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科技进步促进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越来越大,国际科技合作已经成为一个城市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之一。科技发展中竞争与合作并存,竞争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合作能够充分利用和发挥各方面的资源,增强竞争的实力。通过科学技术竞争与合作,促进新兴科学技术成果的不断涌现,推动创新型城市的迅速发展。
关键词:国际科技;合作;竞争;创新型城市
一、前言
随着知识、技术、人才等为核心的创新要素在全球范围快速流动,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城市,需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全方位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国际科技合作和竞争互为背景、互为支撑、相互驱动,共同推进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全球化,加速人类文明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知识文明的进化。国际科技竞争正推动着世界科学技术内部分工不断深化并朝着差异化、多样化、特色化、专业化、职业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国际科技合作密切促进不同学科、领域、区域之间交叉、融合并朝着系统化、综合化、集成化、网络化和全球化的方向发展。通过科学技术的竞争与合作,促进新兴科学技术成果的不断涌现。实践证明通过科技合作能够加速科技进步,特别是在全球创新资源的充分利用、关键技术的合作攻关方面非常显著,这对于国家和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无疑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也有助于国家和城市实现由学习模仿到自主创新的跨越,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差距,提高其竞争力。
二、城市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模式选择
(一)国内外两边一体的国际科技合作模式
政府在国际科技合作中应起到主动引导作用,积极组织产学研高峰论坛和科技成果对接会等活动,引进或共建国外研发机构,制订各种科技人才、技术等方面进行合作的政策。在国内建立与国外对接的研发机构和辅助机构,紧密联系國外科技人才和先进技术,同时与国外研发机构签订科技合作协议或在国外建立研发机构直接从国外引进技术,形成产业化,为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同时为合作方提供共赢发展的平台。具体途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进技术,明确产业方向,合理规避技术壁垒,整合相关资源,共同合作开发,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1]
(二)建立以科技型企业为载体的平台模式
政府与企业共建的载体—科技型企业,它是在政府的政策引导下,建立“项目—外资—技术—国外高校和企业”为一体的平台,开展新产品研发、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通过平台,企业之间开展联盟学习和参与国际科技合作,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双赢结果。国际科技合作引发的载体内企业的积聚,有益于知识和技术的外溢。通过科技型企业的建立和合作成果的产业化,带动相关产业的国际科技合作,实现创新辐射效应和示范效应,从而提升城市参与国际科技合作的竞争力。
(三)选择性逆向外包合作模式
根据技术差距理论,如果落后地区具有追赶先进地区的条件:社会能力和技术一致性,最终落后区域可以通过模仿领先区域的技术赶上先进区域。根据“以内生技术变化”为核心的长期增长模型,通过开展国际贸易,节约研发费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充分发挥企业科技研发能力较弱但资金实力雄厚的优势,选择性的将缺乏关键领域的高层次人才、自主研发风险较大或研发过程中失败可能性较大的科技领域直接外包给国外科技研发机构、直接收购国外的科技研发机构、投资建立国外研究院等方式,直接利用国外科技资源、高层次人力资源和国外创新环境在境外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从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获取创新产品。采用选择性逆向外包合作模式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在获得研发外包的科技成果后,可以对国外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利用产业化的收益为研发外包提供资金保障。
三、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政策建议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政府在国际科技合作工作的开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政府对开展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领域的引导作用,利用优势产业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引导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发挥政府对新兴产业的培育引导作用,实现可持续的国际科技合作;发挥政府对自由发展性国际科技合作的引导作用,与市场机制共同促进城市经济实力的提升;发挥政府对具有创新辐射效应和示范效应、知识和技术溢出效应的引导作用;发挥政府对引进技术和外包获得技术的二次开发引导作用,提升城市创新能力。
(二)强化政策支撑体系
加强政府政策对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支撑作用,形成多角度、宽领域和深层次的政策支撑体系。强化政府的人才支撑体系,针对自身有特色、有条件、有基础的学科及机构采用长短期结合、兼职等选择性的柔性引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的人才和完善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的政策。构建企业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网络平台,在合作对象的寻找、市场开拓、信息查询等方面提供便捷的网络服务,为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优化和完善投融资环境,加强资金对科技型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支撑作用,实现新的具有辐射功能和带动功能的企业,实行可持续的开展国际科技合作。
(三)开发新的国际科技合作载体,发挥服务功能
开发并培育新的国际科技合作载体即国际科技合作交流中心,使新的载体成为:一是研究制定促进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的扶持政策,创造良好的国际创新创业环境,大力引进国际科技服务机构、国际研发机构以及重大国际科技成果和海外高层次创新人才落户本地;二是完善创新城市现代国际公共服务配套规划,接轨国际,创造多元文化的高品质生活环境和公共交流空间;三是在建设国际科技合作交流中心过程中引入市场机制提高效率,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获得更强大的竞争力。
四、总结
在当今世界上,一个国家和城市要想在竞争中取得成功,不可能只依靠有限的自身资源,必须依靠外部优势资源,与国内外有资源优势的国家、城市和企业合作,通过科技合作和创新驱动国家和城市的发展。国际科技合作将成为未来各国和城市发展的主旋律,同时也是现代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2]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实现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城市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龚维进,基于创新型城市发展视角下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模式研究——以广州市为例[D],2013,5;
[2] 吕磊、汤苍松、姜永镔、马军,创新型城市推动国际科技合作的模式研究[J],科研管理,2008。
作者简介:胡建勇(1968-)。
关键词:国际科技;合作;竞争;创新型城市
一、前言
随着知识、技术、人才等为核心的创新要素在全球范围快速流动,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城市,需要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全方位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国际科技合作和竞争互为背景、互为支撑、相互驱动,共同推进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全球化,加速人类文明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知识文明的进化。国际科技竞争正推动着世界科学技术内部分工不断深化并朝着差异化、多样化、特色化、专业化、职业化的方向发展;同时国际科技合作密切促进不同学科、领域、区域之间交叉、融合并朝着系统化、综合化、集成化、网络化和全球化的方向发展。通过科学技术的竞争与合作,促进新兴科学技术成果的不断涌现。实践证明通过科技合作能够加速科技进步,特别是在全球创新资源的充分利用、关键技术的合作攻关方面非常显著,这对于国家和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无疑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也有助于国家和城市实现由学习模仿到自主创新的跨越,缩小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差距,提高其竞争力。
二、城市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模式选择
(一)国内外两边一体的国际科技合作模式
政府在国际科技合作中应起到主动引导作用,积极组织产学研高峰论坛和科技成果对接会等活动,引进或共建国外研发机构,制订各种科技人才、技术等方面进行合作的政策。在国内建立与国外对接的研发机构和辅助机构,紧密联系國外科技人才和先进技术,同时与国外研发机构签订科技合作协议或在国外建立研发机构直接从国外引进技术,形成产业化,为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同时为合作方提供共赢发展的平台。具体途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进技术,明确产业方向,合理规避技术壁垒,整合相关资源,共同合作开发,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1]
(二)建立以科技型企业为载体的平台模式
政府与企业共建的载体—科技型企业,它是在政府的政策引导下,建立“项目—外资—技术—国外高校和企业”为一体的平台,开展新产品研发、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通过平台,企业之间开展联盟学习和参与国际科技合作,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双赢结果。国际科技合作引发的载体内企业的积聚,有益于知识和技术的外溢。通过科技型企业的建立和合作成果的产业化,带动相关产业的国际科技合作,实现创新辐射效应和示范效应,从而提升城市参与国际科技合作的竞争力。
(三)选择性逆向外包合作模式
根据技术差距理论,如果落后地区具有追赶先进地区的条件:社会能力和技术一致性,最终落后区域可以通过模仿领先区域的技术赶上先进区域。根据“以内生技术变化”为核心的长期增长模型,通过开展国际贸易,节约研发费用,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充分发挥企业科技研发能力较弱但资金实力雄厚的优势,选择性的将缺乏关键领域的高层次人才、自主研发风险较大或研发过程中失败可能性较大的科技领域直接外包给国外科技研发机构、直接收购国外的科技研发机构、投资建立国外研究院等方式,直接利用国外科技资源、高层次人力资源和国外创新环境在境外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从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获取创新产品。采用选择性逆向外包合作模式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在获得研发外包的科技成果后,可以对国外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利用产业化的收益为研发外包提供资金保障。
三、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政策建议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政府在国际科技合作工作的开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政府对开展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领域的引导作用,利用优势产业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引导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发挥政府对新兴产业的培育引导作用,实现可持续的国际科技合作;发挥政府对自由发展性国际科技合作的引导作用,与市场机制共同促进城市经济实力的提升;发挥政府对具有创新辐射效应和示范效应、知识和技术溢出效应的引导作用;发挥政府对引进技术和外包获得技术的二次开发引导作用,提升城市创新能力。
(二)强化政策支撑体系
加强政府政策对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支撑作用,形成多角度、宽领域和深层次的政策支撑体系。强化政府的人才支撑体系,针对自身有特色、有条件、有基础的学科及机构采用长短期结合、兼职等选择性的柔性引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的人才和完善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的政策。构建企业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网络平台,在合作对象的寻找、市场开拓、信息查询等方面提供便捷的网络服务,为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优化和完善投融资环境,加强资金对科技型企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支撑作用,实现新的具有辐射功能和带动功能的企业,实行可持续的开展国际科技合作。
(三)开发新的国际科技合作载体,发挥服务功能
开发并培育新的国际科技合作载体即国际科技合作交流中心,使新的载体成为:一是研究制定促进国际科技合作和交流的扶持政策,创造良好的国际创新创业环境,大力引进国际科技服务机构、国际研发机构以及重大国际科技成果和海外高层次创新人才落户本地;二是完善创新城市现代国际公共服务配套规划,接轨国际,创造多元文化的高品质生活环境和公共交流空间;三是在建设国际科技合作交流中心过程中引入市场机制提高效率,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获得更强大的竞争力。
四、总结
在当今世界上,一个国家和城市要想在竞争中取得成功,不可能只依靠有限的自身资源,必须依靠外部优势资源,与国内外有资源优势的国家、城市和企业合作,通过科技合作和创新驱动国家和城市的发展。国际科技合作将成为未来各国和城市发展的主旋律,同时也是现代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2]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实现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城市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龚维进,基于创新型城市发展视角下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模式研究——以广州市为例[D],2013,5;
[2] 吕磊、汤苍松、姜永镔、马军,创新型城市推动国际科技合作的模式研究[J],科研管理,2008。
作者简介:胡建勇(1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