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甘肃著名作家王登渤、姚运焕先生花费十几年心血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日落莫高窟》《上下卷》,2011年6月一出版,就获得了读者的好评。两位作家都一直有工作在省文联单位经历,都有话剧剧本、电视剧本等多部作品问世,且都先后获得中宣部、文化部、广电部有关奖项。所不同的是两人属两代人,一个属上世纪60年代,一个生于上世纪30年代,但两人配合相当默契。
作品讲述的是发生在清末民国初年代,发生在著名世界圣地——甘肃敦煌莫高窟,西北甘肃民众不畏艰险、守望敦煌文化宝库、可歌可泣感人的历史故事。
始建于十六国时期的敦煌莫高窟,北魏以来,得到上层社会王公贵族的支持,发展较快。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是兴盛,洞窟达千余个。开窟于鸣沙山东麓崖壁上的莫高窟,是集洞窟建筑、彩塑绘画、佛教一体的综合艺术,是十六国至清代1500多年的民俗风貌和历史变迁的艺术再现,宏伟瑰丽。后由于历代战乱,莫高窟渐衰落荒废。清乾隆时改为敦煌县,经济开始恢复,莫高窟开始被外界注意。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又发现了震惊世界的藏经洞。不幸的是在晚清政府腐败无能、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特定历史背景下,洞窟文化发现不久,英人斯坦因、法人伯西和、日人翟瑞超、俄人鄂登堡等西方探险家接踵而至,以不公正的手段,从王道士手中骗取大量经卷画绢等文物,使藏经洞文物惨遭劫掠,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
然而多灾多难的中国人民,还来不及抚平外国盗宝者带给莫高窟的创伤,一方圣地却又变成了俄帝国散兵哥萨克的兵营。但中国先行者们不畏艰险,不畏权贵和外来者英勇斗争,前赴后继,守护世界文化圣地、老祖宗留下的遗产莫高窟。彰显了中国人民在面对百年风云激荡历史和军阀割剧、刀兵之劫的灾难痛楚之前,强大的民族精神、社会担当和道义追求及对民族传统优秀文化深刻的认识。
小说描写的人物众多,但都皆有性情,有个性,塑造出性情各异,精神世界不同、价值观各异的鲜明立体形象。不论是俄罗斯帝国西伯利亚阿龙古斯军团司令官,利令智昏、一心复国梦的旧俄军官阿连阔夫少将;尽责尽职后自杀身亡的迭尼索夫参谋长;一直搜集远东情报,亡我心不死,协助俄国阿连阔夫,实现复国梦而有他图的日本参谋本部军官山田;用钱说话,收取好处,自私的俄罗斯罗巴切夫领事;在大漠深处孤寂地度过了20多年的岁月,大清末期莫高窟实际的守护人,而又把500多经卷绘画卖给外国人最后疯癫的王道士;还有北洋派官僚嗜古如命的甘肃督军罗邦汉;玩弄权术,与不法分子进行勾结,妄想在莫高窟捞一把的县长路甫澄;老练沉稳,善于应变的军阀新疆督军官达云,及班底徐抱林、季伯■特派员、军务厅长夏鹤龄等。
小说正面轴心人物,更是塑造了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正直爱国、守望传统文化的形象。富有正义感,对国家民族的前途担忧,作为军人有报效国家的赤胆忠心的巡防营管带邹季南;孙中山革命运动的追随者,在甘肃洮阳起义又失败后流落祁连山腹地,落草为寇,潜回甘肃伺机起事后带领山寨弟兄们与日本人英勇战斗的史晋康;北平国立艺专美术系的学生,向往艺术,寻找艺术真谛,并扎根敦煌整理挖掘莫高窟艺术的百草;为了不使城中百姓遭受涂炭,献城投降,后为洗刷自己的耻辱,而点燃军火库,与弹药库同归于尽,壮烈就义的老军人新疆管带李雨东;正直热情维护艺术圣洁,对莫高窟艺术有着真挚热爱而献身的俄罗斯艺术家安德烈;热情大度,德高望重,敦煌书院吕志贤山长及大大咧咧而又爱憎分明勇敢的女儿吕彤……等这些人物描写形象丰满,栩栩如生,正气凛然。组成了代表民族文化精魂的主人翁群像。
作者在小说中用了大量的环境描写以烘托作品的气氛,细致入微,异常生动地再现了莫高窟巍然端坐的释加牟尼精美塑像,造型浓丽丰满壁画佛像,风俗习尚盛大的舞乐场面和飘逸灵动,飞天舞蹈形象和歌舞场景,以及广袤的大漠、驼队、落日晚霞,尤其是著名的沙漠奇观,塞外风光的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小说同时情景交融的环境和西部区域特征的描写,又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及浪漫色彩和诗意,都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这部小说注重人物心理刻画和描写,是一大特色和亮点,不论是百草的几次不凡经历和邹季南的情感纠葛恩怨,史晋康,东山再起革命毅志,邹季南对国家民族社会的担忧和抗争,还是新疆督军关达云面对复杂局面的沉思,谋划应对;王道士的无奈,阿连阔夫少将丧心病狂、不切实际的复国梦……,使故事情节生动迭宕,扑朔迷离,引人入胜,人物更加丰满而富有个性。
读后小说还有一个突出感受,这就是作品的语言艺术及其所散发的淳厚浓浓的文化韵味。正是两位作家对传统文化钻研颇深,且都学问根基厚实,丰富的人生经历,以及对语言艺术的孜孜追求,积累和占有丰实的知识储备,使得这部长篇小说更具有人文内涵及艺术品位和艺术张力。
读后小说,掩卷遐思,令人感慨,在封建黑暗的旧中国,官府腐败无能,军阀混战,官史贪污不作为,民不聊生,根本无力保护守望敦煌文化,给人民的只能是麻木、痛楚、无奈!只有在新中国,在日益强盛的中华民族的今天,我们的国粹才能得到有效传承和保护!
敦煌灿烂文化不仅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化的盛大而辉煌,更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精神!今天,努力講好敦煌故事,弘扬开放包容、文明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推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和经贸发展,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因此,这部小说不仅在艺术创作上很有价值,而且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深入挖掘敦煌文化的内涵和人文价值中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 王文思
作品讲述的是发生在清末民国初年代,发生在著名世界圣地——甘肃敦煌莫高窟,西北甘肃民众不畏艰险、守望敦煌文化宝库、可歌可泣感人的历史故事。
始建于十六国时期的敦煌莫高窟,北魏以来,得到上层社会王公贵族的支持,发展较快。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是兴盛,洞窟达千余个。开窟于鸣沙山东麓崖壁上的莫高窟,是集洞窟建筑、彩塑绘画、佛教一体的综合艺术,是十六国至清代1500多年的民俗风貌和历史变迁的艺术再现,宏伟瑰丽。后由于历代战乱,莫高窟渐衰落荒废。清乾隆时改为敦煌县,经济开始恢复,莫高窟开始被外界注意。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又发现了震惊世界的藏经洞。不幸的是在晚清政府腐败无能、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特定历史背景下,洞窟文化发现不久,英人斯坦因、法人伯西和、日人翟瑞超、俄人鄂登堡等西方探险家接踵而至,以不公正的手段,从王道士手中骗取大量经卷画绢等文物,使藏经洞文物惨遭劫掠,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
然而多灾多难的中国人民,还来不及抚平外国盗宝者带给莫高窟的创伤,一方圣地却又变成了俄帝国散兵哥萨克的兵营。但中国先行者们不畏艰险,不畏权贵和外来者英勇斗争,前赴后继,守护世界文化圣地、老祖宗留下的遗产莫高窟。彰显了中国人民在面对百年风云激荡历史和军阀割剧、刀兵之劫的灾难痛楚之前,强大的民族精神、社会担当和道义追求及对民族传统优秀文化深刻的认识。
小说描写的人物众多,但都皆有性情,有个性,塑造出性情各异,精神世界不同、价值观各异的鲜明立体形象。不论是俄罗斯帝国西伯利亚阿龙古斯军团司令官,利令智昏、一心复国梦的旧俄军官阿连阔夫少将;尽责尽职后自杀身亡的迭尼索夫参谋长;一直搜集远东情报,亡我心不死,协助俄国阿连阔夫,实现复国梦而有他图的日本参谋本部军官山田;用钱说话,收取好处,自私的俄罗斯罗巴切夫领事;在大漠深处孤寂地度过了20多年的岁月,大清末期莫高窟实际的守护人,而又把500多经卷绘画卖给外国人最后疯癫的王道士;还有北洋派官僚嗜古如命的甘肃督军罗邦汉;玩弄权术,与不法分子进行勾结,妄想在莫高窟捞一把的县长路甫澄;老练沉稳,善于应变的军阀新疆督军官达云,及班底徐抱林、季伯■特派员、军务厅长夏鹤龄等。
小说正面轴心人物,更是塑造了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正直爱国、守望传统文化的形象。富有正义感,对国家民族的前途担忧,作为军人有报效国家的赤胆忠心的巡防营管带邹季南;孙中山革命运动的追随者,在甘肃洮阳起义又失败后流落祁连山腹地,落草为寇,潜回甘肃伺机起事后带领山寨弟兄们与日本人英勇战斗的史晋康;北平国立艺专美术系的学生,向往艺术,寻找艺术真谛,并扎根敦煌整理挖掘莫高窟艺术的百草;为了不使城中百姓遭受涂炭,献城投降,后为洗刷自己的耻辱,而点燃军火库,与弹药库同归于尽,壮烈就义的老军人新疆管带李雨东;正直热情维护艺术圣洁,对莫高窟艺术有着真挚热爱而献身的俄罗斯艺术家安德烈;热情大度,德高望重,敦煌书院吕志贤山长及大大咧咧而又爱憎分明勇敢的女儿吕彤……等这些人物描写形象丰满,栩栩如生,正气凛然。组成了代表民族文化精魂的主人翁群像。
作者在小说中用了大量的环境描写以烘托作品的气氛,细致入微,异常生动地再现了莫高窟巍然端坐的释加牟尼精美塑像,造型浓丽丰满壁画佛像,风俗习尚盛大的舞乐场面和飘逸灵动,飞天舞蹈形象和歌舞场景,以及广袤的大漠、驼队、落日晚霞,尤其是著名的沙漠奇观,塞外风光的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小说同时情景交融的环境和西部区域特征的描写,又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及浪漫色彩和诗意,都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这部小说注重人物心理刻画和描写,是一大特色和亮点,不论是百草的几次不凡经历和邹季南的情感纠葛恩怨,史晋康,东山再起革命毅志,邹季南对国家民族社会的担忧和抗争,还是新疆督军关达云面对复杂局面的沉思,谋划应对;王道士的无奈,阿连阔夫少将丧心病狂、不切实际的复国梦……,使故事情节生动迭宕,扑朔迷离,引人入胜,人物更加丰满而富有个性。
读后小说还有一个突出感受,这就是作品的语言艺术及其所散发的淳厚浓浓的文化韵味。正是两位作家对传统文化钻研颇深,且都学问根基厚实,丰富的人生经历,以及对语言艺术的孜孜追求,积累和占有丰实的知识储备,使得这部长篇小说更具有人文内涵及艺术品位和艺术张力。
读后小说,掩卷遐思,令人感慨,在封建黑暗的旧中国,官府腐败无能,军阀混战,官史贪污不作为,民不聊生,根本无力保护守望敦煌文化,给人民的只能是麻木、痛楚、无奈!只有在新中国,在日益强盛的中华民族的今天,我们的国粹才能得到有效传承和保护!
敦煌灿烂文化不仅代表着中国古代文化的盛大而辉煌,更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精神!今天,努力講好敦煌故事,弘扬开放包容、文明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推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和经贸发展,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因此,这部小说不仅在艺术创作上很有价值,而且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深入挖掘敦煌文化的内涵和人文价值中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 王文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