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的石头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_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疆哈密往南入罗布泊方向100公里的戈壁滩上,一个叫大西沟的地方,在那里,我曾亲耳听见一块石头唱歌。
  大西沟,顾名思义是一条沟,但它并不是山沟,顶多是“滩沟”,是在几乎平坦的茫茫戈壁滩中,忽然间凹进去的一条沟。沟长十余公里,宽几百米,深几十米。沟底呈现典型的雅丹地貌,连接每个小山头的是松软的沙子,准确地说是流沙。可能是地理构造的问题,当大风刮起时,沟内的沙子就在流动,时而沙堆在东侧,时而在西面,变幻无常。雅丹地貌的每个山头,裸露着不少形状奇特的石头。石头经过千万年风沙的洗礼,被侵蚀得石骨铮铮,坚硬无比,这就是我们说的戈壁石。
  从哈密出发,经过两三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就可以站在“大西沟”的顶部边缘上。
  从沟底到上面戈壁滩,并非全是笔直的悬崖,很多是斜坡,这些坡形全由浮沙形成。车辆下行,轮胎压在沙子上,还可以勉强下滑,若是汽车向上行,那一定是寸步难行的了。
  下沟的路很多,但上沟的路只有一条。来这里多次觅石的当地石友,寻找出一条上沟的“硬路”,所谓硬路,其实就是山石斜坡路,缓慢斜向坡底,全沟仅此一条。但此条硬路时常被戈壁上无端端的风沙所埋,时不时又重见天日。有经验的石友认准它周边的座标,觅石后就可从沟底上来,安全撤退。
  汽车在沟底下迂回,我们想看看,被风吹出来的石头在哪里,哪些比较“新鲜”。在一山丘旁,我们泊好车,分头觅石。
  戈壁滩的石头很多,有红的绿的黄的,还有砾石形、片状形等等,每块都非常精彩,但是在丰富的“石头大餐”前,我们总是挑着来吃,也因为车子载重有限,我们只捡那些精品、上品。
  中午过后,天色忽然间暗了下来。
  “要刮大风啦,大家赶紧躲避一下。”有经验的当地石友大声通知我们。
  我还未来得及往车里钻,就没有了能见度,狼烟四起,风沙直往身上打,我赶紧在一个山包背风的凹位就近躲了起来。当地石友说,风沙来得猛,去得也快,如同南方瞬间即逝的“过云雨”,所以我没有害怕。
  “沙沙……呜呜……”不知道怎样去形容那漫天卷地的沙尘暴。我用大衣包着自己的脑袋,双手捂着脸,老老实实蹲在那里。风夹着沙子一个劲儿地吹着,偶尔打到皮肤,犹如喷沙机打过来一样的疼痛。不一会,鞋子就被风沙埋了半截,我有点害怕了,担心时间长了,整个人都会被沙子活埋。恐惧油然而生,心里默默祈祷:风沙啊,你快快停下来吧!
  “嗒嗒嘚嘚……嘚嘚嗒嗒……”忽然间,一种另类的声音传了过来,虽谈不上动听,但在呜呜的风鸣声中,也算得上悦耳了。
  我朝着发出响声的地方看去,两步之遥,刚才还是沙堆的地方,现在吹出了一块“陆地”。一块比巴掌略大的黑黝黝的石头“屹立”在那里,厚度有十公分左右,石头中间有条缝,很明显石头己分成两块。风从两块石中的缝隙吹过,上面的那块受风的影响,不停地在震荡,发出“嘚嘚嗒嗒”碰撞的声音。
  哈哈,石头在唱歌!
  “石头在唱歌!”我大声的想告诉同伴,但是微弱的声音却被狂风的呼啸淹没。
  忽然间,风停了,太阳出来了,天空恢复了睛朗。同伴们都钻出了掩体,高兴地呼喊起来。
  我却高兴不起来,有点抱怨风太早停了,因为,风止住了石头的歌唱。
  我依然纹丝不动蹲在“掩体”里,竖起耳朵睁大眼睛看着那块“会唱歌的石头”,企望风继续刮起来,我不怕危险,也不会恐惧,因为我要听石头唱歌。
  说也奇怪,不到片刻,风突然卷土重来,沙漠深处,就是这么奇怪,天气如同三岁孩儿的脸,说变就变。
  我使劲地等待那优美悦耳的“石头敲击乐”出现,但是,始终没有回响。我定神一看,发现石头不会动,原来此次风向和先前截然不同,先前流失的浮沙,重新被刮了回来,一点点,一点点流向那块“会唱歌的石头”。
  眼看着“会唱歌的石头”要被吹回来的流沙重新掩埋,我有点急了,鼓起勇气,跳出掩体,不顾风沙的鞭打,努力冲了出去,一把抱住那对石头,紧紧地裹在怀里。
  后来,我将这块石头带回家,希望将歌声收藏在自己的石头堆里。可是,好几年了,我只有在梦里聆听石头的歌声,享受那戈壁滩中动人的一幕。
  如今石头依然好好地养在我家,但是感觉它好像十分郁闷,没精打采的。估计是因为南方没有沙尘暴,没有能让它唱歌的风沙。再说空气混浊的城市,张嘴呼吸都难以适应,何况要它高歌!
  看来要让石头再唱歌,惟有将它送回戈壁滩,放回生它养它的大西沟。石头重回风沙的怀抱,它才能够尽情地放声高歌。
  这一举措,我计划着。
其他文献
多古石都蕴含着很深的禅理,如   过桥石、小方壶、青莲朵等。米芾的“漏透”禅味浓郁。漏在佛学里称为烦恼,有漏就是有烦恼。参透世相,降伏心魔,方是无漏。四大名石又称“文人石”,其确切含义是文人们把禅宗的思想、审美趣味运用到石里面,以石的自然、素朴、古拙、枯淡,表现人的空寂、孤苦、淡逸的生命境界和艺术精神追求。明代林有麟在《素园石谱》中说“石尤近于禅”,表达的就是这样的思想。  在古代,过桥石一直被文
期刊
很多时候,形是想象中的;  清晰的姿态,难得一见。  美妙借佳石再现:  青冠墨羽鸾鸟舞青天,  抖翎蹁跹姿,眷意向东山。  裙带飘舞,洄游青天,  引了多少诚挚的意念?  祥云依伴,舒卷洄澜,  醉了几世相思的眼?  背负千年恩怨,浴火涅槃,  以消逝见证永恒,  渐飞渐远中,撒下祥福千万千万……
期刊
曾是天的霸主  俯冲,无数次的俯冲  只让那大漠的夕阳  为他披上辉煌的战衣  奔放的红,是尊贵的王冠  富贵的黄,是缠绕的金线  纯净的白,是凌厉的风影  无不闪耀着王者的荣光  壮阔之形  勾勒  金色的魂  收获  永恒的胸怀
期刊
水里能游,陆上能走,  是进化的结果,生存的要求。  生存本非易事,多个本领多条路。  适应环境,超越过去,  两栖发展,  是蟾的聪明。  人生历练,  多一份适应也许就多一份痛苦,  选择承载一份苦痛,  就多创造一个成功的机会。
期刊
常寻春归何处,逐春总迷路。忽见绿萍池沼碧波涌,春来石中驻。  笑飘零,飞花红落,碎为翠千叠,凭谁问,石上听春歌。    龟有老时,  赑屃有累时,  信念里的神物,  也会倦吗?  当成普通的生灵吧,  碧空下、海水中,  无忧地游来游去。  民间的幸福,  总胜过高不可及的神秘。    —— 闫哲
期刊
  
期刊
山,其形曰峰、峦、岩、岿、峙、嵬、崛、岈、嶙等近四十余种;其体曰屺、岛、岳、岵、崤、峁、岬、崮、岱、岭等七十多种,但无论其形其体,虽称谓千变万化,却都可归于五行之属。然山与五行当以形、型为主,色质又次,故此处以形、型为主论之。  一、几峰或多峰成峦相连者,其行属火;  二、饱满厚实的慢坡、慢岗或形如枕、席者,其行属土;  三、岑岩磊列、多角多棱者,其行属金;  四、曲园、多层流畅者,其行属水;  
期刊
该石左右横走,给人无限拓展、延伸之感。变化丰富的凸凹块面,不仅有代表财富的元宝、如意等形状,也有聚财、纳福的吉祥寓意。起伏的石肌整观如波涛汹涌,把横向视野拉得更宽,寓意财富绵绵不绝。石肤较一般摩尔石细滑,因而更添贵气。
期刊
人不实在难立,居无石藏不奇。百年之期,于天地为一瞬,于斯人为一生。一瞬以其短,时不可不惜;一生为其长,事不可不慎。百年如一日,临深履薄,慎终如始,是谓有恒。守恒理而后有恒心,有恒心而后有恒产。中庸为天下之至理,君子以修身为本。修身之根本,在乎正心诚意。人心尚古,以古者其质与行朴则有实,真而不欺,守之不失其道,方可恒久。  云行乎天,石磊于山,浪卷诸川。云为天之气,石为山之魂,水为川之神。  少林寺
期刊
树化玉,是树因自然灾祸快速深层掩埋地下与氧隔绝而免于腐烂,又经富含二氧化硅的地下溶液漫长地浸染置换替代的石化过程而形成的玛瑙质的树化石。  又树化玉曾是有生命的树,佛教僧徒圆寂火化后有余烬的透明固体者称为舍利,后泛指僧之余骨,所以树化玉又称“树舍利”。  树化玉的颜色多为金属元素所致,如含铜的呈绿色,含锰呈黑色,含铁呈红色等等,但树化玉中绿与红色却少之又少。所以十分珍贵稀缺。  这方树化玉是我与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