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唯一的“大学生”猩猩走了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tt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8月7日,国内外许多知名媒体不约而同地发布了一则悲伤的“讣告”,一只名叫夏特克(Chantek)的雄性红毛猩猩去世了,享年39岁。它的死之所以引发全球媒体的广泛关注,不仅因为它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只上过大学的猩猩,还因为它是一只命运曲折的传奇“明猩”。如果你看过2011年上映的好莱坞大片《猩球崛起》,记得那位会打手语的红毛猩猩智者Maurice,夏特克正是它的原型之一。

“猩”的前半生


  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1977年出生的夏特克正好赶上了上世纪70年代末美国大猿研究的“大跃进”时期,那时心理学界和动物行为学界笃信行为主义(Behaviorism),认为人脑是一个黑箱,思维是单一维度的白板,包括语言在内的所有行为都是通过来自外界的不断奖赏、惩罚而逐渐习得的。
  夏特克就是为人类研究而生的,它降生的地方不是鸟语花香的野外,而是美国亚特兰大的耶基斯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它是红毛猩猩仅有的两个分支——婆罗洲猩猩和苏门答腊猩猩的混血儿,两者都是很珍稀的品种。
  夏特克6个月大的时候,美国田纳西大学人类学家琳恩·迈尔斯(Lyn Mails)来到了研究中心请求领养夏特克:“我希望可以把夏特克带走,把它当作一个人类来抚养。”当时琳恩正打算研究一个新课题,看看人类行为究竟是先天遗传的,还是后天学习形成的。研究中心方面觉得琳恩的课题对灵长类动物的研究有很大的价值,就答应了。
年幼的夏特克和它的人类“妈妈”琳恩

  就这样,夏特克被带到了人类世界,开始了长达8年的人类生活。而琳恩便成了它名义上的母亲。她给它穿上尿布,穿上连体衫,带它睡婴儿床,用奶瓶喂它牛奶。夏特克甚至有自己的私人医生,而不是兽医。
  和琳恩一起生活不久,夏特克便展示出自己与其他动物不同的超常智力。它能敏锐地感受到身边人的情绪变化,也懂得表达自己的感情。比如被表扬了,就会兴高采烈,开心地蹦蹦跳跳;如果被批评了,则会做出垂头丧气、一脸委屈的表情。
  由于红毛猩猩的身体结构和人类不大相同,所以夏特克是无法学习人类的语言的。为了方便沟通,琳恩在夏特克稍大的时候开始教它学习手语。夏特克学会的第一个手语是“要食物”。一开始,琳恩给它喂食时会把手放到自己的唇边向它示意接下来将会给它食物。琳恩示范了几次后,夏特克也会把手放到唇边,表现出自己想吃东西的样子。最初琳恩以为这只是个意外,或者没两天夏特克就会忘记了。但后来,夏特克每次想吃东西时都会做出这个动作,琳恩知道它是真懂了。这时的夏特克,不过是个8个月大的小猩猩。
  出乎琳恩意料的是,夏特克仅仅用了两周的时间便学会了“苹果”、“玩具”、“食物”等数十种手语表达。更神奇的是,对于没学过的词,它还会触类旁通自己创造。比如它从未学过“番茄酱”这个词,但表达的时候它会用手比划“番茄”和“牙膏”来表示番茄酱。
  在琳恩的悉心教导下,小小年纪的夏特克已经能够记住去快餐店的路,会打扫自己的房间,甚至可以在琳恩开车时充当“人肉导航”为琳恩指路了。
  夏特克一天天長大,它需要再次挑战自我,那就是深度融入人类社会。夏特克四岁大时,琳恩把它带到了她任教的田纳西大学里上课,让它像人一样参加社交活动。同学们都很喜欢这个可以简单交流的小家伙,学校也就干脆承认了夏特克的大学生身份。
  当然,是学生就要考试。每到期末,夏特克就要进行一次特殊的期末考试,包括用手语表述不同物件,辨认颜色和使用工具,它的考试成绩从来都是优秀的。最后,夏特克和人类大学生一起,出现在了田纳西大学的毕业年鉴中。
  为了让夏特克更好地与社会相处,琳恩还教会了它钱的概念。如果给它硬币,它会在口渴的时候,自己去售货机里买饮料。开车出去加油时,它会主动递钱过去。平常在家里,琳恩使用小铁环来代替钱,帮忙做家务,或者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都可以得到小铁环。如果夏特克有想要的玩具,想吃的食物,都可以用小铁环跟琳恩换。于是,夏特克不仅学会了自己收拾房子,有时还会帮邻居捡垃圾,都是为了“挣钱”。到最后夏特克居然还有了存钱的概念,它会用杯子把琳恩奖励的小铁环装起来,最后用攒下的小铁环跟琳恩换来一辆向往已久的三轮车,然后欢快地骑了起来。
  8年的时间,夏特克从一只孱弱的婴儿猩猩成长成一只健硕威猛的青年猩猩。它很享受人类的陪伴,而琳恩也阶段性地完成了自己的课题,证明人类的社会化行为是可以学来的。

凄凉的后半生


  后来,许多曾经和夏特克一起上过大学的人类学生在毕业后都纷纷离开校园自力更生了,夏特克依然被留在田纳西大学“深造”。但是渐渐地,夏特克的校园生活变得有点复杂,它开始偶尔在校园里惹点小麻烦。它的手指非常有力,可以灵活使用工具拆散铁丝网,甚至砸坏门锁,随心所欲地在校园里走来走去。同时,因为它的个头越来越大,许多学生都很害怕它,毕竟即便是人类最顶尖的格斗高手在发飙的成年猩猩面前大概也撑不了一分钟。而且在校园之外,夏特克有时也会招来非议,路上的司机会被车里的猩猩吓到,有时候琳恩不得不开离公路,以避免事故。大学律师也担心,如果夏特克引发一场连环撞车事故,那学校可是要吃官司的。
夏特克和人类大学生一起,出现在田纳西大学的毕业年鉴中

  最终,1986年2月15日,校园“小霸王”夏特克还是惹下了让它惨遭人类社会驱逐的“罪行”。根据当地媒体的报道,夏特克当天下午在田纳西大学图书馆门前的台阶上“袭击”(媒体用的是“attack”这个词)了一名女学生,“夏特克趁这个学生不注意,突然扑向她”。虽然女生并未受到严重伤害,但学校已经下定决心要“开除”夏特克了。尽管琳恩为了夏特克四处奔走,好话说尽,最后夏特克还是被打回了自己出生的研究中心。在那里,它被当做具有攻击性的大型动物关在一个逼仄的笼子里。   作为一只猩猩,夏特克懂得的“人生道理”已经算多了,但它依然没法过好这一生。琳恩的同事,同时也是陪伴夏特克多年的另一位人类学家安·索思科姆(Ann Southcombe)得知此事后也万分感慨:“我无法想象他曾经有过这样的生活,现在又全部失去了,会是怎样的感受。”后来,琳恩也是在多次争取之下,才被允许到研究中心见夏特克一面。她对媒体说,她看见夏特克无精打采一动不动地蹲在笼子里。
  此后,便开始有媒体声称夏特克得了抑郁症。而多年后,琳恩再次有机会去探望夏特克时,她几乎认不出它来了,“那是90年代初,我见到他时,是一副笨重、挣扎的躯体走出围栏,然后就瘫在我面前。”
  透过以夏特克为主角的纪录片《上过大学的猩猩》(The Ape Who Went to College)的镜头,我们可以看到,当时在研究所里琳恩努力用手语跟夏特克解释到底发生了什么,而夏特克则用手语回复道:“琳恩妈妈,去取车,要回家。(Mother Lyn, get the car, go home.)”琳恩忍着眼泪问它有没有生病,夏特克说:“痛。(Hurt.)”她问它哪里痛,它答道:“感情。(feelings.)”
  后来,琳恩担心它的抑郁症太严重,会影响到它的生命健康,于是努力想办法帮它改变生活环境。在研究中心的笼子里关了11年后,1997年,夏特克终于被转移到了亚特兰大动物园。
  刚开始,夏特克在动物园生活得不习惯,它不觉得那些与它生活在一起的红毛猩猩是它的同类,它将其他猩猩称作“红毛狗”。在被人类社会驱逐之前,琳恩曾问过它觉得自己是人类还是猩猩,它的回答是,“猩猩人”。大概是习惯使然,夏特克在动物园里最初认可的朋友也是人类。动物园的工作人员会用手语和它交流,它也会和工作人员玩起以前常玩的花钱游戏,用一些小铁环来换取自己心仪的玩具和零食。
  同时,夏特克还会在动物园里画画,或者说它会玩纸和笔,如果工作人员把这两样东西给它,碰巧它心情不错,它就會即兴发挥。画完后它会把手一伸,做出一个求食的动作,然后打“糖果”的手语。如果这时给它一些奖励,它会把“画”递给工作人员。后来夏特克学聪明了,它明白人类就是想要它的画,知道自己在这场谈判中处于强势地位。于是会把自己的画撕成一条条的,想用每一条来换一份奖励。
  后来,在动物园的悉心照料下,夏特克之前长期囚禁留下的后遗症逐渐痊愈,它慢慢地也融入了红毛猩猩的群体里。它与动物园里的一只苏门答腊红毛猩猩Madu结成夫妻,并拉扯大4个养子养女。
  不过,在有些媒体的报道里,夏特克在动物园里的生活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比如有媒体提到夏特克的手语退化、因重度抑郁被注射药物、行为孤僻不合群……但亚特兰大动物园的工作人员随后向媒体表示,这些都是夏特克当时的第一位饲养员的脑补,而非事实。而且琳恩女士一直想把这位“明猩”要回去,为了借舆论造势,也免不了一直在向媒体渲染夏特克的“惨状”。
亚特兰大动物园里,夏特克和它的妻子Madu

  不管怎样,夏特克最后活到了39岁,在红毛猩猩中已属高寿,它这一生足够漫长也足够传奇。站在人类的角度看,夏特克的一生是值得骄傲的,它走了一条同类没有走过的路,为人类的科学研究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对于夏特克来说,如果有选择,这是不是它最想要的一生呢?
  很遗憾,它没有选择。1977年的那个冬天,它刚在研究中心降临人世,便已被打上了一个陪伴了它一生的隐形标签——人类科学研究的“实验品”。
其他文献
巴西著名漫画家毛里西奥·德索萨常常被称为“巴西的华特·迪士尼”,他用自己的人生很好地证明了:即使一开始失败了,也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梦想。  毛里西奥从小就是一名狂热的动漫迷,他立志长大后要成为一名职业漫画家。所以19岁的时候,毛里西奥就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来到圣保罗,这座巴西最大的城市,来追寻自己的梦想。  毛里西奥投稿给报纸杂志,却一再被拒,理由是他的作品很一般。尽管如此,年轻的毛里西奥并没有就此放
1861年到1865年间的美国内战(又称“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页:这场被称为“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的战争废除了蓄奴制,为美国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扫清了障碍。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更为美国后来跃升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开辟了道路。  在国际史学界看来,倡导解放黑奴的北方联邦军(Union Army)不仅站在了维护国家统一、解放被压迫人群的正义高地,更代表了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即以自由劳动
有一份正当工作和体面收入的达瑞斯没有想到,身为中产阶级的自己会在新加坡的租房市场上吃到如此多的闭门羹。  最近,达瑞斯急着想要在这座国际化大都市为自己和妻子找到一处舒适的公寓,但很多地产中介很快就婉拒了他。这些中介不约而同地给了一个十分直白却又令人震惊的解释:“实在不好意思,你的妻子是印度人,房东不会愿意租给印度人的。”  达瑞斯这才意识到,自己遭遇到了住房市场上的种族歧视——在新加坡,房东对租客
尼泊尔新总理首访通常都会选择印度,这几乎是一种不变的传统。但由于近期两国关系复杂多变,进而引发外界猜测:尼泊尔新总理奥利还会把印度当作首个出访地吗?印度方面还会如同以往一样欢迎尼泊尔新总理的来访吗?2015年的摩擦  2015年9月16日,尼泊尔公布新宪法后,引发了尼国内印度人后裔马德西人的不满,进而发生了大规模骚乱,造成50多人死亡。印度官方和民间纷纷发声支持马德西人,除了政治施压、舆论攻击外,
近期,在军费削减、忍痛砍掉多项军事开支的情况下,美军却坚持投资总额70亿美元用于可再生能源项目,其中包括20个应用级的太阳能、风能、地热发电设施,建于国防部产权的美军基地之上。甚至有消息称,美国军方愿意以国内基地的土地入股吸引私人投资,加速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开发。此外,美军还有研发、采购作战用途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模块投资计划,购买绿色电力的长期合同,启动电驱动和混合动力的运输工具的计划。  在美
历久弥新的老书店  在英国小说家约翰·勒卡雷1974年出版的小说《锅匠 裁缝 士兵 间谍》里,主人公乔治·斯迈利是一名协助官方追捕潜伏在英国政府高层中的苏联间谍的退休情报员,他最大的爱好就是收藏珍稀旧书,闲暇时间最喜欢逛的就是海伍德·希尔书店。  小说中提到的海伍德·希尔书店是真实存在的,坐落在伦敦高级社区梅菲尔区的可胜街上,已经有80年历史了。2016年,为庆祝书店成立80周年,海伍德·希尔书店
2012年贺岁电影档在11月下旬就开始提前打响,《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一九四二》和《王的盛宴》一时引发巨大热议。三部影片中,前者行事低调,靠着奥斯卡最佳导演的护身符异军突起,不仅赚了票房,也赢了口碑;中者阵势威武,原本预想的大好前程,这回不幸碰上劲敌,前景不明;后者干脆是还没有开战,就自乱阵脚,先天不足加后天失调,黯然退场。网友一句调侃成为神评:“冯小刚与李安的差距是100个陆川。”三位导演水
在超过40年的政治生涯中,克林顿夫妇为他们自己建立起了一个无可匹敌的全球人脉网络——准确地说,是金主网络。随着美国现代政治和金钱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不可分离,可以说,是这些慷慨解囊的金主们将要可能缔造出美国历史上的第一对总统夫妇。  按照《华盛顿邮报》的调查,克林顿夫妇迄今为止已经筹得超过30亿美元的各类捐款。从最早始于1974年的一笔捐献给比尔·克林顿用于冲刺国会众议员选举的17.8万美元,到希
阿富汗南部山区,禁毒队员在罂粟田里打掉罂粟果实  桥下瘾君子的无奈  他们警告她别再过来,不然就杀了她。但莱拉·海达瑞还是日复一日地来到这个昏暗、危险的通道。  这是一个令人心酸的场景。在阿富汗首都喀布尔一座名为“苏卡塔”的桥下聚集着成百上千名海洛因吸食者,他们蜷缩在这个狭小的地方,空气中弥漫着污水和粪便的味道。恶劣的环境和过大的吸毒量让这里不时有人死亡。  大部分阿富汗人看到这个可怕的场景都避而
2015年的圣诞季之于西方国家而言,不仅仅是壁炉旁一家团聚并享受一顿丰盛的圣诞大餐那么简单:相继在北美和欧洲等地上映的科幻电影巨作《星球大战:原力觉醒》(又称“星战7”)掀起了一波从美国白宫到英国议会、从全日空的飞机机身到优衣库的黑色T恤这样的全方位“星战狂潮”。《星球大战:原力觉醒》海报  比如每年都要互相寄送圣诞贺卡的英国政府各部门以往都会“耍尽心机”通过设计各具创意的贺卡来比拼创意度。但B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