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心用情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化解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和困境,是党员干部应该扛起的一份责任和担当。
2018年初,我到樊川任职后了解到,液晶显示器、薄膜晶体管、陶瓷、玻璃、粘合剂、阻燃剂……这些看似毫无关系的东西,其实都离不开一种产品——氧化锌。锌产业是樊川镇的传统产业、支柱产业、富民产业,关系着全镇近1/10人口的生活就业。全镇大小锌品生产企业共有43家,相关从业人员约2000名,其中安置残疾人员约150名。2017年樊川镇锌产业开票销售约20亿元,其占华东市场的份额可谓“三分天下有其一”。这样的产业现状,对一个位于扬州市东北部的偏远乡镇来说,无疑是振奋人心的。
然而,我在进一步的了解中得知,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时提出,要尽快将三阳河两岸100米范围内企业迁出。全镇有一大半的氧化锌企业都在这个范围里。2017年省“263”专项行动开始后,按照要求,樊川的36家氧化锌企业必须在2020年6月底前全部实施关停或搬迁。当时,有一位企业主,已经远赴千里之外的山西太原考察投资氧化锌生产线。
我清楚记得,为这个问题而发愁时,正是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京召开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生态红线不容触碰,政策规定必须执行。但若简单“一刀切”式予以关停,不仅发展数十年的锌产业面临“灭顶之灾”,全镇工业经济发展势头也会受阻,近2000人面临失业,他们背后的家庭更要承受巨大的生活压力。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对老百姓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以及给社会稳定带来的隐患,让人不敢想象。我和班子成员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一天吃午饭时,听说一位闻姓企业主在当地氧化锌企业负责人里影响很大,对关停行动十分抵触,我就萌生了到他公司看一看的想法。走进厂区,发现厂里十分干净整洁,不仅预想中刺鼻的化学气味没闻到,空气中甚至连粉尘都没有。我很奇怪,难道是消息不准确,或是中午休息时间机器没有运转?还是这一会儿功夫,公司老总已经想通并停止生产了?再朝里走,一位中年男子正在给墙边的一排红叶石楠浇水,没想到他就是闻总。
据他介绍,氧化锌产品的生产工艺分为间接法、直接法和化学法,对环境影响大小不一。他们公司所采用的就是间接法生产,是一种比较简单的一步氧化反应过程,其原料、产品均不涉及危化品,生产过程中更无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排放,也没有噪声污染,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我随他来到生产车间,当看到氧化锌颗粒通过一根冷却传送风管,送至集尘室布袋即制得氧化锌成品的那一刻,我之前的所有疑虑全部打消了,心里已经有了打算:在坚决完成搬迁任务的同时,对樊川的锌品生产企业该关的关、该转的转、该救的救。
经过一番准备后,我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单位负责人、邀请所有锌业企业主召开了座谈会,与企业一起想办法、共商议、谋出路,制定了搬迁重组、集聚发展的初步方案。让在场所有人感到意外的是,闻总当即决定于当年6月30日前带头拆除到位,比原先规划的时间节点提前了整整半年。在樊川氧化锌产业关停与否的岔路口,我们找到了出路:寻求政策支持和办理相关手续,政府义不容辞;实施限期关停,拆除生产设备,企业全力配合。最终通过争取项目、盘活存量、推动转型和集聚发展4條策略,汇聚起樊川的锌产业。
我很清楚,作为一名企业主,要实现搬迁重组、集聚发展,最大的顾虑是政策问题;要将公司关停、厂房拆除,最大的考虑是资金问题。一方面,我们将樊川的锌产业现状及整治提升意见向上呈报,争取早日获得同意批复。另一方面,通过与区国土局沟通,积极争取土地复垦项目,在2018年底前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了三阳河西侧8家较为集中锌业企业的厂房拆除和土地复垦,产生挂钩指标近100亩。2019年,我们第一时间申报了三阳河东侧15家锌业企业的土地复垦项目,可再产生约100亩挂钩指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关停搬迁的经济压力。随着生态修复工程的竣工,不仅整体环境焕然一新,也为打造三阳河沿线清水廊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集中走访和座谈中发现,几家符合环评要求、规模较大的锌企业具有富余产能,而部分规模偏小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产品档次偏低。就拿闻总的众发金属来说,其核算产能是2万吨,而实际产能正常在1.2万吨左右,有较大的产能空间可以释放。在我的提议下,闻总同意出让富余产能,在符合环保等要求的前提下将双荣等数家企业“收入麾下”。与此同时,双荣等企业锌产品“借壳”生产后,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益得到了明显提高,虽然经历了关停和搬迁的过程,却依然能够保证将库存订单按期交付到客户手中。
面对越来越大的环保压力,推动创新转型,是锌产业得以存续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一方面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建议将氧化锌产业与传统意义上的化工行业区别对待,实行分类管理。另一方面,在查阅相关资料和咨询行业专家后,我们发现锌粉产品生产过程属于物理反应,为有色金属冶金行业,完全符合生态环保要求。华强锌业是亿元锌业企业,在与企业负责人长谈后,华强锌业同意在配合政府关停沿河厂房的同时,投资1.2亿元在工业园区新建厂房,转型新上锌粉项目。得知华强的发展方向后,多家锌企也纷纷表达了转型意向,传统的锌产业链得到了有效延伸。
经逐级呈报锌产业集聚发展的请示,2018年底,由省工信厅牵头,联合省生态环境厅、省化工行业协会等相关单位赴樊川镇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召开了现场论证会。最终省政府同意,在通榆河1公里外安全、环保符合要求的工业园区,实施氧化锌企业搬迁重组、集聚发展,总体数量不超过3家,其中分配给江都(樊川)指标2家。根据上级指导,结合土地实际,在汇总企业意见并论证通过后,我们拿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将前期关停的15家企业组建成2家锌业集团,并积极帮助他们办理各项前置审批手续和工商注册手续,预计投产后年产值可达50亿元。
目前,樊川镇三阳河生态红线100米范围内的25家氧化锌生产企业已全部关停,100米至1公里范围内11家生产企业正在关闭中,确保按照序时进度完成到位。关停行动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更让人欣慰和振奋的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锌产业也存续了下来,而且发展前景一片大好,2家锌业集团已启动建设,因地制宜的发展策略得到了企业主的点赞。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樊川的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了双赢,既为当地守护了绿水青山,也为百姓留下了金山银山。
(作者系扬州市江都区樊川镇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霍宏光
2018年初,我到樊川任职后了解到,液晶显示器、薄膜晶体管、陶瓷、玻璃、粘合剂、阻燃剂……这些看似毫无关系的东西,其实都离不开一种产品——氧化锌。锌产业是樊川镇的传统产业、支柱产业、富民产业,关系着全镇近1/10人口的生活就业。全镇大小锌品生产企业共有43家,相关从业人员约2000名,其中安置残疾人员约150名。2017年樊川镇锌产业开票销售约20亿元,其占华东市场的份额可谓“三分天下有其一”。这样的产业现状,对一个位于扬州市东北部的偏远乡镇来说,无疑是振奋人心的。
然而,我在进一步的了解中得知,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时提出,要尽快将三阳河两岸100米范围内企业迁出。全镇有一大半的氧化锌企业都在这个范围里。2017年省“263”专项行动开始后,按照要求,樊川的36家氧化锌企业必须在2020年6月底前全部实施关停或搬迁。当时,有一位企业主,已经远赴千里之外的山西太原考察投资氧化锌生产线。
我清楚记得,为这个问题而发愁时,正是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京召开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生态红线不容触碰,政策规定必须执行。但若简单“一刀切”式予以关停,不仅发展数十年的锌产业面临“灭顶之灾”,全镇工业经济发展势头也会受阻,近2000人面临失业,他们背后的家庭更要承受巨大的生活压力。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对老百姓日常生活产生的影响以及给社会稳定带来的隐患,让人不敢想象。我和班子成员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一天吃午饭时,听说一位闻姓企业主在当地氧化锌企业负责人里影响很大,对关停行动十分抵触,我就萌生了到他公司看一看的想法。走进厂区,发现厂里十分干净整洁,不仅预想中刺鼻的化学气味没闻到,空气中甚至连粉尘都没有。我很奇怪,难道是消息不准确,或是中午休息时间机器没有运转?还是这一会儿功夫,公司老总已经想通并停止生产了?再朝里走,一位中年男子正在给墙边的一排红叶石楠浇水,没想到他就是闻总。
据他介绍,氧化锌产品的生产工艺分为间接法、直接法和化学法,对环境影响大小不一。他们公司所采用的就是间接法生产,是一种比较简单的一步氧化反应过程,其原料、产品均不涉及危化品,生产过程中更无废水、废气、废渣、粉尘排放,也没有噪声污染,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我随他来到生产车间,当看到氧化锌颗粒通过一根冷却传送风管,送至集尘室布袋即制得氧化锌成品的那一刻,我之前的所有疑虑全部打消了,心里已经有了打算:在坚决完成搬迁任务的同时,对樊川的锌品生产企业该关的关、该转的转、该救的救。
经过一番准备后,我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单位负责人、邀请所有锌业企业主召开了座谈会,与企业一起想办法、共商议、谋出路,制定了搬迁重组、集聚发展的初步方案。让在场所有人感到意外的是,闻总当即决定于当年6月30日前带头拆除到位,比原先规划的时间节点提前了整整半年。在樊川氧化锌产业关停与否的岔路口,我们找到了出路:寻求政策支持和办理相关手续,政府义不容辞;实施限期关停,拆除生产设备,企业全力配合。最终通过争取项目、盘活存量、推动转型和集聚发展4條策略,汇聚起樊川的锌产业。
我很清楚,作为一名企业主,要实现搬迁重组、集聚发展,最大的顾虑是政策问题;要将公司关停、厂房拆除,最大的考虑是资金问题。一方面,我们将樊川的锌产业现状及整治提升意见向上呈报,争取早日获得同意批复。另一方面,通过与区国土局沟通,积极争取土地复垦项目,在2018年底前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了三阳河西侧8家较为集中锌业企业的厂房拆除和土地复垦,产生挂钩指标近100亩。2019年,我们第一时间申报了三阳河东侧15家锌业企业的土地复垦项目,可再产生约100亩挂钩指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关停搬迁的经济压力。随着生态修复工程的竣工,不仅整体环境焕然一新,也为打造三阳河沿线清水廊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集中走访和座谈中发现,几家符合环评要求、规模较大的锌企业具有富余产能,而部分规模偏小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产品档次偏低。就拿闻总的众发金属来说,其核算产能是2万吨,而实际产能正常在1.2万吨左右,有较大的产能空间可以释放。在我的提议下,闻总同意出让富余产能,在符合环保等要求的前提下将双荣等数家企业“收入麾下”。与此同时,双荣等企业锌产品“借壳”生产后,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益得到了明显提高,虽然经历了关停和搬迁的过程,却依然能够保证将库存订单按期交付到客户手中。
面对越来越大的环保压力,推动创新转型,是锌产业得以存续和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一方面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建议将氧化锌产业与传统意义上的化工行业区别对待,实行分类管理。另一方面,在查阅相关资料和咨询行业专家后,我们发现锌粉产品生产过程属于物理反应,为有色金属冶金行业,完全符合生态环保要求。华强锌业是亿元锌业企业,在与企业负责人长谈后,华强锌业同意在配合政府关停沿河厂房的同时,投资1.2亿元在工业园区新建厂房,转型新上锌粉项目。得知华强的发展方向后,多家锌企也纷纷表达了转型意向,传统的锌产业链得到了有效延伸。
经逐级呈报锌产业集聚发展的请示,2018年底,由省工信厅牵头,联合省生态环境厅、省化工行业协会等相关单位赴樊川镇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召开了现场论证会。最终省政府同意,在通榆河1公里外安全、环保符合要求的工业园区,实施氧化锌企业搬迁重组、集聚发展,总体数量不超过3家,其中分配给江都(樊川)指标2家。根据上级指导,结合土地实际,在汇总企业意见并论证通过后,我们拿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将前期关停的15家企业组建成2家锌业集团,并积极帮助他们办理各项前置审批手续和工商注册手续,预计投产后年产值可达50亿元。
目前,樊川镇三阳河生态红线100米范围内的25家氧化锌生产企业已全部关停,100米至1公里范围内11家生产企业正在关闭中,确保按照序时进度完成到位。关停行动得到了老百姓的拥护,更让人欣慰和振奋的是,我们赖以生存的锌产业也存续了下来,而且发展前景一片大好,2家锌业集团已启动建设,因地制宜的发展策略得到了企业主的点赞。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樊川的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了双赢,既为当地守护了绿水青山,也为百姓留下了金山银山。
(作者系扬州市江都区樊川镇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霍宏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