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民工低工资原因分析及政策措施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dog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农民工低工资现状,根据相关原理探讨我国农民工工资过低问题,并提出相关措施来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为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扫清障碍。
  关键词工资理论 农民工 和谐社会
  作者简介:韩毅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2-182-02
  
  一、我国农民工工资现状
  2010年4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国务院关于转移农村劳动力,保障农民工权益工作情况的报告。报告中指出农民工收入水平逐年提高。外出农民工月均收入由2005年的875元提高到2009年的1417元,年均增长15.5%。然而另一组数字也同样值得我们深思,2003年至2006年,我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由1170元提高至1750.1元,增长率49.6%,平均年增14.3%;农民工月平均工资由781元提高至953元,增长率22%,年平均增长率仅为6.93%。城镇职工工资的绝对水平与农民工工资的绝对水平相比,由2003年的1.5倍,扩大到2006年的1.83倍。农民工工资增速缓慢,四年间平均年增长率仅为6.93%。如果将物价上涨的因素考虑在内,农民工实际工资的增长率则更低。
  二、农民工工资理论
  目前关于农民工工资的理论可大致分为:古典经济学的工资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的工资理论、马克思主义的工资理论。
  古典经济学的工资理论是仅限于生存的工资理论,它对制定资本主义初期的工资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在现代社会中也有一定的意义,我国最低工资的标准在很大程度上遵循了这一原则。但是,对于现代社会而言,民主法治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和完善,古典经济学的工资理论并不能很好的解释现代社会中的各种形式的补贴、福利等政策以及人工成本上涨带来的所谓的高工资等现象。
  新古典经济学的工资理论认为工资由劳动的边际生产力以及劳动力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并受劳资双方谈判力量的影响。我国目前农民工人数多,其边际收益低;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上严重的供大于求的现象,导致了农民工工资的均衡点偏低;而民间工会组织,尤其是农民工工会组织松散,决定了其谈判力量薄弱,三者共同决定了我国农民工工资较低。新古典工资理论由于都建立在不符合现实的假定基础上,不能很好地解释现实中的工资决定和工资差异以及揭示工资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的工资理论认为,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而劳动力价值则是判断农民工工资的最好标准。《资本论》中指出:“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包括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养育子女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劳动者的教育训练费用。劳动力的价值决定还包括着历史的和道德的因素。”
  马克思的工资理论,是具体针对当时资本主义制度背景下的单一身份的劳动力而言的,而我国当前的农民工是具有双重身份的。作为农民工,他们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以获得收入;另一方面,作为农民,他们在农村拥有自己的承包地,有一定量的生产工具,他们在农忙的时候还要回家种地,为自己劳动。这种双重身份表明,农民工只出卖了自己一部分的劳动力,并没有完全出卖,也就意味着农民工的劳动力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商品。这就与马克思分析的工人工资的构成存在差别。首先,农民工的家属大都生活在农村,一般生活费用可依赖自家的承包地进行保障,义务教育免去了其子女的教育费用;其次,分农民工的整体文化素质偏低,在城市里一般从事的职业大都以体力劳动居多,几乎不需要支出受教育和训练的费用。在马克思分析的工人工资构成中,有两个部分是不需要或者很少支出的,仅剩下“维持其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这一构成。
  三、我国农民工工资过低问题
  导致农民工工资过低的原因主要包括三方面:经济、制度以及农民工自身。
  (一)經济方面的原因
  1.市场经济发展与农业大国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其自身的局限性和盲目性也日渐清晰。同时,我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但是农业技术水平一直较低。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与我国是农业大国这样一个的现实之间,某些矛盾不可避免的发生了。首先,东西部地区之间巨大的社会、经济发展差异,特别是传统农业与现代经济社会中其他行业发展的差距,迫使农民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再者,国家加大经济体制改革的力度,不可避免的造成了一部分城镇居民的下岗或失业,同农民工一起竞争为数不多的就业机会,就业矛盾突出。
  2.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
  我国劳动力市场严重供大于求的现状,是影响农民工工资的主要原因之一。劳动力供大于求导致劳动力之间的激烈竞争,劳动力供给形成买方市场,雇主可以任意压低农民工工资。同时,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迫使低层次企业只能依靠价格优势立足,其竞争的结果是企业更愿意雇用廉价的农民工,降低劳动成本,而农民工为了避免失业,只能将可承受的工资额压到最低。
  3.农业技术水平以及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
  由于农民工有农业生产的收入作为最低的生活保障,因此,农业生产收入的劳动力价值是农民工工资能够接受的最低限度。而农业技术水平以及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低下,导致当前农业生产收入即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的劳动力价值是很低的。所以,农业劳动力价值低是导致农民工工资低的基础性原因。
  (二)制度方面的原因
  1.现行法律在农民工的权益保障方面的执行盲点
  我国颁布的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在保护农民工权益方面还存在执行盲点。《合同法》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必须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以及工资的及时支付,用法律的手段督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并附带一定的措施作为对用人单位不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惩罚。然而,现实是某些用人单位并没有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任意延长工作时间,克扣、拖欠工资,以及农民工在社会保障权利方面的缺失。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过分迁就企业主的利益,同时城市有关劳动执法人员时常出现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现象,面对农民工权益受损时的行政不作为。对于这些问题的出现,应该说主要不是立法的问题,而是执法体制的问题。
  2.城市设置就业限制政策
  农民工进城务工,就业限制政策过多,致使农民工就业成本增加。城市对农民工就业设置了种种不公平、不合理的限制,索要的证、卡过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农民工的就业难度。某些城市为了倾向本地户籍就业者,对农民工征收的管理费用,增加了外来农民工就业成本。在大城市中,某些行业或者某些工种往往规定只招收具有本地户口劳动者,绝大多数流动的农民工只能在很小的就业范围内寻找就业机会,从事的是城市人不愿干的“脏、累、粗”工作。而近年来城市下岗工人人数的增加,致使城市就业压力加大,农民工原本不多的就业选择也面临着被城市下岗工人分一杯羹的局面。
  (三)农民工自身原因
  1.农民工整体综合素质差
  我国当前绝大部分企业根据应聘者的工作能力、职业素养、文化水平决定是否品聘用,劳动力的文化素质及劳动技能就显得十分重要。而农民工的文化水平低,劳动技能差,致使在应聘中缺乏竞争优势。据国家统计局农村司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05年外出务工的农民工中,文盲占1.7%,小学文化程度占14.8%,初中文化程度占67.3%,高中文化程度占10.7%,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5.5%,农民工的文化水平远低于城市同龄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缺乏必要的劳动技能,导致农民工在就业岗位的选择方面余地很小,绝大多数只能从事那些技术含量低,脏、重、累、苦、险的工作,工资水平自然不高。
  2.农民工维权意识淡薄
  我国农民工普遍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和维权意识,在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很难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农民工普遍不熟悉法律,对自己拥有哪些权利不甚了解。要维护自身权益,首先就必须了解法律及法律赋予自己的权利义务,这样才能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用法律保护自己。而农民工普遍文化水平偏低,法律意识淡薄,以及对城市产生的不信任感,导致许多农民工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时,无所适从甚至选择隐忍。
  四、我国目前应采取相关政策措施提高农民工收入
  农民工是我国制度变迁与社会转型期间所出现的特殊群体,农民工工资的不合理现象,拉大了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现象,对我国城市化进程带来了消极影响,不利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切实解决好农民工工资所存在的问题关系到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健康稳定。
  首先,政府应当加大农民工工资方面的立法、监督以及执行力度。建立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合理确定和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严格规范和落实最低工资标准,建立农民工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和工资支付保障机制;通过完善义务教育制度、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等,由国家统一给予农民工必要的社会保障和最基本的人力资本投入;加大对劳动过程的监管力度,使劳动定额和劳动强度符合国家的规定,使加班能够得到合理报酬,杜绝恶意拖欠、克扣工资的现象。
  其次,建立并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从我国城乡人口的年龄结构和劳动力供给的变化趋势看,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将成为城镇新增劳动力的主要来源。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使农民工有可靠的就业保障和合理的劳动收入。同时,建立健全劳动保护机制,从制度上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并取消加诸在农民工身上的种种就业限制,构建和谐、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发展统一、开放、公平的劳动力就业市场。
  再者,企业要从根本上转变发展理念。企业发展需要的是一种适度人工成本,企业支付给职工高于供求均衡的工资,更利于企业提高运行效率。因此,适度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短时期内会因为劳动成本增加而导致企业收益降低,从企业长远发展角度看,最终会降低劳动总成本从而提高企业收益率。提高工人工资,从物质上激励职工提高工作效率,使具备高素质、高技能的员工更愿意留在企业而不是跳槽,同时,离职率的降低,为企业减少雇佣和培训新工人的时间和费用,更利于企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的提高。
  最后,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的职业素质。随着我国产业发展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过渡,经济发展使得社会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而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提高农民工群体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只有不断提高农民工自身的文化素质、劳动技能,其在就业竞争中才能找到合适的职位及合理的劳动收入。
  
  参考文獻: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2004.
  [2]肖延芳.采取多种措施提高农民工工资.中国改革报.2007-05-30.
  [3]孟艳春.对农民工工资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分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
  [4]常慧.用劳动价值论重新审视农民工工资定价问题.北方经济.2008(9).
其他文献
理论的研究起点是每个理论构建其体系的开端。市场缺陷作为国家调节说的研究起点,决定着该理论的内容边界、逻辑框架和思考进路。市场缺陷是经济学市场失灵理论体系中对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