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配体mRNA在大肠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kykimi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Fas配体mRNA表达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Fas配体mRNA在 5 2例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大肠癌Fas配体mRNA表达阳性率为 5 8% ( 3 0 / 5 2 )。存在癌周炎性反应的大肠癌组织中FasLmRNA阳性率为 2 5 % ( 3 / 12 ) ,而无癌周炎性反应的大肠癌阳性率为 68% ( 2 7/ 4 0 )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Fas配体mRNA表达在DukesB期组 3 8% ( 10 / 2 6) ,C期组为 73 % ( 16/ 2 2 ) ,D期组为 10 0 % ( 4 / 4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FasLmRNA阳性组术后 5年累积生存率为 5 0 % ( 15 / 3 0 ) ,明显低于阴性组 86% ( 19/ 2 2 ) ,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Fas配体对大肠癌临床分期和预后起重要作用。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s ligand mRNA expression and biological behavior and clinical prognosis of colorectal cancer. Methods In situ hybridization was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Fas ligand mRNA in 52 cases of colorectal cancer.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of Fas ligand mRNA expression in colorectal cancer was 5 8% ( 30/52). The positive rate of FasL mRNA was 25% (3/12) in colorectal cancer tissues with pericarcinous inflammatory reaction, while the positive rate of colorectal cancer without pericarcinative inflammation was 68% (27/40). Significantly significant (P < 0 0 5). Fas ligand mRNA expression was 38% (10/26) in Dukes B stage group, 73% (16/22) in C stage group, and 10% (4/4) D stage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 P <0 0 5 ). The 5-year cumulative survival rate of FasL mRNA-positive group was 50% (15/30),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negative group (86% (19/22)).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Fas lig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linical stage and prognosis of colorectal cancer.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游离股前外侧嵌合皮瓣修复手部深部创面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方法 自2009年7月至2014年9月,采用游离股前外侧嵌合皮瓣修复手部深部创面11例.所有病例均存在皮肤缺损,伴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在内镜辅助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中的使用技术.方法23例垂体腺瘤患者,使用StealthStation神经导航引导,进行内镜辅助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结果肿瘤全切除16例
目的了解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汗腺上皮细胞增殖并向表皮细胞转化的规律,探讨其机制。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07年12月,江苏省泰州市第四人民医院和山东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四肢与躯干烧伤患者28例。收集患者深Ⅱ度烧伤创面组织标本37块、浅Ⅱ度烧伤创面组织标本21块、正常皮肤标本10块。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双染色法,观察细胞角蛋白10(CK10)、CK14、CKl9、bcl-2和P63在深、浅Ⅱ度烧伤
2006年1月13日9点30分,随着聊城发往济南的第一辆“中通幸福回家专线”客车的开动,“中通有情·幸福回家”活动正式开始启动,从2006年1月13日~2月12日,中通客车将在全国开通多
目的 研究难治性癫痫患者中局灶性脑皮质发育不良(FCD)不同病理学类型与头皮脑电图(EEG)癫痫样放电形态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术后病理学证实为FCD的难治性癫痫患者91例,头皮EEG间歇期癫痫样放电形态分为无癫痫样放电、棘波、多棘波和快节律四型.发作起始区EEG形态分为棘波、多棘波和(或)快节律、电位低减和不能分型四型.结果 不同FCD类型头皮EEG间歇期癫痫样放电形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中性粒细胞是机体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黏附作用是其发挥各项生理功能的第一步。琥珀酸是脆弱拟杆菌等厌氧菌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短链脂肪酸,临床感染标本及体外培养基中浓度均较高。这些短链脂肪酸能使局部环境中氧化还原电势和pH值下降,抑制细胞的分裂增殖。本实验中,笔者拟通过观察琥珀酸对体外孵育的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黏附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在脆弱拟杆菌致病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组合穿支皮瓣设计在上臂外侧皮瓣中的应用技巧以及临床修复上肢较大软组织创面的应用前景.方法 自2011年3月至2014年7月,6例较大面积(10 cm×8 cm~ 11 cm×14 cm)的
目的讨论复发性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腺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男性6例,女性12例.年龄8~43岁,平均25.7岁.平均病程29.5个月.均表现典型库欣综合征,诊断为垂体ACTH腺瘤行经
目的 探讨岛叶癫痫患者的临床特点和痫性放电的传播途径.方法 回顾性分析通过多种术前评估手段(病史、影像学、头皮脑电图和颅内电极脑电图),证实发作起源于岛叶或岛盖的7例患者,对其发作症状、头皮脑电图和颅内电极脑电图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共记录到101次发作,3例头皮脑电图表现为发作起始于中后颞区,5例行颅内电极埋置.颅内脑电图监测显示,癫痫样放电自岛叶起始后,传导存在多种路径.结论 岛叶参与了多种致
目的 观察HCMV感染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2(Cdk2)的亚细胞定位,研究HCMV感染对Cdk2蛋白水平及对细胞周期蛋白E(CyclinE)/Cdk2激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密度抑制使细胞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