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首先澄清了运输与物流概念的混淆,然后分析了中小型运输企业向物流战略转型的必要性,探讨了中小型运输企业在现代化物流当道的今天,如何进行自我定位。
[关键词] 物流运输 经营模式 权资分配 融资 政府作用
引言
运输与物流天然的共性,决定二者的发展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物流成长依赖于运输环节的支撑;运输的发展离不开物流的壮大。彼此交替发展,一方占据优势地位,拉动另一方。在综合物流、专业物流大行其道的时代,探讨运输的发展,促进物流与运输双行业,共同发展。
一、澄清运输与物流概念
由于物流名词新兴,产业新锐,准确的物流一词常被大众偷换概念,认为物流其实只是传统运输的旧貌换新颜,甚至可以简明的理解为“物的流通”。其实不然,根据我国的国家标准GB/T 18354-2001《物流术语》中给出的定义:物流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的结合。而物流学术界对于運输给出的解释为“以改变物的空间位置为目的的活动”。可见,运输无论在功能性质、外延范围、作业环节及在供应连中的地位的各方面,作为物流的子系统,只是1/7,远不能与物流等量齐观,不可混为一谈。
二、中小运输企业向物流行业战略转型的必要性
1.从企业性质角度看
运输服务业是零售、物流的基础,是供应链衔接的重要环节。无论是传统物流还是现代物流,其物的流动本身都是依赖于运输系统来完成的,没有运输就谈不上物流,可以说运输是物流基本的组成要素。而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对传统运输业的要求也逐步提高。运输不再单单作为物流的一个子环节单纯的提供运输服务;丰富增值外延的大运输服务甚至是提供全程物流服务将成为传统运输企业发展转型的方向。
中小企业是各国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灵活应变的特点给中小企业赢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我国加入WTO带来的巨大机遇和挑战,传统中小型运输企业应抓住时机,积极面对挑战,充分利用当今发展物流的大好时机,实现传统运输业向现代化物流业转化。如何实现传统运输向现代化物流企业的转化,是值得深入探讨的。
2.从经济环境角度分析
我国中小运输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一直面临着经济体制缺陷、政府约束和来自社会的挑战和考验。一方面,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经济运行中的变动因素不断增多,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另一方面,随着国有、集体所有大型运输公司改制改革的深入,许多大型跨国集团的进入和成长,行业竞争白热化。
传统运输行业面对这样的经营环境,纷纷积极寻求出路。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和许多市场意识敏锐的企业把物流作为提高竞争能力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把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现代经营与管理模式引入经济建设和企业经营与管理之中。大型传统储运、运输企业,改变经营策略、管理手段、业务范围等实现了向现代化物流企业而成功转型。中型运输企业,碍于专业水平、资金支持等方面,虽不能马上调整方向,但也在积极寻找转型路径。小型民营运输企业,受制于更多因素,但也努力向物流也靠拢,纷纷翻牌,改旗易帜,虽是“以物流之名,行运输之实”,但是这也侧面反映了企业主已经意识到较之传统运输,物流有更为广阔的外延空间可供发展。
传统运输业向现代化物流战略转型已成大势所趋。
三、浅析中小运输企业转型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需克服短时效益观念,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传统运输企业面向物流的转型,需克服短时效益观念通常表现在:(1)企业主自身:我国中小运输企业多以民营个体工商户的形式存在,企业主对于市场情况把握不够准确,基本不能站在战略的高度考虑到向现代化物流企业转型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多是以甘于现状之逸,待技术、管理改革之劳。殊不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市场激烈的竞争,客观上对企业主如何看待自己企业的发展提出要求。不能与时俱进调整发展方向,就必然要被市场竞争的机制所淘汰。(2)由于自然人的趋利性,企业主担心投资风险、回报率,对于投资谨小慎微。,明知企业存在问题,需要调整改变,但不愿意投入资金用于硬件设施配置,运输作业流程的优化,管理技术的提高;问题暴露后又心存侥幸。久而久之,积弊益深。(3)部分中小运输企业诚信意识薄弱,不考虑企业长远发展。
由于经济的发展,生产制造业和流通加工业“流”的规模也不断地扩大,市场份期内不会饱和,无论是专营运输还是综合物流都有广阔前景,应予以积极的开拓。树立诚信意识,杜绝为谋短期利益而出现的不良甚至违法行为,促企业健康长远发展。
2.经营模式多样化选择
中小公司发展竞争之初主要体现在价格竞争。市场准入门槛低,建立起一个小运输公司只需要很少的启动资金,此类企业不具备可大幅提高生产力的技术管理手段,若要在在同行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大多只能运用价格作用。随着企业的壮大,公司之间的竞争既在价格上,更体现在服务质量和范围上。价格与服务的相互制约,决定了单纯的压低价格或是降低服务水平都不能成为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支撑。
我国现有中小型民营运输企业正值第三竞争阶段,如何结成联盟,转变经营模式;提高抗风险能力,综合提升企业竞争力,成为摆在行业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纵深化发展业务——扩大运输业增值范围
小型企业运用物流管理基本理论,在运输网络节点上开展仓储、配送、分拣、加工、甚至信息处理等以运输为基础的增值服务,并以此拓展经营范围。另一部分初具规模实力的中型运输企业可与大型企或第三方、第四方物流联合,成为其物流活动的专项部分,为生产商和销售商提供生产原材料和销售商品的供给服务;与整个物流系统有机结合。由优化物流的运输子系统,达到优化物流系统、压缩大成本、柔化供应链衔接的目的,从而使整条供应链效益最大化。
(2)外向横向联合——向规模型集约型转变
中小型民营运输企业由于自身经营能力有限,经营线路选择上有明确的地域痕迹,往往只选择一条或几条经营线路。跨线超出其业务范围时,则需承运公司单独运送或假手与别家运输公司。单独运送,选择本不熟悉的路线,成本、风险均难以控制;假手与别家,涉及中途货物的转手,二次装卸搬运,生成不合理劳动,消耗人力、精力,增加成本,削减利润。
随着运输设施的不断发展,运营机制的不断创新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广泛应用,使得远距离运输线路节点企业间的横向联合成为可能。连通彼此经营线路,实现信息交换;共用硬件设施,统一调配,有效降低设备设施“重置率”。既降低了运输公司运营成本,又扩展了业务范围。是企业提高抗风险能力,扩大利润空间,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可行之选。
3.企业内部权资分配合理化
权——对于管理层决策权的划分,向来是企业经营发展中敏感有重要的问题。尤其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具有其自身特点。这些企业多由个体工商户组成的以家庭作坊形式进行经营管理的经济体,往往对于权力划分不明确。而管理层权力归属的不确定性,会导致决策水平失衡,产生“情感决策”“家族权威式”的决策。影响到企业长久的发展。
资——国家分配制度从“按劳分配”到“按劳与生产要素相结合”的改变,体现了“资本”在分配中所起作用及所处地位。中小企业涉及利益分配,须有明确的制度、体系遵循。对于收入/分配制度、状况不够重视,必将造成深远的影响。
如何结合中小型运输特点,使企业内部权资分配合理化,是一项企业长远发展所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
4.中小运输企业扩张转型引出的融资问题
企业经营发展到一定时期,就要涉及到对资本金的进一步要求。对中小企业来说,融资的作用十分关键。尤其是在中小型民营运输企业向物流企业转型这一特殊的背景下,更是不可避免的需要增加资本投入。如果没有资金,企业不能获得和吸收新技术也无法不断地进行扩张,将最终在竞争中失去与其他公司的抗衡能力。体制制约,融资渠道单一,经营所得不能全力用以扩大再生产,对外融资瓶颈难以突破等原因,均制约着企业的成长。
适于中小型企业融资渠道远不如大企业多,主要有以下几种:(1)企业主自给——一方面来自经营获利的再投入;另一方面源于其他渠道,由企业主自给资金注入;(2)银行借贷——我国对于经济体制转型的特点,于上世纪90年代初,以贯彻政府扶持中小型企业发展政策意图为宗旨的中小型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正式启动,并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手段。(3)外部风险投资——由于投资人进行的是资本运营,故要求资本回报率尽可能高。但中小型企业受管理技术水平等因素制约,企业发展较缓慢,业务水平难以达到资方要求的回报率,又会导致外部投资额萎缩,进入恶性循环。
如何解决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问题,并最终提高其整体竞争力,成为了另一个难于解决的棘手问题。
5.转型过程中政府的作用
中小型民营运输市场现为多、小、散的状况。但这也正是竞争之初的状态。政府应在宏观上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约束,制定政策扶持引导,恰当行驶自身职能;微观上严格准入机制,加强对运输行业的因势利导。
(1)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约束
中小型运输企业面临的诚信危机(Integrity Crisis),直指政府应建立健全对运输行业的法律法规约束,使其健康发展诚信虽属道德范畴,但在道德观念没有广泛在人们心中形成之时,应以法律法规加以约束。近年来频繁发生的运输企业携货款潜逃的事件,使发展尚不完善机制仍不健全的中小运输业,此番又进入诚信危机的冬天。究其原因由于政府制定法律法规留有空白,或对于市场约束与监管、执法力度不够,致使部分不法企业主有空可鉆。一些公司存在于手续不齐备,甚至无照经营的情况。事前无从控制,事后无从追查,造成社会效益、运输行业、托运企业三方面损失。
(2)制定政策扶持引导
无论是转型中的传统运输业还是兴起的物流行业,都处于发展阶段初期。因此需要政府给予适当的政策,扶持其发展壮大。
其一:为运输业行业向物流企业顺利转轨,应对给予政策扶植,避免此类企业在成长初期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夭折。为中小运输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行政环境。
其次:要做到减轻中小运输企业规制负担。中小企业所支出的行政费用对于企业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政府规制和行政手续同时会对中小企业产生重大影响和成本效应。另外,政府规制和行政手续同时也给企业带来间接负担。因此,政府应在寻求效率、积极革新、制定标准的同时更为积极的主动地寻求更高效的规制和政策工具,以减少行政带给企业的附加成本,减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成本负担。
(3)政府恰当行使自身职能,指导发展
政府应遵循市场规律,顺应经济的阶梯式发展。大力倡导运输业向物流企业的转型,对分散经营的企业进行整合,优化物流资源配置;强化政府责任意识;履行自身“扶持、协调、服务”的职能。为向物流转轨的运输企业提供统一开放,自由有序的市场空间。
参考文献:
[1]王之泰:新编现代物流学[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5
[2]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南开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7
[3]唐渊李卫红:物流企业资本运营与管理[M]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6
[4]李建峰刘凯: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化物流企业转变的分析和对策[J].现代物流,2004.9
[5]张汉林施本植:服务业及中小企业规制改革[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3
[6]周文海:克服短时效益意识,促进个体企业健康发展[J].劳动医学,1999(16).2
[关键词] 物流运输 经营模式 权资分配 融资 政府作用
引言
运输与物流天然的共性,决定二者的发展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物流成长依赖于运输环节的支撑;运输的发展离不开物流的壮大。彼此交替发展,一方占据优势地位,拉动另一方。在综合物流、专业物流大行其道的时代,探讨运输的发展,促进物流与运输双行业,共同发展。
一、澄清运输与物流概念
由于物流名词新兴,产业新锐,准确的物流一词常被大众偷换概念,认为物流其实只是传统运输的旧貌换新颜,甚至可以简明的理解为“物的流通”。其实不然,根据我国的国家标准GB/T 18354-2001《物流术语》中给出的定义:物流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的结合。而物流学术界对于運输给出的解释为“以改变物的空间位置为目的的活动”。可见,运输无论在功能性质、外延范围、作业环节及在供应连中的地位的各方面,作为物流的子系统,只是1/7,远不能与物流等量齐观,不可混为一谈。
二、中小运输企业向物流行业战略转型的必要性
1.从企业性质角度看
运输服务业是零售、物流的基础,是供应链衔接的重要环节。无论是传统物流还是现代物流,其物的流动本身都是依赖于运输系统来完成的,没有运输就谈不上物流,可以说运输是物流基本的组成要素。而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对传统运输业的要求也逐步提高。运输不再单单作为物流的一个子环节单纯的提供运输服务;丰富增值外延的大运输服务甚至是提供全程物流服务将成为传统运输企业发展转型的方向。
中小企业是各国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灵活应变的特点给中小企业赢得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我国加入WTO带来的巨大机遇和挑战,传统中小型运输企业应抓住时机,积极面对挑战,充分利用当今发展物流的大好时机,实现传统运输业向现代化物流业转化。如何实现传统运输向现代化物流企业的转化,是值得深入探讨的。
2.从经济环境角度分析
我国中小运输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一直面临着经济体制缺陷、政府约束和来自社会的挑战和考验。一方面,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经济运行中的变动因素不断增多,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另一方面,随着国有、集体所有大型运输公司改制改革的深入,许多大型跨国集团的进入和成长,行业竞争白热化。
传统运输行业面对这样的经营环境,纷纷积极寻求出路。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和许多市场意识敏锐的企业把物流作为提高竞争能力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把现代物流管理理念、先进的物流技术和现代经营与管理模式引入经济建设和企业经营与管理之中。大型传统储运、运输企业,改变经营策略、管理手段、业务范围等实现了向现代化物流企业而成功转型。中型运输企业,碍于专业水平、资金支持等方面,虽不能马上调整方向,但也在积极寻找转型路径。小型民营运输企业,受制于更多因素,但也努力向物流也靠拢,纷纷翻牌,改旗易帜,虽是“以物流之名,行运输之实”,但是这也侧面反映了企业主已经意识到较之传统运输,物流有更为广阔的外延空间可供发展。
传统运输业向现代化物流战略转型已成大势所趋。
三、浅析中小运输企业转型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需克服短时效益观念,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传统运输企业面向物流的转型,需克服短时效益观念通常表现在:(1)企业主自身:我国中小运输企业多以民营个体工商户的形式存在,企业主对于市场情况把握不够准确,基本不能站在战略的高度考虑到向现代化物流企业转型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多是以甘于现状之逸,待技术、管理改革之劳。殊不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市场激烈的竞争,客观上对企业主如何看待自己企业的发展提出要求。不能与时俱进调整发展方向,就必然要被市场竞争的机制所淘汰。(2)由于自然人的趋利性,企业主担心投资风险、回报率,对于投资谨小慎微。,明知企业存在问题,需要调整改变,但不愿意投入资金用于硬件设施配置,运输作业流程的优化,管理技术的提高;问题暴露后又心存侥幸。久而久之,积弊益深。(3)部分中小运输企业诚信意识薄弱,不考虑企业长远发展。
由于经济的发展,生产制造业和流通加工业“流”的规模也不断地扩大,市场份期内不会饱和,无论是专营运输还是综合物流都有广阔前景,应予以积极的开拓。树立诚信意识,杜绝为谋短期利益而出现的不良甚至违法行为,促企业健康长远发展。
2.经营模式多样化选择
中小公司发展竞争之初主要体现在价格竞争。市场准入门槛低,建立起一个小运输公司只需要很少的启动资金,此类企业不具备可大幅提高生产力的技术管理手段,若要在在同行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大多只能运用价格作用。随着企业的壮大,公司之间的竞争既在价格上,更体现在服务质量和范围上。价格与服务的相互制约,决定了单纯的压低价格或是降低服务水平都不能成为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支撑。
我国现有中小型民营运输企业正值第三竞争阶段,如何结成联盟,转变经营模式;提高抗风险能力,综合提升企业竞争力,成为摆在行业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纵深化发展业务——扩大运输业增值范围
小型企业运用物流管理基本理论,在运输网络节点上开展仓储、配送、分拣、加工、甚至信息处理等以运输为基础的增值服务,并以此拓展经营范围。另一部分初具规模实力的中型运输企业可与大型企或第三方、第四方物流联合,成为其物流活动的专项部分,为生产商和销售商提供生产原材料和销售商品的供给服务;与整个物流系统有机结合。由优化物流的运输子系统,达到优化物流系统、压缩大成本、柔化供应链衔接的目的,从而使整条供应链效益最大化。
(2)外向横向联合——向规模型集约型转变
中小型民营运输企业由于自身经营能力有限,经营线路选择上有明确的地域痕迹,往往只选择一条或几条经营线路。跨线超出其业务范围时,则需承运公司单独运送或假手与别家运输公司。单独运送,选择本不熟悉的路线,成本、风险均难以控制;假手与别家,涉及中途货物的转手,二次装卸搬运,生成不合理劳动,消耗人力、精力,增加成本,削减利润。
随着运输设施的不断发展,运营机制的不断创新和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广泛应用,使得远距离运输线路节点企业间的横向联合成为可能。连通彼此经营线路,实现信息交换;共用硬件设施,统一调配,有效降低设备设施“重置率”。既降低了运输公司运营成本,又扩展了业务范围。是企业提高抗风险能力,扩大利润空间,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可行之选。
3.企业内部权资分配合理化
权——对于管理层决策权的划分,向来是企业经营发展中敏感有重要的问题。尤其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具有其自身特点。这些企业多由个体工商户组成的以家庭作坊形式进行经营管理的经济体,往往对于权力划分不明确。而管理层权力归属的不确定性,会导致决策水平失衡,产生“情感决策”“家族权威式”的决策。影响到企业长久的发展。
资——国家分配制度从“按劳分配”到“按劳与生产要素相结合”的改变,体现了“资本”在分配中所起作用及所处地位。中小企业涉及利益分配,须有明确的制度、体系遵循。对于收入/分配制度、状况不够重视,必将造成深远的影响。
如何结合中小型运输特点,使企业内部权资分配合理化,是一项企业长远发展所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
4.中小运输企业扩张转型引出的融资问题
企业经营发展到一定时期,就要涉及到对资本金的进一步要求。对中小企业来说,融资的作用十分关键。尤其是在中小型民营运输企业向物流企业转型这一特殊的背景下,更是不可避免的需要增加资本投入。如果没有资金,企业不能获得和吸收新技术也无法不断地进行扩张,将最终在竞争中失去与其他公司的抗衡能力。体制制约,融资渠道单一,经营所得不能全力用以扩大再生产,对外融资瓶颈难以突破等原因,均制约着企业的成长。
适于中小型企业融资渠道远不如大企业多,主要有以下几种:(1)企业主自给——一方面来自经营获利的再投入;另一方面源于其他渠道,由企业主自给资金注入;(2)银行借贷——我国对于经济体制转型的特点,于上世纪90年代初,以贯彻政府扶持中小型企业发展政策意图为宗旨的中小型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正式启动,并成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手段。(3)外部风险投资——由于投资人进行的是资本运营,故要求资本回报率尽可能高。但中小型企业受管理技术水平等因素制约,企业发展较缓慢,业务水平难以达到资方要求的回报率,又会导致外部投资额萎缩,进入恶性循环。
如何解决中小型企业的融资问题,并最终提高其整体竞争力,成为了另一个难于解决的棘手问题。
5.转型过程中政府的作用
中小型民营运输市场现为多、小、散的状况。但这也正是竞争之初的状态。政府应在宏观上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约束,制定政策扶持引导,恰当行驶自身职能;微观上严格准入机制,加强对运输行业的因势利导。
(1)建立健全法律法规约束
中小型运输企业面临的诚信危机(Integrity Crisis),直指政府应建立健全对运输行业的法律法规约束,使其健康发展诚信虽属道德范畴,但在道德观念没有广泛在人们心中形成之时,应以法律法规加以约束。近年来频繁发生的运输企业携货款潜逃的事件,使发展尚不完善机制仍不健全的中小运输业,此番又进入诚信危机的冬天。究其原因由于政府制定法律法规留有空白,或对于市场约束与监管、执法力度不够,致使部分不法企业主有空可鉆。一些公司存在于手续不齐备,甚至无照经营的情况。事前无从控制,事后无从追查,造成社会效益、运输行业、托运企业三方面损失。
(2)制定政策扶持引导
无论是转型中的传统运输业还是兴起的物流行业,都处于发展阶段初期。因此需要政府给予适当的政策,扶持其发展壮大。
其一:为运输业行业向物流企业顺利转轨,应对给予政策扶植,避免此类企业在成长初期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夭折。为中小运输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行政环境。
其次:要做到减轻中小运输企业规制负担。中小企业所支出的行政费用对于企业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政府规制和行政手续同时会对中小企业产生重大影响和成本效应。另外,政府规制和行政手续同时也给企业带来间接负担。因此,政府应在寻求效率、积极革新、制定标准的同时更为积极的主动地寻求更高效的规制和政策工具,以减少行政带给企业的附加成本,减少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成本负担。
(3)政府恰当行使自身职能,指导发展
政府应遵循市场规律,顺应经济的阶梯式发展。大力倡导运输业向物流企业的转型,对分散经营的企业进行整合,优化物流资源配置;强化政府责任意识;履行自身“扶持、协调、服务”的职能。为向物流转轨的运输企业提供统一开放,自由有序的市场空间。
参考文献:
[1]王之泰:新编现代物流学[M].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5
[2]中国现代物流发展报告.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南开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7
[3]唐渊李卫红:物流企业资本运营与管理[M]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6.6
[4]李建峰刘凯:传统运输企业向现代化物流企业转变的分析和对策[J].现代物流,2004.9
[5]张汉林施本植:服务业及中小企业规制改革[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3
[6]周文海:克服短时效益意识,促进个体企业健康发展[J].劳动医学,1999(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