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贸生意流程复杂,稍不小心,利润就可能被隐藏在诸过程中的手续费“吃掉了”
阿里巴巴、慧聪这样的 B2B平台对中小企业最大的福音就在于,他们能够以极低的成本触及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可是生意面广了,是不是就意味着利润增加了呢?其实不然。因为外贸生意和内贸生意不同,涉及众多的单证交易,虽然根据合同条款是有利润可图,但是如果不小心,可能你的利润就会被隐藏在诸个过程中的手续费“吃掉了”。
逃不掉的银行结汇手续费
外贸业务中的银行结汇费用及在商品成本中所占的份额如何,一向是业内人士关注的问题。也有人说,做外贸生意是“大买卖”,区区一点银行费用何足挂齿。可是沿海外向型企业大多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风险大、成本高、利润薄,每一元钱都要精打细算,银行的结汇费用自然也不例外。同时,企业也不能偷工减料,否则会降低银行在安全快速收汇中的作用,从而造成损失。
一般情况下,外资银行对于相同的服务品种,收费率普遍要高于中资银行。如电报费,中资行一般每个电报收费为人民币120元,外资行则多数超过200元。这一方面是因为外资银行的服务软环境较好,全球结汇网络密,在国外分支机构及代理行多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内地的一些中资银行续做国际结算业务大多是同上世纪90年代后期和2000年初才开始起步,人才匮乏,同时国外的分支行及代理行系统尚在筹建之中。因而,无论是收汇的质量、速度,还是在信息上都有差距。
以SWIFT收汇为例,如果有偿付行的话,议付行的出口结汇一般当天就能收汇,也就是说,议付当日货款就能进入卖方账户。而如果收汇路线曲折迂回,不但收汇时间长,而且要经多家代理行辗转,每家代理行雁过拔毛,费用摊算下来,成本无形之中也就抬高了,其中收汇时间长所造成的利息损失尚不计算在内。等到客户来结汇时发觉:“怎么费用这么高”?银行回答说,是对方银行扣的费,银行只不过收了一点手续费、邮费而已,而初入行者大都不理解其中的收费关系,会感到无法理解。
过去省市级外贸大公司的结汇,多数由熟悉业务的单证财务人员操作,他们对于信用证及汇款项下的索汇路线熟门熟路,一般问题不大。但是,现在多数民营企业初涉外贸结算领域没有经验,故而对于某些银行的高费额用熟视无睹,以为外贸结汇费用原本就应该是这么高的。
理性选择银行和结算方式
笔者一位在企业做财务的朋友最近抱怨一笔信用证项下的业务做亏了。这令笔者大觉奇怪:按理说,做信用证项下的出口生意,各项开支都可以计算,收汇应当是铁板钉钉的事,怎么会亏呢?他说原因就是:“单证不符,对方拒付。”接着又补充了一句:“其实,那个客户早就将货物提走,卖掉了。可是,到我们这里来,还要拒付!”笔者不由吃了一惊,说道:“客户既然已经将货提走,那么,他是怎么拿到提单的?”如果开证行拒付,照理说,提单应当仍在开证行,也就是说,货还在码头。根据国际惯例,只要进口商提走了货物,船公司出具书面证明,就视同他们已经接受了这套单据,而不必再管什么“单证不符”了。换言之,对方就应当付款。这个朋友表示,他们也是这样以为的,可问题的关键就出在了为他们公司进行议付的银行对这个国际惯例理解得不透彻。
此事也能说明一个问题,有的银行职员对国际惯例理解得不够透彻。另一方面,也应当看到,在进行外贸操作的时候,商家一定要挑选合适的银行。另外,就是对于外汇结算方式与品种的选择也是关键的一步。现在,虽然国际结算的品种不断创新,但主要种类还是汇款、信用证、托收、银行保函等几种。其中,以信用证结算费用最高,因而,银行承担的风险最大,出口商的收汇保障也最多;托收结算方式的银行收费较为便宜,这是指与信用证结算方法相比而言的;当然汇款结汇方式最为简便,银行承担的风险最少,自然费用也最低。因而,对于后两种结汇方式,买卖双方都要承担较多的结汇风险。
“拼装”方式放心省钱
其实,在实际操作当中,出口商也可以采用一些灵活的方法来处理以上各种国际结算方式,运用国际惯例的某些基本特色,补救上述结算方式的不足之处,既能少付费,也能获得相同的安全收付汇保障。
例如,一笔交易同时使用两种不同的结算方式,即一部分金额做信用证结算;另一部分金额做托收结算方式。假设有10万美元货值的进口商品,一部分货款(如60%)由进口商开立信用证,其余部分金额(剩下的40%)由出口商在货物装运后,连同信用证项下的装船单据一并委托议付银行,通过开证行向进口商以托收结算方式收取剩余货款。
具体做法是,信用证项下的货款和托收项下的货款,分别开立两张汇票,全套单据附在信用证项下的汇票内,而托收项下的货款则另开立一张光票。为了安全收汇起见,出口商可要求进口商在信用证的条款中规定,开证行一定要在托收的光票款项收妥后,才可以交单。采用这种结汇方式,进口商支付光票票款与否,即成为交单的前提条件。这样做,对于买卖双方都有利,出口商的收汇得到了保障,双方的费用也可以节省许多。
还有一种既安全又省钱的办法,就是汇款与托收并用。例如,有10万美元的货物要出口,卖方可先向买方收取一部分订金,用T/T方式汇入(如30%货款)。等货物装船后,再将全套单据(包括提单)拿到银行去做托收,要求进口商支付了余下的70%货款,才能取得代表货物的整套单据。使用此种方式结汇,如果进口商到时不来赎单,出口商已经有40%的预付款在手,货物还可以转卖给他人或者运回,风险相对就小,改善了托收结算方式对于出口商较为不利的特性。
据了解,现在东南沿海的一些服装加工企业,生产一件品牌的衬衫,做得好的企业,毛利润只有4%到5%,做得不好的企业甚至得不到3%,这样的利润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低的。在生产成本没有办法再下压的情况下,能在经营过程当中避免不必要的花费,对于这些出口企业来说,也是相当必要的。
阿里巴巴、慧聪这样的 B2B平台对中小企业最大的福音就在于,他们能够以极低的成本触及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可是生意面广了,是不是就意味着利润增加了呢?其实不然。因为外贸生意和内贸生意不同,涉及众多的单证交易,虽然根据合同条款是有利润可图,但是如果不小心,可能你的利润就会被隐藏在诸个过程中的手续费“吃掉了”。
逃不掉的银行结汇手续费
外贸业务中的银行结汇费用及在商品成本中所占的份额如何,一向是业内人士关注的问题。也有人说,做外贸生意是“大买卖”,区区一点银行费用何足挂齿。可是沿海外向型企业大多为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风险大、成本高、利润薄,每一元钱都要精打细算,银行的结汇费用自然也不例外。同时,企业也不能偷工减料,否则会降低银行在安全快速收汇中的作用,从而造成损失。
一般情况下,外资银行对于相同的服务品种,收费率普遍要高于中资银行。如电报费,中资行一般每个电报收费为人民币120元,外资行则多数超过200元。这一方面是因为外资银行的服务软环境较好,全球结汇网络密,在国外分支机构及代理行多等方面具有相对优势;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内地的一些中资银行续做国际结算业务大多是同上世纪90年代后期和2000年初才开始起步,人才匮乏,同时国外的分支行及代理行系统尚在筹建之中。因而,无论是收汇的质量、速度,还是在信息上都有差距。
以SWIFT收汇为例,如果有偿付行的话,议付行的出口结汇一般当天就能收汇,也就是说,议付当日货款就能进入卖方账户。而如果收汇路线曲折迂回,不但收汇时间长,而且要经多家代理行辗转,每家代理行雁过拔毛,费用摊算下来,成本无形之中也就抬高了,其中收汇时间长所造成的利息损失尚不计算在内。等到客户来结汇时发觉:“怎么费用这么高”?银行回答说,是对方银行扣的费,银行只不过收了一点手续费、邮费而已,而初入行者大都不理解其中的收费关系,会感到无法理解。
过去省市级外贸大公司的结汇,多数由熟悉业务的单证财务人员操作,他们对于信用证及汇款项下的索汇路线熟门熟路,一般问题不大。但是,现在多数民营企业初涉外贸结算领域没有经验,故而对于某些银行的高费额用熟视无睹,以为外贸结汇费用原本就应该是这么高的。
理性选择银行和结算方式
笔者一位在企业做财务的朋友最近抱怨一笔信用证项下的业务做亏了。这令笔者大觉奇怪:按理说,做信用证项下的出口生意,各项开支都可以计算,收汇应当是铁板钉钉的事,怎么会亏呢?他说原因就是:“单证不符,对方拒付。”接着又补充了一句:“其实,那个客户早就将货物提走,卖掉了。可是,到我们这里来,还要拒付!”笔者不由吃了一惊,说道:“客户既然已经将货提走,那么,他是怎么拿到提单的?”如果开证行拒付,照理说,提单应当仍在开证行,也就是说,货还在码头。根据国际惯例,只要进口商提走了货物,船公司出具书面证明,就视同他们已经接受了这套单据,而不必再管什么“单证不符”了。换言之,对方就应当付款。这个朋友表示,他们也是这样以为的,可问题的关键就出在了为他们公司进行议付的银行对这个国际惯例理解得不透彻。
此事也能说明一个问题,有的银行职员对国际惯例理解得不够透彻。另一方面,也应当看到,在进行外贸操作的时候,商家一定要挑选合适的银行。另外,就是对于外汇结算方式与品种的选择也是关键的一步。现在,虽然国际结算的品种不断创新,但主要种类还是汇款、信用证、托收、银行保函等几种。其中,以信用证结算费用最高,因而,银行承担的风险最大,出口商的收汇保障也最多;托收结算方式的银行收费较为便宜,这是指与信用证结算方法相比而言的;当然汇款结汇方式最为简便,银行承担的风险最少,自然费用也最低。因而,对于后两种结汇方式,买卖双方都要承担较多的结汇风险。
“拼装”方式放心省钱
其实,在实际操作当中,出口商也可以采用一些灵活的方法来处理以上各种国际结算方式,运用国际惯例的某些基本特色,补救上述结算方式的不足之处,既能少付费,也能获得相同的安全收付汇保障。
例如,一笔交易同时使用两种不同的结算方式,即一部分金额做信用证结算;另一部分金额做托收结算方式。假设有10万美元货值的进口商品,一部分货款(如60%)由进口商开立信用证,其余部分金额(剩下的40%)由出口商在货物装运后,连同信用证项下的装船单据一并委托议付银行,通过开证行向进口商以托收结算方式收取剩余货款。
具体做法是,信用证项下的货款和托收项下的货款,分别开立两张汇票,全套单据附在信用证项下的汇票内,而托收项下的货款则另开立一张光票。为了安全收汇起见,出口商可要求进口商在信用证的条款中规定,开证行一定要在托收的光票款项收妥后,才可以交单。采用这种结汇方式,进口商支付光票票款与否,即成为交单的前提条件。这样做,对于买卖双方都有利,出口商的收汇得到了保障,双方的费用也可以节省许多。
还有一种既安全又省钱的办法,就是汇款与托收并用。例如,有10万美元的货物要出口,卖方可先向买方收取一部分订金,用T/T方式汇入(如30%货款)。等货物装船后,再将全套单据(包括提单)拿到银行去做托收,要求进口商支付了余下的70%货款,才能取得代表货物的整套单据。使用此种方式结汇,如果进口商到时不来赎单,出口商已经有40%的预付款在手,货物还可以转卖给他人或者运回,风险相对就小,改善了托收结算方式对于出口商较为不利的特性。
据了解,现在东南沿海的一些服装加工企业,生产一件品牌的衬衫,做得好的企业,毛利润只有4%到5%,做得不好的企业甚至得不到3%,这样的利润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低的。在生产成本没有办法再下压的情况下,能在经营过程当中避免不必要的花费,对于这些出口企业来说,也是相当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