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历史教学中,最大的难题就在于历史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距离太远了,教材内容与学生之间有隔阂,由于时间的距离感使学生对历史没有兴趣,没有学习热情。如果运用乡土历史特别是挖掘乡土历史不仅可以弥补历史教材这方面的不足,让历史人物走出来,而且可以使课堂教学活跃起来,让学生参与其中。这样在现今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开展乡土历史教学既符合新课程理念,又将有利于新课程理念在历史教学中的实现。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乡土历史 意义
一、乡土历史教学的开展,会更有利于历史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
新《课标》把教学目标细化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即三维目标)。强调知识与能力有机结合,明确过程与方法为目标,把思想教育拓展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在整个历史教学过程中,将三个维度的目标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实现于整个教学过程,从而达到全方面培养学生和促使学生全方位发展。
作为中学历史教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乡土历史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更多地了解家乡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家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并能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释历史问题。可以说乡土历史无论是在知识层次方面,还是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都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同样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培养。
在乡土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调查、访问、社会活动、收集资料、制作图表、参观等方法,使学生真正融入教学过程,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实的体现。这种丰富多彩的教学呈现形式,肯定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营造出师生互动的民主课堂气氛,使学生启动思维,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从而使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就得以充分的实现。
新《课标》在思想教育目标中突破了以往单纯政治思想教育的层面,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把历史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与原来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更具有针对性,更加全面、科学和务实。教育家加里宁说,“关于爱国主义的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家乡开始的。” “家乡是看得见的祖国,祖国是扩大了的家乡。”乡土史教学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起点,而且能以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的史实丰富爱国主义的内容,给学生以感染力。乡土史从学生身边开始讲起,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亲切实在,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他们会倍感自豪,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因为家乡是他们生活生长的地方,学生对本乡本土历史人物的事迹,文物遗址等从小耳闻目睹,这种亲切感会让学生把自己的家乡同祖国的历史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进而为建设美好家园而发奋学习。
二、鄉土历史教学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新课程理念强调,历史课程的改革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且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家乡的历史,是学生身边的历史,它具有形象性、生动性、直观性,而且又从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和经历出发,是学生所见所闻,学生喜闻乐见的。由此出发,有利于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望,自然也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浮起和学习动机。运用乡土历史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形象性与直观性,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乡土历史教学,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过去,中小学课程内容单一,教师的作用就是进行知识的传递,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教师则过分依靠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影响了教师创造性的发挥。现在课程改革强调教学中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师不但要掌握课程资源,更重要的是有把它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资源的能力,要求建立和形成发挥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自然对教师教学方式提出新的要求。过去教师大多是靠一个人的力量解决课堂里面的所有问题,而现在则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来,必须用更加合作的态度从事教学工作。那么乡土历史的教学就能符合这一需要,既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便于学生参加到教师的教学方式中来,从而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学生是历史学习方式变革中的主体,对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求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一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那么乡土历史教学和资源的开发对改变学生死一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是大有裨益的。
四、乡土历史,是课程资源开发的源泉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课程实施、目标实现的基本条件,正日益受到普遍的重视。而乡土历史却是历史课程资源的一个“宝库”,是实现课程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渠道,并且在《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于“乡土历史资源”的开发,作了重要的描述和论证。《课标》强调:“充分开发利用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同时指出,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裨益。应随时随地地发现和利用社区中丰富的人力资源,如历史见证人、历史专家学者、历史教育专家、阅历丰富的长者。”
乡土历史往往是本乡本土的历史,它的内涵十分丰富,有着丰富的实物资源、文字资源、影像资源等,同时也包括了一个地区的历史传统、文化特征、人口状况、风俗习惯、自然资源、经济基础和环境保护等许多方面的内容。具有非常丰富的知识因素和教育因素。从乡土历史发掘出平时视而不见但具有研究价值的课程素材,从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家乡史来安排课程,突出了生活环境的“由近及远”,可使学生感到历史就在身边,从而激发其学习的激情,既而也同时实现了我们对乡土资源(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意义。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乡土历史 意义
一、乡土历史教学的开展,会更有利于历史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
新《课标》把教学目标细化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即三维目标)。强调知识与能力有机结合,明确过程与方法为目标,把思想教育拓展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求在整个历史教学过程中,将三个维度的目标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实现于整个教学过程,从而达到全方面培养学生和促使学生全方位发展。
作为中学历史教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乡土历史教学,可以使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同时,更多地了解家乡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家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并能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释历史问题。可以说乡土历史无论是在知识层次方面,还是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都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同样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培养。
在乡土历史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调查、访问、社会活动、收集资料、制作图表、参观等方法,使学生真正融入教学过程,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实的体现。这种丰富多彩的教学呈现形式,肯定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营造出师生互动的民主课堂气氛,使学生启动思维,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者,从而使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就得以充分的实现。
新《课标》在思想教育目标中突破了以往单纯政治思想教育的层面,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把历史教育的社会教育功能与人的发展教育功能结合起来。与原来的“思想政治教育”相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更具有针对性,更加全面、科学和务实。教育家加里宁说,“关于爱国主义的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家乡开始的。” “家乡是看得见的祖国,祖国是扩大了的家乡。”乡土史教学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起点,而且能以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的史实丰富爱国主义的内容,给学生以感染力。乡土史从学生身边开始讲起,学生看得见,摸得着,亲切实在,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又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他们会倍感自豪,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因为家乡是他们生活生长的地方,学生对本乡本土历史人物的事迹,文物遗址等从小耳闻目睹,这种亲切感会让学生把自己的家乡同祖国的历史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进而为建设美好家园而发奋学习。
二、鄉土历史教学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
新课程理念强调,历史课程的改革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且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家乡的历史,是学生身边的历史,它具有形象性、生动性、直观性,而且又从学生身边的实际生活和经历出发,是学生所见所闻,学生喜闻乐见的。由此出发,有利于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望,自然也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浮起和学习动机。运用乡土历史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形象性与直观性,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三、乡土历史教学,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教学方法的转变,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过去,中小学课程内容单一,教师的作用就是进行知识的传递,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教师则过分依靠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影响了教师创造性的发挥。现在课程改革强调教学中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师不但要掌握课程资源,更重要的是有把它转化为学生的学习资源的能力,要求建立和形成发挥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自然对教师教学方式提出新的要求。过去教师大多是靠一个人的力量解决课堂里面的所有问题,而现在则必须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来,必须用更加合作的态度从事教学工作。那么乡土历史的教学就能符合这一需要,既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又便于学生参加到教师的教学方式中来,从而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
学生是历史学习方式变革中的主体,对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求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一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那么乡土历史教学和资源的开发对改变学生死一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是大有裨益的。
四、乡土历史,是课程资源开发的源泉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课程实施、目标实现的基本条件,正日益受到普遍的重视。而乡土历史却是历史课程资源的一个“宝库”,是实现课程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渠道,并且在《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于“乡土历史资源”的开发,作了重要的描述和论证。《课标》强调:“充分开发利用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同时指出,乡土教材和社区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历史学习和历史感悟大有裨益。应随时随地地发现和利用社区中丰富的人力资源,如历史见证人、历史专家学者、历史教育专家、阅历丰富的长者。”
乡土历史往往是本乡本土的历史,它的内涵十分丰富,有着丰富的实物资源、文字资源、影像资源等,同时也包括了一个地区的历史传统、文化特征、人口状况、风俗习惯、自然资源、经济基础和环境保护等许多方面的内容。具有非常丰富的知识因素和教育因素。从乡土历史发掘出平时视而不见但具有研究价值的课程素材,从学生最容易接受的家乡史来安排课程,突出了生活环境的“由近及远”,可使学生感到历史就在身边,从而激发其学习的激情,既而也同时实现了我们对乡土资源(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