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体标本腹腔神经丛:十六层CT图像后处理分析

来源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 T图像后处理在尸体标本腹腔神经节显示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对6具成人尸体标本进行解剖,确定胰腺周围腹腔神经节及神经丛主支的位置和形态,并对其大小进行测量,用碘海醇对其进行涂抹标记,还原尸体各脏器的位置,进行十六层螺旋CT容积扫描,将扫描后的容积数据传至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在影像上所测结果与尸体解剖比较.结果:6具成人尸体标本腹腔神经节和神经丛主支均位于T12至L1的上缘之间,腹腔神经节多为薄片型,结节型或长条型少见;CT图像与尸体解剖观测一致.腹腔神经节的大小在尸体解剖测量左、右侧上下径分别为16.93±5.16mm和11.98±5.48mm,横径分别为20.02±10.13mm和24.75±10.97mm,厚度分别为2.83±0.45mm和2.08±0.46mm.CT图像后处理MPR影像左、右侧上下径分别为16.42±6.38mm和11.70±2.72mm,横径分别为21.40±7.22mm和23.53±7.21mm,厚度分别为2.75±1.08mm和2.18±0.44mm.VRT影像测量左、右侧上下径分别为17.10±5.42mm和12.25±3.68mm,横径分别为21.92±8.21mm和25.13±6.41mm,厚度分别为2.90±1.12mm和2.28±0.50mm.统计学分析尸体标本与图像后处理影像上的MPR和VRT两组数据测量值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能在尸体上准确地、立体地显示腹腔神经节及神经丛主支的位置、形态和大小,为临床腹腔神经丛的扫描奠定了基础.
其他文献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TATs,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是JAK-STATs信号途径中一类重要的DNA结合蛋白,其异常表达和活化与多种肿瘤相关.本文研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上腔静脉(SVC)梗阻综合征患儿的床旁超声表现及其在临床诊疗中的意义.方法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后患儿6例,于术后第5~38 h[平均(22±11)h]临床怀疑有
目的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SCC)及宫颈上皮内肿瘤(CIN)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16感染与端粒酶反转录蛋白(hTERT)、抑癌基因p21waf1和增生抗原Ki67表达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在1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mRNA表达与卵巢浆液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00年3月至2002年10月手术切除的62例卵巢浆液性肿瘤组
目的通过观察室性早搏(室早)患者治疗前后同步12导联心电图中QT离散度(QTd)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变化,分析胺碘酮和索他洛尔作用机制以及QTd应用的临床意义。方法室早患者60例
目的探讨锁骨下动脉闭塞症外科治疗的方法.方法2002年1月至2003年4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收治8例有症状的锁骨下动脉起始段闭塞病人.其中,6例采用锁骨下动脉切断移位与颈
自2000年3月~2003年4月,我们采用口服通心络胶囊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76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76例为河北工业大学医院及天津人民医院住院及门诊病人,男性4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