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 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 如何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的协调发展,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分析企业环境成本的涵义及特点入手,进行了深层剖析,提出了从环境成本的内部化和外部化两个方面共同出击,来解决企业的环境问题,控制环境成本支出。
[关键词] 环境成本 内部化 外部化 控制
一、建立环境成本制度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我国的环境问题已经相当严重,不仅根据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就目前在有些污染严重的地区和城市,空气和水质的污染程度已经严重影响人们的基本生活。从关心民生的基本角度来讲,解决环境问题已经是迫在眉睫。下面就我在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和研究,谈谈我对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点认识。
二、企业实行环境成本内部化的必要性
环境成本的内部化是我们一直在实行的环境成本制度,对于环境建设的作用也是顯而易见的。
1.企业环境成本内部化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必要
环境是一种资源,应当具有价格,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只要把环境作为一种资源计入成本即将环境成本内部化,这样产品的价格才不会发生扭曲。
2.企业环境成本内部化是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需要
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存在外部性盲区,它只能充分地反应私人成本,只注重经济产值及其增长速度,忽视资源基础和环境条件,不顾资源毁损、环境恶化,这种缺陷导致国民经济产值的增长带有不真实性,因此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必须增加环境成本的核算,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3.企业环境成本内部化发挥有助于发挥“物价”的资源优势化配置作用
环境作为一种不可独占资源,处在市场之外,没有价格。资源的消费与利用并没有准确的反映到价格体系中来,费用大多由社会负担。这也是造成环境资源被过度浪费的原因之一。
4.企业环境成本内部化是企业自身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企业要保持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就必须树立适应环境的观念,细化环保投入和产出的计量。计量取得的环境资源,负有的环保责任和发生的环境费用即环境成本内部化,这样才能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提供真实可靠的环境信息,企业才能持久生存和发展。
5.企业环境成本内部化可以企业增强竞争力
将环境成本内部化,可以建立资源价值补偿机制,正确反映产品成本,这样产品的价格才不会发生扭曲,就能从根本上突破“绿色壁垒”,从而获得国际竞争力。
但同时我们也无法回避环境成本内在化的理论与实践操作中存在的误区,这是不容忽视的。他违背了“分工原则”和利润最大化原则;监管者与生产企业存在信息不对称,使得环保政策和指标的制定变得很难; 环保部门检查时,企业环保机制启动,而平时没有监察时,污染照常排放,所以在我国“以污染养监管,以监管养污染”的怪圈,一直无法破解; 单个企业治理污染,设备重复建设,难以实现治污规模效益,治污的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十分低下。环境成本内在化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即使没有任何一个监管环节疏漏或松懈也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更何况要做到监管无懈可击是十分困难的。
三、促进方案——环境成本的外部化
随着环境成本的理论的发展以及进一步的实践,我认为企业不应该仅仅坚持环境成本的内部化,同时应积极的结合环境成本的外部化。而且经济与环境这一日益激烈的矛盾也无法通过环境成本内部化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成本内部化与不实施该政策相比,的确缓和了经济与环境的矛盾,但若单纯坚持环境成本内部化,只能是延长资源枯竭的时间,而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实行环境成本外部化,生产型企业能够节约大量环境治理成本,只需支付更少的费用去购买环境企业的产品(原因是实现了专业化),故实现了双赢。环境成本的外部化在现阶段的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区域环境治理和资源的综合利用。如:企业采用集中排污治理的方式来降低各个企业的环境成本支出。这种方式解除了某些个别企业因资金不足难以单独承担环境设备投资的困难,改由集中治理方式,获得区域环境成本的最优。这是一种典型的环境成本的外在化,符合了斯密的“分工原则”,从理论上和实践收上补充了环境成本内在化的缺陷,这也说明了环境成本外在化的必要性和实施的社会环境性。
四、总结——环境成本的内部化与外部化的结合应用
环境成本内部化和外部化,不能孤立起来看。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带有强制色彩的环境成本内部化理论和政策,无疑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但同时环境成本外部化思维,也在市场调节作用下应运而生。比如各国现今普遍要求各企业建立与生产配套的环保措施,然而许多中小企业由于生产规模小,建立环保设施的成本可能比生产成本还要大,故而专门从事污染回收再生的环境产业因为有利可图而不断涌现,这在一定程度上,走的正是环境成本外部化之路。
尝试环境成本内部化与外部化两者结合使用,将是未来治理环境问题的必要手段,同时必定能收到可喜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宋小芳 阮积兴:环境成本内在化与企业竞争力.经济与管理.2004
[2]苏 杨 林家彬 周宏春:“十一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思路[N].经济参考报,2005~05~14
[3]胡振华:浅谈企业环境成本内在化的必要性.经营理论.2003(9)
[关键词] 环境成本 内部化 外部化 控制
一、建立环境成本制度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我国的环境问题已经相当严重,不仅根据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就目前在有些污染严重的地区和城市,空气和水质的污染程度已经严重影响人们的基本生活。从关心民生的基本角度来讲,解决环境问题已经是迫在眉睫。下面就我在专业知识方面的学习和研究,谈谈我对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点认识。
二、企业实行环境成本内部化的必要性
环境成本的内部化是我们一直在实行的环境成本制度,对于环境建设的作用也是顯而易见的。
1.企业环境成本内部化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必要
环境是一种资源,应当具有价格,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只要把环境作为一种资源计入成本即将环境成本内部化,这样产品的价格才不会发生扭曲。
2.企业环境成本内部化是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需要
现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存在外部性盲区,它只能充分地反应私人成本,只注重经济产值及其增长速度,忽视资源基础和环境条件,不顾资源毁损、环境恶化,这种缺陷导致国民经济产值的增长带有不真实性,因此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必须增加环境成本的核算,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3.企业环境成本内部化发挥有助于发挥“物价”的资源优势化配置作用
环境作为一种不可独占资源,处在市场之外,没有价格。资源的消费与利用并没有准确的反映到价格体系中来,费用大多由社会负担。这也是造成环境资源被过度浪费的原因之一。
4.企业环境成本内部化是企业自身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企业要保持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就必须树立适应环境的观念,细化环保投入和产出的计量。计量取得的环境资源,负有的环保责任和发生的环境费用即环境成本内部化,这样才能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提供真实可靠的环境信息,企业才能持久生存和发展。
5.企业环境成本内部化可以企业增强竞争力
将环境成本内部化,可以建立资源价值补偿机制,正确反映产品成本,这样产品的价格才不会发生扭曲,就能从根本上突破“绿色壁垒”,从而获得国际竞争力。
但同时我们也无法回避环境成本内在化的理论与实践操作中存在的误区,这是不容忽视的。他违背了“分工原则”和利润最大化原则;监管者与生产企业存在信息不对称,使得环保政策和指标的制定变得很难; 环保部门检查时,企业环保机制启动,而平时没有监察时,污染照常排放,所以在我国“以污染养监管,以监管养污染”的怪圈,一直无法破解; 单个企业治理污染,设备重复建设,难以实现治污规模效益,治污的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十分低下。环境成本内在化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即使没有任何一个监管环节疏漏或松懈也很难达到预期效果,更何况要做到监管无懈可击是十分困难的。
三、促进方案——环境成本的外部化
随着环境成本的理论的发展以及进一步的实践,我认为企业不应该仅仅坚持环境成本的内部化,同时应积极的结合环境成本的外部化。而且经济与环境这一日益激烈的矛盾也无法通过环境成本内部化从根本上解决。环境成本内部化与不实施该政策相比,的确缓和了经济与环境的矛盾,但若单纯坚持环境成本内部化,只能是延长资源枯竭的时间,而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实行环境成本外部化,生产型企业能够节约大量环境治理成本,只需支付更少的费用去购买环境企业的产品(原因是实现了专业化),故实现了双赢。环境成本的外部化在现阶段的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区域环境治理和资源的综合利用。如:企业采用集中排污治理的方式来降低各个企业的环境成本支出。这种方式解除了某些个别企业因资金不足难以单独承担环境设备投资的困难,改由集中治理方式,获得区域环境成本的最优。这是一种典型的环境成本的外在化,符合了斯密的“分工原则”,从理论上和实践收上补充了环境成本内在化的缺陷,这也说明了环境成本外在化的必要性和实施的社会环境性。
四、总结——环境成本的内部化与外部化的结合应用
环境成本内部化和外部化,不能孤立起来看。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带有强制色彩的环境成本内部化理论和政策,无疑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但同时环境成本外部化思维,也在市场调节作用下应运而生。比如各国现今普遍要求各企业建立与生产配套的环保措施,然而许多中小企业由于生产规模小,建立环保设施的成本可能比生产成本还要大,故而专门从事污染回收再生的环境产业因为有利可图而不断涌现,这在一定程度上,走的正是环境成本外部化之路。
尝试环境成本内部化与外部化两者结合使用,将是未来治理环境问题的必要手段,同时必定能收到可喜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宋小芳 阮积兴:环境成本内在化与企业竞争力.经济与管理.2004
[2]苏 杨 林家彬 周宏春:“十一五”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思路[N].经济参考报,2005~05~14
[3]胡振华:浅谈企业环境成本内在化的必要性.经营理论.2003(9)