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的眼睛、你的神经、你的大脑无时无刻不在欺骗着你!当前知觉与过去经验发生矛盾时,思维推理出现错误时,神经系统出现固定反应时,你都会产生错觉。色彩的错觉会使我们观测事物时面临难以想象的挑战。
乍一看,左边这两匹狼的颜色各不相同。可是,去掉背景后会发现:它俩其实是完全一样的!
(一)我们看到的并不是物体本身,而是它们反射的光线。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眼睛的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聚焦在视网膜上。
(二)这些反射到视网膜上的光线会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感光细胞将这些信息像接力一样通过神经传递给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再由大脑对接受的信息进行加工。
(三)经过加工,大脑会重新塑造出物体的形状和颜色,并将这些图像在大脑想象的虚拟空间中还原。
(四)大脑会自动计算出物体同眼睛的远近,并将虚拟空间中的物体安置到近似于现实中实际所在的位置。
现在大家明白了吧,我们之所以会产生错觉,是因为我们看到的并非物体本身,而是大脑投影的假象。
右边这张图片中,A方块与B方块的颜色是一样的,你看出来了吗?第一眼看到这张图片的人是肯定不会相信的,而是觉得A方块的颜色肯定要比B深,但其实真的完全相同。
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议?要解释这个现象,需要用到被称为“侧抑制”的概念。人能看到物体要归功于视网膜上许多小的感光细胞。射入眼睛的光不可能只刺激单独一个细胞,某个细胞的激活总会影响邻近的细胞。刺激某个细胞得到较大反应时,再刺激邻近细胞,反应会减弱。也就是说周围细胞抑制了它的反应,这就是“侧抑制”。
“侧抑制”效应其实已经广泛应用了,比如,魔术师会用这种对比效应来隐藏道具。想隐藏黑色的物体时,魔术师就在周围使用明亮的物体,比如金属物或白布等等,这样,道具会显得更暗。在军事上也有类似应用,利用渐变和强对比来麻痹对方的视觉,隐藏自己。还有穿着的艺术,如何让自己看起来更白,就看你是否会运用服装搭配的“侧抑制”效应了。
现在,你还敢说,下图两个灰色区域的颜色深浅不同吗?
法国国旗的三色条纹并不是等宽的。据说,最初设计的宽度完全相等,但升起之后,却使人感觉不再相等了。为此,色彩学家们共同研究,最后才知道这与色彩的膨胀感和收缩感有关,当把红、白、蓝的比例调整为35:33:37时,才使人感到色块的宽度相等了。
色彩的膨胀感和收缩感是怎么产生的呢?原来,不同颜色的光具有不同的波长,波长短的冷色光往往在视网膜前成像,波长长的暖色光往往在视网膜后成像,这就使得波长长的暖色光成像小,而波长短的冷色光成像大。所以,同样宽度的红色会比蓝色显得宽,因为红色波长长,蓝色波长短。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斑马的皮毛会是明显的黑白色条纹,而不是靠近枯草颜色的保护色呢?斑马的保护色与其他动物的保护色不同,其他动物一般是将自身色彩尽量靠近生长环境的环境色,使天敌难以辨认,而斑马则利用“视觉后像”和色彩错视效果来保护自己。
原理是:当斑马在快速飞奔时,它在狮子眼中的位置与它实际所处的位置并不一致,狮子所看到的斑马其实是一个还没有消失的视觉印象。说夸张一点,在狮子眼中,斑马制造了残像。由于狮子不能正确判断斑马的位置,所以往往扑空。这就是斑马保护自身的方法。这种现象被称作“视觉后像”,是由于长时间专注于同一个物体的颜色,导致神经疲劳引起的。
看到小女孩两只眼睛的颜色了吗?你是不是感觉,一只是蓝眼睛,一只是灰眼睛?那你就错了,两只眼睛都是灰色的哦!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都是“同时对比”在作怪。同时对比是一种心理作用。我们的视觉系统同时接受多种色彩的刺激时,不同色彩会彼此干扰。同时对比明亮程度各异的色彩时,明亮的颜色显得更加明亮,而黯淡的颜色则会更加黯淡;同时对比颜色各异的色彩时,邻接的各色会偏向于自己的补色方向。例如,红色与黄色搭配,眼睛会时而把红色感觉为靠近紫色的颜色,时而又把黄色视为靠近绿色的颜色。不仅是这些鲜艳的颜色,连黑色、白色和灰色也会受到影响。就像左图的小女孩眼睛的效果,当灰色与红色并列时,灰色会偏向于绿色或者蓝色。
把杂志拉远,你会发现右图是一只短腿猎狗的头。如果再靠近一些,你会发现它是由一组动物图片拼贴而成的。
这种幻觉拼贴利用眼睛的错觉使不完整的图像变得完整。当眼睛无法分辨不同颜色之间的间距时,这些颜色色块就成为了一个整体,不再是独立的图像。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电视机、图书,甚至我们用眼睛视物都是利用了幻觉拼贴的原理。
乍一看,左边这两匹狼的颜色各不相同。可是,去掉背景后会发现:它俩其实是完全一样的!
(一)我们看到的并不是物体本身,而是它们反射的光线。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眼睛的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聚焦在视网膜上。
(二)这些反射到视网膜上的光线会刺激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感光细胞将这些信息像接力一样通过神经传递给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再由大脑对接受的信息进行加工。
(三)经过加工,大脑会重新塑造出物体的形状和颜色,并将这些图像在大脑想象的虚拟空间中还原。
(四)大脑会自动计算出物体同眼睛的远近,并将虚拟空间中的物体安置到近似于现实中实际所在的位置。
现在大家明白了吧,我们之所以会产生错觉,是因为我们看到的并非物体本身,而是大脑投影的假象。
右边这张图片中,A方块与B方块的颜色是一样的,你看出来了吗?第一眼看到这张图片的人是肯定不会相信的,而是觉得A方块的颜色肯定要比B深,但其实真的完全相同。
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议?要解释这个现象,需要用到被称为“侧抑制”的概念。人能看到物体要归功于视网膜上许多小的感光细胞。射入眼睛的光不可能只刺激单独一个细胞,某个细胞的激活总会影响邻近的细胞。刺激某个细胞得到较大反应时,再刺激邻近细胞,反应会减弱。也就是说周围细胞抑制了它的反应,这就是“侧抑制”。
“侧抑制”效应其实已经广泛应用了,比如,魔术师会用这种对比效应来隐藏道具。想隐藏黑色的物体时,魔术师就在周围使用明亮的物体,比如金属物或白布等等,这样,道具会显得更暗。在军事上也有类似应用,利用渐变和强对比来麻痹对方的视觉,隐藏自己。还有穿着的艺术,如何让自己看起来更白,就看你是否会运用服装搭配的“侧抑制”效应了。
现在,你还敢说,下图两个灰色区域的颜色深浅不同吗?
法国国旗的三色条纹并不是等宽的。据说,最初设计的宽度完全相等,但升起之后,却使人感觉不再相等了。为此,色彩学家们共同研究,最后才知道这与色彩的膨胀感和收缩感有关,当把红、白、蓝的比例调整为35:33:37时,才使人感到色块的宽度相等了。
色彩的膨胀感和收缩感是怎么产生的呢?原来,不同颜色的光具有不同的波长,波长短的冷色光往往在视网膜前成像,波长长的暖色光往往在视网膜后成像,这就使得波长长的暖色光成像小,而波长短的冷色光成像大。所以,同样宽度的红色会比蓝色显得宽,因为红色波长长,蓝色波长短。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斑马的皮毛会是明显的黑白色条纹,而不是靠近枯草颜色的保护色呢?斑马的保护色与其他动物的保护色不同,其他动物一般是将自身色彩尽量靠近生长环境的环境色,使天敌难以辨认,而斑马则利用“视觉后像”和色彩错视效果来保护自己。
原理是:当斑马在快速飞奔时,它在狮子眼中的位置与它实际所处的位置并不一致,狮子所看到的斑马其实是一个还没有消失的视觉印象。说夸张一点,在狮子眼中,斑马制造了残像。由于狮子不能正确判断斑马的位置,所以往往扑空。这就是斑马保护自身的方法。这种现象被称作“视觉后像”,是由于长时间专注于同一个物体的颜色,导致神经疲劳引起的。
看到小女孩两只眼睛的颜色了吗?你是不是感觉,一只是蓝眼睛,一只是灰眼睛?那你就错了,两只眼睛都是灰色的哦!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都是“同时对比”在作怪。同时对比是一种心理作用。我们的视觉系统同时接受多种色彩的刺激时,不同色彩会彼此干扰。同时对比明亮程度各异的色彩时,明亮的颜色显得更加明亮,而黯淡的颜色则会更加黯淡;同时对比颜色各异的色彩时,邻接的各色会偏向于自己的补色方向。例如,红色与黄色搭配,眼睛会时而把红色感觉为靠近紫色的颜色,时而又把黄色视为靠近绿色的颜色。不仅是这些鲜艳的颜色,连黑色、白色和灰色也会受到影响。就像左图的小女孩眼睛的效果,当灰色与红色并列时,灰色会偏向于绿色或者蓝色。
把杂志拉远,你会发现右图是一只短腿猎狗的头。如果再靠近一些,你会发现它是由一组动物图片拼贴而成的。
这种幻觉拼贴利用眼睛的错觉使不完整的图像变得完整。当眼睛无法分辨不同颜色之间的间距时,这些颜色色块就成为了一个整体,不再是独立的图像。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电视机、图书,甚至我们用眼睛视物都是利用了幻觉拼贴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