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相信每个人从小都有各自的梦想,但长大后梦想就好像离自己远远的,也因为各种原因,实现梦想好像变成遥不可及的事情。你跟你的梦想距离又有多远呢,而你什么时候跟你的梦想走远?
这半年来,我都在为大女儿到美国升学的事情而忙碌。在香港长大的她,年底便会开始一个人在美国生活,由选科目至选学校,中间经过了很多的沟通跟了解,也是我们跟她再一次经历了很宝贵的一段成长路,当我看着女儿为自己的梦想前进,我也为她感到兴奋。我很幸运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有一个很好的开始,因为我的父母一直都很支持我实现我的梦想,让我更勇敢面对一路以来的挑战,所以当我的女儿长大了,我也希望成为她实现梦想的最大支持。
大女儿升学的事情也令我回想起二十年前自己在纽约的日子,那时候我刚刚毕业,每天都在迎接不同的挑战,对充满问号的未来感到既兴奋又期待,在不断的跌倒中成长,同时也要求自己一天比一天成就更多。每一次的尝试都成为了我在音乐路上的重要经验,其中与中央交响乐团的音乐会合作与录音令我最为难忘。这个录音已在家存放二十多年,直至在客串电影《倾城之泪》,我需要用音乐的时候,突然想到了那次合作的录音,当时的回忆也随之浮现。
还记得那年是1995年,我刚从美国回国,有幸跟当年中央乐团的指挥——李大爷李德伦老师分享我希望录音的想法,他赞成我的建议之余更一口答应亲自指挥。当时的中国还没有人录过柴可夫斯基及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因此,不论是我或中央交响乐团以至录音师都对这次录音非常认真,录音师刘怀萱老师把当时的所有录音都听过了作为学习,才开始这次的录音工作。可惜,李德伦老师在录音前几天突然生病指挥不了,以至未能与这位大师级的指挥合作。然而这次录音却促成了我与谭利华先生在舞台上的缘份。在李德伦老师的推荐下,谭利华先生成为该次音乐会的指挥。我们用了约一天半的时间录音,之后还在北京音乐厅演出了这套曲目。
当年我是少数同时演奏柴可夫斯基及门德尔松的小提琴手,也是我第一次为西方古典小提琴协奏曲的录音,再加上与中国最顶尖的乐团合作,种种的因素,在别人眼中可能是种压力,但却成为我不断努力练习的原动力。同时,这也是难得的机会让初出茅庐的我好好去学习调整自己表演时的心理质素。这个录音很可能也是中央乐团的最后一次录制古典小提琴作品的录音,因为不久之后乐团进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改革,不久“中央乐团”这个名字也从此消失了,之后成为现在大家认识的中国国家交响乐团。
这次与中央交响乐团的合作,加深了我对自身音乐探索的方向,也让我对往后的目标更为清晰。最令我感恩是这次录音母带所用的旧式大盘带仍然“健健康康”,让我可以找来专家以(Direct Stream Digital)重新制版,以当年最好的录音技术糅合现时最顶尖的制作技术成就了这充满了纪念性的唱片,重新推出的唱片中,在表演乐团一栏仍然是沿用当年的“中央乐团”,即现时的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实在是非常特殊。
音韵里盛载着我十八年前的一段美好时光,也记录着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前身的中央交响乐团的最后声音。
这半年来,我都在为大女儿到美国升学的事情而忙碌。在香港长大的她,年底便会开始一个人在美国生活,由选科目至选学校,中间经过了很多的沟通跟了解,也是我们跟她再一次经历了很宝贵的一段成长路,当我看着女儿为自己的梦想前进,我也为她感到兴奋。我很幸运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有一个很好的开始,因为我的父母一直都很支持我实现我的梦想,让我更勇敢面对一路以来的挑战,所以当我的女儿长大了,我也希望成为她实现梦想的最大支持。
大女儿升学的事情也令我回想起二十年前自己在纽约的日子,那时候我刚刚毕业,每天都在迎接不同的挑战,对充满问号的未来感到既兴奋又期待,在不断的跌倒中成长,同时也要求自己一天比一天成就更多。每一次的尝试都成为了我在音乐路上的重要经验,其中与中央交响乐团的音乐会合作与录音令我最为难忘。这个录音已在家存放二十多年,直至在客串电影《倾城之泪》,我需要用音乐的时候,突然想到了那次合作的录音,当时的回忆也随之浮现。
还记得那年是1995年,我刚从美国回国,有幸跟当年中央乐团的指挥——李大爷李德伦老师分享我希望录音的想法,他赞成我的建议之余更一口答应亲自指挥。当时的中国还没有人录过柴可夫斯基及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因此,不论是我或中央交响乐团以至录音师都对这次录音非常认真,录音师刘怀萱老师把当时的所有录音都听过了作为学习,才开始这次的录音工作。可惜,李德伦老师在录音前几天突然生病指挥不了,以至未能与这位大师级的指挥合作。然而这次录音却促成了我与谭利华先生在舞台上的缘份。在李德伦老师的推荐下,谭利华先生成为该次音乐会的指挥。我们用了约一天半的时间录音,之后还在北京音乐厅演出了这套曲目。
当年我是少数同时演奏柴可夫斯基及门德尔松的小提琴手,也是我第一次为西方古典小提琴协奏曲的录音,再加上与中国最顶尖的乐团合作,种种的因素,在别人眼中可能是种压力,但却成为我不断努力练习的原动力。同时,这也是难得的机会让初出茅庐的我好好去学习调整自己表演时的心理质素。这个录音很可能也是中央乐团的最后一次录制古典小提琴作品的录音,因为不久之后乐团进行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改革,不久“中央乐团”这个名字也从此消失了,之后成为现在大家认识的中国国家交响乐团。
这次与中央交响乐团的合作,加深了我对自身音乐探索的方向,也让我对往后的目标更为清晰。最令我感恩是这次录音母带所用的旧式大盘带仍然“健健康康”,让我可以找来专家以(Direct Stream Digital)重新制版,以当年最好的录音技术糅合现时最顶尖的制作技术成就了这充满了纪念性的唱片,重新推出的唱片中,在表演乐团一栏仍然是沿用当年的“中央乐团”,即现时的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实在是非常特殊。
音韵里盛载着我十八年前的一段美好时光,也记录着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前身的中央交响乐团的最后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