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与伴侣动物
■李忠东
英国剑桥大学的儿童教育专家通过实验发现,儿童养的小动物越多,他的社交承受能力就越强。饲养伴侣动物,能够丰富儿童的生活内容,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对性格的多方面发展很有益处。
喜欢和小动物相伴,是儿童的天性。在他们的眼里,伴侣动物是最亲密的朋友,如同兄弟姐妹一样,在和它们嬉戏、在把悄悄话告诉它们的时候,孩子们能得到心理上的安慰,从孤独中解脱出来,获得一种安全感。
孩子们之所以能和伴侣动物建立起如此友好的关系,在于伴侣动物的“非歧视性”。不论儿童是否调皮,做没做过傻事错事,在幼儿园得没得小红花,挨没挨过批评,伴侣动物一点也不会介意,依然给他们同样的友爱,在无形之中帮助他们抚平伤口、恢复自信。将伴侣动物称为孩子的“益友”,一点也不过分。
小动物还是儿童的“良师”,可以让他们开阔视野,走进大自然。一方面,小动物的诞生、成长和繁衍的变化过程,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把生物知识传递给孩子;另一方面,小动物的各种行为和表情,可以让儿童在无意之中接触到动物行为学。更重要的是,在直接参与喂养、护理和训练伴侣动物的过程中,在与它们玩耍所获得的愉悦里,孩子们能逐渐体会到,生命不但美丽可贵,而且来之不易。
小动物还能在家庭中起到“亲善大使”的作用,大人帮助孩子饲养小动物,无形之中增加了与孩子的交流,而且这种交流非常的自然融洽。
批评孩子不能揭老底
■程 艳
我是一个爱唠叨的妈妈,有个“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儿子,为了让儿子记住并且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我在批评他时常常把他以前的老底翻出来,可是没什么效果,儿子仍然不见改进。我又气又恨,一直以为那是出于孩子的劣根性,却没有反思过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否有问题。
让我开始反思的是一次“餐巾事件”。
那一天,我和丈夫带着上小学的儿子去饭店吃饭。在餐桌上,我发现一块餐巾很漂亮,临走时便顺手把它放进了包里。回到家后,儿子发现了那块餐巾,惊讶地问我为什么拿人家的东西,并且很坚决地要求我给人家送回去。
我很尴尬,胡乱地支吾了过去。
儿子的记性挺好,隔三差五地问我什么时候把餐巾送回去。那几天里,他犯了错误被我批评时,就会不服气地说:“那你怎么还拿人家的餐巾?”因为那块餐巾,我似乎已经丧失了教育孩子的资格了。我真后悔。
机会终于来了,孩子他爸在单位评上了优秀,请同事吃饭,我们又去了那家饭店。吃完饭,我把那块餐巾拿出来压在杯子底下,看了儿子一眼,发现儿子正冲我挤着眼笑,我心里一阵轻松。
可是几天后我又上火了。数学考试他才得了75分,我生气地说他是天天踢足球,上了瘾才这样的,又联想到前几天他不顾我的阻拦非要看电视,就说:“考这么一点分数,你还有脸看电视?”我越说越气,又想起有几个小同学天天来找他玩,挺烦人的,便吼道:“今后别再把那些阿猫阿狗的带回家!”儿子眼泪流了一脸,吃饭时也不抬头,抽抽搭搭的。我沉着声命令他不许再哭,他果然止住了,却接着打起了嗝。
丈夫也许是看不过去了,晚上进卧室后,提醒我说:“你改正了错误,儿子就原谅了你,并且不再提起;儿子犯了错误,你却不饶他,总是把他所有的老底都翻出来。难道你还不如一个孩子吗?”
我猛然发现,儿子已经把“餐巾事件”忘掉了,这几天被我数落时,一次也没拿它当过挡箭牌。
通过这件事,我懂得了不要揭孩子老底的道理,只有尊重孩子才能使孩子的心灵健康地成长。
■李忠东
英国剑桥大学的儿童教育专家通过实验发现,儿童养的小动物越多,他的社交承受能力就越强。饲养伴侣动物,能够丰富儿童的生活内容,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对性格的多方面发展很有益处。
喜欢和小动物相伴,是儿童的天性。在他们的眼里,伴侣动物是最亲密的朋友,如同兄弟姐妹一样,在和它们嬉戏、在把悄悄话告诉它们的时候,孩子们能得到心理上的安慰,从孤独中解脱出来,获得一种安全感。
孩子们之所以能和伴侣动物建立起如此友好的关系,在于伴侣动物的“非歧视性”。不论儿童是否调皮,做没做过傻事错事,在幼儿园得没得小红花,挨没挨过批评,伴侣动物一点也不会介意,依然给他们同样的友爱,在无形之中帮助他们抚平伤口、恢复自信。将伴侣动物称为孩子的“益友”,一点也不过分。
小动物还是儿童的“良师”,可以让他们开阔视野,走进大自然。一方面,小动物的诞生、成长和繁衍的变化过程,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把生物知识传递给孩子;另一方面,小动物的各种行为和表情,可以让儿童在无意之中接触到动物行为学。更重要的是,在直接参与喂养、护理和训练伴侣动物的过程中,在与它们玩耍所获得的愉悦里,孩子们能逐渐体会到,生命不但美丽可贵,而且来之不易。
小动物还能在家庭中起到“亲善大使”的作用,大人帮助孩子饲养小动物,无形之中增加了与孩子的交流,而且这种交流非常的自然融洽。
批评孩子不能揭老底
■程 艳
我是一个爱唠叨的妈妈,有个“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儿子,为了让儿子记住并且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我在批评他时常常把他以前的老底翻出来,可是没什么效果,儿子仍然不见改进。我又气又恨,一直以为那是出于孩子的劣根性,却没有反思过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否有问题。
让我开始反思的是一次“餐巾事件”。
那一天,我和丈夫带着上小学的儿子去饭店吃饭。在餐桌上,我发现一块餐巾很漂亮,临走时便顺手把它放进了包里。回到家后,儿子发现了那块餐巾,惊讶地问我为什么拿人家的东西,并且很坚决地要求我给人家送回去。
我很尴尬,胡乱地支吾了过去。
儿子的记性挺好,隔三差五地问我什么时候把餐巾送回去。那几天里,他犯了错误被我批评时,就会不服气地说:“那你怎么还拿人家的餐巾?”因为那块餐巾,我似乎已经丧失了教育孩子的资格了。我真后悔。
机会终于来了,孩子他爸在单位评上了优秀,请同事吃饭,我们又去了那家饭店。吃完饭,我把那块餐巾拿出来压在杯子底下,看了儿子一眼,发现儿子正冲我挤着眼笑,我心里一阵轻松。
可是几天后我又上火了。数学考试他才得了75分,我生气地说他是天天踢足球,上了瘾才这样的,又联想到前几天他不顾我的阻拦非要看电视,就说:“考这么一点分数,你还有脸看电视?”我越说越气,又想起有几个小同学天天来找他玩,挺烦人的,便吼道:“今后别再把那些阿猫阿狗的带回家!”儿子眼泪流了一脸,吃饭时也不抬头,抽抽搭搭的。我沉着声命令他不许再哭,他果然止住了,却接着打起了嗝。
丈夫也许是看不过去了,晚上进卧室后,提醒我说:“你改正了错误,儿子就原谅了你,并且不再提起;儿子犯了错误,你却不饶他,总是把他所有的老底都翻出来。难道你还不如一个孩子吗?”
我猛然发现,儿子已经把“餐巾事件”忘掉了,这几天被我数落时,一次也没拿它当过挡箭牌。
通过这件事,我懂得了不要揭孩子老底的道理,只有尊重孩子才能使孩子的心灵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