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今日趋严格的标准化、专业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建筑的建造方式和管理模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装配式建筑的出现改变了传统建筑的工期长、管理粗放、环境污染等问题,但其也存在着成本高、浪费严重等不足之处。精益建造思想的引入最小化的材料、时间浪费,最大化地满足客户需求,同时产生最大可能的价值。鉴于此,促进装配式建筑精益建造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精益建造理论;装配式建筑;质量控制
前言
近年来,在相关技术的支持与推动下,建筑行业开始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对低成本、短工期以及质量安全保障可靠的建造方式的持续探索上,装配式建筑基于自身的优势而逐渐成为与以上系列目标相符的一个最佳选择。相较于现浇而成的混凝土建筑而言,装配式建筑在设计、生产以及施工方面有明显的不同,其特点必然会发挥出对建造流程转变及革新加以引领的作用。但是在当前的管理与理念上,装配式建筑有一定的不足彰显出来,其中深化设计不合理是一个重要体现。若此项工作得不到及时与有效地解决,装配式建筑建造环节的质量控制以及项目的最终交付成果都会在很大程度上遭受负面影响。
1精益建造的相关研究
1992年,丹麦学者LaurisKoskela首次提出将制造业中的精益管理等原理应用到建筑业,提高建筑业的管理水平。1993年在IGLC(InternationalGroupofLeanConstruction)大会上首次提出“精益建造”概念。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在精益建造方面的发展还不够成熟,因此,对我国装配式建筑精益建造的发展的研究就尤为重要。装配式建筑彰显出明显的制造业特点,基于此,此类建筑具 备尤为成熟的条件对精益建造予以实施,究其原因,在于制造业 对精益建造理论的应用已经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实际的 应用范围也比较广泛。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与施工整个过程中对 精益建造理论及其思想加以应用,以两者之间某些共性的存在 为基础,在一些具体的实施环节,精益建造与装配式建筑之间有 相互支撑以及相互协同管理的关系体现出来。
2基于精益建造理念指导的装配式建筑设计质量控制体系构
2.1设计与施工一体化
在传统的建筑项目中,项目的设计与施工两个环节之前欠缺有效的信息交流与共享,这导致整个项目的实施存在很多问题。近年来,建筑项目正在朝着规模化以及施工复杂化的方向在发展,设计与施工两个环节之间有着越来越密切的联系,若一味地采用传统理念将建筑项目的设计与施工分离开来,势必会引起严重的信息分离状况,难以避免会出现错误信息。此外,先设计后施工的建造方式导致建筑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不能及时与有效交流各自的观点,设计方案很难在施工阶段得到有效落实,双方之间信息的脱节造成产品类型复杂多变、建造周期长等诸多情况的出现。精益建造的整合思想最初应用于制造业中,在经过学者大量的研究以及实践的证实之后才逐渐在建筑业得到相应的应用。以精益建造为指导的装配式建筑项目在对设计与施工环节进行整合之后,可以明显提升信息沟通上的便捷性以及信息传递上的灵活性与准确性,对设计与施工两个环节信息偏离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各个相关方从项目设计之初便参与到具体的工作之中,不仅有利于各方之间相互信任感的增强,对于团队合作同样有积极意义。另外,设计方与施工方之间信息的自由交换,还有利于资源最优配置目标的实现。团队合作、组织协同以及信息共享是装配式建筑设计与施工一体化的基础,整个建筑项目可以在BIM数据库的支持下实现无缝连接,进而对设计与施工进行有效整合。从人员配置方面来看,设计与施工之间的整合要求各个相关方相互配合,互帮互助,进行一个组织的共同打造,在技术层面,可以对并行工程的思想加以应用。恰恰是设计与施工一体化的实施,装配式建筑各参与方之间的沟通才会更加的便捷,这有利于他们及时发现与解决相应问题,从整个项目的初期阶段便一起参与决策的制定,有效地提升方案制定与实施的合理性。围绕业主、设计方以及施工方展开的共同设计以及共商施工方案框架应当发挥出BIM技术的核心作用,在收集与分析客户需求之时,及时利用BIM技术完成造型设计以及功能设计等任务,到了具体的设计环节,再进一步进行方案设计以及深化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环节构件碰撞以及遗漏等现象的发生率。在材料的供应方面,则需将供应链管理、质量控制等工作做好,合理、有效地控制库存量,基于BIM技术的支持对整个装配式建筑项目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信息进行维系,保证信息传递的及时性以及准确性。
2.2并行工程
对并行工程的目的进行分析,即缩短产品/项目的设计与开发时间,尽可能地将其进程加快,通过对产品/项目全生命周期涉及的所有要素的考虑,及时、有效地发现相关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以此为设计与建造的一次成功提供可靠保障。要想实现并行工程,必须营造一个高度集成的环境,设计人员应和其他相关人员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组成并行团队,团队中的全部成员对相同的工作宗旨予以遵循,采用共同的工作方法,同时,共同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具体的,在这一团队之中,对业主、施工方、咨询人员、监理以及客户等予以涉及,他们有着差异化的知识结构以及群体利益,共同打造一个新的组织体系。从本质上来看,这一并行团队组织体系不一致于传统的单一管理团队,可以对建筑项目设计初期阶段由于未对其他参与主体利益进行考虑而引发的后续工作环节相关问题予以避免。通过对并行团队组织体系的应用,可以在裝配式建筑项目的实施前期将各个参与方之间所具有的关系梳理清楚,进行共同目标的制定,通过对共同决策方式的采用令整个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实施以及最终所取得的成果符合各个参与方的要求。并行团队内的成员一起进行项目设计、构件信息录入、生产流程制定、装配方法总结等一系列工作。
结束语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宏观背景之下,与建筑行业生产力的日益提升以及对资源环境要求的愈发严格相伴随,传统建筑所采用的粗放式设计与施工方式必然会被时代所淘汰,装配式建筑将成为今后整个建筑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参考文献
[1]岳川云,马丽珠,张晚来.关于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因素识别与控制[J].价值工程,2020,39(4):36-37.
[2]苏杨月.装配式建筑建造过程质量问题及改进机制研究[D].山东:山东建筑大学,2017.
关键词:精益建造理论;装配式建筑;质量控制
前言
近年来,在相关技术的支持与推动下,建筑行业开始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对低成本、短工期以及质量安全保障可靠的建造方式的持续探索上,装配式建筑基于自身的优势而逐渐成为与以上系列目标相符的一个最佳选择。相较于现浇而成的混凝土建筑而言,装配式建筑在设计、生产以及施工方面有明显的不同,其特点必然会发挥出对建造流程转变及革新加以引领的作用。但是在当前的管理与理念上,装配式建筑有一定的不足彰显出来,其中深化设计不合理是一个重要体现。若此项工作得不到及时与有效地解决,装配式建筑建造环节的质量控制以及项目的最终交付成果都会在很大程度上遭受负面影响。
1精益建造的相关研究
1992年,丹麦学者LaurisKoskela首次提出将制造业中的精益管理等原理应用到建筑业,提高建筑业的管理水平。1993年在IGLC(InternationalGroupofLeanConstruction)大会上首次提出“精益建造”概念。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在精益建造方面的发展还不够成熟,因此,对我国装配式建筑精益建造的发展的研究就尤为重要。装配式建筑彰显出明显的制造业特点,基于此,此类建筑具 备尤为成熟的条件对精益建造予以实施,究其原因,在于制造业 对精益建造理论的应用已经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实际的 应用范围也比较广泛。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与施工整个过程中对 精益建造理论及其思想加以应用,以两者之间某些共性的存在 为基础,在一些具体的实施环节,精益建造与装配式建筑之间有 相互支撑以及相互协同管理的关系体现出来。
2基于精益建造理念指导的装配式建筑设计质量控制体系构
2.1设计与施工一体化
在传统的建筑项目中,项目的设计与施工两个环节之前欠缺有效的信息交流与共享,这导致整个项目的实施存在很多问题。近年来,建筑项目正在朝着规模化以及施工复杂化的方向在发展,设计与施工两个环节之间有着越来越密切的联系,若一味地采用传统理念将建筑项目的设计与施工分离开来,势必会引起严重的信息分离状况,难以避免会出现错误信息。此外,先设计后施工的建造方式导致建筑设计人员与施工人员不能及时与有效交流各自的观点,设计方案很难在施工阶段得到有效落实,双方之间信息的脱节造成产品类型复杂多变、建造周期长等诸多情况的出现。精益建造的整合思想最初应用于制造业中,在经过学者大量的研究以及实践的证实之后才逐渐在建筑业得到相应的应用。以精益建造为指导的装配式建筑项目在对设计与施工环节进行整合之后,可以明显提升信息沟通上的便捷性以及信息传递上的灵活性与准确性,对设计与施工两个环节信息偏离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各个相关方从项目设计之初便参与到具体的工作之中,不仅有利于各方之间相互信任感的增强,对于团队合作同样有积极意义。另外,设计方与施工方之间信息的自由交换,还有利于资源最优配置目标的实现。团队合作、组织协同以及信息共享是装配式建筑设计与施工一体化的基础,整个建筑项目可以在BIM数据库的支持下实现无缝连接,进而对设计与施工进行有效整合。从人员配置方面来看,设计与施工之间的整合要求各个相关方相互配合,互帮互助,进行一个组织的共同打造,在技术层面,可以对并行工程的思想加以应用。恰恰是设计与施工一体化的实施,装配式建筑各参与方之间的沟通才会更加的便捷,这有利于他们及时发现与解决相应问题,从整个项目的初期阶段便一起参与决策的制定,有效地提升方案制定与实施的合理性。围绕业主、设计方以及施工方展开的共同设计以及共商施工方案框架应当发挥出BIM技术的核心作用,在收集与分析客户需求之时,及时利用BIM技术完成造型设计以及功能设计等任务,到了具体的设计环节,再进一步进行方案设计以及深化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施工环节构件碰撞以及遗漏等现象的发生率。在材料的供应方面,则需将供应链管理、质量控制等工作做好,合理、有效地控制库存量,基于BIM技术的支持对整个装配式建筑项目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信息进行维系,保证信息传递的及时性以及准确性。
2.2并行工程
对并行工程的目的进行分析,即缩短产品/项目的设计与开发时间,尽可能地将其进程加快,通过对产品/项目全生命周期涉及的所有要素的考虑,及时、有效地发现相关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以此为设计与建造的一次成功提供可靠保障。要想实现并行工程,必须营造一个高度集成的环境,设计人员应和其他相关人员建立起密切的合作关系,组成并行团队,团队中的全部成员对相同的工作宗旨予以遵循,采用共同的工作方法,同时,共同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具体的,在这一团队之中,对业主、施工方、咨询人员、监理以及客户等予以涉及,他们有着差异化的知识结构以及群体利益,共同打造一个新的组织体系。从本质上来看,这一并行团队组织体系不一致于传统的单一管理团队,可以对建筑项目设计初期阶段由于未对其他参与主体利益进行考虑而引发的后续工作环节相关问题予以避免。通过对并行团队组织体系的应用,可以在裝配式建筑项目的实施前期将各个参与方之间所具有的关系梳理清楚,进行共同目标的制定,通过对共同决策方式的采用令整个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实施以及最终所取得的成果符合各个参与方的要求。并行团队内的成员一起进行项目设计、构件信息录入、生产流程制定、装配方法总结等一系列工作。
结束语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的宏观背景之下,与建筑行业生产力的日益提升以及对资源环境要求的愈发严格相伴随,传统建筑所采用的粗放式设计与施工方式必然会被时代所淘汰,装配式建筑将成为今后整个建筑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参考文献
[1]岳川云,马丽珠,张晚来.关于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因素识别与控制[J].价值工程,2020,39(4):36-37.
[2]苏杨月.装配式建筑建造过程质量问题及改进机制研究[D].山东:山东建筑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