诗人的情思呢?可以通过“孤帆”来品析:出示帆船点点的长江画面后诘问,在浩瀚辽阔的长江上只有一条船吗? 那在李白的眼里为什么只有一条船?于是学生明白了:诗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情感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在他眼里,茫茫长江上没有其他的船,只有朋友乘坐的这一只帆船。 孤帆,一只孤零零的船,让我们看到了呆立在江边的诗人,看到了他那怅惘的凝滞的眼神,看到了他郁郁难平的心潮。这个诗人的形象,是作品实境中所没有的,但又确实存在于诗句之中,存在于可见的实境之中的。如果不加以咀嚼,学生们怎能体会到离别的忧愁,远行的孤独呢?
五、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一言一行都可能给学生古诗词的学习与理解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教师应不断充实与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积累知识与经验,做到不但自己能充分理解古诗词的内容和意境,把握古诗词的情感,而且能在课堂上将自己所想到的古诗词的意境与情感展现出来,让学生充分理解古诗词,以便背诵、记忆。另外,教师要练好诗歌朗诵的基本功,通过范读,以声感染学生,用情打动学生。
总而言之,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导学生加强诵读,发挥想象,体会意境、品味语言,用自己对诗词的感情去感染学生,才会使学生真正喜欢上古诗词,让中华传统文化得到传承。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浅探[OL].小学专区-人教论坛-人教网;2013
[2]葸宝.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J].中学英语之友(教育研究与实践版);2009
[3]周岚岚.小学古诗文教学之我见[J].课外语文;2015
[4]薛鸿丽.小学古诗教学之我见[C].2015第一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