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给了我想要的一切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q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京。有哪个文艺青年能抗拒她的魅力?
  缘起北外
  对北京最初的向往或许来自老舍笔下北平的气象。在我心中,她就是那样一座包容而平和的城市,有文化底蕴,也意味着无尽可能。去北京吧!这个念头一直存乎我心间,伴随我度过题海战术的高中时代。我来自人口超过一亿的高考大省。在我们那,100个文科生里只有一个能上重点大学。为此我走了小语种保送北外的捷径。
  于是19岁那年,去北京的梦想成真了。11年前还没有动车和高铁,坐了一晚上特快,我彻夜未眠。北京的一切都令我感到惊奇,也使我感觉到自己的渺小与默默无闻。我第一次看话剧,并且爱上了戏剧艺术,尤其是反映老北京风土人情的。第一次去中国美术馆,羡慕北京的孩子小小年纪就有徜徉在艺术殿堂的机会。第一次参加国际文化节,和各国留学生谈笑风生,参加诗歌朗诵会、作家论坛,见到了西川、食指、于坚、王家新、蓝蓝、阎连科、徐则臣、郑渊洁、曹文轩……渺小而默默无闻的我,却也能有与大家对话的机会!这就是北京的神奇了,一切都有可能,你能遇到任何人。
  在北外体育馆有一排报纸杂志阅览区,游泳之后,我经常在此翻阅《北京文学》。成为一个作家与诗人,也是我儿时的梦想。
  多次漂洋过海,却总是对北京有割舍不去的情结,硕士毕业又回到了这里。2012年的北京与大学时期又不一样了,走在拥挤的地铁里,感觉北京的人仿佛多了十倍。原来过去我一直在象牙塔,不知道生活的艰辛。求职的那几个月我才真正熟悉了北京的各个城区,懂得了北漂们的艰辛:不租房的人不知道合租的居住条件能有多差,许多房子破旧、油腻、乱七八糟,根本没有客厅。
  找到工作之前,我曾在好几个北漂朋友那里蹭住,带着一个很大的红色行李箱,这箱子陪我走过欧洲和美国,用了好几年。朋友说“你干嘛带那么多东西?你啥都没有定下来就打算在北京过冬啊,真可以。”
  那时我的朋友们也是毕业不久,大都和别人合租,没有什么方便留宿的空间,但大家都对我非常慷慨。2012年的冬天很冷,十一月初就下了一场鹅毛大雪。一天晚上,我从很远的地方找房子回来,雨越下越大,把我唯一一双皮靴泡坏。走出地铁口就开始飘雪。从英国空运回来的大衣我还没来得及去拿,所以没有能御寒的衣物,当晚就在日租房里面发烧了……如果不是朋友们的热情帮助,我大概也很难一个人在北京撑过那颠沛流离的小半年。
  痛,并快乐着……
  2012年12月,我以优异成绩顺利拿到英国的硕士学位,2013年1月,零下十几度的时候,我搬到五道口附近的朋友家里打地铺,等待一家国企的二面。经历了将近六个月的辗转,我终于在2013年3月入职,拿着一份微薄的工资,在一间十平米的房间住了两年半。对于在英国留学两年回来的我,这种生活质量必然是与以往有巨大的反差,更遭的是不能习惯北京的雾霾,每个月要生一次病。但即便如此,我仍深爱着北京。就像夏夜路边的烤串,便宜的啤酒,这里有英国没有的热闹,但却亲民的让人着迷。尤其喜欢北京的老社区,安静、绿化好,还保留着些许集体主义的人情味儿,正是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楼下的老夫妇看起来毫不起眼,竟一位是北理工的退休英语教授,一位是乌尔都语的泰斗。
  那时的日子并不宽裕,却充满了快乐。那个十平米的房间,也接待了好多朋友。空间虽小,日子却从不凑活。我买齐了锅碗瓢盆柴米油盐,便也能有酒有肉,以诗会友。一位擅长书法的朋友还给我提了几个字,我一直挂在墙上:梅花香自苦寒来。
  小房间住久了,东西越来越多,便想改善一下生活条件。无奈每年想换房都是看了一圈,才发现自己真是眼高手低。总是在六七月份租期将满的时候顶着大太阳去找房,利用午间休息和下班时间,我把工作单位方圆五公里都走遍了,干净点的主卧并没有3000块钱以下的,而我又不想搬的太远。我一直固执地以为,如果住在郊区,那又何必来北京?如果住的远到连一场晚上的演出都看不完,那生活在这个文化之都又有何意义?
  北京适合所有真正爱艺术、爱自由、爱折腾的人。在北京,你可以轻松实现跨界。曾经我时常一个周末见三四拨人。譬如去人民文学出版社听讲座,和文学青年谈创作,和书法圈的朋友去雅集,去北大和博士们谈学术,带着爱好摄影的朋友逛复古集市,或者和青年创业者玩德州扑克。还有民国派对、民谣诗人演唱、草地音乐会、各种摇滚乐队演出。而留在家乡的像我一样的“大龄未婚女青年”,最主要的活动或许是相亲。
  在北京,经常参加社交活动的姑娘从来不愁遇不到有趣的年轻人。好看的,好玩的,有才华的,出色的人不怕你遇不到,只怕自己道行太浅Hold不住他们。
  从农村穷苦出身的青年到开豪车的富二代,想自由恋爱的姑娘谁都有可能遇到。北京那么大,有多少人享受到它最豪华、最现代的一面?有一次和朋友上到国贸80层的酒吧,看CBD豪华的夜景,我不禁如此感叹起来。
  而北京的魅力就是包容。在小胡同吃一碗十几块钱的正宗卤煮也很快乐,两瓶啤酒,一堆烤串,这快乐不亚于吃一顿精致的日本料理。
  在北京,你没有太多“非主流”的顾虑。“万人如海一身藏”,你一朵奇葩很快就会被别的奇葩比下去。
  成功逆袭
  母亲内心是希望过我能回家乡去。2015年她来北京出差,顺道来看我,也看北京的房子。看了一堆房子看的她心灰意冷,连连感慨:这样的破房子,还不如咱们家80年代的生活水平。是啊,家乡的房子又大又宽敞,相比之下我在北京住的小屋也太简陋拥挤了一点。
  “这种地方你也住得下去!”母亲感慨。在我那里她只住了一夜就回家了。她时常感慨家乡谁的女儿又结婚了,也心疼我那樣辛苦打拼。但是若贪恋舒适的物质条件,我又何必漂泊在外?家乡的安逸与无趣让我倦怠,同学聚会不外乎是K歌、吃饭、桌游,年轻人可以玩的地方也乏善可陈。只有回到北京,整个人才又活络起来。所以每次从家乡回到那个十平米的小屋,我的心情都无比愉快,恨不得刚出北京西站上公交就喊一句:“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后来,我跳槽到私企,有了更多的收入,换了更大的房子,最后又辞职创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北漂这些年,有苦有乐,最困难的时候眼看连房租都要交不起了,但我从来没有想过放弃。拼命做翻译、讲课,竟也一个月之内凑齐了五六千。只要你努力,这个城市终有你的立足之地。
  曾有几年每到岁末,我都会有一种“岁华销尽客心惊”的感慨。刚毕业的时候,一度有过专业不对口的迷茫,数次想过再出国读书。可我最终还是扎根下来。在北京生活,有倦怠,有压力,但是离不开这里。
  去过太多城市,我对出生的地方早已陌生,只有北京是永恒的精神家园。这里有我的青春,我的事业,我的爱情。十一年的奋斗,我完成了“逆袭”,从一个没能进英语系的小语种学生,到编辑专业英语试题库,到给众多英语系高材生发翻译费。
  我可以凭借一技之长过着简单而便利的生活,尽情结交志同道合的人,这大概就是北京最好的一点。
  从2006年9月18日来北京读书,到今天已经整整十一年了。北京给了我想要的一切。
  责任编辑:钟鑫
  缘起北外
  对北京最初的向往或许来自老舍笔下北平的气象。在我心中,她就是那样一座包容而平和的城市,有文化底蕴,也意味着无尽可能。去北京吧!这个念头一直存乎我心间,伴随我度过题海战术的高中时代。我来自人口超过一亿的高考大省。在我们那,100个文科生里只有一个能上重点大学。为此我走了小语种保送北外的捷径。
  于是19岁那年,去北京的梦想成真了。11年前还没有动车和高铁,坐了一晚上特快,我彻夜未眠。北京的一切都令我感到惊奇,也使我感觉到自己的渺小与默默无闻。我第一次看话剧,并且爱上了戏剧艺术,尤其是反映老北京风土人情的。第一次去中国美术馆,羡慕北京的孩子小小年纪就有徜徉在艺术殿堂的机会。第一次参加国际文化节,和各国留学生谈笑风生,参加诗歌朗诵会、作家论坛,见到了西川、食指、于坚、王家新、蓝蓝、阎连科、徐则臣、郑渊洁、曹文轩……渺小而默默无闻的我,却也能有与大家对话的机会!这就是北京的神奇了,一切都有可能,你能遇到任何人。
  在北外体育馆有一排报纸杂志阅览区,游泳之后,我经常在此翻阅《北京文学》。成为一个作家与诗人,也是我儿时的梦想。
  多次漂洋过海,却总是对北京有割舍不去的情结,硕士毕业又回到了这里。2012年的北京与大学时期又不一样了,走在拥挤的地铁里,感觉北京的人仿佛多了十倍。原来过去我一直在象牙塔,不知道生活的艰辛。求职的那几个月我才真正熟悉了北京的各个城区,懂得了生活的艰辛。
  找到工作之前,我曾在好几个北漂朋友那里蹭住,带着一个很大的红色行李箱,这箱子陪我走过欧洲和美国,用了好几年。朋友说“你干嘛带那么多东西?你啥都没有定下来就打算在北京过冬啊,真可以。”
  那时我的朋友们也是毕业不久,大都和别人合租,没有什么方便留宿的空间,但大家都对我非常慷慨。2012年的冬天很冷,十一月初就下了一场鹅毛大雪。一天晚上,我从很远的地方找房子回来,雨越下越大,把我唯一一双皮靴泡坏。走出地铁口就开始飘雪。从英国空运回来的大衣我还没来得及去拿,所以没有能御寒的衣物,当晚就在日租房里面发烧了……如果不是朋友们的热情帮助,我大概也很难一个人在北京撑过那颠沛流离的小半年。
  痛,并快乐着……
  2012年12月,我以优异成绩顺利拿到英国的硕士学位,2013年1月,零下十几度的时候,我搬到五道口附近的朋友家里打地铺,等待一家国企的二面。经历了将近六个月的辗转,我终于在2013年3月入职,拿着一份微薄的工资,在一间十平米的房间住了两年半。对于在英国留学两年回来的我,这种生活质量必然是与以往有巨大的反差。但即便如此,我仍深爱着北京。就像夏夜路边的烤串,便宜的啤酒,这里有英国没有的热闹,但却亲民的让人着迷。尤其喜欢北京的老社区,安静、绿化好,还保留着些许集体主义的人情味儿,正是岁月静好现世安稳。楼下的老夫妇看起来毫不起眼,竟一位是北理工的退休英语教授,一位是乌尔都语的泰斗。
  那时的日子并不宽裕,却充满了快乐。那个十平米的房间,也接待了好多朋友。空间虽小,日子却从不凑活。我买齐了锅碗瓢盆柴米油盐,便也能有酒有肉,以诗会友。一位擅长书法的朋友还给我提了几个字,我一直挂在墙上:梅花香自苦寒来。
  小房间住久了,东西越来越多,便想改善一下生活条件。无奈每年想换房都是看了一圈,才发现自己真是眼高手低。总是在六七月份租期将满的时候顶着大太阳去找房,利用午间休息和下班时间,我把工作单位方圆五公里都走遍了,干净点的主卧并没有3000块钱以下的,而我又不想搬的太远。我一直固执地以为,如果住在郊区,那又何必来北京?如果住的远到连一场晚上的演出都看不完,那生活在这个文化之都又有何意义?
  北京适合所有真正爱艺术、爱自由、爱折腾的人。在北京,你可以轻松实现跨界。曾经我时常一个周末见三四拨人。譬如去人民文学出版社听讲座,和文学青年谈创作,和书法圈的朋友去雅集,去北大和博士们谈学术,带着爱好摄影的朋友逛复古集市,或者和青年创业者玩德州扑克。还有民国派对、民谣诗人演唱、草地音乐会、各种摇滚乐队演出。而留在家乡的像我一样的“大龄未婚女青年”,最主要的活动或许是相亲。
  在北京,经常参加社交活动的姑娘从来不愁遇不到有趣的年轻人。好看的,好玩的,有才华的,出色的人不怕你遇不到,只怕自己道行太浅Hold不住他们。
  从农村穷苦出身的青年到开豪车的富二代,想自由恋爱的姑娘谁都有可能遇到。北京那么大,有多少人享受到它最豪华、最现代的一面?有一次和朋友上到国贸80层的酒吧,看CBD豪华的夜景,我不禁如此感叹起来。
  而北京的魅力就是包容。在小胡同吃一碗十几块钱的正宗卤煮也很快乐,两瓶啤酒,一堆烤串,这快乐不亚于吃一顿精致的日本料理。
  在北京,你没有太多“非主流”的顾虑。“万人如海一身藏”,你一朵奇葩很快就会被别的奇葩比下去。
  成功逆袭
  母亲内心是希望过我能回家乡去。2015年她来北京出差,顺道来看我,也看北京的房子。看了一堆房子看的她心灰意冷,连连感慨:这样的房子,还不如咱们家80年代的生活水平。是啊,家乡的房子又大又宽敞,相比之下我在北京住的小屋也太简陋拥挤了一点。
  “这种地方你也住得下去!”母亲感慨。在我那里她只住了一夜就回家了。她时常感慨家乡谁的女儿又结婚了,也心疼我那样辛苦打拼。但是若贪恋舒适的物质条件,我又何必漂泊在外?家乡的安逸与无趣让我倦怠,同学聚会不外乎是K歌、吃饭、桌游,年轻人可以玩的地方也乏善可陈。只有回到北京,整个人才又活络起来。所以每次从家乡回到那个十平米的小屋,我的心情都无比愉快,恨不得刚出北京西站上公交就喊一句:“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后来,我跳槽到私企,有了更多的收入,换了更大的房子,最后又辞职创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北漂这些年,有苦有乐,最困难的时候眼看连房租都要交不起了,但我从来没有想过放弃。拼命做翻译、讲课,竟也一个月之内凑齐了五六千。只要你努力,这个城市终有你的立足之地。
  曾有几年每到岁末,我都会有一种“岁华銷尽客心惊”的感慨。刚毕业的时候,一度有过专业不对口的迷茫,数次想过再出国读书。可我最终还是扎根下来。在北京生活,有倦怠,有压力,但是离不开这里。
  去过太多城市,我对出生的地方早已陌生,只有北京是永恒的精神家园。这里有我的青春,我的事业,我的爱情。十一年的奋斗,我完成了“逆袭”,从一个没能进英语系的小语种学生,到编辑专业英语试题库,到给众多英语系高材生发翻译费。
  我可以凭借一技之长过着简单而便利的生活,尽情结交志同道合的人,这大概就是北京最好的一点。
  从2006年9月18日来北京读书,到今天已经整整十一年了。北京给了我想要的一切。
  责任编辑:钟鑫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教育模式的不断变革、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主体对于日常教学评估与考核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这些要求促使我们应该与时俱进,建立动态化、连续化、精准化、个性化的新型教育数据评估体系。充分利用非结构化数据,真正实现教育信息的可追溯性,从而在源头上解决问题。  【关键词】应试教育;非结构化数据;现代教育;创新发展  一、当前教学课堂中所反映出的硬性痛点问题  当前中国的教学论是由建国初期所引进学习
左袁袁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微生物学专业博士  有些人不知道消毒原理,觉得酒精浓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因此可能会选择无水乙醇进行消毒,但效果真的会更好吗?  答案是否定的,消毒效果最好的酒精浓度在70%~75%之间,高于或者低于,都达不到该浓度范围的消毒效果。病毒包含蛋白质,而医用酒精的作用,就是破坏病毒的蛋白质结构,从而使病毒不能入侵细胞。要知道酒精为什么不是浓度越高越好,我们需要先了解蛋白质的结构。 
当归、虫草、艾叶、雪莲、枸杞……  3月12日,江苏大学药学院上演了一场2015年 “寻药记”成果展,展出的300多种药材标本,  都是学生为完成寒假作业“寻药”,返乡时寻找到的各地代表性药材。  在这个过程中,不少同学不仅走进自然寻到了药,  更通过亲身体验了解了身边的人文地理,发现了自己家乡的特色。  不好找更不好挖的野牛膝  由于冬天不是药草收获的季节,有学生回家后会到当地药材店咨询,然后买
偏头痛  我知道我在完成一次偏头痛的过程。  与你相遇,不是三杯两盏就能画上句号。  你知道云朵缠绵天空,缺水的泥土  张开嘴,总有不停歇的渴望和举止。  其实,我是想在黑灯瞎火里往深处说,  奈何它就是患了偏头痛的疾。  想你一下,我就倾斜一下,就疼一下。  如雞啄似的疼,缠着我,不为你所知。  这是我一个人的事情?你在你的南山炼翅,  吐纳,养一朵花在你的容颜里。看我在北岸  养一只鸡啄在右脑
河流的信念(组诗)  1  双台子河、大辽河  一路上分别牵手几条小河,  共赴海洋之约。  由于志同道合,  他们怀着美好憧憬,  一路欢歌。  但距海洋几步之遥时,  出现分歧,  不得不分道扬镳。  不过,在海洋里,  终于握手言和。  2  双台子河、大辽河  在中国东北这片热土上,  长途跋涉,  最后落脚盘锦,  抵达海洋。  终于尘埃落定了,  那一刻,  我也长出一口气,  了却了
课上说,人的负面情绪与生俱来,我们每天会产生很多的负面情绪,这是因为我们都有一种與生俱来的倾向——负面偏差,这倾向可以简单地归结为中国的一句古话: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也有句话说:没有新闻就是好新闻,因为只有坏的事情才容易登上报纸头条或者新闻头条。举个例子:①本市发布:以下区县已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②本市发布:以下区县未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这两种传达的信息量是完全一样的,但是大部分人
【摘要】作者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通过对学生习作中存在问题的具体分析,探究出了优化初中生作文选材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小”“情”“心”“新”四字原则。“小”:材料力求典型。“情”:材料力求有情的真实。“心”:材料力求紧扣中心。“新”:材料力求新颖,为作文教学中的选材指导建言献策。  【关键词】小;情;心;新  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常常要求学生要先认真审题,再定文章的中心,接着要求学生根
我是一名军人,也是一名大学生,而对我身份更为准确的称呼,  在部队里有一个更为明确的定义:军校学员。  四年前我进入“陆战之王的摇篮”——装甲兵工程学院(北京),  现在作为一名任职培训学员  就读于安徽蚌埠的装甲兵学院。  军校四年,我由懵懂少年蜕变为钢铁战士,长期的摔打和磨炼,让我对军校紧张、严苛的生活变得适应,后来面对一系列挑战的时候,我变得从容了。大四,我训练新兵,很多时候都能看到自己曾经
你常做梦吗?我几乎每天都做梦。这样不好,说明睡眠质量差。人有时会总做同一个梦,但是不同的人是不会做相同梦的。所谓“梦想”者,和梦有着不谋而合的相似之处——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都不一样。在我看来,只有不一样的梦想,才能称之为梦想。那么,如果人人梦想皆一样,又叫什么呢?  我喜欢跟上点年纪的人聊天,因为我喜欢经历丰富的人。  我问内地的前辈年轻时的梦想是什么?他说,那时候他在农村上山下乡,最大的梦想就
木偶戏  锣鼓响了很久  地主出场了  媒婆出场了  喜剧和悲剧出场了  台下观众稀少  打工的人走了  做客的人走了  送葬的人走了  木偶的提线深埋人间  放电影  村里,今夜要放电影  上演人间,喜剧和悲剧  我准备好一条,五尺板凳  上面写有父亲的名字  他会为我,留一个靠前的位置  几千里的夜空,只有幕布是亮的  电影中,几万里的白雪  仿佛在祭奠,烧成骨灰的父亲  延续  这辆男式摩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